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方讲古玉
内容
编辑推荐

《古方讲古玉》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从玉文化知识、玉料、制玉工艺,到各时期玉器的风格、鉴定、市场等等,均有涉及,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玉器收藏的水平和认识程度。这些问题有的浅显,有的深刻且比较专业。应该说,当今的古玉收藏整体上水平还比较低,从浅层次上讲,很多收藏者连古玉的“标准器”(即时代和真伪无误的器物)都没搞明白,也不听专家的建议,就一头扎进市场买了大量廉价“古玉”,结果是吃亏上当;从深层次上说,是几十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收藏家对于玉文化的内涵没有认识,在收藏古玉时只是注重它的市场价值而忽略了它的文化价值。

内容推荐

古玉虽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收藏品种之一,但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涉及了各时代玉器的造型、纹饰,制作技术和玉料特征等等,还要对仿古玉市场有所认识。这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前古玩行中就有“一年玩画,两年玩瓷,三年玩玉”的说法。

《古方讲古玉》从古玉的材料、工艺、发现、种类特征、收藏与鉴定等等方面进行分析,系统阐述了各个时期玉器的特征,从而全面揭示古玉收藏的奥秘。

《古方讲古玉》可谓收藏爱好者开启古玉收藏殿堂之门的金钥匙,相信在本书的帮助下,收藏爱好者一定能大显身手,获得自己的理想藏品。

目录

古玉之玉料

古玉之工艺

古玉之发现

古玉之种类特征

古玉之收藏与鉴定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宋、辽、金时期玉器中的鸟形图案都有哪些类别?

宋、辽、金时期的玉鸟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类别:

1.绶带鸟:杭州文三街南宋墓出土了一件白玉镂雕绶带蜻蜒,鸟身横拖,长尾尾端分叉外卷,展翅,翅上两排阴刻竖线,中间一道阴刻横线,鸟嘴宽而长,小圆坑形鸟眼。蜻蜓体较大,飞于鸟头前。哈尔滨市香坊墓出土了金代的白玉绶带鸟衔花佩,鸟身横拖,转颈回首,口衔折枝花卉。基本风格同杭州出土的南宋玉绶带鸟一致。由此可见的四个明显特征:第一,三角小阴刻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第二,翅底侧与口十之边缘为锯齿形。第三,羽毛为密排阴刻长直线,中部有一道阴刻横线相隔。第四,尾端及头羽分叉卷向两侧,呈螺旋状。这些是我们鉴识玉绶带鸟时的参考依据。

2.孔雀:宋代以孔雀为题材的玉佩较多,或以孔雀为主要图案,琢成圆形、半圆形玉佩,或琢成片状的孔雀玉佩。宋代的孔雀头较小,头部雕琢简练,翅膀较大,翅上琢细长阴线以象征羽毛,竖阴线中又有一道或两道横区的长阴线为界。有些孔雀身上的羽毛雕琢较细致,先雕出鱼鳞状纹,然后在鳞片上加刻小阴线以示羽毛,雀尾较长,尾上排列三到四排水滴状羽翎,有些作品在水滴状羽翎的前端琢出透孔。代表作品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孔雀衔花玉佩,作品为半圆形,镂雕一横身孔雀,口衔花枝,枝上叶如开蚌,细线叶脉,花为五瓣,花瓣微凹而成弧面,典型宋代花口十风格,孔雀的头、羽、翅、尾皆具备前述特点,雀身之下有卷云一朵,与《三礼图》所绘单朵卷云纹相同。

3.鸳鸯:宋代的鸳鸯佩坠多为圆雕作品。常见的是一种近似于鸳鸯的玉鸟,鸟身肥胖而短、尾似蔓草,分叉卷向两侧,头大而宽,沿下颌有一周短阴刻线,脖细短,接于头下,颈与头之形似顶蘑菇。这种玉鸟身傍镂雕蔓草,鸟卧伏,身下有一倒置荷叶。这种头型的鸟在《三礼图》所录器物上多有装饰,足见当时影响之广泛。

4.玉凤:宋元玉凤头较大,脖细长,身上装饰纹样较少,翅上有平行的细长阴线,尾似三条带,宽窄较一致,较直,尾上有细长的阴刻饰线。内蒙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玉佩中有一件双凤佩,为辽玉凤之典型,玉佩长5.5厘米,宽2.2厘米。雕相对双凤,凤眼为阴刻椭圆形,身饰鳞片状羽,翅上饰上、下两组细长的阴刻线,尾中部有一条长带,两旁似长叶排列羽毛,羽上有短小的阴刻线。

