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沸腾吧少年/读者校园版精华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沸腾,但与完美无关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生命萌动,挣扎,舒展

描画出颤栗的自我映像

一颗颗心灵真实的悸动

《读者·校园版》改刊以来精华结集

最受中学生欢迎的三百篇佳作

青春激荡,文采飞扬。

读者校园版编写的《沸腾吧少年》精选了《读者·校园版》改刊以来,“成长故事”栏目的优秀篇章。“关注成长”是校园版的办刊宗旨,“成长故事”也是最受中学生欢迎的一个栏目,多种形态的真实的成长故事带给中学生成长启示。莫言、贾樟柯、张五常、黄健翔、九把刀、侯文咏……名家荟萃,美不胜收。

内容推荐

读者校园版编写的《沸腾吧少年》由《读者·校园版》“天下”板块精选而成,书中收录了《我的武侠年代》、《青春总是突兀的》、《叛逆少年的成长》、《高三,一场青春的“阴谋”》、《我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听到笑声》、《童心永驻》、《等爱的狐狸》、《美的教育》、《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我比孙悟空头疼》、《你不必成为爱因斯坦》、《记忆里的碎片》、《一个人的青春战役》等故事。

目录

黄健翔:我的十八岁,我的高考

吴念真:八岁,一个人去旅行

侯文咏:我的天才梦

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

毛尖:一个人的侠客行

大卫:十七岁的狂妄牛仔

梅莉·麦洛伊 阿丽西娅 译:阅读的回馈

田英文:未满十五岁,我被“托运”到美国

袁洁:只想成为鲁西西

莫言:童年读书

吴君宏:我的清华梦

李柏林:最伟大的预言师

斯蒂芬·弗雷 孙开元 译:读王尔德

押沙龙:谁的青春没有碰上小木块

白雪:偷来的《神秘岛》

张晓玲:我的武侠年代

张婷:青春总是突兀的

刘墉:叛逆少年的成长

张萍:高三,一场青春的“阴谋”

大卫·欧文 刘天放 译:我最好的老师

九把刀:一定要听到笑声

张玲 编译:童心永驻

付洋:等爱的狐狸

雷婧:美的教育

恩雅: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

贾樟柯:我比孙悟空头疼

张五常:你不必成为爱因斯坦

郭超群:记忆里的碎片

罗光太:一个人的青春战役

里则林:少年

安一朗:青春,始于谎言

侯焕晨:请尊重我的馒头

7号同学:请做一个勇敢、坚强的怪胎

詹志宏:待续的美好记忆

陆俊文:厕所里的书房

张战:天是怎样黑下来的

李若辰:攀比魔咒

林特特:我曾经是个差生

曾良君:永远十七岁的高中生活

大鹏:玩摇滚的好学生

卢十四:可我不想有出息

试读章节

我仿佛知道杂志里面许诺了一个遥远、陌生却又令人期待的国度,总有一天,我会属于那里。

“被枪毙都有可能”

我很清楚地记得小学毕业典礼那天,大家唱《骊歌》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在哭。我笑她“三八”,有什么好哭的,她回头看了我一眼说:“你这个没有感情的人。”

过了几十年以后,我忽然理解了这件事情。更准确地说,与其说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还不如说我有点无知。我并不知道,大部分的人,经过那一天之后,彼此就不再见面了。

毕业典礼上我拿了镇长颁发的“镇长奖”。下午级任老师还特地来我家里一趟,表示祝贺。爸爸妈妈摆开茶点,无限欢迎,大聊关于我的前途这类的议题。

“这个小孩子将来大好大坏,要么前途无量,要么被枪毙都有可能。”老师意味深长地表示。

我已经不记得我为什么会前途无量的理由了。我可能被枪毙的理由有好几个,其中我记得住的一个是:“他会写文章。”

我们是不是白白挨打了?

