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家(9)
内容
编辑推荐

听大家口述精彩人生,为孩子树立成长楷模。“大家丛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聆听大家口述,见证大家风采,让我们通过聆听和见证,分享大家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事业、关于家庭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本辑收录了8篇访谈,访谈对象都是来自艺术领域的大家,分别为漫画家华君武、画家朱德群,音乐家朱践耳等,讲述了他们的人生故事。

内容推荐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访谈对象是在科教文卫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自2003年5月开播至今,已记录了近百位大家精彩的人生故事,包括丁肇中、钱伟长、王选、袁隆平、汤一介、启功、谢晋、丁聪等等。这些大家的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深深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大家丛书”是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对全部访谈内容所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再创作,以人物访谈为主线,穿插详细的背景介绍,并配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丛书分集出版,每集包括八位大家。

听大家口述精彩人生,为孩子树立成长楷模。”大家丛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聆听大家口述,见证大家风采,让我们通过聆听和见证,分享大家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事业、关于家庭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本辑记录了漫画家华君武、画家朱德群、音乐家朱践耳、舞蹈家贾作光、音乐家吴祖强、雕塑家钱绍武、画家侯一民、音乐教育家林耀基八位大家的风范。

目录

漫画家 华君武

画家 朱德群

音乐家 朱践耳

舞蹈家 贾作光

音乐家 吴祖强

雕塑家 钱绍武

画家 侯一民

音乐教育家 林耀基

试读章节

最后去了解老百姓的语言,当时大大小小的本子差不多记了有五六本

华君武在上海生活了5年,当时他是一家银行的小职员,画漫画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是在当时的漫画界,华君武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可是到了1 938年以后,上海的漫画界再也看不到华君武的漫画了。一本《西行漫记》把他从十里洋场引到了红色圣地——延安。与上海相比,延安有太多的不同。年轻的华君武以满腔的热情感受着一切。

延安是华君武真正成名的开始。也正是从延安开始,华君武的漫画开始与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而他的个人命运随着他的漫画创作,时而攀上巅峰,时而又坠入低谷。

作为一个学生出身的漫画家,华君武早期的作品受外国漫画的影响很深。而且他曾一度认为他服务的对象一定不是工农兵,而是一般的知识分子和市民。但是当他到了延安后,他感到这种观念需要改变了。

主持人:延安跟您想象的是不是一样?

华君武:我在延安的时候还很年轻。也有人吃不了那个苦,或是自己想老婆了,走了。我从来都没动摇过,因为我觉得延安那个地方很好。政治上不去讲它。生活上,我在上海不会游泳,到延安后,我学会了游泳,后来也学会了溜冰。

主持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当中有很多乐趣。

华君武:也不艰苦,你要严格讲,我们再苦,前方比我们还要苦啊。那时每天三顿小米饭,过年可以吃一顿大米饭。当了教员了还可以吃馒头。那是很舒服的生活,甚至比大后方的生活还好呢。我记得只有一次,因为闹旱灾,也不是很长,吃了十天半个月的黑豆。我参加革命以后确实都比较顺的,我感觉到挺运气。而且我觉得参加革命以后,逃脱了旧社会的很多束缚,如应酬啊什么的,很讨厌的事情,都没有了,连个名片也没有了。现在,倒是有些东西又恢复了。那时候有个共产党员到外头走了走,印了点儿名片,回来去看毛主席的时候,递了一张名片给我们,毛主席把他好损了一顿。

主持人:去了延安好像生活一下子变得简单了。

华君武:简单了。觉得人就应该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生活,没有一天到晚的投机取巧、梦想发财等等。所以我觉得我能够活到90岁,恐怕这个也是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参加革命,在那种革命环境里生活久了的原因。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画的画儿还是很洋派的。

华君武:在上海的时候,中国人当然也有自己的漫画。但是一般来说,外国的漫画比较多,到书店里可以买到外国的作品。因此这些作品也看得多,我不知不觉地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只是一种表现方法,是外国人的表现方法。举个例子说明,外国人画苹果就画苹果,标题叫静物,很像写生啊。中国就不是这样子,齐白石画一串樱桃,他不叫樱桃,他叫女儿口色,口的颜色,这就丰富多彩了。因此,中国画有中国的表现方法。到延安后,我们办墙报给老百姓看,有木刻有版画,还有连环画和年画,老百姓都爱看。可是他们一看到我的画,掉头就走——看不懂。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己的风格,因为模仿外国人的漫画,到延安后就只用了这么一种方法来表现,老百姓就看不大懂。后来我就在形式上面改变自己。毛主席也对我说,一定要改革。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些东西画出来老百姓看不懂,真的很难受。后来又看毛主席的书,说中国的文化,有大众化、民族化、科学化等等。我说老百姓看不懂就不是大众化。其实,大众化和民族化是不可以分割的,有很明确的关系。毛主席讲,喜闻乐见。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什么?是中国的气派,中国的作风。那么什么是中国作风呢?什么是中国气派呢?我也没见过。后来就下乡去观察,观察老百姓对哪些东西感兴趣。  主持人:您一开始有没有觉得,这看不懂是他们的水平还不够?

