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机枪(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让你热血沸腾心跳加速的小说。它首次真实披露“国军”士兵敌后抗日惨烈场面。

这是一本打仗的书,也是一本江湖的书。读者在书中可以过重机枪“突突突”的瘾,享受极具激情和震撼力的阅读快感。本书也有对“荒诞的”历史场景人性的深刻反思,是耐人寻味又颇具性情的一本好书。

内容推荐

抗战初期,淞沪会战失利后,“国军”一个重机枪连撤退到某个山谷之中,遭遇日军空袭,死伤大半,遂将全连重机枪及弹药藏在山洞里,留下班长占彪率一个班的重机枪手看守。第二天在山谷遭遇日军一个重机枪中队,占彪率部怒而报仇,毅然开火,从而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自此,占彪等九名血气方刚的汉子,在敌后刮起一股神秘的重机枪雄风。

他们救助老百姓,帮助新四军,打击日军特种部队。他们不惧艰险和流血牺牲,从山上打到山下,从陆地打到水路,从坦克打到飞机。他们抵制内战,他们敢于抗命,他们创造了重情重义重信的重机枪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递到战后的生活和子孙后代的成长之中。

目录

第一章 “人在枪在!枪亡人亡!”

第二章 浴血英雄

第三章 同仇敌忾

第四章 抗日班的升华

第五章 脱胎换骨

第六间 山口联队的噩运

试读章节

在一片惨叫和呻吟声中,占彪站起来,大脑一片空白。

遍地血肉和残肢断躯。会唱川剧的副连长仰面躺在不远处,军装已碎,全身黑一块红一块,下半身已经不见了,圆睁的双目望着天空满是恐怖。轰炸前一刻,大叫着扑向两个学生兵的二排长,现在三人相拥着死在一处,已经分不清谁是谁。

占彪不忍再看,仰起了头,硝烟中,隐约看到西侧山壁中惊飞起一群蝙蝠。

“娘老子的小日本,还没照面呀,还没照面就毁了我们。——出师未捷……出师未捷身先死啊!”看着遍地的死伤者,高连长欲哭无泪地嘶喊,他的左臂晃荡着,袖子已被鲜血染红。幸存的战友们陆续站起来,全都目瞪口呆的傻站着,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迅捷的身形冲向高连长,是占彪。他几步就到了高连长身旁,快速的朝高连长的左肩前后拍打了几下。高连长知道这是给他止血,咬着牙挺着,“占彪呢?占彪死了没有?”其实他已经感觉到了身边的占彪,但还是喊了出来。

这是1937年初冬。

淞沪抗战最后阶段,中国守军在近三个多月的激烈抵抗后溃退下来。溃退的军队漫山遍野,带来了恐慌,都纷传着小鬼子武器先进,战斗力强,是不可战胜的魔鬼军队。在日军追击下,溃退的国军乱成一团,路上遗弃了各种破坏掉的辎重装备,各部队建制被打乱,军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成群结伙自寻出路,成建制的连以上的部队很少。

占彪当年属国军第22集团军,是川军将领邓锡侯的第45军125师81团机枪连上士班长。他所在的重机枪连是一个建制完整、装备精良的德械连队,全连配有6挺马克沁重机枪外加8挺捷克轻机枪,弹药也充足,所以被做为特遣部队离开45军驰援上海。

重机枪连是随全团从川中紧急出发的。先是徒步出川,然后乘了段火车再改坐汽车,最后汽车没油了才弃车徒步行军,但还没有到达指定地点就遇上了大溃退,只见漫山遍野的国军士兵正如潮水般从他们的身旁向后方汹涌而去,络绎不绝。

在溃兵的洪流中,大部队被冲散,重机枪连很快就失去了和团部的联系,但全连160名官兵还团结在一起。由于还没有接触到日军,尽管不免人心惶惶,却还保持着士气。中尉连长高大庆本打算在原地伺机与日军交战,但看到失控的局面也很无奈的向西转移。

这天中午,全连到了一个山谷,高连长命令就地休息。于是将插着树枝的重机枪和轻机枪一溜儿摆在山谷西侧,各类装备和弹药也放在一起。160名官兵挤在东侧山壁下,正在埋头吃饭。就在全连官兵的大意和毫无防备中,三架日军飞机突然俯冲下来各投下了两颗炸弹,其中的四颗准确地落在挤在一起吃饭的官兵中。真是一瞬间的事情,占彪听到炸弹的呼啸声本能地翻滚在旁……

浙西的天目山,重峦迭嶂,峡谷纵横,被誉为“江南奇山”和“天目灵山”。天目山东临大片平原,秀美水乡一望无垠。在天目山伏入平原的一条山麓,有座不大不小的山谷,在当地百姓眼中是个圣谷,也有人视为鬼谷。有关这个山谷的传说很多。传说中,这山谷在夜里时常闪出点点火光,甚至还有类似夹杂着日本歌的哭叫声。即使大白天,路过这里的人也能感到丝丝的悚然。

