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朝的历史真相被雪藏了许久,本世纪初明朝的价值得以被迅速扩大化。然而,物极必反。当目光全部都投入到了帝王将相的尔虞我诈、金戈铁马的时候,许多历史真实被人们忽略了。特别是在这个虚浮的时代。

李连利编著的《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专业的精神,用通俗的笔法讲述了晚明何以败亡的历史真相。

如今,我国成为了GDP世界第二,军事实力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第三,但有些专家则认为是第三到第八之间。如今是经济社会,所以GDP第二立刻成为部分人、大部分媒体的热点。人们开始自恋起来。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到历史就会发现:其实中国历史上类似于这种世界第二甚至第一的情况非常多。晚明就是其中之一。

内容推荐

李连利编著的《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一书,为史评类作品,仍继续李连利先生“评书体”写作文风,从商业经济、货币政策、三农政策等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入手,揭开有明一代如何成为“白银帝国”这一历史现象,并阐述分析了明代“白银帝国”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走向的意义,其选题和部分作品章节得到史学界认可。虽为史学经济类作品,但《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文字并不枯燥晦涩,而是通过诙谐有趣的文风,辅之以有据可查的故事情节,铺陈出作品的文风脉络,读来饶有兴味,于信手闲翻间,使人了解明代经济脉络,读之有物,读之有趣。

目录

序:晚明启示——经济第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章 帝国前奏:猫鼠游戏中的走私与反走私

 第一回 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跑到了谁的口袋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封建社会利用最好的大运河

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跑到了谁的口袋

官斗不过商

引领风尚的明代商人

 第二回 明代的抢盐风波

重新认识盐:被盐商打破的权力平衡

私盐泛滥:从万历与浙江官员的一次对抗说起

不断改革下的真实:从明代七位百姓的悲惨命运说起

盐荒下的明财政智慧

 第三回 茶的神圣使命:从朱元璋杀婿说起

驸马欧阳伦之死

茶马贸易的真谛:以茶驭番

杨一清数学政治思维

私茶泛滥:围攻杨一清

路上各国贸易:以与明朝最亲近的邻居朝鲜为例

第二章 帝国软肋:谣传了三百年的“闭关锁国”

 第一回 郑和到了美洲又如何!中国人不可能实现欧式地理大发现

谣言亦或真实:刘大夏火烧航海图

中国人不会实现欧式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

 第二回 明帝国的短视:海上贸易兴盛与衰败

朱元璋禁海的八大原因

“最不安分邻居”的一次不安分带来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提督之死”与“禁海派”和“弛禁派”

隆庆开放:明代的有为之君

 第三回 明帝国的短视:邦交国政策的严重缺失

 第四回 明帝国的短视:没有对“国家海盗”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葡萄牙的兴盛之路

