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现20年上海茶人风采,实录20年茶文化风云,并为“世博”后茶文化再持续发展20年提供精神动力和历史参照,《茶艺报》自2007年起就专门开辟“茶人访谈”栏目,陆续介绍了30多位对上海现代茶文化作出特殊贡献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者。从茶业、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各界选取数名有代表性或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进行采访。现将这些采访录汇编成册,作为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份贺礼。
图书 | 茶人茶语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了展现20年上海茶人风采,实录20年茶文化风云,并为“世博”后茶文化再持续发展20年提供精神动力和历史参照,《茶艺报》自2007年起就专门开辟“茶人访谈”栏目,陆续介绍了30多位对上海现代茶文化作出特殊贡献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者。从茶业、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各界选取数名有代表性或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进行采访。现将这些采访录汇编成册,作为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份贺礼。 目录 周星娣:序言 蒋星煜:我的饮茶生活 何耀曾:茶业,终身的事业 王镇恒:我是一棵“茶树” 白忠懋:我饮茶既在家更在“野” 王存礼:编著茶书二十年 刘启贵:这辈子注定与茶有缘 徐永成:乐为茶文化发展多贡献 刘修明:切切实实为“茶”做点事 沈海宝:缘是中华一茶人 陈金芬:茶伴我活到老学到老 徐传宏:再写几本茶叶香浓的书 汤兆基:饮茶是修德的过程 倪焕凤:多角度推广茶文化 于金玲:以声传情的“空中茶馆” 黄汉庆:让茶业持续健康发展 许四海:壶缘,佛缘,福缘 蔡东联:茶科研应贴近大众 陈金林:我对“茶”的研究和思考 高胜利:“茶”的发展有赖更多人参与 乔木森:乔家有木应有“茶” 陶昌鹏:一生追求“石壶”创制 刘秋萍:中国茶文化阵地决不能丢 刘钟瑞:茶,陪伴我的生活和工作 韩欣:把社区茶艺“蛋糕”做大 钱谷夫:发扬“茶人精神”,尽力为“茶”奉献 谈桃林:清韵紫砂 淡雅茶人 阮华根:既投身茶业 就认真去干 梁似瑛:围绕“茶”字作文章 汪玲平:茶缘不了情 清香诱后人 闻芳:茶艺师,“茶”的传播者 方茵:倾心于茶艺教育 卢祺义:后记一 张小霖:后记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茶人茶语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卢祺义//张小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9227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8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