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廉石千秋(苏州清官廉吏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面向党员干部的一本廉政教育读本,由苏州市纪委会同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廉石千秋——苏州清官廉吏史话》,收集了历史上在苏州地区任职,或苏州籍在外任职的近60名官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勤廉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该书的出版为各级干部增强勤政廉政意识提供了精神食粮,对于陶冶广大干部情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进而更加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肃而审慎的态度,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披沙沥金,认真收集整理了历史上在苏州地区任职或苏州籍在外地任职的近六十名官吏,从官至一品的封疆大吏,到比七品县令还低的巡检司,尽管他们职位不同,专事相异,但他们各有政声,清操示人。不论是归乡载石千秋赞的陆绩,还是“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不论是连任十三载苏州知府的况钟“况青天”,还是操守严谨的吴一鹏;不论是民不能忘的“豆腐汤”太守汤斌,还是以清节为天下第一的陆燿……他们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通读全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叙述生动,融思想性、知识性和历史性于一体,充满哲理,发人深省。

目录

陆绩:归乡载石千秋赞

顾觊之 顾宪之:一门两清官

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

白居易:清廉不渝 以诗谏诤

刘禹锡:“陋室”中的一代清官

范仲淹:“先忧后乐” 名垂千秋

范纯礼:宽政爱民 以静处世

郑思肖:布衣英雄《心史》报国

魏观:盍请长江鉴此心

俞桢:苏州城南的清廉之士

姚善:忠义太守贤良臣

吴讷:清正廉洁安居陋室

鱼侃:耿直刚正比包公

况钟:连任十三载的苏州知府

贺霖:畏慎守法关注民生

钱昕:自带衣食任太守

吴宽:行履高洁 白守以正

王鏊:正直清廉的三朝清官

毛澄: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吴一鹏:操守严谨学行醇正

陈如纶:明察秋毫不畏强权

归有光:治政廉明散文大家

瞿景淳:一身正气写春秋

严讷:整顿吏治敢于直言

海瑞:冒死直谏抑强恤民

凌氏祖孙:清白世家廉洁惠政

严天池:不携邵武一分钱

杨涟:两袖清风廉吏第一

何源:为政清廉赛包公

文震孟:不畏权势一身正气

周宗建:清节斗奸正气凛然

周顺昌:在任不取人一钱

寇慎:志操清洁能活吴民

熊开元:直言进谏廉能爱才

盛王赞:为民做官为民赞

瞿式耜:抗清名将爱民廉吏

张国维:兴修水利泽被东南

娄东“二张”:复社领袖忧国忧民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汤斌:民不能忘“豆腐汤”

叶方蔼:勤劳文敏廉洁简朴

陆陇其:“天下第一清廉”

蒋伊:清廉奉公体察民情

张埙:勤廉为政官清民乐

归允肃:公正无私为国选才

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陈鹏年:第一能臣 为民造福

蒋廷锡:秉公抚政恪勤尽职

沈起元:知苦尽职守廉

彭启丰:低调为官 力行实政

陆耀:以清节为天下第一

石韫玉:甘贫乐道廉洁终生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沈桂芬:驴车宰相

翁同龢:清廉却赠传佳话

李超琼:修路筑堤造福于民

暴式昭:不媚上官媚庶人

后记

试读章节

陆绩:归乡载石千秋赞

陆绩,字公纪,汉末庐江太守康之子。容貌雄壮,博学多识,该览历数。吴孙权辟为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载石为重。姑苏陆氏之门有巨石,号“郁林石”,世保其居。绩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太元》,皆传于世。预知亡日,为辞以诀,自谓:“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勤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罹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卒年三十二。长子宏,会稽南郡都尉;次子睿,长水校尉。

——宋《吴郡志》卷二十

苏州文庙有一块廉石,那石与三国时期吴郡陆绩有关。

陆绩(187—219),字公纪,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6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给了他几只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将3只藏在怀里。临别告辞时,因躬身行礼,橘子掉落在地。袁术问:“陆郎出来做客,怎么还藏橘子?”陆绩跪着道出原委:“我想留3只给母亲尝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从此,陆绩“怀橘遗亲”便传为佳话。后来,有人将此事编入《二十四孝》。

陆绩胸怀韬略,才智横溢,博学多识。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在东吴为官时,就以敢于直谏著称,朝野官员皆“以直道见惮”。后来陆绩出任广西郁林(今广西梧州玉林一带)郡太守加偏将军。那里气候炎热,疫病流行,陆绩为改善当地百姓的饮水条件,减轻疫病传播,发动群众挖掘水井。这些水井被人们称为“陆公井”。陆绩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为官廉明清正,肃贪拒贿,从不接受下级官员送的任何一件礼物,也不索取任何当地特产,还将在任内所生女儿取名“郁生”。

陆绩任满归吴之时,因行李太少,没有足够的财物可以压得住船,又十白船轻不避风浪,就在岸边随意搬了块石头,聊作压船之物。到了家乡,石头就留作纪念,一时传为美谈。不久,陆绩舍宅建为宝光寺,此石留在寺内。后来寺废为民宅,石留民家,渐渐埋没土中。经历了1400年的风雨历程,到了明弘治年间,监察御史樊祉巡按吴中,听说了娄门内临顿里有块“汉陆公郁林石”的事情,对苏州知府史简说:“先哲遗物,应该加以表识,而且还可以教化后人!如果将此石放在偏僻的城东,很难让官吏早晚看到,与埋没没有什么两样!吾将重新处置,让它发挥作用。”于是,让吴县知县邝鄱、长洲县丞王伦派人将此石移到察院之侧,并建亭覆之加以保护。樊祉将此石正式命名为“廉石”,并在亭楣上题“汉郁林太守陆公”数字,还请吴宽写了一篇《廉石记》,记载此事。

