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大师哲学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伊宁编著的《民国大师哲学笔记》一书中,民国大师用他们智慧的思想来观察、探究、感悟人生,并将真谛与我们分享。冯友兰和我们分享了他在破解人生这道谜题时的种种感触;梁漱溟和我们分享了他在参透人心时所得的真谛;胡适求证了漫长人生旅程里的种种可能;季羡林看透了人生并无完满;超凡的李叔同规劝世人如何在喧嚣的凡尘里炼就一颗初心;林语堂的哲理从来不沉重,他倡导快乐的人生,并致力于研究在这苦短的人生里,如何过得快乐;金岳霖虽然毕生研究理性至上的逻辑学,但并不妨碍他把自己朴素的人生活出了一道道哲理;和金岳霖的童真不相上下的是梁实秋不像话的浪漫,住在雅舍里,过着雅生活,但他仍然记得,情理相依傍,这雅兴才能更悠远绵长。

内容推荐

伊宁编著的《民国大师哲学笔记》一书主要介绍季羡林、冯友兰、梁漱溟、李叔同、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实秋等大师的逸闻趣事,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妙语灵思,生动地再现民国一代名流的卓绝文采。大师用他们智慧的思想去观察、探究、感悟人生,并将真谛与我们分享。

目录

第一卷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第一章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活着是上天给予的一种恩赐

知己不足,而后晓天下

完满之事古难全,不如淡然

 第二章 不能糊涂,不如糊涂

被动得生之为人,清醒得走完一世

姻缘糊涂派:韶光用在刀刃上

凭心论毁誉,不煮糊涂粥

小不忍则犯大糊涂

 第三章 人心如镜,映照百相人间

孝为先,别冷落了人间第一爱

绕行,也许成功等在转角处

人生无欲品自高

世间百态,万变不离礼节

第二卷 冯友兰:人生是道解不完的谜题

 第四章 何为人生,人生为何

人生无真相,唯有烟火寻常

最美人生,莫过相忘于江湖

理智为先,妥帖了荒芜人生路

世上凡人皆不朽

 第五章 探索理想国,体悟中庸道

人生四境,一境一世界

沿循中庸道,走一段不偏不倚的人生

因为了解,所以明达

最虚妄的谎,是自己骗自己

 第六章 听幸福呢喃出人生谜底

私心不在,幸福就会来

太好命,还是对手太不幸

道德无关天资,人皆可以为尧舜

诗意人生风流心,平凡日子也深情

第三卷 梁漱溟:生有涯,而人心参不尽

 第七章 心是根本,根本没那么复杂

生命是一场无目的的向上奋进

以万变的灵活,应对万变的人生

静听心弦,有计划的心灵不乱章法

理与情,据之心两端

 第八章 出世在心,入世为人

向前“逐求”——有所求,故有所逐

停下调和——人生太苦,欲"厌离"

喜乐常有,只怕人心太昏昧

谋生,究竟在谋什么

 第九章 一个人悠然生活,一颗心静默思索

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不跟随,是我最铿锵的独行

朝思人生,暮想己过

静心,在安稳中开启灵性创造

第四卷 李叔同:凡人亦能炼天心

 第十章 也让人生“索性”一把

千金难买年少,索性放手寻梦去

命里浮华若朝露,索性关了戒门

论人是非乃大祸,索性寡言

一生真伪谁知晓,索性不辩

 第十一章 探望人性中的黑暗,换一片花开

“福花”微薄,爱惜它才开

为自己辛劳,靠两手两脚栽花开

取舍之间,唯心而已

 第十二章 用一颗“空心”,盛装世间美好

把私欲清空,用慧心惠人

清空心灵,悠游人世间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第五卷 胡适: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求证过程

 第十三章 给人生一个假设,给命运万种可能

质疑,是人生最初的清醒

自问,给人生一场低调的冒险

假设,如果人生有另外一种可能

践行,试探可能的人生是否可行

 第十四章 不必多心, 这世界只需要你用心去爱

要快乐,就把每个人都假设成好人

有一说一,赠人一份朴素的公平

心坚定,流言也绕行

成见不除,必受其障碍

 第十五章 把自己铸造成器,将人生粉饰成花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想收获清香,必先种下一株花

最真实的你,便是最好的你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第六卷 林语堂:做个途经尘世的快活过客

 第十六章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太严肃,请自寻享乐之道

人生无盛宴,只要胃口好

睁一只眼寻幸福,闭一只眼去宽恕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十七章 闲适生活,幽人生一默

适度生活,适度享乐

身忙心不忙,悠闲也占生活一席之地

幽默,给严肃人生兑点糖

 第十八章 把日子过成艺术

贫贱夫妻也能“百事可乐”

风景不转心境转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第七卷 金岳霖:地上生活浪漫情,云端分析理性魂

