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缘湾海知道(魏军和他的厦门号环球航海纪行)
内容
试读章节

5.一段前途未卜的航程

深蓝是诱人的,

也是神秘莫测的。

我们人类永远无法用陆地的法则去丈量大海,

只有用身体丈量过大海的人才能说出海的感觉。

2011年11月3日清晨5点,厦门号升起的船帆已经高高飘扬在五缘湾的外海。由于担心再晚,涨潮后水面升高,船出不了五缘湾大桥的桥拱,所以厦门号启航的时间定在了大清早。(配图:厦门号在五缘湾周围远近不同图片)

“大风起哟,扬起了帆,放飞的心哟,尽情绽放,海上的家就在这里,梦想与你扬帆起航……”一首铿锵有力的《远航》送厦门号起航了,余音在五缘湾上空回荡。据说这首歌原本要请汪峰来唱,结果阴差阳错请来了郭峰。其实,对船长而言,谁唱都一样。

厦门号在欢送声中渐渐远去,送别的人们看着白帆逐渐在视线中隐退……岸上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驶出五缘湾的厦门号将会是汪洋大海中一条前途未卜的船,真正的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糟。

船走了,而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条船、一点帆,一点一点变小,直到消失在海平面上。我们知道,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这条环球航行的船的命运,犹如大海的波诡云谲……

有一大票玩船的朋友驾帆船送出厦门号很远,船长几经催促,他们才终于散去。随着所有送行的帆船渐行渐远,船长心里沉了一下,他好像突然明白:自己终于是真正意义上的环球航海的“船长”了。

下午15点59分,厦门号驶过五缘湾不远处的五通灯塔,船长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让小李记下这个时间。船长发出了启航后的第一次命令:烙铁第一班领航,每四小时一换班。徐毅、小李控制主帆,刘祖扬巡视甲板,小连开始精密观测气象和洋流情况,钟兰涧和陈健在船舱里整理着,一切都还算井然有序。海浪的颠簸和对一切未知难题的思索,让每个人以最快的方式将状态从陆地调整到海上。

负责第一班领航的烙铁脸上有些不对劲,甲板上的船长留意到了,他走到舵旁与烙铁低声交谈着,原来是GPS出了问题。

“问题大吗?”船长低声询问着烙铁,不想影响到其他人。

“GPS基本上不工作了。”  “怎么会这样?”船长有些意外。

“这是昨天新装上的,时间太紧没来得及调试,这不,还真是有问题。”烙铁有点着急。GPS作为定位、导航系统,可以说是远洋航行中最重要的仪器,航行时领航员需根据GPs显示的经纬度在海图上确定船舶的卫星船位。没有了GPS的船几乎等于飞翔中没有了方向感的鸟。烙铁看着船长:“要不要停靠香山码头?”

香山码头就在五缘湾目视范围之内,船刚出港就因为故障停靠也太煞风景了。送行帆船和游艇还依稀可以看见,海事局的工作人员也还在海巡船上列队向厦门号致敬。

船长显然不想把这糟心的事传递出去:“继续调试,想办法到菲律宾再修。”烙铁眉头紧了紧,还是竭力把心思投入到解决GPS的问题上。

船长凝视着厦门号前进的方向,脸上的怡然瞬间被果决替换,对于他来说,义无反顾地前进不只是为了所有人的面子,更是一次心理的较量。那是一种割断脐带后的野蛮生长,他说:世界只记得那些征服了它的人!

烙铁在机械方面的经验让他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GPS能用了,只是有些偏移,但依靠人力可以控制,熬到菲律宾应该没什么问题。

天渐渐黑了,厦门号迎来了第一个海上之夜。半轮月亮升在夜空,如同海平面上升起的一面银色的帆,与孤独的厦门号为伴,它把清辉投到蓝墨色的海面上,映出一道长长的颤动的光柱。

厦门号上一片欢声笑语。小李调侃道:“小连,我看你出发时热泪都有些盈眶了,舍不得老婆吧。”

