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切通俗之面貌,温渥现代人的心灵
以小说白话之形式,呈显高僧道范与净行
以再现风采为宗旨,为现代人树立智慧明灯
由吴言生著的《临济大师传》讲述了禅宗主流临济宗的开创者义玄大师的生平故事。临济大师一生中留下了众多公案故事,为同时代和后世学佛者所津津乐道。他所创立的如“四料简”“三玄三要”“四喝”“四宾主”“四照用”等禅法,都是禅宗教学上的独创。作者在记述大师生平的时候,用小说的笔法把众多公案串联起来,让读者得以了解大师引导弟子觉悟佛学的方法,以能进一步理解其博大精神的佛学思想。
图书 | 临济大师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以亲切通俗之面貌,温渥现代人的心灵 以小说白话之形式,呈显高僧道范与净行 以再现风采为宗旨,为现代人树立智慧明灯 由吴言生著的《临济大师传》讲述了禅宗主流临济宗的开创者义玄大师的生平故事。临济大师一生中留下了众多公案故事,为同时代和后世学佛者所津津乐道。他所创立的如“四料简”“三玄三要”“四喝”“四宾主”“四照用”等禅法,都是禅宗教学上的独创。作者在记述大师生平的时候,用小说的笔法把众多公案串联起来,让读者得以了解大师引导弟子觉悟佛学的方法,以能进一步理解其博大精神的佛学思想。 内容推荐 由吴言生著的《临济大师传》讲述的是:禅宗临济宗的开创者义玄大师,又被称为临济大师,是佛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生活的唐代正是禅宗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宗门林立,大师辈出。义玄年青时皈依佛门,他师承广泛,而直接启发他大悟的是黄檗希运禅师。他曾三度参问黄檗禅师:“什么是佛法?”结果三度遭师父痛打,一时不能领悟。后来经大愚禅师点拨,终于开悟。之后义玄广泛吸取教乘的精华之学,有破有立,能杀能活,终远超同时代的诸家之上。他所创立的禅学门庭施设,如“四料简”“三玄三要”“四喝”“四宾主”“四照用”等禅法,都是禅宗教学上的独创。其特点在于因人而异,根据学人的根器利钝、功夫深浅而应机接物,运用自如,针对语境临机施设,风格则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他主张求道之人,取诸自身,树立自信,不受外物所绊,消除崇拜,才能在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 目录 总序 佛光与慧灯 卷首语 一 悟空归佛法 二 印心黄檗山 三 临机不让师 四 游方走天涯 五 临河济往来 六 建黄檗宗旨 七 杀活两相宜 八 叨叨老婆心 九 南来大名府 十 千古一禅师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 悟空归佛法 1 檀香缕缕,袅袅飘拂,把整个人都氤氲成了一掬飞尘。 静谧僧寮,蒲团一榻。青年学僧的明眸里辉映着寒星;寒星里,一幕幕往事,如飘浮的游光,似掠过的幻影——曹州南华(今山东曹县),邢姓人家。一座四合院,一株老槐树。枝桠虬曲,高耸人云。乳白色的晨雾中,有只乌鸦穿梭游弋。这只乌鸦的身形也比一般的乌鸦略小,它长着小小的白色的嘴儿,嘴里衔着食物,飞回巢里孝养母亲。当它飞回巢窠里的时候,那声音特别地欢悦亮脆。 大约公元七八七年,就在这户邢姓人家,一个小小的生命,由于因缘的聚合,来到此阎浮世界。这个小小的生命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临济义玄。父母琴瑟和鸣,对义玄视如心肝宝贝,倍加呵护。当他童蒙初开的时候,父母就已经悉心地制订了栽培他的计划。 按照当时一般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为他提供了儒家先贤圣哲们的著作。义玄才华超群,聪明颖慧,对《论语》《孟子》之类的经书,过目成诵,读得滚瓜烂熟。每当早上义玄读完书的时候,母亲总会端上热气腾腾的早点,让他趁热吃下;晚上,父亲总要检查义玄的功课,给他讲一些为人处世的原则;而母亲,则在灯下一针一线密密地缝补着因小义玄淘气而蹭破的衣裳。等义玄的功课复习得差不多了,母亲就把他抱过来放在怀里轻轻地摇着,义玄也就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甜甜睡去。