 第十九章 此情只应天上有

物我两忘,是为人生极致

荣辱名利,抵不过“玩味”二字

童心不泯,人最真

 第二十章 活着是一个迷中求悟的过程

困惑源于诚实,追寻必定勇敢

人生本无目的,过程即目的

执著是永恒的浪漫

 第二十一章 活得简单,所以活得自由

仁厚的心灵不会被辜负

世事如云,从容观其变迁

各有各的苦乐,何必纷争

第八卷 梁实秋:情理相互依傍的人性,比生命更长

 第二十二章 遍尝人间百味情

寂寞是种清福

君子情谊,清淡了人生

 第二十三章 向理性低首,才是人性常态

合理骂人,骂人亦合理

像爱生命一样爱时间

读好书是一种便捷的修行

 第二十四章 雅兴雅趣雅生活

给浮躁一剂定心丸

忘记不一定是坏事

往来的是人情,不是礼品

试读章节

活着是上天给予的一种恩赐

在季羡林看来,从古至今都不存在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所以他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从古人的诗词、民间的谚语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其中的道理。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这条真理在一切人身上都适用。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稳坐龙位的皇帝都有他的难言之隐:虽然表面上看,皇帝能够为所欲为,操控天下,但与此同时,皇帝们也要承受着宫廷内部的残酷争端,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就连史上那些英明神武的君王都曾梦想着超越生死,长生不老,妄图永保皇位。

帝王且有不如意之事,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了,命运织就一张疏而不漏的网,让我们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当我们明白了这个平凡的真理,也就能够看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恩赐,月虽有阴晴圆缺,但至少活着的我们曾见过它圆满时的美景。人有悲欢离合,虽不能常相见,但至少活着的我们尚且能够彼此想念。所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恩赐。

在季羡林走过的几十年漫漫长路中,酸甜苦辣都曾经经历过。喜事是自己的事业与学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国际上也是德高望重的权威。苦事是曾经遭受过迫害,人生最苦闷最无望的阶段也是在那个时候。那时的季羡林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无路可走,看不到丁点儿的希望,但他没有放弃,撑过去了,人生便多出一条路。

等到季羡林一路这样走来,纵然有万般无奈,也终于将人生看开。万念俱灰时的那些自杀的念头,再也不会冒出来。彼时的季羡林经历人生重重风雨,已经相信人生总有路可走,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希望,很多“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活着就是一种恩赐,后来的他便学会了珍惜这种恩赐。

很多时候,人生并不是因为拥有全部而获得幸福,有时虽然不够完美,却在残缺中获得意外的惊喜,生命也因此迎来无限转机和希望。当我们有了这种觉悟,便会生出感恩的心,便有了勇气和智慧勇敢地正视与面对人生的不完满。有时,过于顺利和完美,反而会令我们感到乏味,以致心生厌倦,不再珍惜。亚历山大大帝因为没有可征服的土地而痛哭;喜欢玩牌者若是只赢不输就会失去打牌的兴趣。西方谚语说:“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寻找,最辉煌的人生也有阴影陪衬。当你感觉到缺憾,你就体会到了人生五味,而这就是季羡林说的不完满中的完满,这就是真实而完整的百味人生。

P4-6

序言

“大师”二字的释义,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郑重: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德高望重的人。且自封的不算,要公认,要世人皆认可,提起一个名字,人人都不由自主地在其后加上“大师”二字,那才算是地道的大师。算起来,从古至今能配得起“大师”二字的人,着实不多。大师不同于圣贤,圣贤以上是神明,而大师以下则是我们寻常众生。圣贤几乎从不出错,而大师包含在众生里,他们领悟了通往“完人”的真谛。

哲理在大师的灯里,也在我们的顿悟里。所有哲理归根结底,都有一副朴素的容颜。那些看似高深的命题、烦琐的辩证过程,都将归结为一些老掉牙的字眼,像善良宽容,诚实友爱,诸如此类。这些字眼从不花哨,花哨的是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字眼们守在嘈杂的世界里,安静地等待着和我们的心灵接洽,等我们剥开尘世浮华的外衣,剥下一层欲望,剥下一层贪婪,再剥下一层苦恼。等我们剥下种种负累,重重纷扰,那些朴素的老套字眼,就会带着最强大的力量,驻扎进我们心里。然后它们会指挥着我们的心,重新看清这世界里深藏的诸多美好。指挥着我们打起精神,发自肺腑地歌颂着我们的人生、生活、世界。

在这书里,哪怕你只看见了大师模糊的剪影,哪怕你只读到了只言片语,哪怕只有一闪而过的心动,但这剪影、这片语、这心动倘若给你过感悟,也请郑重记下。人生是一本厚重的笔记,让它丰盈起来的,恰好是这或短暂或深刻的感触的点滴叠加。等到了岁月深处,重新翻开你的人生笔记,一定会有某一时刻,你会由衷感恩:这一生里,有无数次,我曾深深地被打动过。

大师用他们智慧的思想来观察、探究、感悟人生,并将真谛与我们分享。冯友兰和我们分享了他在破解人生这道谜题时的种种感触;梁漱溟和我们分享了他在参透人心时所得的真谛;胡适求证了漫长人生旅程里的种种可能;季羡林看透了人生并无完满;超凡的李叔同规劝世人如何在喧嚣的凡尘里炼就一颗初心;林语堂的哲理从来不沉重,他倡导快乐的人生,并致力于研究在这苦短的人生里,如何过得快乐;金岳霖虽然毕生研究理性至上的逻辑学,但并不妨碍他把自己朴素的人生活出了一道道哲理;和金岳霖的童真不相上下的是梁实秋不像话的浪漫,住在雅舍里,过着雅生活,但他仍然记得,情理相依傍,这雅兴才能更悠远绵长。

总之,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用心地咀嚼大师的人生至理,并从中有所体悟。

编著者

2014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大师哲学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伊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11957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4256857
中图分类号 B2-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