5.玉双鹤:北京房山金代石棺墓出土了一件白玉双鹤,为我们认识这类作品提供了依据。传世作品中,这类双鹤题材的作品较多,特点同石棺墓双鹤较一致,一般头部雕琢简练,长喙,展翅,端部向前伸,翅上以平行的细长阴线象征羽,羽分为前后两部分,羽下端雕成锯齿状,鹤腿极长,双腿相并,或屈或伸,两鹤相对:喙端、翅端、足端相连。代表作品为故宫收藏的白玉双鹤佩,高4.3厘米,宽6.8厘米,雕双鹤,鹤颈长而曲,头相对,喙相接,短翅平展并向前伸,两鹤内侧之翅相接,翅上有细长的平行阴线羽,翅之边缘如锯齿;短尾,尾上翘,长足前屈,两鹤足端相接,足下饰云纹,云纹如蔓草卷向两侧,鹤的雕法与云的雕法皆为宋代典型风格。

■什么是“春水”、“秋山”玉器?

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我国北方的两个古老的民族,它们先后建立的辽国和金国,都成为威震一时的大漠草原上的帝国。契丹和女真都以狩猎放牧为主要经济活动,它们的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民族特点,表现在玉器上就是其所特有的“春水玉”和“秋山玉”。

所谓“春水玉”,就是指以鹘捉鹅为主题的玉器,一般作椭圆形,通体以镂空加饰阴线纹雕成。图案为一只天鹅躲藏在水草中,上有一只鸽子大小的鹰(又称海东青)向鹅俯冲而下,作追逐状;或直接雕刻一只海东青展翅攫住鹅首,欲食鹅脑。所谓“秋山玉”,是指以山林虎鹿为主题的玉器,图案为山石、柞树、虎或群鹿,这两种题材表现了北方草原山林天高地阔,禽兽翱翔、驰骋的自然风貌,是契丹和女真弋猎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两种玉器的背面都有穿孔或系环,应是随身的佩饰。

“春水玉”和“秋山玉”虽都充满了北国林野的情趣,但在艺术处理上是不同的。目前所见的“春水玉”比“秋山玉”多得多,雕琢水平及表现手法都稍胜一筹。一般来看,“春水玉”艺术格调激昂、热烈,琢刻细致,飞禽雕造逼真,富有动感;而“秋山玉”表现手法均为野兽共处山林,相安无事,反映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境界。金代早期的“春水玉”和“秋山玉”碾琢粗犷,图像朴拙,颇有民间艺术不求形似、突出特点的格调;而金代中晚期则雕琢细致,注重写实,刻画逼真。

需要指出的是,“春水玉”和“秋山玉”对元明清三代玉器艺术风格影响较大,如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中曾出土一件“春水玉”,说明这类玉器已推广到江南地区。明清时期,“春水”题材的玉器虽沿袭不绝,但在形神方面已不及金元时期。清朝统治者虽为女真后裔,但生活环境及经济面貌已与金代有天壤之别,制作者缺乏亲身体验,没有见过鹘与鹅相搏斗的情景,只能靠想象发挥,原有的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已被形式上的装饰所替代。

■古代玉器中有很多以荷莲以及松、竹、梅图案为主题的造型和纹饰,其制作特点是什么?

以荷莲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在宋、元时期就已流行,明清一直延续下来,只是制作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荷花为多子植物,又名莲花、水芙蓉,别称泽芝、菡萏。自古以来人们赞颂荷莲的诗文有很多,《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中就收集了400多首,由此可见古人对荷莲是情有独钟的。莲的品质诚如宋人周敦颐《爱莲说》所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崇尚其纯洁高贵的气质,同时又取其寓意,象征连(莲)生贵子,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古人爱莲一是因其品行高洁,二是因其为多子植物,符合人们祈求子嗣繁衍的传统。后来人们又以其吉祥寓意而衍生出各种寓意,如“一品清廉”、“喜得连科”、“并蒂同心”、“因荷得藕”、“本固枝荣”等。旧时官分九品,一品最高,莲谐音廉,含为官清廉寓意,“一品清廉”就是指虽然官高位显,但更要廉洁奉公,不贪污,不受贿,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从政者道德操守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古人对寓教于乐的重视。

