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中华学人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刘伟,河北沧州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代表作《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代州县治理与晚清改制之议 第一节 州县治理的内容与路径 第二节 州县官与各方关系 第三节 晚清州县体制改革之议 第二章 从学官到劝学所:州县教育管理体系的转变 第一节 学堂兴起与劝学所的设置 第二节 劝学与筹款 第三节 官督绅办与功能转变 第四节 新学堂与地方社会 第三章 从保甲团练到巡警:州县治安体系的变动 第一节 保甲与团练 第二节 州县巡警的建立 第三节 建制与职能 第四节 州县巡警与地方社会 第四章 从州县官审判到筹办审判厅:州县司法变革的开启 第一节 “就地正法”之制与州县官的审判权 第二节 州县官与教案审理 第三节 “恤刑狱”与州县司法改革 第四节 审判厅之设置与州县官的审判权 第五章 从官治到地方自治:州县治理模式的转换 第一节 从议设乡官到实行地方自治 第二节 城镇乡和府厅州县两级自治方案的颁布 第三节 地方自治的筹办与推进 第四节 自治与地方社会 第六章 公费、经征与劝业:州县财政和经济职能的调整 第一节 州县财政紊乱与“外销”出现 第二节 州县财政的局部整理 第三节 州县经济职能的转换 第七章 选任与监督:州县官人事制度的变更 第一节 同治光绪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 第二节 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改革 第三节 州县官监督制度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清末州县制度变革涉及的面很宽,其中不仅包含19世纪后半期以来州县制度的嬗变轨迹,还有20世纪初预备立宪改革后对新制度的建构。所以如果不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是难以深入和全面了解晚清社会转型的整体面貌的。本书力图在这方面有所阐述,重点在20世纪初的制度变革方面,19世纪后半期的局部调整只在部分章节有所论述。 内容推荐 清季新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州县制度变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涉及的而很宽,其中不仅包括19世纪后半期以来州县制度的嬗变轨迹,还有新制度的建构。长期以来,清季州县制度变革普遍不被看好,常常语焉不详,或认为州县改革只停留在纸面上,继而产生改革只有直隶等少数地方推行的误识。本书作者厚积薄发,广泛搜寻官方报告、地方志、报刊资料、时人记述,对清季州县政治、经济、司法、教育诸层面的改革进行了重新考察,试图从“人事”和新旧制度的纠葛中来把握其变革的趋势和特征,呈现此项改革丰富而复杂的历史面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中华学人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2411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92 |
CIP核字 | 2018188757 |
中图分类号 | D691.2 |
丛书名 | |
印张 | 3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