“瞎说,那是舍不得我女儿。”小连说着掏出钱夹,借着微弱的光线美美地看着女儿的照片。

“既然那么舍不得,干嘛还航海?”小李有点犯坏。

“这你就不懂了,老婆孩子要有,理想也要实现,等你有了就明白了。”小连显出一副过来人的得意。

“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有,是吧小李?”烙铁边喝着啤酒边逗小李。

“我有什么?”小李有点害羞,要不是天黑,准能看到他脸上初尝爱隋的潮红。

“哎呦,还不承认,女朋友临行时送的什么定情信物啊?”烙铁显然证据确凿。

“这你都看到了,还不是女朋友呢,八字没一撇呢。”

“我也看到了,长得还挺漂亮的。”一旁的祖扬也忍不住调戏他。

“有你什么事,你老婆孩子都来送行你还瞎看,小心我告诉嫂子。”

“看看,小李急了啊,看来是真事。”

哈哈哈哈,甲板上一阵阵笑声,船长和陈建被笑声引到甲板上,陈建问:“聊什么呢这么高兴?”

“陈总,你放下那么多生意来航海,为什么啊?”烙铁一直觉得能来航海的人都是不靠谱的人,这中规中矩的生意人去航海真有些意外。

“我啊,从小就晕船,这么多年了,就想试试是不是还晕船。”的确,这是陈建从小的一个心结,也算是他上船的原因之一。

“那你呢,还有大家为什么?”陈建反问道。

P64-66

目录

序一 中国人,被迟滞的海洋精神

序二 冒险家的冲动

1.海边的几粒顽石

2.畲族人钟宅湾五缘湾

3.郑成功的博饼

4.风韵犹存的老帆船

5.一段前途未卜的航程

6.妖艳的蓝

7.海上起冲突

8.请原谅我的懦弱

9.咆哮的西风带

10.沉默的大西洋

11.好望角杀人浪

12.与海盗擦肩而过

13.泪洒曾母暗沙

14.日暮乡关何处是

15.冒险、重生还是毁灭?

序言

中国人,被迟滞的海洋精神

蓝色的海洋,从未像今天这样,让中国人显得急不可耐、焦躁不安。

在我们5000年的文明过往中,这个民族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却从来没有记录下与海斗的精神成果;或者更残酷地说,在这个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文化禀赋中,从来没有一次郑重其事地提及我们与海交手的心灵震撼和刻骨铭心。没有百折不挠的抗争,和面对神秘莫测海洋的精进,并最终征服的精神分享,自然也不会留存下令人记忆深刻乃至震撼心灵的海洋文明。我们甚至怀疑,这个被认为优秀的民族是否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精神和基于这种精神之上的生命意识。

我们总愿意拿明朝宦官郑和早于哥伦布90年七下南洋来妄自尊大,也愿意拿已经被废弃了300年的泉州港来煊赫曾密如织网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是的,一个残缺的宦官护持下的庞大舰队,高举起的是陆上中央帝国的追远抚威,掩藏的是私底下不可告人的诡谲乱象。一个以朝贡为目的的港口兴衰记录下的仅仅是300年海禁文化下无数宗族赶海萌芽被连根铲除,他们更可以陆上夜郎国的“辽阔”胸襟自豪地宣称: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是这个伟大民族的另一道海上长城。

我们在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地重复书写陆地文明的永恒魅力,和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时,欧罗巴人已经在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大海的未知神秘和不测深远。500年前,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用30年时间完成了人类地理的大发现,而航行在南中国海的郑和船队依然不敢夜间航行,生怕行到天边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此时他们还认为海洋是有边际的。30年的海洋大发现,让意大利人盘踞了长达数百年的海上贸易中心地位摇摇欲坠,于是他们开始反思神权,崇尚人权,从而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划时代篇章;英国的威灵顿勋爵在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成就了海上霸业,开创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新格局。在这些欧洲人野蛮残暴地向海洋横征暴敛、予取予夺时,华夏民族却在海的拱卫下采菊东篱下。

500年过去了,当我们逐渐崛起,开始向海洋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和探求更丰富的宝藏时,西方人却已经开启了神话海洋、净化海洋和感恩海洋馈赠的绿色环保主义时期,中国这个伟大的民族,就这样在海洋面前被历史嘲弄着。

尽管这个民族也意识到海洋的无远弗届,怎奈用舢板和木筏赶海的中国人没有坚船利炮的庇护,只能丧失尊严像猪佬一样讨生计,在海中随波逐流。100年来写下的是比海水更苦涩的对海的血泪控诉。

