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人时间紧张,将《论语》如此详细地学习一遍,颇为不易。为此,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为主线,以“君子修身之道”为主题,对《论语》的精华作了一次三十小时的讲解,以方便更多大众学习。

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的七科为主线,来贯穿整部《论语》,详细地开解如何修身,如何成为一个君子,乃至成圣成贤。

这本《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根据钟茂森博士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除删去个别口语外,基本保持了讲座的原貌。

内容推荐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是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为主线,对《论语》进行的精华讲解。

“君子”可以说是《论语》—个重要的核心。在《论语》的四百九十二章中,“君子”先后出现一百—十九次,差不多每五章就出现—次。《论语》最终的导归是让我们能够成圣成贤,君子是正在修学的人能够成圣成贤的基础。

《弟子规》是儒家修学的基础,其内容就是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作为纲目:“子曰:弟子入则拳,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里面一共包含七科。分别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弟子规》以三字为—句,总共有三百六十句,—千零八十个字,详细地把《论语》这一章讲解出来。

目录

解释经题

 讲经缘起

 《论语》概要

总叙

入则孝

 总说

 事亲篇——居则致其敬

 事亲篇——养则致其乐

 事亲篇——病则致其忧

 事亲篇——丧则致其哀

 事亲篇——祭则致其严

出则悌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

试读章节

我们将《论语》认真地学习一遍之后,将会发现《论语》所涵盖的学问是极其地精深,要透彻掌握是不容易的事情。现代人时间紧张,能不能够用讲解精华的方式,把《论语》提纲挈领地为大家讲解一遍?这样使大家在最短的时间把《论语》的精神、《论语》的主线掌握住,从而能够落实到自己的修身、齐家,乃至于治国、平天下。所以,我就想了一个主题,叫作“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因为我们看整部《论语》,“君子”二字曾经出现过一百一十九次。《论语》总共四百九十二章,差不多是每五章就出现一次。所以,“君子”是《论语》的一个主要精神。《论语》最终的导归是让我们能够成圣成贤,而在成圣成贤之前,先得做君子。君子是正在修学的人,还没有完全成就,但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了。

《弟子规》是修身的一个基础科目。在《弟子规》的修学基础上,又能够学习《论语》关于君子如何修身的学问,这样在儒家的修学上就比较圆满了。《论语》的基础在《弟子规》,如果没有《弟子规》,《论语》就会落空。所以我们题目讲到的君子修身是必须先从《弟子规》开始,而后以《论语》为主要修行的一个科目。

《论语》最后导归到“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为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圣经”,《论语》几乎是从古到今的中国入必看的。但是很多人读《论语》,只是读到皮毛,只是了解一些常识,而未能真正地去落实和践行,原因是对《论语》理解还不够透彻,或者是理解上有偏颇。所以我们这次讲《论语》,跟其他人讲法有所不同,我们着重在践行部分,着重说明如何来落实这个学问,而且处处结合《弟子规》,体现出《弟子规》和《论语》是不二的,是一个整体。《弟子规》是根,《论语》是成熟的花果。

我们这次讲,不是按照《论语》原文从开篇到最后这么讲,是用一条主线贯穿整部《论语》。用什么主线?就是用《弟子规》“总叙”所讲到的七科。实际上《弟子规》的“总叙”也是来自于《论语》。《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夫子编辑的,他就是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作为纲目。“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就是以《论语》这一章作为总纲领。这里讲到的七科,第一是孝,第二是悌,第三是谨,第四是信,第五爱众,第六亲仁,第七学文。所以,一部《弟子规》就是在这七科方面进行开解,以三字为一句,总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详细地把《论语》这一章开解出来。自清朝以来到现在,作为童蒙的一部主修教材,非常明了,是一个很好的童蒙养正的内容。

