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三帝国的灭亡
内容
编辑推荐

1942年临近结束时,第三帝国显然已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德国在取得战争第一年的惊人胜利后,发展速度第一次放慢了。就在这一年,盟国的战争力量不断增强。美国的参战,意味着美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即将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内容推荐

1942年是一个过渡之年,德军在北非和苏联战场的接连失利,预示着战争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而美国的参战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趋势。德国防线开始出现了缝隙,这些缝隙在其后两年半内不断扩大,直到希特勒所梦想的“千年帝国”彻底消亡。

目录

概述

第1章 逐鹿北非

第2章 意大利战场

第3章 苏军在挺

第4章 鏖战巴尔

第5章 大西洋海战

第6章 轰炸德国

第7章 法国解放

第8章 西北欧战场1944年8月一1945年4月

第9章 红色风暴1944—1945年

第10章 第三帝国灭亡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轰炸行动结束时,除了弗拉兴、米德伯格镇和沿岸的砾丘外,岛上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洪水淹没。紧接着,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和海军舰艇对该岛又进行了两天的轰炸,进一步削弱了残余的德军防御力量。11月1日。英军突击队在弗拉兴和韦斯特卡佩勒地区登陆。

加拿大部队对防波堤的进攻被德军击退。其后48小时内,盟军和德军发生了激战,战场主动权不断地在双方之间互换。英军突击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洪水将德军工事变成了一连串被洪水包围的小岛,突击队随后非常容易地将这些拦路石逐个攻克。攻克弗拉兴的战斗相对比较困难,但经过紧张激烈的战斗之后,德军于11月4日被劝降。当天,英国皇家海军开始清除斯凯尔特河上的水雷,整个扫雷工作历时3个星期。11月28日。第一批海上运输船队安全抵达港口。从12月初开始,整个港口全面运转。盟军的后勤补给形势因此得到了极大改观:过去,港口吞吐量连续数月严重不足,如今还略显剩余。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盟军将更容易地获得支援。

美军挺进行动

当英军忙于肃清斯凯尔特河地区的德军之际,美国第1集团军于9月12日对德国城市亚琛发起了进攻,双方随即发生了激战。当时,驻守这座城市的德国守军决定听从希特勒的命令,战斗至最后一人。10月22日,经过6天的激烈巷战,德军防线收缩到城市中心区。美军继续向前推进。最后,德国守军仅依托一幢四层防空掩体进行抵抗,经过12小时的炮击,饱受炮火折磨、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德军向美军投降。亚琛之战极其血腥,但是,其程度还远远赶不上随后发生的许特根森林战斗。

许特根森林绵延约12英里,一些地段与德军的“西墙”防线重叠。9-11月,美军对该地区发起一连串的进攻,付出了大约3.3万人的伤亡代价。11月8日,美军推进至了罗尔河。与此同时,美国第1集团军也突破了许特根森林防线。巴顿将军率领第3集团军向梅兹发起进攻,11月21日,守城德军投降。12月初,美国第3集团军开始进攻整个“西墙”防线。这一过程中美军已经付出55188人的伤亡。经过前两个月的艰苦战斗,进入12月份后,盟军的进攻势头已经明显减弱,开始担心陷入消耗战之中。由于英军后备力量不足,蒙哥马利将军对此尤为关注,他试图说服艾森豪威尔设法再次迫使德军进人运动战之中。正当艾森豪威尔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希特勒却为他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德军决定在阿登发动一场大规模反攻。

突出部战役

对于盟军在1944年夏季初期获得的胜利,希特勒的反应就是筹划一场大规模的反攻行动,以便重新夺取西线的主动权。希特勒决定将安特卫普作为反攻目标,除了该港口对于盟军后勤补给至关重要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譬如,占领这座城市将切断英军、加拿大部队与美军之间的联系。然后可以伺机将其各个歼灭。然而,夺取安特卫普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希特勒却视而不见。

通往安特卫普最短的道路是沿着北部美军和英军交界处向前进攻,但是城外的地形却不利于部队快速前进。密布的河流和沟渠非常不利于坦克机动,德军必须穿越盟军阵地才可能夺取胜利。对于希特勒而言。他必须面对阿登地区这些现实条件,但由于1940年德军曾在这里赢得过胜利,这位元首对此并不担心。阿登地区的另外一些特性也促使德军决定在该地区发动反击,例如,德国埃菲尔地区的森林可以为进攻部队进行集结提供必要的掩护,避免部队被盟军侦察机发现,且该地区距离安特卫普仅有100多英里;同时,如果进攻获得成功,德军将切断英军和加拿大部队之间的联系,并可以将美军合围于亚琛地区。希特勒断定德军将赢得这场决定性胜利,美英两国部队将被迫向德军求和;进攻行动将使盟军一半以上的兵力陷入包围,并能解除德国鲁尔工业区所面临的威胁;反击行动成功后,还可以从西线抽调部队重新投入东线战场。最后,希特勒要求所有目标应当在一周内实现。

然而,整个计划存在着重大的失误,德军最高统帅部中的每一个人(当他们参与这一秘密计划时)几乎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计划完全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

希特勒拒不承认当前形势已经与1940年大不相同:德军已不再拥有空中优势;要想组建突击部队,必须从东线战场抽调坦克部队,但东线战场对坦克也极其需要。当时,为了使进攻行动能够顺利进行,希特勒计划动用会讲英语的德军突击队,让他们身穿美军制服深入敌后,采取误导交通、散播谣言、实施破坏行动等手段制造混乱。同时,他还打算利用伞兵部队为进攻行动提供支援。然而,即便是这些想法也未能考虑到现实状况。在1941年后,德军伞兵部队再也没有执行过空降作战任务,许多伞兵甚至不会使用降落伞。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损失了大量的运输机机组人员,这意味着大多数即将执行空运伞兵任务的飞行员,此前从未执行过此类任务。更为可笑的是,德军甚至未对飞行员进行过任何必要的飞行训练,以避免空投行动变成一场灾难。

动用秘密突击队的想法同样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德军缺乏会讲英语的志愿人员来执行这项神秘任务,很多能讲流利英语的人员带有明显的英国口音,而不是所要求的美国El音;另一方面,突击队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被缴获的美军装备。P202-20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三帝国的灭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戴维·乔丹
译者 吕胜利//姚宝珍//王姝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17910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16.4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9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