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史启悟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春南的《读史启悟》收入作者2003年1月以来刊载于《人民论坛》的40篇读史随笔。这些文章大多是依据古人笔记中特别生动有趣、特别能说明问题的史料写成的;也有几篇是依据近代稀见书籍撰成。作者撰写读史随笔,就没有过多地直接援引古书,实在需要引用古书原文时,也力求以通俗、清简的语言作出解读,方便读者的阅读。读史随笔,不能让思想淹没在史料之中。

内容推荐

王春南的《读史启悟》内容包括:东汉马援一封家书引起的风波、诸葛亮申报财产轶事、谁能撼动王羲之的“书圣”称号、唐太宗讲诚信、唐太宗殷殷求民富、唐太宗告诫官员莫贪、唐玄宗的忏悔、汉唐良吏怎样打“亲民牌”、唐朝官僚机构的膨胀等。

目录

东汉马援一封家书引起的风波

诸葛亮申报财产轶事

谁能撼动王羲之的“书圣”称号

唐太宗讲诚信

唐太宗殷殷求民富

唐太宗告诫官员莫贪

唐玄宗的忏悔

汉唐良吏怎样打“亲民牌”

唐朝官僚机构的膨胀

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

唐代利益集团与税法改革

后唐庄宗三年亡国的教训

后唐明宗为何饮恨而终

王安石改革走样的当前警示

朱元璋的忧患意识

清宫里的腐败

巨贪和坤曾是反腐先锋

吏比官贵:古代官场怪象的现代警示

古代官员五花八门的“提案”

古代“官二代”何其多

古代官员春节忙啥

古代谣言如何俘获信众

古代官场说话真经

古代官场风险镜鉴

古代对官员私生活管得有多宽

古代官场的“性贿赂”

皇帝反贪为何输多赢少——强人反贪困局

古代高官“傍大款”轶事

读孙中山题词“天下为公”

贪污——民国政治痼疾

民国举荐之弊

民国司法黑暗管窥

面对拆迁户:冯玉祥与蒋介石的较量

胡适、梁启超开出的国学入门书目

我读胡兰成

黄炎培延安行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人物传

毛泽东读老子庄子

侵华日军蓄意摧毁中国的教育

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国际审判

试读章节

公元25年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并没有效法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狡兔死,走狗烹”,屠戮开国功臣,而是对他们论功行赏,令其颐养天年。刘秀死后,其四子汉明帝刘庄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推行对功臣的优待政策,不仅从开国元勋中选出了号称“二十八宿”的二十八位功臣,还命人为他们画像,并放置在洛阳南宫的云台阁里,以示表彰和感念。

出人意料的是,先后任陇西太守、伏波将军,爵封新息侯,无论战功、政绩还是操守在东汉初都屈指可数的马援,不但没有进入云台阁中兴名臣画像之列,反而因谗臣陷害,死后蒙受冤诬。对此,当时就有人百思不得其解。据《后汉书》记载,东平王刘苍看了云台阁二十八功臣画像后问汉明帝:“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明帝笑而不答。明帝的这种态度,可就让人纳闷了。

志存高远战功赫赫

马援是扶风茂林(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祖上本不姓马,先祖赵奢为战国时代赵国将领,赵惠文王因其功绩卓著及善于驾驭马匹,特赐爵号“马服君”。于是,赵奢的子孙便以“马”为姓。

《东观汉记》说,马援身高七尺五寸(按出土的东汉铜尺计算,合今一米七七),“容貌如画”,是一位身材高大、面目俊美的大帅哥。其人足智多谋,且口才特好。皇帝召见他,他对答如流。他给皇太子、诸王讲故事,皇太子、诸王都听得入了神。

马援12岁丧父。他有三个哥哥,大哥当河南太守,二哥、三哥都在京城为吏。哥哥为他请了老师,教他读《齐诗》。他不习惯老师一字一句解释课文的死板的教学方法,向哥哥提出,要到社会上闯荡一番。哥哥很支持他,大哥马况鼓励他说:你会是大才,但要晚成。

马援不依赖哥哥,而是小小年纪就去了边郡,以放牧为生。后来他发达了,管着几百户人家,有牛羊数干头,谷数万斛。他曾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说:人发了财,贵在能救助他人,否则就是“守钱虏”(守财奴)。他散尽自己的钱财,分给弟兄朋友们,并且毫不惋惜。后来跻升高位,他常劝诫一些官员:“凡人为贵,当使能贱。”就是说,富贵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也应当能过。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马援先是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后见隗嚣难有作为,而刘秀宽宏大度,有汉高祖气度,乃脱离隗嚣,投奔刘秀。刘秀征隗嚣时,召诸将讨论方略,诸将议论纷纷,多犹豫不决,认为帝王之师行动应当持重,不宜深入险阻。刘秀把马援召来,告诉他诸将的意见,马援力排众议,主张毫不迟疑地发起进攻。他说:隗嚣手下将帅已经离心离德,我军乘此机会发动攻击,有必胜的把握。他又“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即用米做成军用地形图(现在叫沙盘),指着它讲解山川地形、敌我形势及我军进攻路线。马援的方略为刘秀所采纳,军队发起进攻,把隗嚣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马援胸有韬略,常常参与军事决策。《后汉书》说:“(马援)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在军事上,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十分倚重。

马援又先后率军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为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里顺带说一下,马援还精于骑术,善于相马。他发展了中国的相马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伯乐,不愧是“马服君”赵奢的后代,可谓“克绍箕裘”,继承了祖上之业。