中葡之战:打出来的尊严

被朱纨打怕了的葡萄牙学乖了:作为乡级地方官的葡萄牙人

中国与欧洲三强的战战合合

 第五回 明帝国的短视:不重民生终至三大海盗集团相继兴盛

顺天王与佛山二十二老

徽商-海盗集团的崛起:倭寇的主人王直

闽商-海盗集团的崛起:郑芝龙的海上帝国

第三章 :帝国思维:从轻商走向重商直到倚商

 第一回 明政府与商人的故事

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谣言是怎么炼成的

五花八门的特权垄断商

商人的艰难:悬在商人头上的四把刀

 第二回 明代商业化大兴

表现1:不易呀,商人终于有了户口

表现2:中介组织:朱元璋毁桥建桥

表现3:今日报业从业者的楷模:明代报业工作者

表现4:以景德镇的兴起为例讲述城市行会和白围裙运动

表现5:十大商帮大竞争

 第三回 面对白银诱惑的固守与从流

我们何以戏谑清官

以唐伯虎为例讲述明代兴盛的娱乐业

第四章 帝国的无奈: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

 第一回 明帝国的短视:三大货币的竞争

纸币发行:一切都是没钱惹的祸

朱元璋禁止用铜用银

贫银国中国

 第二回 白银帝国形成必备条件

中日贸易:绕不开的倭寇问题

中国琉球贸易纵横谈

悲情马尼拉: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

七子之首澳门:白银帝国的形成

 第三回 白银帝国与一条鞭

是是非非张居正

一条鞭的前世今生

 第四回 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后

数亿两白银去了哪里

第五章 帝国崩溃:明王朝被什么击溃了

 第一回 明亡于白银帝国

思想退化,人人为银而生死

 第二回 明亡于官僚主义:悲剧朱元璋

什么样的行为是官僚主义

反官僚的极端形式:屠戮功臣

 第三回 明亡于严重失真的明代人口统计

人口失真真相1:户籍制度的禁锢

人口失真真相2:人分三六九等的贱民制度

 第四回 明亡于洪武荒政衰败

千古壮举:救灾政务公开

洪武荒政的衰败过程

 第五回 明亡于各阶层主导人群的流氓化

流氓群像1:皇权流氓化

流氓群像2:请铭记人类曾经的残忍

流氓群像3:文武官员与军痞

流氓群像4:以北京十虎为例讲述城乡流氓

第六章 帝国之殇:概述明朝二百余年的经济政策与权力斗争

 第一回 土地兼并中的权力斗争

重提土地兼并、赋役改革的必要性

为抑制土地兼并朱元璋大开杀戒

 第二回 国家控制与经济自由之争

明代经济自由的开创者

令人惊讶且叹服的丘浚经济思想

土地兼并严重化,国家控制思想抬头

 第三回 一条鞭法权力斗争中的七大集团

内阁与六部的权力斗争

张居正的权力斗争之路

一条鞭法三健将与张居正的冲突

 第四回 一条鞭法推行中的权力斗争

一条鞭法内涵解释

优免对象

既得利益势力的反抗

反对张居正“一条鞭法”的人理由也很充分

一条鞭法被反对者阉割

后记 令人诧异的晚明败亡

附录 相关参考文献及资料

试读章节

明代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商品贸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例如,以北京为中心修建了六条交通干线。它们分别是:京辽线(北京通州到辽宁沈阳、开原)、保成线(河北保定到四川成都)、保桂线(河北保定到广西桂林)、郑昆线(河南郑州到云南昆明)、德广线(山东德州到广东广州)、德福线(山东德州到福建福州),而以南京为中心同样修建了六条交通干线。

交通干线将整个中国连在了一起,而水路交通的发展同样不容小觑。自朱元璋统一中国之后,便大力开河、修整河道,特别是对京杭大运河的利用更是被认为是历代最充分的。在公路、水路交通大发展下,中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统治者希望借着专卖这一形式垄断利益,由此便迫使各种走私现象大范围出现。当朱元璋铁腕父子相继去世后,明代皇帝们面对走私更是手足无措,从而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在流失中,老晋商、徽商、粤商等相继崛起。可它们的出现非但没有使走私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化。

因为历史上投资渠道较少,诸如股票、期货、重工业等投资方向都没有,因此,盐茶丝绸等商品走私便成为首选。可以说,明代发达的交通使它成为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同时,又埋下了日后落败的隐患。成也交通,败也交通!对于交通建设,朱元璋可谓是不遗余力,还发生过一个为了修路而杀开国功臣的故事。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奢香修路(案例故事)

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南京金銮殿上,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一个彝族女子。此女年纪不大,不到30岁,长得秀丽端庄,儒雅中透着一股倔强。她就是著名的彝族女首领奢香夫人。她14岁(1375年)嫁给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霭翠病逝,奢香代其幼子袭贵州省宣慰使职。

朱元璋看着她,笑道:“奢香夫人此来,难道就是为了告马晔吗?”

奢香夫人回道:“大明皇帝万岁!臣自洪武十四年袭宣慰使以来,领兵协助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剿灭段氏及蒙元残余,统一云南。我族人愿为万岁效犬马之劳,万岁对我等也洪恩备至。万不想都指挥使马晔竟对我裸衣笞打。汉人有句话叫,士可杀不可辱,马晔如此侮辱我,我等族人决不答应。我与宣慰同知刘淑贞皆为女子,似这等侮辱是问汉族女子该如何?”

