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历史上颇有儒学渊源,日本学者对中国儒学的研究也有深厚的传统,那么当代的日本中国学研究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就及其贡献?本论文集的编辑出版既是对此的一种回应。
本书翻译介绍日本当代第一流学者在宋明儒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突出“思想与文献”这一研究主题,充分展示出日本学者扎实的研究工夫和深厚的研究成果,为中文学界提供有益的借鉴。
图书 | 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日本在历史上颇有儒学渊源,日本学者对中国儒学的研究也有深厚的传统,那么当代的日本中国学研究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就及其贡献?本论文集的编辑出版既是对此的一种回应。 本书翻译介绍日本当代第一流学者在宋明儒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突出“思想与文献”这一研究主题,充分展示出日本学者扎实的研究工夫和深厚的研究成果,为中文学界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前言 道统论的衰退与新儒林传的展开 关于体用的历史 从《诗集传》看朱子的思想——以《国风》为中心 朱子哲学中的“太极” 朱子的历史意识 论李默本《朱子年谱》——与明代学术的展开相关联 朝鲜版《朱子语类》考 朱子《家礼》与《仪礼经传通解》 《太极图》之形成——围绕儒佛道三教的再检讨 《周易参同契考异》之考察 程颐思想中“理一”之特性 朱熹《杂学辨》及其相关问题 作为思想传播之媒介的书籍——朱子学“文化历史学”序说 陆九渊的“当下便是”是“顿悟”论吗——“即今自立”哲学序章 《王文成公全书》的成立——兼述《传习录》的形成 《传习录》在日本——日本阳明学的素描 闾东本《阳明先生文录》的价值 杨慈湖在阳明学时代的重新出场 明代余姚的《礼记》学与王守仁——关于阳明学成立的一个背景 良知现成论者的考察——从浑一与一贯的视点出发 李贽的经世论——《藏书》的精神 从刘宗周到陈确——宋明理学向清代儒教转换的一种形态 “中国近世”的思想空间 附录 作者一览 译者一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震//吾妻重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754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81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4.05 |
丛书名 | |
印张 | 2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9 |
宽 | 168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6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