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专家名师解读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在文学史上与契诃夫齐名。对于中国的小读者而言,莫泊桑的小说是他们了解法国历史和社会的窗口。本书选注了莫泊桑的24篇短篇小说。所选篇目是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具有代表性,以便读者了解莫泊桑创作的人物长廊中不同的文学形象。

内容推荐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将短篇小说的趣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短篇小说反映的社会面十分广阔。在他笔下,各种社会事件,如战争、政变、普选等,都得到了如实的表现;各个阶层的生活,如上层人士的奢侈浮华,中产阶级的节俭,农村民众的纯朴自然,都得到形象的描绘;对各种各样的人物都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各种场景,如豪华的晚会、精致的沙龙、荒蛮的原野、喧哗的集镇、森严的官府、热闹的街道,都得到生动的写照。可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是一幅19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风俗画,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目录

书路导航

羊脂球

两个朋友[精读]

骑马

月色[精读]

我的叔叔于勒

绳子

西蒙的爸爸

一个诺曼底人[精读]

橄榄园

堂倌,来一大杯!

珠宝[精读]

幸福[精读]

菲菲小姐

野蛮大妈

勋章到手了!

衣橱

小酒桶

项链[精读]

俘虏

穷鬼

修软垫椅的女人

泰奥迪尔·萨博的忏悔

试读章节

接连好几天,溃退下来的队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过,他们已经不能算作什么军队,简直是一帮一帮散乱的乌合之众。那些人脸上是又脏又长的胡子,身上是又破又烂的制服,他们既没有军旗,也不分什么团队,懒洋洋地往前走着。所有的人都像是十分颓丧,十分疲惫,再也不能想什么念头,再也不能拿什么主意,只是出于习惯不知不觉地往前走着;只要一站住,便会累得倒下来。人们看见的,最多的是被动员令征召入伍的人,都是些爱好和平的人,安静度日的领取年金者,现在被枪支压得直不起腰来;还有的是年轻灵活的国民别动队,他们很容易害怕,也能很快地慷慨激昂,他们随时都准备进攻,也随时准备逃跑;再就是夹在他们中间的几个穿红裤子的正规步兵,一场大战役里被粉碎的一个师团的残余;还有和这些各种步兵排在一起的、穿着深色军服的炮兵;有时也看得见一个戴着亮晶晶钢盔的龙骑兵,他拖着笨重的脚步,很吃力地随着步兵比较轻松的步伐走着。

游击队的队伍也过去了,每一队都各自起了英勇的称号,如“战败复仇队”、“墓中公民队”、“誓死如归队”等,他们的神气很像土匪。

他们的那些首领,有的从前是布商或粮商,有的以往是油脂商或肥皂商,现在暂时当了军人;他们所以被任命为军官,有的是因为金币多,有的是因为胡子长。他们上下穿的都是法兰绒衣服,全身佩挂着武器,镶着金线;说起话来声高震耳,经常讨论作战计划,自以为垂危的法国只是靠了他们这群大言不惭的人的肩膀才得以维持;不过他们有时候也惧怕自己的兵士,因为那原是一些亡命之徒,勇敢起来常常超出常规,但是惯于打家劫舍,荒淫纵欲。

据说普鲁士军队就要开进鲁昂城。

两个月来,本地的国民自卫军一直在附近森林里小心谨慎地侦察敌人,有时开枪打死自己的哨兵;一只小兔子在荆棘丛中动一动,他们便立刻准备作战,现在却都逃回自己的家里。武器、军服以及他们当初在三法里方圆之内拿来吓唬大路上的里程碑的一切杀人凶器突然都不见了。

最后一批法国士兵总算渡过了塞纳河,预备从圣赛威尔和阿沙镇转奥特玛桥去。走在最后的是将军,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带着这些一盘散沙似的败兵残勇,实在也无能为力;一个惯于打胜仗的民族竞遭遇了这样的大崩溃,英勇昭著的民族竟败得不可收拾,将军身处其中也是张皇失措,他由两个副官左右陪伴徒步走着。

此后,城里便出现一种深沉的平静气氛和一种静悄悄的惊慌不安的等待状态。许多做生意做得毫无男子气概的、大腹便便的小市民,忧心忡忡地在等待着战胜者,他们战战兢兢,唯恐敌人把他们烤肉的铁钎或下厨的菜刀也当作武器来处分。

生活好像是停止了:店铺都关着门,街上鸦雀无声。偶尔有一个居民被这种沉寂吓倒,急急匆匆贴着墙边溜过。

等候期间的这种焦躁不安竞使人们希望敌人早来。

法国军队走后的第二天下午,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几个骑兵,很快地穿城而过。随后,过了不大工夫,从圣卡特琳的山坡上就下来了黑糊糊一大片人,同时在通往达纳塔尔和布瓦纪尧姆的两条公路上也潮水般涌来了两股侵略军,这三支队伍的先遣队正好同时到达市政府广场会师。于是从附近的各条街巷,德国军队都开了过来,一营跟着一营,沉重的、整齐的步伐踏得街石橐橐地响。

