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肯传/名人名传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小木屋中走出的美国总统,在贫寒的生活中凭借个人奋斗脱颖而出。他终生致力于人类的自由事业,尊重个体的价值与尊严。他所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亨”原则,是飘扬在人类民主进程中的一而永恒的旗帜。在有关这位伟人的难以计数的传记中,路德维希所呈现的这部始终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一位栩栩如生、性情真实的总统跃然纸上,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林肯如何在分裂、战争中拯救了美国,如何斩断了长期束缚黑人奴隶的锁链。

内容推荐

亚伯拉罕·林肯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不过,他早年的经历竟然是由一连串的失意组成的:22岁,经商失败,债务缠身: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连工作也丢了,想攻读法学院却付不起学费;24岁,再次借钱经商,再次破产,后来他用了17年时间才把债务还清;27岁,精神一度崩溃,卧病在床达半年之久,最沮丧的时候甚至“连一把刀都不敢携带,真怕一时想不开”;31岁,参选州议员的资格被取消;40岁,自荐州土地局长一职,被拒绝;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47岁,争取副总统提名,得票不到100张;49岁,再度竞选参议员,再次落败……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林肯说:“此跟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而已,并不是死去爬不起来’。”

目录

第一部 雇工

一 木匠之子

二 不安分的父亲

三 母亲病逝

四 爱读书不爱干体力活

五 身世之谜

六 目睹黑奴市场

七 告别亲手建造的木屋

八 不想成为奴隶主

九 试图从政的店伙计

十 苦涩的初恋

十一 杰斐逊的信徒

十二 未婚妻被病魔夺走

十三 第二次竞选州议员

十四 无法忍受的准未婚妻

第二部 公民

一 打败老将军

二 演讲锋芒初露

三 感情游戏

四 演说家

五 没有参加自己的订婚典礼

六 忧郁症

七 不太情愿的婚姻

八 每个人都信赖他

九 不和谐的夫妻关系

十 总统候选人的助手

十一 进入国会

十二 反战的尴尬

十三 抨击总统候选人

十四 落选

第三部 斗士

一 流动法庭的律师

二 正直又风趣

三 头脑总是受着良心控制

四 同情妇女但保持距离

五 家乡的人总让他放心不下

六 诗人的性格

七 有神意而无神

八 南北之别

九 反驳道格拉斯

十 为黑奴辩护

十一 发起成立共和党

十二 反对道格拉斯加入共和党

十三 为友谊而仗义

十四 单挑道格拉斯

十五 揭露“人民主权”的欺骗性

十六 虽败犹荣

十七 巡回演讲

十八 总统候选人

十九 当选意味着战争

二十 顶住压力不辞职

二十一 焦灼而无奈的等待

二十二 就职之旅

二十三 白宫的主人还是囚徒?

第四部 解放者

一 战前形势

二 孤军奋战

三 思想动员

四 巩固领导权

五 亲民

六 出色的外交家

七 临阵换将

八 又换了将

九 钻研军事

十 美国式民主的代表

十一 虚荣的醋罐子

十二 战争目的的审慎变化

十三 亲自督阵

十四 暂时搁起解放奴隶宣言

十五 李将军及其助手

十六 顶住压力

十七 耐心解释

十八 决定发布《解放奴隶宣言》

十九 宣言产生的影响、撤了麦克莱伦的职、内阁风波

二十 救下印第安人的命,签署《解放奴隶宣言》

第五部 人民之父

一 慧眼识英雄

二 重用格兰特

三 愤怒的朱庇特

四 南方不是外国

五 利用黑人的力量

六 格兰特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七 又到总统大选时

八 再次当选总统

九 建议给黑人选举权

十 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

十一 身边是一片冷漠

十二 不厌其烦地接待上访者

十三 战争即将结束

十四 接见南方副总统

十五 军营旅行

十六 亲临里士满

十七 战争彻底结束了

十八 弑父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凛冽的寒风横扫过平原,一时间,参天大树的枝、r被吹得狂乱摇摆,嘎嘎作响。风,也无情地摇撼着一座低矮的小木屋,仿佛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冷风呼啸着钻进屋里,令人瑟瑟发抖。然而,这一家人对这一切却早已习惯,他们好像什么都没听到,睡熟了,工作了一天,他们实在太累了。

这时,只有那个4岁的小男孩被风惊醒。狂风掀下壁炉上的一块砖头,把它甩在墙上,男孩和姐姐恰恰就睡在那儿,他俩并排枕在一个装满树叶的口袋上;他靠墙睡,因为姐姐萨拉对寒冷更加敏感,如果冷风从墙缝吹进来,她会冻得哆嗦,而男孩则骨骼粗壮、结实,靠墙睡对他来说不成问题。不过姐姐总是把那张狐狸皮往她那边拽。这张狐狸皮是爸爸不久前打死一只狐狸得到的,盖在身上很暖和。熟睡中,姐姐使劲地揪住狐狸皮不放,他怎么也拉不过来。天冷极了。姐姐紧挨着他,他能看得到姐姐的手、耳朵和压乱了的头发。因为他俩的腿紧紧地裹在狐狸皮里,所以他还能触到姐姐的脚。壁炉里的炭火在小屋里泛出一线光亮,只有这丝光亮陪伴着醒来的男孩苦度寒夜。

黑暗中他看到,就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发光,金光闪闪的,就像妈妈讲过的天堂里的宝贝。噢!男孩心想,是那只大大的铁皮桶吧,每晚,妈妈都要提它到河边打上满满一桶水。墙上还有个东西在闪闪发亮,嗯,那肯定是爸爸的斧头,孩子们是不准随便乱动的,因为大人们说它很锋利,一下子就能砍掉一根手指。就在斧头的下面,爸爸紧挨着妈妈睡着,今天他又很响地打着呼噜。

