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家的经济学(全新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茅于轼、岑科编著的《大家的经济学》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些浅显的案例来告诉读者什么是经济学。现在经济入门的图书充斥书店,本书与它们不属同类,易懂自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深度则毫无意义。本书通过通俗的话题,深入浅出地分析经济问题。作者想传递给大家的信息是:“经济,嗯,挺有意思的。”当然有意思了!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嘛。

内容推荐

茅于轼、岑科编著的《大家的经济学》这本书是为普通民众编写的一本经济学通俗读物,也适合做高中、中职、大专、电大的辅助教材。用身边的一些小故事来阐述经济学理论,语言亲切生动、平易近人,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明白经济学原理。本书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多次再版,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第三次修订版。

目录

第一章 人性根源

 人类是一种自利的生物

 利他行为的表现和原因

 想象中的无私社会

 延伸阅读:从“泰坦尼克”灾难看范美忠逃生

第二章 社会秩序发展

 为什么会有法律和道德

 国家产生之后人的自利行为

 “囚犯难题”和社会进步

 延伸阅读: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

第三章 市场经济的建立

 市场经济改变世界

 市场经济的法律特征

 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

 延伸阅读:不平等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第四章 交易与合作

 交换产生利益

 分工造就的财富奇迹

 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找出你的“交换优势”

第五章 个人经济行为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择优分配原理的应用

 工作与闲暇的平衡

 工资差异和教育投资

 储蓄和保险

 延伸阅读: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

第六章 生产进行方式

 生产要素及其报酬

 企业家的特殊角色

 生产者的自利行为

 延伸阅读一:企业家是中国改革的功臣

 延伸阅读二:国有企业普遍做不好

第七章 价格原理(一)

 价格的重要性

 价格如何决定

 供求定理(一)

 供求定理(二)

 延伸阅读一:为什么商品要明码标价

 延伸阅读二:计划经济必然失败

第八章 价格原理(二)

 价格的变动(一)

 价格的变动(二)

 干预价格的危害

 商业中介的作用

 延伸阅读一:物价局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延伸阅读二:土地交易制度的改进:一石多鸟

第九章 资源最优配置

 一般均衡下的最优状态

 社会福利最大化

 竞争和垄断

 一般均衡的变动

 延伸阅读:“金钱万能”的经济学意义

第十章 市场中的特殊问题

 外部性的影响

 公共物品

 贫富差距

 税收如何决定

 延伸阅读:我们每个人缴了多少税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意义

 认识GDP(一)

 认识GDP(二)

 经济增长的动力

 延伸阅读:从GDP到人类发展指数

第十二章 投资原理

 资本的供求

 资本的作用

 投资进行的特点

 延伸阅读一:钱的生产力

 延伸阅读二:到底如何看待民间借贷

第十三章 货币与信用

 货币基础知识

 银行如何扩张货币

 金融系统的风险

 通货膨胀

 延伸阅读:理解通胀,应对通胀

第十四章 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的表现

 经济衰退的原因

 信心影响经济

 经济的长期趋势:波动上升

 延伸阅读一: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

 延伸阅读二:质疑“产能过剩”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经济政策的局限

 延伸阅读一:凯恩斯主义的中国问题

 延伸阅读二:稳增长要首先开放金融业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好处

 国际收支平衡

 汇率如何决定

 全球化和贸易保护

 延伸阅读:世上没有损人利己的汇率

第十七章 人类制度前景

 突破增长极限

 市场制度的隐患

 超越经济学

 延伸阅读:全面考虑气候变暖问题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人类是一种自利的生物

浩瀚宇宙,茫茫太空,有一颗缓缓转动的蓝色星球,恬静而美丽,这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地球。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起源于银河系中的一次大爆炸,距今已有46亿年;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生命;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些聪明而不安分的家伙出于好奇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时常在星空下自言自语: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向何方?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达尔文的人知道了答案。他告诉大家:人是一种动物,他和其他的动物、植物有着共同的祖先。最初,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原始细胞开始的,这些细胞经过分裂、复制、组合、遗传、变异,产生了从海洋到陆地、从树林到天空的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要活在世界上,就必须依靠充足的食物和养料,还要经历各种严酷环境的考验。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那些不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灭亡了,而那些在生存竞争中得到食物和养料的生物就幸存下来,其中就包括人类。

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除了宗教传说以外,还有人认为人类很可能来自其他星球。但到目前为止,“猿转变成人”是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在生物演变中,遗传和变异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就是说,在生物繁殖中,下一代总是继承上一代的主要特征,但有时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一头鹿妈妈生下了一头奇怪的鹿宝宝,鹿宝宝的脖子比它的兄弟姐妹都要长。刚开始大家都嘲笑它。但有一年灾荒,树叶特别少,普通的鹿因为缺少食物饿死了,而这只长脖子的鹿却因为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存活下来。它的后代继承了长脖子的特点,这样,一种新的物种——长颈鹿诞生了。而原来的那种动物就消失了。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进化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和特征,就不能在生存竞争中繁衍下来;而那些有利于物种生存的生物特征,会在生物进化中得到保留。这样,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我们看到了现在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

