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样和儿子说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不愿意说,很可能是父母没有正确地听。

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跟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无法顺畅交流的问题,但往往归因于“叛逆期”,其实,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心理飞速成长,需要和周围人特别是父母倾诉沟通的东西很多。

赵子墨的这本《这样和儿子说话》从男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切入,层层剖析,教父母用真诚和理解去打开孩子的心门,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内容推荐

你的儿子十几岁了,即将成人,你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发现儿子变得陌生:和同学、朋友甚至网友侃侃而谈,唯独对父母惜字如金,你问多了,他可能一句话把你顶得哑口无言。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无法知道。明明近在眼前的儿子,却仿佛远在天边。

你会怎么做?软硬兼施,还是悲观失望,索性不闻不问?

此刻,你又多了一个选择:读读赵子墨的这本《这样和儿子说话》。你会发现,儿子不说,恰恰是因为你没有正确地听。让儿子主动告诉你他的心里话,秘诀就在书中。

目录

前言

1 为什么听不到儿子的心里话

 沟通的路在哪里被堵

 请先低头进入男孩的世界

 儿子不是你的麻烦

 你了解男孩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吗

 男孩更易成“瘾”,是因为无法排解压抑

2 谁让男孩变得沉默寡言

 你纠正的问题是否真的需要纠正

 如何面对处于叛逆期男孩的谎言

 让儿子像大人一样参加家庭会议

 让你的儿子学会独立思考

 鼓励你的儿子勇于表达

3 帮助儿子学会情绪管理

 男孩为什么爱打架

 帮助儿子学会疏通负面情绪

 让儿子在人际交往中提高情商

4 不要用“最”来要求儿子

 不要给儿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学会接纳儿子的弱点

5 从改善你的说话方式开始

 对儿子,你能做到零吼叫吗

 别拿儿子当自己的出气筒

 父母强势,儿子就会怯懦

 教育不要有得失心

 从体会儿子的感受开始

6 别替儿子设计人生

 不要总是替儿子做决定

 别把儿子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

 怎样引导儿子追赶潮流的行为

 是否需要为了高考放弃兴趣

7 信任让儿子离你更近

 青春期,男孩很容易关闭自己

 你在想控制,他在想对策

 给予儿子必要的信任

8 有技巧地谈成绩

 只关心成绩会让儿子感到压抑

 男孩有个“暂时落后期”

 别只要求儿子“刻苦努力”

 男孩的脑子在想什么/

9 做“哥们儿”型父母

 重诚守诺,儿子才会信任你

 父亲的影响力能让儿子更强大

 如何让儿子理解父母的苦心

试读章节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父母身边成长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感,在安定的环境下,他能够把精力都投入到对世界的探索中去,这有利于他潜能的挖掘,同时,由于他逐渐深入认识了世界,对自己也就越发肯定,有利于形成健康而积极的心理。

可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情况是:很多父母太拿“父母”这个词当回事了,孩子不听话,就会甩出一句“我是你妈(你爸),我会害你吗”,或者“我是你妈(你爸),你居然敢不听我的话”,又或者“我是你妈(你爸),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听我的肯定错不了”……

这时候父母成了什么?显而易见,独裁者!

“我说的话,你必须听,没有理由!为什么?因为我是你妈(你爸)!”

当母亲的怎么想我们暂且不论,那些父亲们,看着儿子留下委屈的泪水,有没有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心情?被父母强迫着做某件事时,那种压抑、无奈、彷徨甚至仇恨而急欲反抗的心情?有很多父亲,永远忘不了青春年少时的委屈,可是成年之后,他们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下意识地按照“老爷子”当年的训诫方式,来训诫自己的儿子。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恶性循环。

孩子上学之后,会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社会化进程加速。男孩由于语言发展相对女孩缓慢,所以当他们产生好奇心后,会用手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本来的模样。可是在父母的眼中,他们的行为简直就是一种破坏,于是会对他予以训诫。

男孩的探索行为受到压抑后,感到迷茫、彷徨,弱小的他们有一种取悦父母的本能想法和做法,可是父母的行为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情。受到父母强制行为的暗示,他们也会采用父母的强制方式,没有理由地反抗。当然,这种反抗在年龄小的时候,只是一种弱弱的哭泣或顶撞,比如不吃饭,或者不按照父母说的方式去做。可是到了青春期后,男孩的逆反性爆发,他们开始顶嘴,一些喜欢动手的父母还可能会受到男孩的反击。懦弱一点的孩子,会采取远离父母的形式,不愿意和父母说话,甚至不愿意和父母见面。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他们会想:“我是当妈的(当爸的),我怎么能向孩子低头认错呢?”于是他们错过了最佳时机,并看着自己的错误在不断延伸下去,直到无法收拾。

很多父母到了这个时候开始一筹莫展,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变了一个人,不再受自己的控制。他们觉得委屈、难过,自己一片好心,却适得其反,再怎么样,“我是你妈(你爸),你得听听我的解释”。可是没机会了,那些男孩们早就封闭了他们的心门。

有一些父母,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父母会说:“我也想当儿子的朋友,可是他似乎有自己的一套,根本就不愿意搭理我。”没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你这时候才想起做孩子的朋友?