慢慢地,像做梦似的,男孩的思绪飞到了母亲那里,一想到以前是自己睡在妈妈的身边,他的内心就泛起一丝渴望。要知道,睡在妈妈的身边,借着妈妈的体温是多么温暖啊!这让他明白了,他的确曾经拥有过美好的过去,而现在却已经失去了。这样想着想着,他感觉更冷了。可是父亲说过,这种时候不能叫醒爸爸妈妈。他必须自己想办法暖和起来。于是他伸出小胳膊,去抓妈妈原本盖在姐姐身上的一条裙子,它现在从姐姐那边滑下去了,可是他怎么也够不着。他睡的那个地方,刺骨的寒风从墙缝吹进来,冷极了。这时,借着微弱的火光,他看到在自己斜上方挂着一条围巾,于是他爬起来,踮起小脚,嗯,恰好够得着围巾的角儿。他迅速地拽下围巾,紧紧地塞进墙缝。躺下后他又使劲地扯了扯狐狸皮,把自己身体盖住,哇!现在真是暖和多了,不一会儿,他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待他一觉醒来,妈妈生起的炉火正旺,驱赶着从墙缝钻进屋来的灰蒙蒙的寒气,屋里暖洋洋的。萨拉还在睡,妈妈站在炉火边,往牛奶锅里兑热水。男孩知道,家里原本有三头奶牛,如今死了一头,妈妈不得不这么做。爸爸这会儿肯定去了牛棚。这些事情男孩都清楚,因为他总是留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这会儿,他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地看着妈妈,因为清晨在妈妈忙碌的时候,不管他提什么问题,她都不会回答。

小男孩慢吞吞地,玩耍似的套上皮裤子、夹克和鞋袜——他的这些衣服都是用生皮做的,是爸爸从水牛身上扒下来的皮,由妈妈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他们一家人都穿这种衣服——啊!现在牛奶煮好了,喝下去一定很暖和!唉,如果他能拿那边的铁皮桶玩会儿就好了,可是这种铁东西是不许乱动的,爸爸要用一颗钉子把它做成筛子或锉床。人们用锉床磨树根。孩子们只能玩木头,因为妈妈说:这周围的树林一眼望不到边,木头应有尽有。

P2-3

后记

初译《林肯传》,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10年前……

2008年随先生去美国,参观了林肯纪念堂。它通体洁白,静穆地矗立在华盛顿广场上,和纪念华盛顿的方尖碑遥相呼应。望着纪念堂内墙壁上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奴隶解放的慷慨陈词,译者不禁萌发了修订《林肯传》的想法。

作者艾米尔·路德维希是德国著名的传记作家,因受弗洛伊德影响而特别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与分析。

本书从林肯4岁时写起,到林肯遇刺时戛然而止,描写了数十载中这位美国总统的生活、事业经历和心路历程。在作者笔下,林肯从一个穷苦的孩子成长为伐木人、店伙计、土地测量员、律师……林肯是一位伟人,但他首先是个凡人,是个庄稼汉,有着诗人气质。他的朴实幽默、多愁善感、举棋不定,他的善良、困惑、苦恼、恐惧和脆弱,他强烈的求知欲、对公正的执着追求,他达观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作者的选材恰到好处,他仿佛时而翻开历史尘封的档案,时而倾听林肯周围的人对这位总统的评价和追忆,时而又仿佛就坐在林肯的身边一隅,平静而仔细地观察林肯的一举一动,洞察他的心理;他为林肯的幽默而微笑,为林肯的演讲而赞叹;为林肯的精神大声叫好;最后在林肯遇刺时,他热血沸腾地发出愤懑的呐喊!艾米尔‘路德维希以独特的笔触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林肯形象。

林肯是个悲剧性人物。对自己身世的疑问以及与生俱来的忧郁伴随了他一生,总统任期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场长达几年的煎熬和炼狱;他的仕途上荆棘丛生,在解放奴隶的过程中一路坎坷。敌人的仇视、朋友的不解以及自我的怀疑一直折磨着这个悲观主义者;婚姻生活的不尽如人意更给他添加了一层悲剧色彩。就在风雨飘摇的美利坚合众国峰回路转、在美国联邦被成功地捍卫、在他再次当选总统的时候,林肯却在一声罪恶和无知的枪响之后,砰然倒地。

在本书中,为人子、为人夫、为人友和为人父的林肯,同时也是国之子、民之父,是一个扭转了美国历史、改变了黑人命运、执着地追求全人类平等的伟人。

书中的其他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无不个性突出:林肯的父亲勇于冒险,生母沉默坚忍,继母善良达观。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笔下,玛丽的急功近利、虚荣狭隘;斯皮德的清心淡薄、善解人意;道格拉斯的利欲熏心、左右逢源;格兰特的大智大勇、置身世外;李将军的骁勇善战;麦克莱伦的妄自尊大,和布思的愚昧狂热……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从侧面衬托了林肯的性格。

尽管译者竭尽全力,仍难免有疏漏之处,在此,译者衷心欢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译者的先生徐伟锋付出了大量辛劳(如帮助校对全书并亲手翻译了惠特曼的诗及所有图片说明),其他亲朋也向笔者提供了帮助。另外,译者的朋友鲁良宏先生亦为此提供了支持。在此,译者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译者

2010年1月25日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肯传/名人名传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艾米尔·路德维希
译者 赵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6886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41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