朱元璋面带杀机:“马晔如此害我,我决不轻饶!”

奢香夫人闻听,喜极而泣:“万岁皇恩浩荡!”

朱元璋听罢,微微一笑:“奢香夫人,我一定为你做主,以‘开边衅,擅辱命妇’的罪名捉拿他。但马晔也是朝中大臣,今我抓他为你申冤,尔有何报之?”

奢香夫人闻听,思考了很久,回答道:“万岁自登基以来,广开道路,以便世人通行。今我皇如此天恩,我必带族人将贵州修得四通八达,与内地交通自此无碍。”

朱元璋闻听霍然站起,朗声笑道:“奢香夫人此举于国有大功,休说一个马晔,就是十个,我也杀得!”

事后,马皇后又在御花园款待奢香夫人。临走前,奢香夫人又获得了大量的金银、丝织品、香料等赏赐。

一百多年后的某一天,有一位正值壮年的书生,走在茂密的山林中,踏着乱石与枯草,并且时不时地捂着屁股。此人身材高挑,用今天的尺子一量,大概得有一米八,瘦削的长方脸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两腮深凹,两条细长的眉毛显得有些女性化,红红的薄薄的嘴唇包裹着两排洁白的牙齿,高高的鼻梁上是一双凤眼,显示出此人必是睿智之人。  此人一边走,一边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说罢,长叹一声:“唉,想我已经七天没刷牙(中国式牙膏牙刷产生于宋代)了!终于到了,这贵州龙场好难走呀!”P2-4

序言

中国人的自信感越来越强了。其原因就在于:近年,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越来越强。不像二十多年前,我们在说四大发明的时候,都说“咦—别再自恋了,老躺在过去的光荣里那可不利于发展哟!”

而如今,我们的成就感来了!成就感回来后,再去看历史,忽然发现“呀!原来,我们的祖先那么牛!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我们会更好!”另一方面,如同许多或成名或有钱的人一样,往往会把自己的祖先也变成名人富人一样,中国人开始寻求一种历史的必然性。

我的成名我的富贵那是天定的!

似乎富贵之后,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晚明的历史充分证明:经济第一并不能解决一切。但很可惜,在今天,“富贵天定”的观念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思维定势,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就能解决一切。

富贵气质病

就在这种富贵天生的气质中,有两种现象开始出现:其一,人们愈发地狂妄,天注定的任何人就都不能阻止,因此,愈发狂妄,成为过去我们痛恨的人。其二,既然,我们的祖先那么牛,那为什么现在衰落了呢?因此,便有人四处寻找造成这种暂时性衰落的原因。

就在这时,一些外国人恰逢其时地向中国人介绍说:哎呀,同志们呀!其实你们中国人一直很发达、很富裕呢。鸦片战争之前,你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世界第一呢!比现在的世界第一强国还要强大。特别是明朝,你们是白银帝国呀!全世界的白银最少有三分之一都是你们中国的,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财富都不如中国。

真是恰逢其时呀。由此,国内的一些学者纷纷出现,向读者们兜售中国人曾经很富裕。这很像股市,熊市的时候炒股专家们集体噤声,牛市来临之时牛头马面一个个争先涌现一样。

其实,这有什么意义呢?上述言论确实非常正确。然而,它却无法掩盖住一个事实:如此富裕、强大的一个帝国。即使当时整个欧洲联合起来,也没有中国富裕、也没有中国的军事实力强大。其结果呢?一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下,在几个暴民和落第秀才的鼓动下,明帝国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被打垮了。

如果不把这种带有病态的“富贵气质”拿出来晒一晒,经常阅读历史的中国人难保不再次误入歧途。我们中国人经常写历史、看历史,但似乎这么丰富的历史资源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