我从一个长着一头黑发的可爱小孩,被弄成一个剃三分头短发、有点像刚入伍新兵那样的青涩的小孩。

我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变得好丑。爸爸安慰我说:“你要上初中了,长大就是这样。”

虽然我勉强靠长大的理由说服自己,可是内心非常抗拒。

那时候,我开始阅读中文世界一些名家的作品。最先是洛夫、郑愁予、杨牧的新诗,随之而来的是徐志摩、朱自清、琦君、司马中原、子敏、张晓风等许多名家的散文。这些阅读的美好经验又带我进入了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七等生、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甚至是张爱玲这些当代作家的中文小说的世界。

老实说,可能是时代的关系,我看到的当代小说都带着苦涩甚至沉重的气氛,可也正好呼应了忽然加诸我们那个年纪的压力与苦闷。

我记得一进初中,班费里面就有一项是买藤条送给各主要科目的任教老师。藤条本来是农家用来打牛的器具,非常有弹性,打起来特别痛。通常只要打一下,屁股就会出现淤青,一旦打两下以上,鞭痕重叠的部分立刻皮开肉裂。历史书上说到明朝的廷杖打得人鲜血直流,我有些朋友认为文字夸张,怎么可能。我心想,这些在爱的教育之下成长的人真是不知民间疾苦。拜时代之赐,那种场面我在初中时代不但眼见,更是亲身领教过。

不像现在,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很少发生纠纷(毕业典礼之后,学生要蒙布袋打老师的不算)。我所就读的是升学率特别高的私立中学,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抢着把孩子塞进去。如果有父母亲不同意这样的教育哲学,学校很乐意让学生转学离开。有时候,学校的藤条打断了,甚至会有热心的父母亲捐赠新的藤条。

我的左右前后坐满了需要我照顾的同学。考试的时候,我除了要尽快把考卷写完外,还得空出时间,让左邻右舍抄答案。我在现实里过着这样所谓“好学生”的生活,可是我的周遭却充满着这么多荒谬的画面,我一点都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变成了这样,而那些人却变成了那样。那时候,我读着小说里面更深沉的世界,写着人的穷、苦、贪、斗,我愈读愈觉得人的世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是儿童、青少年或成人就有什么不同。虽然我们的生活贫瘠而有限,还极力装出可爱的模样,可是成人或者是小说世界里的苦闷,我几乎都可以在生活里找到呼应。

后来学了统计学,我有一点想追究,所谓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底是真理,或只是不堪细究的某种信仰。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研究,所有这些挨了藤条的孩子,到底有几个人如父母所期望的成功了?如果他们成功了,有多少是来自藤条的帮助?藤条帮助一个孩子成功,它的有效率到底多高?是不是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如果没有,是不是代表我们只是白白挨打了?

我想起班上有一个同学,后来变成了知名的声乐家。他应该算是班上同学的荣耀,这毋庸置疑。问题是,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把声乐家和印象里中学时代的他联系在一起。我想不起中学时代曾经听过他唱歌,或者感受到任何他可能成为声乐家的特质。我搜遍记忆,勉强能找出来的,竟只有他挨藤条时,高亢的哀号声而已。P14-17

序言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阶段:身体疯长,心智渐开,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敏感而单纯的心,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回头看云淡风轻的事,在当时却是一个很难迈过去的坎。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值得你去一一经历。

中学时代转瞬即逝,若只是轻轻走过,缺少观照,就很难说自己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阅读应该是对自己最好的观照,是塑造自我的佳径。作为办刊人,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份杂志,陪伴中学生一起成长:它既反映同龄人的所思所为,又记录过来人的成长经历,还能透过它看到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它没有腻味的“鸡汤”,只有真实呈现的生活;它不那么功利,也不与考试直接挂钩,但它能启迪成长,开阔视野;它不是板着面孔的无趣的说教者,而是亦庄亦谐、活泼有趣的伙伴。在生命成长的岁月,它与你一期一会,滋养心灵。《读者·校园版》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编辑的。自2012年以全新面貌问世以来,受到读者的青睐。走过三年不平凡的历程,编辑部同仁深感佳作常读常新,特采撷精粹之作分类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我们期望这套五卷本精粹,能有助于你更好地认识世界,发现自我,在他人的成长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动力,让笨拙的青春多一点自信和从容。

潘萍(《读者·校园版》执行主编)

书评(媒体评论)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一种精神境界。——麦克阿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沸腾吧少年/读者校园版精华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读者校园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7306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501802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