通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趋利避害是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得以在世界上生存下来的前提。或者说,自利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为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灾变、疾病和饥饿时时环绕在每个生物的周围。如果他们不愿自利,或者不会自利,就必定从这个世界上消亡。幸存的生物都是自利的。

根据一些生物学家的观点,生物的自利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影响生物个体行为的基本单位。为了争取生存,基因要和它们的等位基因发生你死我活的竞争(等位基因就是争夺彼此在后代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对手)。获胜的基因会把自利的原则带到下一代生物体上,从而延续这种本能。

所谓自利,是指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和倾向。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自利和自私是同一个意思。对于动物来说,利益就是指生存的机会,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增加这种利益,说它自私和自利都是一回事。但在人类社会中,利益的内容更加广泛。一个人的利益既可以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实现,也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达成。而“自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赋予贬义的色彩。所以,在一般场合下,可以把自私理解为损人利己,而自利则是指不损害他人的利己行为。但在生物学或经济学上,“自私”和“自利”都是中性概念,可以互相替代。

为了便于理解人的自利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人类的祖先是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案例1-1 远古人类的艰难生存

人类的祖先是一些矮小、奇特的猿类。他们生活在潮湿、黑暗、广袤的森林中。他们感到饥饿时,会吃树上的果子,或者找到一枚鸟蛋,给自己的孩子做食物。偶尔,经过漫长而耐心的追逐,他们也能抓到一只麻雀或兔子。

白天,这些原始人四处游荡,寻找食物。当夜幕降临大地,他们把妻儿藏在树洞里,或藏在某些大石头的后面。因为周围都是凶猛的野兽,天黑时这些野兽就会开始游荡,而且它们喜欢人肉的滋味。

夏天,他们要忍受日光的暴晒。冬天,他们的孩子会在他们的怀里冻死。当他们受伤时(捕猎的时候总是容易弄断骨头,或者扭伤脚踝),如果没有人照顾,他们必定会惨死。在那个世界里,要么吃,要么被吃,充满了恐惧和灾难。  除了对付凶猛的野兽,早期人类还遭遇了冰川和好多个世纪的寒冷天气。为了生存,人类的大脑全速运转起来。他们学会了用陷阱狩猎、用兽皮御寒、用火取暖和烧烤食物。在与寒冷、饥饿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死去,只有那些具备最聪明头脑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几千几万年过去了。聪明而强壮的人不仅活过了漫长的冰川世纪(许多野兽都在这个时期灭绝),而且当地球再次变暖、变舒适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其他动物没有的技能,灭种的危险终于消除。

由此可见,如果不懂得自利,不想尽一切办法躲避来自大自然的侵害,并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和资源,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和与其他动物进行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就会彻底消亡。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句至理名言。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变得疏远起来。他不用担心一场暴雨会摧毁自己的住所,也不用担心晚上走路的时候会被一只老虎吃掉。他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统统与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这时候,自利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最大限度地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时刻追逐自身利益的生动写照。

在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需要的生活物品要通过金钱去购买,而金钱又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劳动才能换取。人们只有去工作,才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一个人如果不劳动,或者他不会适当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收入,就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必须做一个勤奋的生产者和精明的消费者。那些不能自食其力或是缺乏经济头脑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下去的。

P2-4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人文经济学会理事长 茅于轼

从前,有一个幸运的人被上帝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他们首先来到地狱。这里,只见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这些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仔细一看,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只可以伸到锅里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所以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起来非常悲苦。

紧接着,上帝带他进入另一个地方。他们发现了和先前那个地方完全一样的情景: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上帝告诉他,这就是天堂。

这位参观者很迷惑:为什么情况相同的两个地方,结果却大不相同?经过仔细察看,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自己舀肉汤;而在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汤匙喂对面的另一个人。结果,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而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

这个寓言有助于说明什么是经济学。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生产,但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不同的人际关系安排,生产财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实现高效的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

经济学能够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富有,也能够解释同样的劳动为什么在美国获得的报酬比较高,人们都想移民到美国。目光短浅的人往往以为那是因为美国的科技发达,但懂得经济学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回答。经济学不仅仅回答当今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而且回答人类历史何以在19世纪之后进入了财富的高速增长期。当然,也能够回答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怎样实现了人均收入“翻两番”,以及今后收入增长的潜力还有多大,等等。这样一门学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内容上看,经济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微观经济学。只要市场在,供不应求涨价,供过于求降价,我们永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东西,永远不会饿死人(除了身无分文的人)。如果大规模饿死人,那是因为市场被破坏,或者由于战争,或者由于人类的愚蠢。少数人饿死,是因为没有钱,不是没有粮。因为有价格的波动和人类追逐利益的本性,各种资源会随着价格变化而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电厂生产出来的每千瓦时电有许多种用途,在价格的引导下它会被用于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同时由于替代的可能,粮食可以用水果、肉类来替代,石油可以用煤炭、原子能来替代,等等,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具有弹性,以适应地球资源的约束。