这山谷南北向,出了山谷南口不到五里地,有个大点的镇子叫靠山镇,山谷北出口不远有个依着河的镇子叫靠水镇。山谷全长八、九百米,两端的山口处很窄,仅有十多米。进入山谷后平地渐宽,也较为平坦,最宽处约近百米,马车、汽车均能通行。其实绕着山外是有条公路的,但这条山谷却成了穿山而行的一条捷径。山谷的两侧均是峭壁,以它不变的苍劲和冷峻,见证着历史,见证着这山谷里来来往往的车马人群,任由时光流淌。

这天,蓝天白云,秋阳高照。这条不知名的山谷来了两伙儿不速之客。两台丰田越野车从北山口进来,一台金杯11座面包车从南山口进来,两路人马都停在山谷正中位置。面包车上下来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身边一位穿着茄克衫的年轻小伙儿。越野车上也下来一位老人,戴着日式礼帽,由一个毕恭毕敬的穿着中式长裙的女孩儿搀扶着,身后还有几人喋喋不休地说着日语。

二位老人在自己晚辈的相拥下,不约而同的仰望着西侧山壁上高约30米处的一条长约十几米的山棱,默默无语。山风时急时缓,穿过山谷发出阵阵呼声,是那样的低回凄婉,好像在倾述这里发生的故事,隐隐中似乎听得出曾经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日本老人静默了一会儿,转身朝着北山口,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去,在一处岩壁缝隙前停下,又是立正又是鞠躬,然后又缓缓回到山壁下。这时,另外的那位老人已在山壁下,正和年轻小伙儿讲着什么,点点山壁又指向山谷,举手投足间全无老态,那声音那动作无疑是名老兵的风范。日本老人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便招呼陪同过来,耳语了几句。

“山本先生是从日本专程来旧地祭悼当年二战亡灵的,请问这位老先生,您是……?”

“我是当年守在这里的中国军人,我叫占彪。”

自称占彪的老人回答的同时,也疑惑着开始打量山本。

山本听罢,小眼睛顿时一亮,上下端详着面前腰板挺直的这位中国老人,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道:“我是当年险些死在这里的日本军人,我叫山本纯次郎。”接着向占彪深深地鞠了个躬,一个标准的富有诚意的鞠躬。这个鞠躬让占彪感受到了这里有着对中国军人的尊重,也有着对当年侵略中国的歉意。

占彪也欠了下身,“我是不是也应该说声抱歉了,是战争让那么多人死在这里。”

两位老兵相对咫尺!而当年,在这山谷里,要是也如此之近,那一定是你死我活了。

山本身边的女孩儿也在注视着比自己高出一头的中国小伙儿。迎着女孩儿的目光,小伙儿大方的向她点头说道:“这是我爷爷,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做客,我叫占东东。”占东东把“做客”二字咬得很重。日本女孩莞尔一笑,鞠躬施礼,然后主动伸出手来,用流利的汉语说道:“我叫樱子,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我爷爷能遇到您爷爷真是不虚此行了……”

也许是受孙儿辈们的影响,两个老兵也各自上前一步,彼此伸出手来,握在了一起。战争结束了,中日友好了,两位老人眼里是既兴奋又复杂的神色。

随后不久,樱子摆上了折叠靠背椅,两位老人坐在一起,由樱子做翻译,交谈起来。

山本急着先问道:“非常想知道,贵军那天是在哪里设伏的。是那个地方吗?”说着他指了下西侧山壁上那个凸起的山棱。

占彪点点头说:“没错,那是个山洞口,我们当时就是在那里开枪的。”

山本也点点头:“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测。只是,这么高的山壁你们如何能上去,又如何把武器运上去的呢?”

占彪看着山本平静地说:“战争往往会创造奇迹的,而且我们这伙人都会武术,身体素质非常好。”接着他也发问:“你们当时真的没有发现我们在这上面开的枪吗?”

山本苦笑道:“我是第三批进入山谷的,不知道前两批有没有人发现。你们……你们下手太狠了,前两批一个活口没留。”山本说着,站起身来,对着山谷又是一个立正。然后,不待占彪说话,接着说道:“当时我就很怀疑这个地方,就因为觉得不好攀爬才没有深想。再加上前线催行的命令一道接一道……。”山本接着又疑虑的看着山洞,“你们为什么在这里设伏呢?我们如果不抄近路,会沿着绕过这座山的公路前行的。”

占彪看看东侧的山壁前,那里已是一片茂盛的花草。老人的眼前似乎又重新浮现了那惨烈的一幕,挥之不去。他语气沉重地说道:“因为,我们在这里流了血。”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机枪(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秋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30902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1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