到了清朝,裁撤了察院,察院署改为武弁官舍,亭子亦废毁。康熙四十八年(1709),苏州知府陈鹏年修建府学文庙。陈公治苏“刚毅而能慈爱,尤以廉干称”,非常钦佩况钟,于是借机在郡学补建况公祠。因为况钟在明代是有名的廉吏,故将廉石移至祠前,希望府学生能以陆绩和况钟为榜样,将来科举获得功名后,能够勤廉爱民。并嘱李果写了一篇《移郁林石记》,记录此事。

苏州的清官,包括来苏公务或任职的官员,他们来到富庶的江南,被苏州的人文环境影响,身体力行推崇和倡导清廉的为官之道;也有从苏州走出去到外地任职的官员,他们从“廉石”边的府学启程,踏上仕途,谨记教诲,不辱使命。千百年来,苏州的清官廉吏形成了“民本”思想、“务实”之道,确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

P1-3

序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深邃,文化内涵丰富博大。而苏州廉政文化在吴文化中更是独树一帜。大量的廉政理论,众多的奖廉惩贪的律令,大批的清官廉吏,丰富的廉诗、廉文、廉戏和廉政格言警句,形成了苏州独特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

近年来,苏州市围绕“廉石”,把“廉石”作为廉洁教育的好教材和城市宣传的“金名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使“廉石”呈现出独特的品牌效应。最近,又以《廉石千秋》为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肃而审慎的态度,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披沙沥金,认真收集整理了历史上在苏州地区任职或苏州籍在外地任职的近六十名官吏,从官至一品的封疆大吏,到比七品县令还低的巡检司,尽管他们职位不同,专事相异,但他们各有政声,清操示人。不论是归乡载石千秋赞的陆绩,还是“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不论是连任十三载苏州知府的况钟“况青天”,还是操守严谨的吴一鹏;不论是民不能忘的“豆腐汤”太守汤斌,还是以清节为天下第一的陆燿……他们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或廉俭自守,洁身自好;或敢于直谏,一身正气;或不计名利,以德为先;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济世情怀。通读全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叙述生动,融思想性、知识性和历史性于一体,充满哲理,发人深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这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方位地加大反腐倡廉建设的力度,创新反腐倡廉建设的举措,廉洁文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那些腐朽的价值理念、精神意识、道德观念,要使反腐倡廉建设真正产生成效,就必须在人们的思维中彻底铲除腐朽文化,树立和弘扬廉洁从政的文化。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和营养。编辑《廉石千秋》一书,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廉石千秋》的出版,再次展示了“廉石”品牌的魅力,对于陶冶党员干部情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十分有益。这是增强勤政廉政意识的精神食粮,也是推进苏州廉洁文化建设的一部浓墨重彩的华章。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繁衍不绝、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开拓,文化长河的内在生机在于奔腾不息、永不终止的流淌与前进。苏州文化的经久不衰,源于世世代代不息的继承与传播,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探索与不断创新,使苏州的文化薪火相传,目益根深叶茂,绚丽多彩。弘扬历史文化中的廉政思想精华,吸收借鉴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成果,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内容,提升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水平,就是要按党的十七大指出的“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的要求,以一种全新的文化视野,而不是传统的眼光概括传统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价值作出认识与再认识。

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苏州人民正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宏伟的目标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的繁荣,既渊源于悠久的历史,又植根于今天的实践。要形成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新的文化优势,全面、系统而深入研究苏州文化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在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衷心希望廉洁文化建设能成为苏州先进文化建设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巨大的感染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化,促进优良的党风政风民风的进一步形成,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蒋宏坤

后记

在苏州市纪委的协调下,20多位同志通过查阅资料,浏览史书,搜集苏州清官廉吏的生平简历和廉政勤政的历史故事,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撰写了这本书稿。除文字外,还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如清官廉吏的书画、故居、人等麦肖像等,为读者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苏州博物馆,苏州图书馆,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中、相城、平江、沧浪、金阊等市(区)纪委,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纪工委等有关方面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宝贵、翔实、丰富的史料,在此谨表谢忱。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这是与许多同志付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叶正亭主任负责审稿和统稿,陈其弟副主任提供、校核了大量历史资料。苏州大学机关党工委周玉玲副书记为本书顺利出版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著名书法家华人德题写了书名。苏州市纪委宣传教育室、政策法规研究室、办公室做了具体的编务工作。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诸多文献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如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吴郡志》、《姑苏志》、《苏州府志》、《吴中名贤传赞》、《识小录》、《清议报》、《苏州状元》、《苏州历史名贤》、《皕廉集》、《吴江官吏勤廉故事选》、《千秋风范》、《河阳山歌》、《廉吏暴式昭》、《娄东勤廉史话》、《清风常熟》等等,未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廉石千秋(苏州清官廉吏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文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74322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53.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