这种呵护在义玄年纪渐大的时候也一如既往。他永远不会忘记,每当天凉好个秋,父母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房里,为他盖好被子;吃饭的时候,父母总是往他的碗里多夹一些菜。 温暖的家,爱意融融的家,浓浓的亲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使年轻的义玄对双亲由衷产生了深厚的恩情。这种爱是那样的深挚,以至于他读书时,对经传里有关孝道的部分尤能体会——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就是‘仁’的基础……”“当一个人的父母身故后,要考查他的所作所为。如果这个人对父母亲的情感,长期地不加改变,就是天地间的大孝了……” 孔子的话说得多好啊! 义玄知道,这种至高无上的孝,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份恭敬心,否则就流于单纯的形式,而为大圣人孔子所不齿。在《论语·为政》里,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只不过是能够养活爹娘。但人们在家庭里同样饲养着狗马,如果不存着恭敬严肃的心来孝顺父母,那么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不同?” 骨肉之恩深似海,粉身碎骨未可报。 虬枝上的慈乌来回穿梭反哺,义玄脖子都望酸了,脸颊上垂下两串晶莹的泪花。他攥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至孝报答父母的深恩…… 一只蚊子猛地叮了义玄一口,义玄凝然不动。看着胳膊上渐渐隆起的青疙瘩,年轻学僧没有一丝一毫疼痛的感觉,他的思绪又飞回到了过去,回到那枝桠盘虬的老槐树上,那欢快地反哺的慈乌…… 当他年岁渐增的时候,他的生命里闪现了亮丽的一幕—— 春光明媚的草坪上,踢毽子的少女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笑声如铃,青春似火……她的脚尖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那毽子在空中来回穿梭,千变万化,形成富有韵律的曲线,总是缠绵在她的脚尖。突然,一只白兔蹿了过来,跳得正欢愉的少女“啊”了一声,连忙闪避,以免伤害到这可爱的小生灵。脚踝一闪,那毽子便飞得老远,一个弧线,落到了青年的头上。少女跑过来取毽子,一看毽子打着了青年的头,娇美地一笑,一溜烟似的跑了…… 岁月逝川水,时光草上露。刹那间,浮生欢乐,灰飞烟灭! 电闪雷鸣,雨骤风狂。春花陨落,百鸟失声。 P1-3 序言 【总序】佛光与慧灯 星云 佛教传人中国近二千年,高僧辈出,法雨沾霖;禅智净范,流布南北,蔚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清流。多少栖心禅理之士,机锋峻烈,杀活自在;多少受持妙法之僧,廓清心体,刮垢磨光。历代经籍及《海东高僧传》中有具体记载者,约一千七百余人,俱能垂高明于典范,显圣谛于法界。 可惜古籍艰涩难读难懂,已与现代人之心灵脱节,由于古文的障碍,历代高僧之人格光芒渐渐□黯,佛法意境也慢慢隐晦。现代人普遍缺乏判读古经籍之学养,即使悉心谛听,也难以拂除文言之乌云,识见高僧行谊,永拔生死根本,戒除贪恚愚痴苦恼的忧患,这是很可惜的! 台湾佛光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佛教高僧全集》以历代高僧之风采再现今世为宗旨,力求现代化、白话化、小说化、真实化,将历代高僧道范与净行活泼呈显,以亲切通俗的面貌,温渥现代人的心灵,期望为现代人树立新的智慧长明灯。 繁体版的《中国佛教高僧全集》已陆续出版了八十六种。现商务印书馆从中选择,第一批先推出《惠能大师传》、《达摩大师传》、《临济大师传》、《鉴真大师传》四种。希望这些传记,能将蛛网尘封之高僧行谊再现当代,让前贤的智慧灯炬,普照三千世界迷茫众生;让圣僧的佛法光芒,照亮九州大地的黑暗角落。 后记 敲完正文的最后一个字符,已是遥看终南浮积雪的长安之冬了。 近年环境污染加重,浊俗之气越深,各种病菌广为流传。现在,一场大雪,将腐朽衰萎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尸布,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是造物自有主张,轮回不爽毫芒。 