晚明成为白银帝国、世界第一没有任何可炫耀的

明帝国后期的白银帝国现象,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大朝代。如东西汉、隋唐、明清,以经济实力论皆居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并无特别值得炫耀的地方。在工业尚没有成为主体之前的农业社会,只要在长期的和平下有一个智力中等的皇帝(当家人)治理,像中国这样土地尚算够用的国家,兴旺发达很正常。

中国社会是农耕社会,和平时间一长,人口自然就会急速上升。在明代之前的农业社会,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和平时期人口多其国民生产总值自然就会高。汉、隋唐、北宋、明、清的中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反,在中欧历史上的相当长时间内。欧洲因为战乱比较多,国家领土小、人口少、农业技术、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等相较中国又都不发达,自然会长期落在中国的下风。

但明朝相较其它朝代的特殊性在于:人口扩增升之后带动了农业技术、农业工程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土地贫瘠地区百姓经商、走私现象的普遍发生,使得晚明经济产生了高度泡沫化。

晚明败亡的(官僚)商人因素

商人势力在晚明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尽管历史上有过陶朱公、吕不韦等大商人影响国家甚至历史进程的案例,但他们仅仅是作为个体存在,还没有对中国整体的经济发生重大的影响。但到了中唐以后开始有了变化,特别是作为地方政权的南宋,商人的势力已经到了影响中国经济的地步。南宋灭亡后的元帝国,商人的地位同样非常重要。到了明代中后期,商人、商品经济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人不但开始影响中国经济,到了明代晚期更是开始全面影响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乃至民众的日常生活。

但是,尽管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非常喜人,但从政权稳定来说,它却造成了许多问题。例如:基本由商人控制的晚明政权,使得传统的民族大义、忠君爱国等思想造成缺失,从而让崇祯皇帝怒说:居官有同贸易。

又如,朱元璋父子在明初创建的非常发达的救灾体系(今日我们能看到的救灾方式和体系在明代几乎都能找到),到了明代中后期则由于“白银帝国”的出现造成了政府财政缺失,无力救灾的情况出现,终至要靠海盗政商合一的郑芝龙家族来保卫。

白银帝国下的商人、商品经济,没有继续向资本主义前进的原因有很多,但本人认为:商人作为那个时期新兴的权力阶层,时代给予它的时间太短了。在短时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人思维,而商人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改变“暴发户”的宿命,他们不但没有促进国家的强大反而拆了国家的台。商品经济越发达,对于国家的危害就越大。这是明朝给我们的一点启迪。

同时,明代商人的上层,也是规模最大的商人集团,即官僚商人。他们在前述的破坏力中居主体,在明朝被推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卑劣之至。由此,那种认为官僚商人为了自己利益也会保国的说法是多么得幼稚。

晚明亡于什么

与此相反,在白银帝国下的基层民众生活反而不如明代中前期的百姓生活。商品经济是随着明政权日渐衰落而发达起来的,最终,却在最发达的时期灭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晚明经济的泡沫化,这种经济的特点是:

东部沿海地区高度发达,中西部内陆地区贫困落后。

东部沿海地区、盐茶产区的走私经济猖獗,中西部内陆地区盐茶马贸易(本册主要介绍盐茶贸易,下次主要介绍盐马茶马贸易),始终处在国家的高度垄断下,在权力阶层享受既得利益所带来的幸福的同时却让大部分民众品尝着悲苦。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走私集团,与倭寇、地方富商富户、朝廷官员相结合,致使倭寇百年来难以被剿灭。不是倭寇难以被剿灭,而是倭寇的主子儿难以被消灭。许许多多的抗倭英雄,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入牢中,甚至有些二品大员都不得不以自杀予以抗争,提督朱纨自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消费严重畸形,以色情业为代表的娱乐业高度发达。说句难听的话,明帝国中后期男妓女妓遍布中华,就是在偏远的内陆省份,村妓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由此,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享乐主义泛滥。加上商人势力的推波助澜,更使得明朝终亡于享乐。

当然,目前也有许多观点分析了明帝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如此强大下,却为何突然在几十年内崩溃了。例如:货币政策失败论、与欧洲进行国际贸易战失败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失败论,以及气候导致灾害频仍论、瘟疫败国论等原因。其实,明朝的败亡,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在上述原因,以及商人的负面作用、全民享乐思潮、贫富差距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出现的结果。

