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出了他一生的辛勤劳动,付出了他毕生的心血。
汪东兴从1947年至1976年一直负责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工作,跟随毛泽东近30年,亲历和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本书是汪东兴对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第一次出访苏联和重上井冈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
图书 | 汪东兴日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主席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出了他一生的辛勤劳动,付出了他毕生的心血。 汪东兴从1947年至1976年一直负责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工作,跟随毛泽东近30年,亲历和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本书是汪东兴对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第一次出访苏联和重上井冈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 内容推荐 汪东兴从1947年至1976年一直负责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工作,跟随毛泽东近30年,亲历和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本书是汪东兴对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第一次出访苏联和重上井冈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 随毛主席转战陕北: 记录在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危难时刻,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机关转战陕北,在与敌人周旋的同时,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惊心动魄的368个日日夜夜。 随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 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重要外交活动的重大时刻,记录毛泽东在苏联访问期间工作和生活的一系列鲜为人知的细节。 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聆听毛泽东在阔别井冈山36后对井冈山时期革命斗争的加快,体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谛。 目录 前言 再版前言 随毛主席转战陕北 随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 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接我们的汽车凌晨二时赶到渡口。 周副主席指示:“天亮以前一定要过绥德。” 我们马上上车,立即赶路。 车经过吴堡县境时,与中直机关运送物资的骡马队相遇。 周副主席对我们说:“你去看看这里住着哪个单位的人。”我去后,了解到是中央特会室的同志住在这里。 周副主席又告诉我:“你请他们给我们找些现洋带上。” 我下车去找了好大一会儿未找到。一位同志得知我是奉了周副主席的指示在找现洋,他帮我找到一个很重的小箱子,对我说:“这箱子里装的是金子,带上用得着。”我听了他的话,把小箱子搬上汽车。 周副主席见我回来,对我说:“万一到了绥德没有马匹驮行李怎么办?” 我又去找了两个同志上车同行。 汽车行至义合镇,离绥德还有五公里时,周副主席要我带上一个同志去村子里找邓杰同志为我们准备好的马。 我们在全村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一匹马,只找到一位姓韩的老汉,他告诉我们村里的人和骡马都进山了。我们赶快追上汽车报告了情况。 周副主席看到我们跑得气喘吁吁,说:“我以为你们会骑马来的,没想到人跑了十华里,真对不起,把你们累坏了吧?”他听我们汇报说没有找到马,接着说:“我们只好在此下车步行了。” 刚下车没走几步,从绥德方向过来一匹白花马和一头毛驴。他们是绥德最后一部电台联络站在撤退。这几个同志看到周副主席走来,迎上来对周副主席说:“敌人已到了清涧县,今天可能到达九里山向绥德进攻。” 周副主席说:“敌情很紧,我们要赶着去前线。我写个条子给你们领导,告诉他马和毛驴让给我用,你们把电台机器搬上我们的汽车撤到黄河对面去。” 我们骑上白花马和毛驴沿着绥德街往前走,来到二十里铺的半山腰上找到一位老妈妈家稍作休息。 我对老妈妈说:“大妈,能不能给我们找些吃的东西?” 老妈妈说:“没有什么东西吃了。” 我笑着对她说:“我们是去前线的解放军,我们给您钱买点粮食好不好?” 老妈妈为难地说:“粮食埋在地窖里,儿媳们都进山去了,我一人拿不出来。” 我一听有粮食,马上高兴地说:“我帮您去拿。” 我陪老妈妈到埋有粮食的地方,老妈妈面有难色,和我商量说:“你们一共几个人?” 我回答说:“六个人。” 老妈妈说:“我们家粮食不多。”她用手指着周副主席说:“那个人像个大官,应该给他吃点面,你们喝小米粥行吗?” 我听了大笑,对她说:“大娘,您真有眼力!您肯给我们首长吃面,我们太谢谢您了!我们吃什么都行。” 我和老妈妈说话的工夫,周副主席和其他的同志都已经睡着了,王鹤寿在门外站岗放哨。我和老妈妈到另一间房子里做饭。老妈妈用白面给周副主席做了四个烙饼,给我们煮了一锅小米稀饭。饭一做好,我把大家叫起来吃饭。 周副主席吃了两个饼子,发现我们只喝稀饭,不吃饼子,奇怪地问:“你们为什么不吃饼子?” 我对周副主席说:“老妈妈看出你是首长,特地为你做的饼子,我们只给吃小米粥了。” 周副主席大笑说:“老妈妈对我们的招待很真实,但你们就太过分了。来,大家都尝尝这饼子。”