在冰天雪地中,人的头脑也格外清醒。 写《临济大师传》,进入高处不胜寒的生命大境界,也俨然在冰天雪地里走了一回。 临济是禅宗发展鼎盛时期最著名的禅师。禅宗五家中,其他各宗都流传不远,而临济宗则越来越盛。传承至今,便是香火鼎盛的佛光山寺,是佛光山开山祖师星云大师,以及星云大师悉心锤炼下的禅学栋梁。临济大师乃是佛光山的远祖,撰写这样一位地位特殊的大师之传记,自然要格外慎重。因此,数据准备得虽然极为认真,却迟迟没有下笔。正在忐忑不安之时,又是友人的一番热忱鼓励。 “没关系,只要你豁出身家性命,投人生命的至情至性,就一定能够成功!” 自从几年前与广舆先生结缘以来,每遇到疑虑不解之处,广舆总是鼓励再鼓励!我在禅学方面可以说是“自学成才”,如果说有个老师的话,那么便是广舆了。 这番鼓励使我信心大增,立即投入了写作。写作的甘苦,真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临济机锋峻烈,电转星飞。有些公案,如果我们不尽毕生之力去参究体悟,是永难窥其堂奥的。而由于它们涉及大师一生行迹,尤为重要,在作传时又绝不能省略。因此,对这些公案,笔者只是根据当时隋形力求生动地描绘出来,保持原来的风貌,不做画蛇添足之解释,而留给慧心妙悟的读者去体会。这既是对大师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与此同时,对有些公案,如果时贤已有很好的悟解,自己再重新去解释,一定是愚蠢透顶的事。由于读广舆的《人生禅》读多了,受其影响太深,读到最后,竞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作者,因此写到意兴飞动之时,已不知何者为广舆之文,何者为我的笔墨。所以,书中有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化用了《人生禅》的语言、意境,也只是因为细心涵泳日久,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缘故,借此也可显示两岸文化交流之缘分。更何况我已得广舆之惠允,他说这些文章本是“天下公器,只要喜欢,尽管拿去用”呢。 我与佛法的缘分,已在先前出版的《圜悟克勤大师传》后记中做了交待,此不赘述。值得庆幸的是,在写作《临济大师传》的同时,我开始攻读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学位;受广舆先生之命,我为这套《中国佛教高僧全集》组约的稿件,在星云大师的佛光普照下,得到了全国四十多位教授、博士、作家等鼎力协助,也全部如期完成,喜结佛缘;而我自己编著的“佛缘丛书”一套六本,也于近日出版了。而《临济大师传》写成后,承蒙佛光文化的费心审稿,有时为了核对一两项数据,不厌其烦地来电或以E-mail与我讨论,这种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委实令人感动;1997年夏天,我先后朝礼了清凉五台和终南五台,与终南山宝珠禅师结为方外之友,1997年金秋,佛光山文化院院长依空法师亲临西安,为我开示了“无常擦身而过”,使我益发有了“人命在呼吸之间”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昭示着我与佛法更深的缘分。缘此,我更加坚定了努力的方向:我将矢志不渝地研究中国佛教文化,不遗余力弘传正法,清除人性的渣滓,还一个赤裸裸净洒洒的本我,使有情众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亮丽的生命晴空下…… 一九九八年元月十八日于长安佛音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临济大师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言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0272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2013203206 |
中图分类号 | B949.92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