明代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不在于经济有多么强大,而在于部分地区的经济强大、部分人的富有,为何没有转化成全方位的强大和富有。我们能够做的,其实就是脚踏实地的探讨其中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是我们读史的根本目的。

孟锛  2011年8月1日于“五无斋”

后记

一个强大的帝国至此已经变得无可救药,尽管它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傲视全球,但最终它还是失败了。在当时,欧洲列强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对晚明政府构不成威胁。即使到了乾隆时期,面对乾隆的傲慢英国也无可奈何,这并非英国人懂礼节、懂外交,而是它深知打不过。清朝中后期尚且如此,更何况二百多年前的晚明。

晚明是在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情况下败亡的,其历史原因尚待研究。本人是持综合影响论者,本人的理解是:过多的白银所造成的虚假繁荣,某些行业兴隆仅仅是表面现象,大部分人的生活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中央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败,造成税收大量流失,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可悲的是,晚明进入了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政府没有资金进行救助,从而造成瘟疫流行、农民起义大规模出现,还有外族入侵,晚明政府受到了两面乃至多面夹击,最终轰然倒下。作为第一部作如此详细的论述和例证的作品,难免会有不周详之处,还望海涵。在写作过程中,我采用了较为新颖的写作风格,这就是评书体写作。

历史读物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专家式的正襟危坐,一种是民间的嬉笑怒骂,民间的嬉笑怒骂间则派生出三种写作方法。

一种是纯粹的综合普及,这种书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攒书”,尽管它有些问题,但却在普及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二种就是类似于曲艺中的相声体,它带给民众的是趣味下的历史。典型的代表就是当年明月、袁腾飞等先生。他们发扬的这种文体本来需要作者有很强的幽默细胞。很可惜,许多后续的模拟者将该文体变成了没有积淀的戏说、陶醉于文字的口水书。

第三种就是本书所代表的评书体,它带给民众的则是快感下的历史。

相声体写作给予的是笑谈历史,在笑中体味历史的宏大。评书体与相声体最大的区别,其实早在作为衄艺的相声和评书中就已经奠定了。相声以及前身笑话如果不逗人笑就称不上相声、笑话,因此,它不以让人明白某些道理为根本目的。评书及其前身故事则必须要以道理为根本,因此,评书界常说:评书从来不教人坏。

因此,评书体历史写作无论在深度、广度、理论体系上都非常恰当。当然,如果您想从本书中得到页页笑声,那么,您显然会失望。因为,本书能够给您的是酣畅淋漓下厚重的历史感,在欣赏案例的潇洒与酣畅之后您会有淡淡的忧伤。最终,它会变作历史中的笑声并成为您永久的案头之作。

评书作为口头语言艺术,图书作为书面语言艺术,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口头艺术活泼中有着趣味,书面艺术则严肃中透着理性。弥合两者的区别其关键就在于案例的寻找。本书所涉及的百余个案例九成多都是有案可循的历史真实案例,只有几个因为案例难以寻找,作者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史料进行了猜测。

鉴于“评书体写作”属于初创,希望读者不吝赐教。显然,一种新诞生的文体会引来“阅读不适”,望请读者朋友多多爱护、指正。

在长达半年的没日没夜的阅读、写作,数月的修改中,我的家人、亲朋、同事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在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他们的祝福和一如既往的帮助。

感谢我的同事:李明建、李朝辉、刘熠、张静、王佳新、张长灵、张长利、张美英等人,在资料收集、整理、汇编方面的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张建伟、杨勇、李连峰、张振薪、许晓善、吕志勇、陈肯、班继胤、李全黄、仁胜、移然、熊广平、何奇、张为良等人,在对外联络方面的支持。

感谢我的师长:张印军、张印民、张习伟等,在写作方向、手法方面的指点。

最后,望各位读者朋友读后多多批评指正。

加12年4月10日于“五无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连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75498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9.4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