还有一些父母,当无法控制儿子的行为时,会来个大逆转,他们不再强迫,而是听之任之,结果让孩子变成了真正的“破坏王”,不愿意接受任何约束,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做父母的看着儿子,哀叹道:“那是他的本性,我用鞭子抽过,用棒子打过,都没用,现在更管不了。”你或许不知道,你原来的强迫和关键时刻的无限放纵,是孩子蜕变的直接原因。

现实的复杂性使父母的教育变得更加艰难,但找到病根,教育就不会无章可循。教育专家阿黛尔·法布认为:“做父母的,总是昂着头,他们做孩子的指挥者、引导者、殉教者,却不愿意低下头来,看看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说,做父母,你要能够低下你的头。

以前,人们总是提倡要蹲下来做教育。因为蹲下来,和孩子一般高,你才能看到儿子的视界。这里提倡人们低下头,不在孩子面前当权威,不在孩子面前充能手,不强迫孩子的行为,不否认自己在孩子面前所出现的错误。

向孩子低下头,让孩子来教育你。这听起来很荒唐,但实际上有很多玄机。P6-8

序言

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可面对很多青春期的男孩,别说走进孩子的内心,就是走近孩子的身边,他都会显出一百二十分的不耐烦。

男孩的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男孩小时候还听话些,可稍大一些,几乎都和父母有一定的沟通问题。有些孩子表现得非常叛逆:你说一句,他顶十句;你说东,他偏说西;你想跟他聊聊天,他却说没时间;对着手机发短信时,他会表现得神采飞扬,可是一抬头看见你,又会一脸漠然。你永远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你时不时会接到来自各方的警告:邻居说你的儿子又搞了一次小破坏;老师说你的儿子又和某同学发生了冲突;儿子的女同学说他喜欢看美女图片……好像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每每有人提到你的儿子,都让你胆战心惊,真害怕下一秒就有一个定时炸弹出现在你眼前。因此,你迫切需要把你的担心和忧虑表达给儿子听,也需要儿子把他的想法及时告诉你。你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希望他走正道,可是他在你们之间竖起一道墙,表示根本就不需要你,也不允许你进入他的世界。

沟通出现了断裂,教育也就难以施行。青春期或者再大一些的男孩自以为成熟了,实际上却依然稚嫩。没有成人指导的青春期男孩,就像是在没有修好的铁轨上行进的火车,随时都会有出轨的危险。因此,所有父母都急于打开与儿子的沟通之门,听听儿子内心的声音。其实,打开这道封闭的大门并不难,关键是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男孩的心里话不告诉父母,是一个多层面的教育话题,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到深处去。

一般来说,沟通出现障碍,有两点根本性的原因:一是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出不信任,不能对其敞开心扉;二是双方没有共同话题。而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则有更多的原因存在。

第一,父母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事无巨细地替孩子考虑问题,对孩子能承担某事表现出不信任等,这都是不能放手让孩子成长的具体表现。

对于十几岁的男孩来说,自我意识渐渐强化,独立和自由的要求极度膨胀,而父母却对他的要求说“No”,这就等于侮辱,让他感到怒不可遏,他会用强烈的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父母并不能接纳他的这种情绪,反而用成人的强势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心灵,转而寻找其他与自己有共识的人。

第二,教育没有针对性,喜欢用大众化教育方式。

父母习惯于依照常识来教育孩子,喜欢大众化的教育方式,盲目跟风,别的孩子在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别的父母怎么教育孩子,自己就怎么教育……从来没有想过深入了解自己儿子的特性。假设现在问父母们男孩与女孩的区别所在,相信很多父母都答不上来,更别提自己的儿子到底与别的孩子有什么内在的不同了。

但问题是父母们通常去教育专家那里探究更好的教育方式,却从来没有想过与孩子探讨一下哪些教育让他感觉不舒服。其实,最适宜的才是最好的,那些不相匹配的教育方式,自然会产生副作用,让孩子不堪重负,感到负累和压抑,并使得他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第三,父母喜欢想当然,用自己的理论来论证孩子的理论。

父母通常都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在与儿子交流的过程中,总是想当然,白以为是。一些父母表面上要和孩子平等沟通,可实际上他们依然习惯于在孩子讲的话里找自己说服孩子∞证据,反过来说给孩子,让孩子听自己的话。

男孩的语言能力不像女孩那样发达,所以他通常无法更准确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父母又不会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孩子得不到理解,感觉非常难过、愤怒,自然不愿意再和父母沟通。

第四,沟通方式有问题。

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训斥,都是男孩极为反感的,可是大多数父母除了这两种方式就没有其他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之间为什么不能产生共鸣呢?是因为双方都不能进行换位思考。孩子阅历不够,不能理解父母的行为;而父母作为过来人,却早已经形成了成人的思维方式,忘记了孩提时代的纯真和对世界好奇的幻想,所以,父母才会总是误解孩子,而孩子也在父母的误解和伤害中渐渐地封闭了心门。

作为父母,如果想要孩子不背对自己成长,就要多深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生理结构,尤其是大脑结构,了解他的心理发展规律,然后再分析其行为和语言,避免误解孩子。

本书没有就沟通而说沟通,而是向深层挖掘开去,通过探讨父母的教育方式,通过对男孩大脑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找到父母和儿子不能顺畅沟通的内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父母还要注意给孩子留点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对于那些他不愿意告诉你的事情,可以不用知道,即使偶然获知,也要记得未经允许不得泄露他的秘密。你需要掌握一个度。至于如何掌握这个度,你需要到本书里去找答案。最后,祝家有男孩的父母不再为与孩子不能沟通而烦恼,希望所有男孩都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走向美好的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样和儿子说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子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9524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4214170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6
15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