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愁巷/民国海派绝版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施济美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知名的女作家,更是名噪一时的“东吴系女作家”的领军人物,在当时文化界颇有影响。她出身外交官家庭,毕业于东吴大学经济系,终生贡献于教育事业,是一代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因与好友俞昭明的弟弟俞允明相恋,而在恋人殉难于日军轰炸之后坚持独身,缔造了一个平凡又异常华丽的爱情传奇。

本书讲述了民国女作家施济美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呈现施济美出身名门,接受过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富于文学才华,并曾获得相当声誉。作者用生动的笔致展示了她作为一代新女性的心路历程,并表现其坚执于民族大义、始终闪耀着理想星光的人格精神。

内容推荐

作为施济美的一个忠实读者,对于她感性的热爱和倾慕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过分毫,我为她创造的迷人的文学风景而心折。她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也不是一个一流的作家,她只是一个点缀过文学星空的,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一个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感动的女性。

目录

莫愁巷

井里的故事

晚霞的余韵

暖室里的蔷薇

童年

野草

口啸

永久的蜜月

归来

一个落花时节的梦

小天地

嘉陵江上的秋天

古屋梦寻

父母节

苏州

紫色的礼赞

绿水青山

施济美的作品/谢紫

编后记/王羽

试读章节

莫愁巷原是神仙的家乡,以日为门,以月为窗,七彩长虹做成桥梁,星星在孔雀蓝的天幕上缀着凡夫俗子所不能识的三个字——莫愁巷;青玉的高墙上,镶嵌了琥珀花,翡翠叶,玛瑙枝,珊瑚朵……水晶砌成的街道,紫檀箫和黄金笛,合奏出缥缈的,美而且乐的仙音,飘舞的花瓣似连绵不息的雨点,长日,长夜,长年……这儿没有死亡和不幸,丑恶和肮脏成了没有用的字,眼泪和痛苦也变为无意义;只有绿水青山的美,历久弥新的辉煌,千古不灭的芬芳。

但是,有一天,几百年——也许是几千年以前:莫愁巷的神仙们忽然异想天开,觉得他们的家乡,极乐尽善,只是有一点美中不足,缺少人的气息。

有谁能够知道,而且相信:为恒河沙数人类所艳羡的神仙们,倒会欢喜起人的气息呢?人的气息,这无法形容的,但是不好的坏味道,红尘的味道……那会是真的么?

莫愁巷就这样被贬谪到人间,神仙们因为没有了家乡,遂驾起祥云,到四方八处去游乐,观光。

且说莫愁巷自从谪世以来,迄今也历过不少朝代,遭遇不少兴亡,度过不少年月,看过不少沧桑,现在它已经和这世界上的每二寸土地一样,它的每一星尘埃也不比别处的尘埃较少人的气息。莫愁巷非复旧观了,它的美早已化为丑恶,它的辉煌消逝,剩下了晦暗阴霾,它的芬芳的神仙气息风流云散了,此处既已归人间掌握,众神仙又至四海云游,当初并非“治外法权”之规定,所以一切完全与人类同化,故有的馨香已经遥远,这儿只充满了贫穷,卑陋,丑恶,眼泪,和不快,可憎而又可恶的肮脏气息;这就是红尘的味道,人的气息;因为人的故事就是这样肮脏的,人的故事就是这样可怜的,并且人的故事多半是用眼泪写起来的。

P1-2

序言

尽管鲁迅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批评过“海派”,讽刺“‘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引自《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而且确是卓见,但“海派”的内涵和外延之复杂,界定之困难和全面评价之不易,也是不争的事实。仅就文艺层面观之,无论美术(国画)还是戏剧(京剧),以及其他方面,“海派”这些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也已是有目共睹。