马援曾铸铜为“马式”,即骏马的标准像。光武帝下令,将马援铸造的这匹铜马置于宣德殿下,作为挑选名马的标准。元代马祖常《汉铜马式歌》赞道:“汉家金铜铸马式,求马相比不失一。”

马革裹尸气概非凡

马援不但以功绩名垂青史,而且他的一些名言也千古传诵。

“马革裹尸”的成语相信好多人都耳熟能详。毛泽东、周恩来都曾不止一次赞扬马援“马革裹尸”的精神,要人们学习这种精神。据《广西党史》1996年第1期载安明撰《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一文,上世纪60年代初,应非洲某国革命者的请求,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派一位中将去这个国家,帮助那里的人民开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位中将没有接受命令。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说道:我建议我们的高级干部都读读《后汉书》里的《马援传》。又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随后,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精神,同这位中将作比较,批评了个别高级干部怕死,还不如古代的马援。

“马革裹尸”的成语,就是由马援的一段话演化而来。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曾对人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段话是说:朝廷面临着匈奴、乌桓的威胁,男儿要志在边疆,英勇作战,不惜牺牲,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万一牺牲了,就用马皮包裹,运回内地埋葬。

“马革裹尸”,多么豪迈,多么旷达,多么悲壮!从这段话,可以想见马援胸襟之博大,品格之高尚。

P1-3

序言

2001年从出版社退休后,目力、精力尚可,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不减以往,加上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多,故13年来,每年都有几篇小文刊于报纸杂志,尤以刊发于《人民论坛》杂志(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为多。

人到这世上走一遭,挺不容易的,故要抓紧每一天。退休前夕,我就打定主意,不要让人生最后一段时光——短则十年八年,长则几十年,白白流逝,而要充分利用这段时光,做几件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事。我以“每天踩一个脚印”这句话策励自己。具体说就是,每天都要读点什么,学点什么,写点什么,使自己感到生活是充实的,不是空虚的,没有在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中消磨光阴。

我订定计划,要有所选择地读一些书。我的计划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一是通读了.2000多万字的《胡适全集》;二是通读了100多种民国时期出版的稀见书籍:三是通读了100多种古代笔记,包括中华书局出版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所收的97种笔记;四是通读了多部民国名人回忆录及日记。·:而我平素有读书时做摘录及主题索引的习惯,上述这些书读完后,做的摘录和主题索引有几大本,这就为写作时搜寻资料提供了便利。我读过的书,能够记得的内容固然只是书中的很少部分,但若要写文章,我知道哪方面资料该到哪些书上去找。只要翻检我做的主题索引,一般都能较快觅得所需资料。若资料不够,再找以往没有读过的书查阅。

读书有所得,就有了写作的冲动。恰好在此时,从人民日报社理论部退休的高级编辑李炳清先生受聘于《人民论坛》杂志编辑部,他向我约写读史随笔,于是我写了《读孙中山题词“天下为公”》,载于2003年第l期。此后11年间,先是李炳清先生,后是魏爱云主任、杜凤娇编辑、周素丽编辑等,经常向我约稿,为我这个在写作上仍多少有点惰性的人提供了推力。若不是他们几位给了我一点“压力”,我是不可能坚持给《人民论坛》写稿达11年之久的。

本书收入2003年1月以来刊载于《人民论坛》的40篇读史随笔。这些文章大多是依据古人笔记中特别生动有趣、特别能说明问题的史料写成的;也有几篇是依据近代稀见书籍撰成。

阅读史书,包括古人笔记,常常会受到启迪,并引起震惧。我在撰写读史随笔时,想传达的便是自己对历史的体悟,想说明的便是历史能为今人提供的一些启示和警示。写作《王安石改革走样的当前警示》、《吏比官贵:古代官场怪象的现代警示》、《古代“官二代”何其多》、《古代官场的“性贿赂”》等,便是这个目的。这些文章,都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看到某种或某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有感而发。不过基本是让事实说话,议论虽有而不多,只是点到为止。笔者是想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研究、思索的兴趣。笔者厌恶空泛的议论,并在撰文时力戒大而无当的空话,及众口一辞、陈陈相因的套话。一篇文章所以还值得别人浏览一下,必定有一些新的内容,新的语言;如果只是重复别人的话,或照抄别人用过多次、一般读者习见习闻的资料,那这篇文章就没有人愿意读了。

笔者体会,要写出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味的读史随笔,光是多读书还不够,还要研究社会,思考问题。读书要有所得,思考社会问题要有所得,并且能与读者交流你的心得。读书虽多而脱离社会,是写不好读史随笔的;虽然关注社会问题而读书不多,也难以写出好的读史随笔。读史随笔可以有书卷气,不能有书生气,冬烘头脑写不好读史随笔。

记得匡亚明校长生前看了我起草的一篇文章后对我说:文章中征引古人的话不宜过多,要化开来。我体会,校长是提醒我要避免“掉书袋”。我为《人民论坛》撰写读史随笔,就没有过多地直接援引古书,实在需要引用古书原文时,也力求以通俗、清简的语言作出解读,方便读者的阅读。读史随笔,不能让思想淹没在史料之中。

谈到读史随笔文字之优美,当今有几位学者堪为楷模。我只是读了他们的佳作,受到启发,在撰作文章时力求生动可读、言简意明而已。  读史随笔怎么写,笔者也在探索中。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承江苏人民出版社府建明副总编辑、刘英鹏副经理、戴宁宁副编审、许文菲副编审、陈契编辑等指教和帮助,不尽谢惊。

王春南

2012年3月15日初稿,

2014年4月3日改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史启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春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27808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411028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