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了较为全面的辨析和论述,认定了“语文课”就是“言语课”的基本事实,揭示了“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指明了展开言意互转过程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从而兼容和超越了现有的有关学科性质的众多观点,成为语文教育哲学层面上的一种普遍性理念,有望指引语文教育走出低谷,走向正常。
图书 | 语文言意论(语文教育新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了较为全面的辨析和论述,认定了“语文课”就是“言语课”的基本事实,揭示了“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指明了展开言意互转过程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从而兼容和超越了现有的有关学科性质的众多观点,成为语文教育哲学层面上的一种普遍性理念,有望指引语文教育走出低谷,走向正常。 内容推荐 本书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了较为全面的辨析和论述,认定了“语文课”就是“言语课”的基本事实,揭示了“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指明了展开言意互转过程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从而兼容和超越了现有的有关学科性质的众多观点,成为语文教育哲学层面上的一种普遍性理念,有望指引语文教育走出低谷,走向正常。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诗是人类的母语” ——“语言”与“言语” 第一节 科学的界定:语言和言语 一 索绪尔的“言语”学说 二 “言语”学说在中国 第二节 不争的事实:言语是语言的母体 一 “言语”孕育了语言和语言学 二 “言语”是语言学研究不尽的源泉 三 “言语”与“语言”关系辨析的语文学意义 第三节 习惯的强势:言语与语言混淆的酸果 一 “三老”的术语混用 二 “大纲”的含混阐释 三 对“回甘”的追求 第二章 “必也正名乎” ——“言语”与“语文” 第一节 “语文”即“言语” 一 叶圣陶为语文“正名” 二 叶圣陶“正名”的意义 第二节 “语文课”就是“言语课” 一 “言语作品”是教学内容的主体 二 “言语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三 “言语规律”是教学方法的本质 四 “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 语文本体的迷失 一 清澈、明净、质朴的源头 二 漫长、深邃、凝滞的上游 三 滩多、浪急、芜杂的中游 四 曲折、分岔、失道的“入海口” 第三章 “众里寻她千百度” ——对“语文”本性的探究 第一节 内潜:心生说 一 言语生成的根本 (一)心生言(92) (二)言必诚(94) (三)言适境(97) 二 言语理解的方略 (一)据言寻义(100)(二)神入文、文人心(101) (三)涵泳 体察(103)(四)知入知出(10r7) 第二节 外显:工具说 一 工具说的源流 二 工具说的内涵 三 工具说的穷途 第三节 聚焦:人文说 一 新的语境 二 新的旗帜 三 新的内涵 四 新的话题 第四节 发散:多种性质说 一 简介三种性质说 二 独具一格的模糊说 第四章 “掀起你的盖头来”(上) ——言语的生成与理解机制 第一节 转换:言语活动的本质 第二节 差异:言语转换的动因 第三节 生成:痛苦之花的甜实 一 口语的生成 二 书面语的生成 第四节 理解:甜实的咀嚼 第五章 “掀起你的盖头来”(下) ——“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本性 第一节 言意论之流变:历时的梳理 第二节 言与意的内涵:简略的阐释 一 释“言” 二 释“意” 第三节 言与意互转:整体的描述 一 表达:由“意”到“言”的转换 二 吸收:由“言”到“意”的转换 三 交际:“言”与“意”互转的概括 第四节 知识和生活:言意互转的条件 第六章 “会当凌绝顶” ——言意互转的新视界 第一节 全息:言意互转的整体性观念 一 听、说、读、写反复结合,全息式发展言语能力 二 知、能、情、理始终统一,全息式发展言语主体 三 大语文和小语文息息相通,全息地构建 言语教育体系 第二节 过程:言意互转的动态性认识 一 注重“过程”:对“转换”的确认和实施 二 展开“过程”:对隐性“转换”的显性操作 三 确认“过程”:对“转换”主体的真正确立 第三节 和谐:言意互转的环境优化 一 传统语文教育和谐协同环境论的回顾 二 当代学校语文教育民主化、审美化环境营造 三 当代社会语文教育开放性、灵活性环境展望 参考书目 余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语文言意论(语文教育新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维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06849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2 |
出版时间 | 2000-07-01 |
首版时间 | 2000-07-01 |
印刷时间 | 200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9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2 |
宽 | 14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