华君武:也不能这样讲,因为到底受过几天革命的教育,觉得应该给他们看看。当时有一些人,瞧不起这些老农民。他们说我的作品啊,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老百姓才看得懂。他们的意思是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都提高了,才能看懂。这方面我确实做了很多努力,也找了一些方法。最后去了解老百姓的语言,当时大大小小的本子差不多记了有五六本。譬如“死猪不怕开水烫”等等,这就是老百姓的语言。

主持人:那您是怎么跟他们学习呢?

华君武:随时留意,听到有特色的、上口的语言就记下来。“文化大革命”时,那些本子也作为反动的东西被抄走了,到现在还没还我。

主持人:您当时画的都是些什么呢?

华君武:那多了,像两个女的在那儿边走路边打毛线。一个说,一个科长你就嫁了?别人问我你画这个干吗?我说我的题目叫《首长路线》。另外一张,画一个红军,胸前挂了大概四五支钢笔,题目叫《文化水平提高了》。就是当时的红军到了延安,本来他们在家乡都是很苦的农民,当然没有钢笔这种东西。现在他进城了,就想多挂几支钢笔。这些画,都不是与人为善的。那时还没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这样的口号。后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改造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观念。之后又加上一个价值观,那时还不知道有价值观这个东西,光知道思想有点儿不对头。花了很长时间,在延安的整个时期都是在改造这种思想。《解放日报》也不是你张张画都登,那个时候就要求你的画让老百姓看得懂,于是我就有了一个酝酿的阶段。

P5-8

序言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栏目,于2003年5月开播,每周播出一期,时长为45分钟。自开播之始,我们就在栏目定位上突出思想性,注重文化品位。一年多来,栏目由一系列的设想到实现成功播出,由不成熟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影响,充分体现了自身的文化追求。

《大家》所关注的是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和卫生界的精英人物,我们期望做一种真正的沟通工作,拉近精英人物和普通人的距离。我们所选择的对话者,必须是这个时代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特别是以其思想上、科技上的成就(包括其政策主张、学术贡献、发明创造、道德感召力等)而影响了时代发展的人物。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我们始终注意把握一个原则,既要介绍中心人物,又要透过人物理解其生活其中的时代背景。也正因为如此,普通观众才能在典型人物的讲述中看到自己的相同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可能的命运。这样的栏目不仅是属于知识界人士的,也将震撼着每一个思考着的普通人。

《大家》开播至今,已经纪录了近百位优秀知识分子动人的人生故事。他们高尚的情操、高深的学养承载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真正的希望。数学大师陈省身坐着轮椅给学生讲课,其情感人。步人晚年的陈先生从美国回到南开,只想以此告诉世人,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93岁的大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说,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专业,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句誓言。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八十多岁高龄仍致力于学术打假,只是为了捍卫学术的尊严和学人的良知底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黄土之父”刘东生,以87岁高龄深入“死亡之海”——罗布泊进行考察,为了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红学大家冯其庸,17年间行程数万里重走玄奘路,实地求真,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良心和探索精神。医学大家裘法祖,一生桃李满天下,医术、医德、医风誉满华夏。他的弟子吴孟超,秉承尊师的传统,视患者利益为最高利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将一百万港币的科学奖金全部用来帮助他人,自己分文未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特立独行,第一次让中文响起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的金色大厅……

我们纪录的大家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书法家启功、雕塑家钱绍武、翻译家杨宪益等等。不论出身名门世家,还是寻常百姓,勤奋好学是他们共有的特l生;不管身在异国他乡,还是曾经苦难的祖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坚忍不拔是他们成功的保证。他们大多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国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他们阅尽了人世的沧桑,却保持着宽阔的心胸;他们平静地面对孤独,也平常地看待成功和荣誉。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极大的兴趣,对科学具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大家不仅是科学的使者,更是道德的典范。

一年来,《大家》栏目获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表扬与鼓励。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认为该栏目“人物选择独具特点”、“访谈内容深刻,具有哲理陛,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故事性强,富有感染力”。3000多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有的认为《大家》正在做着一项文化抢救工程,开创了中国电视口述历史的先河;有的认为《大家》弘扬的是真正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的电视观众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成长的动力。有观众说:“这些大家的很多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为人原则、敬业精神都非常令人感动,每一个‘大家’人物的故事里,都有让我感动落泪的细节,通过他们我看到了真正的伟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为了服务祖国,实现国家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诱惑和生活的享受……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们的事迹、成就、经历和人生观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和瑰宝。”  我们只能说,在推动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形成、法律秩序的建立、文化精神的重建、中国公民意识的自觉与成长和祖国逐步强大的进程中,《大家》做了我们应当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与观众和社会的期望相比、与我们自己的目标相比,我们仍当上下求索。

值此新书出版之际,让我们备感遗憾的是,有几位大家已经永远看不到这套丛书了。然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们的风范定将长存于我们心中。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家(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继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66105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