沿着那些好像无人居住、死气沉沉的房子,升起一片陌生的、喉音很重的喊口令声;同时在关着的百叶窗后面,有许多只眼睛在那里偷偷地瞧着这些战胜者——他们依据“战时法”,现在是本城的主人,财产和生命的主宰了。本城的住户,都留在他们遮得乌黑的屋子里,非常惊慌,就仿佛碰到了洪水泛滥和毁灭性的大地震;不管你是多么聪明,多么强壮,都毫无用处了。因为,每逢事物的旧秩序横遭摧毁,安全不再存在,人为的法律或自然法则所保护的一切东西都听凭一种凶残的无意识的暴力来摆布的时候,人们就不免要有这种同样的感觉。地震把整整一个民族压死在倒塌的房屋下;江河泛滥之后,淹死的乡民、牛尸和房上倒下来的梁柱就一起顺流而下;打胜仗的军队一到,便要屠杀自卫的人,带走被俘虏的人,以腰刀的名义大肆抢劫,以大炮的声音来向某一个神祗表示谢意。所有这一切都是极可怕的大灾害,使我们无法再相信上帝的公道正义,也不能如人们教导我们那样,再信赖上天的保佑和人类的理性。

各家门口都有零星队伍去敲门,跟着就钻进去住了下来。这就是侵略之后的占领行为。战败者的义务从此开始,此后对战胜者必须和蔼驯顺。

过了一些时候,第一阵恐怖过去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平静气氛。在好多的家庭里,普鲁士军官都和这家人在一桌上吃饭。有的军官也颇有教养,为了礼貌,常常对法国表示同情;并且说,尽管参加了这场战争,对战争却十分厌恶。人们当然很感激他有这种情感,何况不知哪一天也许还要依靠他的保护呢。把他敷衍好了,也许可以少负担几个兵士的供养。既然一切都要听凭这个人的摆布,又何必得罪他呢?真要那样办的话,也无非表示大胆冒险,而不能算是勇敢。这时的鲁昂市民们已没有那种大胆冒险的毛病,不是当年使本城身价百倍的英勇保卫城池的时代了。最后他们又从法国人自己处世的礼法中得出了一条至高无上的理由,只要不在公共场所跟外国兵表示亲近,在自己家里客客气气原是允许的。于是到了外面,彼此都变成不相识,可是到了家里,却很高兴谈谈说说,而住在家里的德国军官呢,每晚待在壁炉旁边跟大家一起烤火取暖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就是城市本身也渐渐恢复了平常的面貌。法国人还不大出门,可是普鲁士兵士却已挤满了街道。此外,穿蓝军服的德国骑兵军官虽然盛气凌人地挎着他们的军刀在街上摆来摆去,可是对普通市民的那种蔑视神情,也并不比去年在这些咖啡馆喝酒的那些法国步兵军官格外厉害。

不过在空气中却添了一种东西,一点难于捉摸的、陌生的东西,一种令人不能忍受的外来的气氛;仿佛有一种气味散布开来了,那就是侵略的气味。这种气味充塞了各住户和各广场,改变了饮食的滋味,使人有在遥远的、野蛮可怕的部落里做客的感觉。

战胜者老是要钱,并且要得很多。居民们总是如数照付。他们原也很有钱。不过一个诺曼底省的大商人,钱越挣得多,当他忍受牺牲,看见自己的财产一点一点地转移到别人手里时,他的苦痛也越大。

可是在城外,顺着河流往下两三法里,到了克鲁瓦塞、第厄普达尔或比普沙尔附近,船夫和渔人便常常从水底捞上德国人的尸体来。这些尸体都穿着军服,被水泡得肿胀,有被一刀砍死的,有被一脚踢死的,也有头被石头砸开的,也有从桥上被人一下子推下水的。这条河底的污泥里,埋葬着不少这样暗暗的、野蛮的、合法的复仇行为,那是不为人知的一些英勇举动,一种无声的袭击,这远比白天打仗要危险,但享不到光荣的盛名。

P2-4

序言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曾被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法朗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也曾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如此闪光耀眼,不仅令法国人惊叹不已,更为全世界所瞩目。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短篇小说三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布局精巧,善于选用典型的细节和叙事抒情的手法。他那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榜样。在19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能跻身于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福楼拜、左拉等大师的行列而不黯然失色,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才华所能做到的。这个令读者、批评界以及同时代作家为之倾倒的人物——莫泊桑,令我们不能不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他的个人特色及魅力所在。

莫泊桑擅长从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断中,鲜明地揭示出它的重要的思想意义,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莫泊桑千余字的短篇小说情节高度集中,人物呼之欲出,同时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当中对照艺术的运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羊脂球》中,多处对照使鸟先生一干人等虚伪、自私的丑态及羊脂球富于同情心、勇于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表现得格外分明。首先是上流社会与下层人民的身份的对照;其次鸟先生之流上车时对羊脂球的蔑视与饥饿时对羊脂球的亲热态度的对照;再次也是最为重要、意义最为深刻的是羊脂球为了他们的利益做出牺牲后,他们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的对照。通过这些对照,寥寥数语胜过长篇大论,激烈的矛盾冲突,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中的语言大师之一。他摒弃华丽的辞藻,使用最规范的语言,追求“一个字用得其所的力量”,他的文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像一池透明的清水。他的语言不仅简洁、明快,而且可以让读者很快就能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声音笑貌、神态语气、性格特征。如<绳子>对农村集市场面的生动描写中有这么一段:“乡下人考查那些出卖的母牛,疑惑不定地去了又回来,始终害怕上当,永远不敢下个决心,却反而窥探卖主的眼色,无止境地搜索人的诡诈和牲口的毛病。”对农民的心理和神态表现得多么逼真,使读者如临其境。

在《乞丐》中,主人公《乞丐》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他的性格,完全是通过他的行动和侧面烘托来加以刻画的。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惊天动地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断,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有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观描述的,也有主观描述的,有时描述者与事件保持了时空的距离,有时描述者则又是事件的参加者,有时描述者有明确的身份,有时则又身份不明。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无疑是他以前的短篇小说作家所不具有的,他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为后来的短篇小说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书评(媒体评论)

他(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

——俄国文学家 托尔斯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专家名师解读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24550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