说着硬要把饼子给我们吃。 周副主席对我说:“你去把那个装金子的小箱子拿来,给老妈妈一块光洋,好好谢谢她。” 我去把那个小箱子拿来打开一看,哪里有什么光洋,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手表。我们只好找了一些边币交给老妈妈。 告别了老妈妈,从二十里铺出发,我们又上路了。 一路上,周副主席骑着白花马走在前面,我骑着毛驴走在后面。这毛驴驮着鞍架,很不好骑。我骑着它,它不好好走,后面还要有人赶着它,它才肯走,下坡时还把我给摔下来了。周副主席看到我从毛驴上摔下来,笑着说:“你在陕北呆了这么多年,怎么连个毛驴子也不会骑?有一句顺口溜听说过没有?叫做:上山骡子下山马,平路毛驴不用打。”我不好意思地从地上爬起来,牵着毛驴下了山。 我们沿着无定河北岸,经过三十多里路的行军,来到子洲县境内一个叫薛村的小村子宿营。村长给我们找了一孔里外套间的窑洞。我和周副主席住在里窑,小王、小关和另外两个同志住外窑。他们四人轮流值班,村外围有八个民兵担任警戒。这村里的狗因有生人来住,叫个不停,搅得我们一夜未睡好觉。 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 周副主席一早就起来了,他把我们都叫起来收拾行李。我和周副主席步行先走一步,小王、小关等牵着马和驴,驮着行李紧紧跟上。周副主席说:“这里离子洲县城只有二十华里,我们赶到县委吃早饭。” 子洲县委只有县办公室主任一人看家,其他人员都疏散到山里去了。周副主席对办公室主任说:“你去把县长、县委书记找回来,我有事和他们商量。另外再想办法弄点东西给我们吃。” 晚上,子洲县的县委书记、县长来见周副主席。周副主席对他们说:“敌人来之前县委机关疏散是对的,但主要领导不留下就不太好了。我在子洲县城的街上看到不少军人和伤员,应该把他们收容起来,组织起来。伤病员要组织人把他们送到野战医院去及时治疗。现在正是春天,要马上准备种粮食。备战不能丢了生产。敌人进攻子洲县城是完全可能的,让县武装分队驻守在城内,保卫生产,保卫边区,看到敌人再走也来得及。县委领导更应留人指挥部队保卫县城人民的安全。” 子洲县的县委领导连夜分头去执行周副主席的指示。P10-13 序言 有些同志曾经劝过我,要我写点东西,我一直没有动笔。 现在的这本《汪东兴日记》,原本也并不是一本书。它不过是我不同时期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需要,从做好工作和学习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的几段日记。 这本日记的内容包括三个时期: 《随毛主席转战陕北》(一九四七年三月至一九四八年三月),这段日记如实记录了一九四七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率领中央前委机关撤离延安后,在陕北四十几个村庄工作、生活、行军的经过,以及在与敌人周旋的同时,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三百六十八个日日夜夜。 《随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至一九五。年三月),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重要的外事活动之一,我有幸随毛泽东主席一起出访。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坚决勇敢地维护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签订了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自己应有的形象。 《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五月三十日),这段日记记录了毛泽东主席重新登上阔别了三十六年的井冈山时对井冈山时期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了近三十年,亲耳聆听毛泽东主席的言谈话语,亲眼目睹毛泽东主席的衣食住行。毛泽东主席是我最崇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是我最熟悉的伟大导师。 毛泽东主席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出了他一生的辛勤劳动,付出了他毕生的心血。 毛泽东主席以他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以他博大精深的远见卓识,以他气势恢宏的英雄气概,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这本日记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而发表,以此寄托我对他的深切的永远的怀念。 汪东兴 一九九三年六月 后记 《汪东兴日记》在读者的提议下再版了。 我们仔细研究了读者和审读者的意见,对照片及文中个别错字等进行了修改。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和日记的本来面目,这次再版没有对内容进行增加和修改。 在这本书的再版过程中,当代中国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研的同志们付出了辛勤工作,汪延群和汪小燕同志给予我很大帮助,我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本次再版增加了一些历史照片,谨向照片的摄影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汪东兴 二○一○年四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汪东兴日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汪东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7090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6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