过分激愤悲怆的情感容易产出偏执的结论:一个长期标榜内陆文明为中心的帝国,从来没有在骨子里依恋过海、神往过海、征服过海。

600年前的欧洲神学家托勒密望着满天的繁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我们居住的陆地是否远远小于海洋?为了证实这个怀疑,500年来的海洋拓荒和文明演进中记录下的都是这些欧洲怀疑者的名字:达伽马、迪亚士、巴尔沃亚、哥伦布、麦哲伦……而笃信陆上神权天赋的民族500年来没有一个人被世界海洋历史真正记载过。

人与海的深度融合才能产生伟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也同样能感召人,寻找、教育、鼓噪着同是地球人的中国人。当我们阅读和赏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茨威格的《麦哲伦航海记》、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环游世界八十天》等像天书一样的海上奇幻景象时,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海洋的直观感受、变幻莫测以及我们的无奈,而他们却从中提炼出了人的灵性开悟。

绝大多数的我们,面对庞大而未知的海洋,就像海边嬉戏的一个男孩,向往着海、追逐着海、恐惧着海,我们每天都来踏浪,但也只是让海水湿到了脚面。直到有一天,那个爱海、追逐海、恐惧海,只让海水湿到脚面的北京男孩,把梦做到58岁时,再也按捺不住周身热血的躁动,在海边蛰伏20年后从沉默中爆发,释放自己的心魔,驾着一艘破帆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义无反顾地驶向了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开始了自己的赌命一搏。

在这个北京男人身上,与时代脱轨的英雄情节、浪漫主义气质、苦行僧似的义无反顾,还有儿时成长环境中嵌入骨髓的伟大抱负和政治情操最强烈地攥住了我们的心。

一艘生死未卜的无动力帆船环球航行的侥幸归来,却让我们对伟大产生了怀疑和不屑,对成熟文化中少有的冒险则愈发推崇,而对生命意识在无边无际的海浪的抽打中野蛮生长则更加眷恋,更加清晰凸显,那就是:所有伟大的背后都有赌命的成分!或者说,赌命恰恰是人性,而伟大只是一个伴生物。

尽管这个叫魏军的北京人和他的“厦门号”无动力帆船的环球航行,比麦哲伦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整整晚了5D0年,却是中国人的第一次。由此,也让我们全面记录下了中国人第一份珍贵的人与海抗争的民族记忆,这份记忆也许恰是古老内陆民族个体生命意识被海洋唤醒,从而使中国人海洋精神形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它就像毛泽东用诗一般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内容推荐

  2011年11月3日,厦门号无动力帆船开启环球航海,历经10个多月,沿西风带跨越南太平洋,绕过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和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2012年9月14日凯旋归国。这是中国帆船运动史上第一次沿着地球的地理形状绕行一周,第一次穿越南纬55度咆哮的西风带,第一次绕过有着“魔鬼角”之称的“合恩角”,在中国帆船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春元、万芊编著的《五缘湾海知道:魏军和他的厦门号环球航海纪行》讲述了这1条帆船,8个男人,航行2.3万余海里、316天的传奇故事。《五缘湾海知道:魏军和他的厦门号环球航海纪行》中不仅描写了凶险的航海,多变的海洋,更展示了这种独特经历带给船员心灵的震撼和洗涤,引发人们对环保、美、孤独、爱与生死等的思考。

编辑推荐

  尽管这个叫魏军的北京人和他的“厦门号”无动力帆船的环球航行,比麦哲伦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整整晚了500年,却是中国人的第一次。由此,也让我们全面记录下了中国人第一份珍贵的人与海抗争的民族记忆,这份记忆也许恰是古老内陆民族个体生命意识被海洋唤醒,从而使中国人海洋精神形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它就像毛泽东用诗一般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五缘湾海知道:魏军和他的厦门号环球航海纪行》是王春元、万芊在文学题材上的又一次新尝试,试图通过描画一群“在海上”的人的生命历险,追问留在陆地上的人的精神世界。这将是一次精神与肉身的双重奇幻之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缘湾海知道(魏军和他的厦门号环球航海纪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春元//万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8516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其他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3185767
中图分类号 I253.8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