我们也以《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六章作为总纲领,把《论语》将近五百章抽取精华归纳,按照七科来分类,详细说明君子如何修身立德。《弟子规》这个弟子不是说小孩,李老夫子在这里说弟子是讲的孔门弟子,孔门弟子首先要做君子,最后要做贤人,然后要做圣人。圣人是智慧、德行都圆满的人,他对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了。弟子是正在学习的人,是学生。圣人是老师,孔子是圣人。贤人比圣人稍微差一点,还没有完全圆满,但是也能够做我们的老师。我们想要这一生成圣成贤,根本一定要落实,就是孔老夫子所提出来的做弟子的标准。所以我们将《论语》分为七个科目,详细地开解如何做君子、如何做圣人。

《大学》里面讲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圣人是能够完全将自己的明德显明出来的人。明德这个明是智慧,德是德能,智慧、德能人人本有,本性中本来具足,并不是从外面学来的,也不是修来的,因为你本来就有,只需要把它显明出来就可以了。圣人是已经显明了明德的人,我们作为凡人,还没有显明明德,因此要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显明我们自己的明德。显明明德了还要亲民,亲民就是要帮助天下人一同来显明明德,所谓自觉觉他。自己觉悟,显明了明德,要觉他,也要帮助别人,帮助他们也明其明德。最后自觉、觉他都圆满了,那叫止于至善,这是圣人的事业。我们今天所修学的就是明明德的一个阶梯,怎么样去显明自己的明德。真正显明明德之后,就达到了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天下平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世界和谐了。不仅世界和谐,整个宇宙都和谐了。因为宇宙本来和谐,正因为我们明德不明,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不和谐。放下那些阻碍明德的东西,我们就能够看到宇宙本来和谐,而且自己原本跟圣人无二无别。P1-3

序言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是钟茂森博士于2011年4月10日启讲,6月17日圆满结束的一次对《论语》精华的讲解。钟茂森博士在此之前,曾经参考朱熹、蕅益大师、李炳南居士等古今大德的注解,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前后历时二百八十二小时,将《论语》的要旨和微妙义理演绎得淋漓尽致。由同修将此整理成《论语讲记》出版,共计九册,二百余万字,堪称对《论语》最为详尽的解读。

现代人时间紧张,将《论语》如此详细地学习一遍,颇为不易。为此,钟茂森博士又以《弟子规》为主线,以“君子修身之道”为主题,对《论语》的精华作了一次三十小时的讲解,以方便更多大众学习。

“君子”可以说是《论语》一个重要的核心。在《论语》的四百九十二章中,“君子”先后出现一百一十九次,差不多每五章就出现一次。《论语》最终的导归是让我们能够成圣成贤,君子是正在修学的人能够成圣成贤的基础。

《弟子规》是儒家修学的基础,其内容就是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作为纲目:“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里面一共包含七科,分别是孝、悌、谨、

信、爱众、亲仁、学文。《弟子规》以三字为一句,总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详细地把《论语》这一章讲解出来。

在本次讲习中,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的七科为主线,来贯穿整部《论语》,详细地开解如何修身,如何成为一个君子,乃至成圣成贤。

《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弟子规》是我们修身的根本,《论语》是《弟子规》的扩展。从古到今《论语》几乎是中国人必看的。但是很多人读《论语》,却难以“变化气质”,得真实受用。原因就是对《论语》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未能真正践行于生活。因此,钟茂森博士这次讲习,着重在践行部分,处处结合《弟子规》来说明如何落实这个学问。体现出《弟子规》和《论语》是不二的,是一个整体;《弟子规》是根,《论语》是成熟的花果。

《论语》的基础在《弟子规》,如果《弟子规》不能落实,学习《论语》就会落空。就如同程子所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因此,《论语》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开篇,其深义即在启示学人,圣贤之道,须躬身实践,方达真实受用。

本次讲习,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七科为纲,提纲挈领地将《论语》的精华撷取出来,方便大众能够很快把握《论语》的主线,从而将《论语》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处事待人上。这对于获得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都是大有益处的。

本书根据钟茂森博士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除删去个别口语外,基本保持了讲座的原貌。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46117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4102004
中图分类号 H194.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