文学也不例外。一般而言,现代文学史上的“海派”已被视为一种从不同角度反映上海这个独特的现代大都市的文化特征(包括物质空间、精神意识、人文形态和生活方式等等),既融汇中土和西洋、交接传统和现代,又投合市民阶层文化审美心理习惯的广义而又宽泛的文学流派。“海派文学”从某种意义讲,是时尚摩登的、风情万种的,甚至是光怪陆离的,同时也是雅俗共赏的、包容开放的,优秀的“海派文学”作品也必然是有深度的。文学史家把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徐讦、予且、张爱玲、苏青、东方蠛蛛等位都归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小说家”之列加以论述,就足以显示“海派文学”的生命力。

梳理“海派小说”演变史,不能不提到周天籁、潘柳黛、施济美三位。周天籁的《亭子间嫂嫂》、潘柳黛的《退职夫人自传》和施济美的《凤仪园》是已被公认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海派小说”代表作,也早已载入文学史册。这套丛书收录的是新近发掘的他们三位各具特色的作品,虽然都尘封多年,但飞逝的时光并不能洗去它们的文学光彩,特别是潘柳黛的《一个女人的传奇》和施济美的《莫愁巷》(完整版),“流失”海外半个多世纪之久,终于得以“回归”,实在是“海派文学”研究史上的一件幸事。这几部小说的题材人物、艺术趣味和创作风格无疑大相径庭,但三位作家各不相同的文学路向不正展示了“海派小说”的千姿百态,不正印证着“海派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如果受到读者欢迎,这套“民国海派绝版小说”丛书还会编选下去,还将继续焕发“海派文学”迷人的艺术魅力。

2010年5月15日

后记

从第一次听说施济美的名字到如今,已经有十二年光阴在指缝间悄悄滑过,我也由当年那个青涩无知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学中文系的教书匠。十二年之前,我无论如何无法想象,有一天我会亲手编一本全新的施济美作品集。

当年初读施济美的代表作《凤仪园》即痴迷不已的我,已经为了探寻这位绝美的女作家而用去了迄今为止我全部的学术生涯。但是即使在十二年之后,“施济美”的名字对很多读者甚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来说,也还是有点陌生的。

施济美(1920—1968),笔名梅子、方洋、梅寄诗、薛采蘩,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父亲施肇夔留美回国后供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是顾维钧的得力助手;同样出身名门的母亲熟读诗词,尤擅书法。施济美的《古屋梦寻》就写到母亲酷爱梅花,经常向她讲述历代文化名人爱梅的故事,可见兼有相当的古典文化功底和中国传统闺秀的高洁品格。施济美自幼喜爱中国文学,除天资之外,母亲的言传身教也不可忽视。

1927年国民政府南迁后,全家随父亲搬到南京。根据《古屋梦寻》可知,施家几房合住,上下三代姊妹兄弟加上亲朋,人数之多几乎与《红楼梦》中的贾府不相上下。年迈的祖父退出仕途后,还经常低吟“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借以宣泄自己目睹山河破碎的愤慨和充沛的爱国情怀。这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对施济美的古典精神气质与道德节操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5年,施济美考入具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上海培明女中就读。虽然目前尚无从证明她参加过吊唁鲁迅、慰问百灵庙抗日将士、营救“七君子”等著名的学生革命活动,但至少她的中学时代是在这个热血沸腾的氖围中度过的,这对她年轻的心灵必定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比如在散文《绿水青山》中,她写到中学好友刘月玉,当时就曾领导民众夜校,并站在积极投身社会的立场上讥讽自己是暖房里的植物经不起风吹雨打,俨然就是一个少年革命者的可敬形象。

正是在培明女中,施济美与同样从北京南迁、能讲一口京片子、又爱好文学的同学俞昭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因此和俞昭明惟一的弟弟俞允明成为知己的恋人。1937年夏天,三人一起考入东吴大学经济系。“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俞允明像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一样奔赴祖国大后方,改入武汉大学就读。不幸的是,1939年8月19日,他在惨无人道的日机轰炸中遇难。噩耗传来,俞昭明和施济美强忍悲痛,对俞家二老严密封锁消息,由施济美模仿俞允明的笔迹继续写家书。这段凄美的爱情悲剧,点亮了施济美短暂却光彩熠熠的文学生涯,同时也悲剧性地造就了她终身的孤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愁巷/民国海派绝版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施济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8825
开本 32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