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宋代以后图画、瓷器图案中多见此类纹饰,玉雕作品中也逐渐出现了以此纹饰为图案的作品。苏东坡曾诗“凤泉两相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与可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竹、松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由此可见古人对“岁寒三友”推崇备至。梅花具有凌霜傲雪的品性和疏影横斜的韵致,故很受古代文人的青睐。特别在宋、元时期,咏梅之风盛行,人们都借物咏怀,以梅喻志。竹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赋予性格坚贞,刚强志高的品性,历代文人吟诗喻其为“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具有高雅脱俗之含意。

P137-142

序言

2005年底,《收藏》杂志主编李毅民先生给我打电话,向我继续约写玉器方面的稿子。此前《收藏》刊登过几篇我的文章,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读者,这些文章所论述的内容是不是我所感兴趣的?抑或是否解答了我的疑问?于是,我向李毅民先生建议开设“古老师玉器知识问答”专栏,采取互动的方式,由读者和玉器爱好者以及收藏家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我来解答。

从2006年开始,《收藏》杂志不定期地连续刊载了“古老师玉器知识问答”的内容,结果颇获读者好评。其中解答的问题既有《收藏》杂志转来的读者来信提出的,也有我在讲课和鉴定活动中学员和收藏家提出的,还有学术交流中所讨论的。说实话,变换写作方式后,才觉得自己知识积累的不足以及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前撰写玉器文章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变成问答形式后,写作从主动变成被动,每一个问题都是对我的学识和经验的挑战,这使我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玉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认真考虑和回答每一个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我扩充玉器知识,拓宽研究思路的一个机会,也是与玉器收藏家及爱好者交流沟通的有效途径。

古玉的历史源远流长,绵延8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它与中华文明相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古代,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载体能够达到像玉器这样高的层次,它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的礼仪、信仰乃至审美观念。可以说,中国玉器史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华文明史。

玉器收藏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代,是最悠久的古玩品种之一,其收藏之风历经元、明、清而日益炽盛。古人云:黄金有价玉无价,更是道出了玉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自古至今,不乏玉器收藏大家,比如清代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一位“玉痴”,收藏了大量古玉,鉴赏水平也相当高。清末的吴大徵、端方等玉器收藏水平之高,也是举世闻名。当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使玉器收藏日益普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就雕刻在仿乾隆玉玺“中国印”上,奖牌中也嵌入了玉璧,这些都反映了玉文化在中华文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我收集的问题来看,涵盖面非常广泛,从玉文化知识、玉料、制玉工艺,到各时期玉器的风格、鉴定、市场等等,均有涉及,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玉器收藏的水平和认识程度。这些问题有的浅显,有的深刻且比较专业。应该说,当今的古玉收藏整体上水平还比较低,从浅层次上讲,很多收藏者连古玉的“标准器”(即时代和真伪无误的器物)都没搞明白,也不听专家的建议,就一头扎进市场买了大量廉价“古玉”,结果是吃亏上当;从深层次上说,是几十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收藏家对于玉文化的内涵没有认识,在收藏古玉时只是注重它的市场价值而忽略了它的文化价值。

古玉虽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收藏品种之一,但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涉及了各时代玉器的造型、纹饰,制作技术和玉料特征等等,还要对仿古玉市场有所认识。这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前古玩行中就有“一年玩画,两年玩瓷,三年玩玉”的说法。我希望各位藏友在玉器收藏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从一点一滴积累知识和经验开始,循序渐进,不骄不馁,勤于交流,数年后必有所获。同时,我也期待本书的内容对各位藏友有所帮助——它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作为了解玉器收藏的“速成篇”。

我乐于大家把这一问答形式当作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之延续下去,让更多的藏友分享收藏玉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古方

2009年8月

后记

一年前,金城出版社柯湘女士向我约玉器方面的书稿,我当时考虑将我在《收藏》杂志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得到她的支持。随后,我将这些文章重新修改和编排并增添了新的内容以及图版,归纳为古玉之玉料、古玉之工艺、古玉之发现、古玉之种类特征和古玉之收藏与鉴定五部分。

本书在文字整理和编辑过程中得到了柯湘女士和邓瑶华女士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本人才疏学浅,行文有疏漏和谬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古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方讲古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231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822
CIP核字 2009161504
中图分类号 K876.8-44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