市场非常重要,它保证我们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市场的竞争,生产和需求能够匹配,经济结构能够经常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资源、偏好和科技进步状况。市场竞争能够消除低效率的生产和消费,使社会始终能高效率地完成经济活动。市场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市场是如何建立、维持,或者被破坏的。这个经验可以从人类历史中去发掘,也可以从当今世界的现实比较中去认识。

第二是制度经济学。建立市场经济的困难何在?首先是保证每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平等。在权势社会中,统治者不需要遵守法律,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欺侮百姓。平民百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很容易被有权势者剥夺。因此,人们争做有权有势者,实在不得已才去从事生产。到了法治社会,剥夺别人财富变得越来越困难,代价越来越高,人们开始转向生产财富,而不是争取权势。不过,市场经济把人分成有钱人和穷人,钱能够交换权,所以法律上的平等并不容易做到,富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

其次是财产权的确立。私人所有的财产应该受到严格保护,不受任何权势人物的侵犯,特别是不受政府的侵犯。如果财产权得不到保障,通过巧取豪夺就能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那交换还有什么意义呢?政府侵犯私人财产往往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这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建立。财产可以通过找一个理由来侵犯,以后将后患无穷,社会将陷入剥夺和反剥夺、革命和反革命的混乱和无序之中。

再次就是个人自由的承认和确保。个人有权创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可以辞职不干;有权选择交换对象,可以讨价还价。而在一个权势社会中,有权势者往往限制他人的自由,以扩大自己的自由,用各种似是而非的口号为特权者额外的自由寻找借口。

由此可见,法律面前平等也好,财产权的保障也好,自由也好,对这一切造成障碍的就是特权。将市场经济之前和之后的社会做比较,那就是特权受到了制约。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也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结论。

第三是宏观经济学。虽然从微观上通过价格波动,供应和需求经常处于均衡状态,人们不会买不到东西,也不会卖不掉东西,但是如果家庭的储蓄不等于社会的投资,全社会在总量上发生供需的不均衡,就会发生经济萧条或者过热。此时价格起不到均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作用,要靠市场之外的力量,就是政府。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1929年在美国爆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近十年的经济萧条导致的财富损失相当于一次大范围战争带来的损失。当时大家不懂凯恩斯学说,执行了不少倒行逆施的政策,否则情况不至于如此严重。现在类似于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但是别的危险仍然存在),因为世界各国都用凯恩斯理论作为宏观经济调整的指导,就像2008年美国以及世界金融危机出现时我们看到的那样。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且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科。它既非常深奥,又通俗易懂,就看我们怎么学。一个人不系统地学习经济学也能懂一般的经济规律,比如,物以稀为贵,这就是经济学。但是学过经济学就懂得更深刻,问题看得更透,而且能够用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世界,判断事物的是非,估计局势的发展。我们还能够发现,由于古人不懂经济学,人类的发展被大大地延误了,而且至今类似的错误还一犯再犯。可见普及经济学知识有多么重要。

经济学又有助于我们懂得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懂得个人的社会责任。学好经济学,不但自己能享受人生,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懂得怎样赚钱,怎样花钱,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但是经济学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同样是学,学得深,学得浅,结果大不一样。小学生读孔子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和成年人读的感受完全不同。一方面,透彻的理解需要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样年龄的人,有的显得肤浅,有的比较深刻,差别就在于能不能思考。特别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人生观刚开始形成,正需要观察社会,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可是现在的学校里并没有很好的正确认识社会关系的课程。老师们不是不想讲,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讨论怎样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观。我认为学习经济学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总之,经济学不论对社会或个人都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它。就从这本《大家的经济学》开始吧。

后记

数年前,我在茅于轼先生的帮助下,编写了这本给私立中学做教材的《大家的经济学》。这本通俗经济学读物出版之后得到很多读者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一部深入浅出、别具特色的作品。譬如下面这些朋友的反馈:

——拜读您所著《大家的经济学》后赞叹不已。其实我一直苦于缺乏好的经济学教材推荐给学生,您所做的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工作,感谢您!(读者陈圳)

——我从小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读了一些书,但是都很难坚持下去,因为里面的说教太缺乏吸引力。我想您的书是我读过最系统、最详细、例子最易懂的书。(读者林霖)

——本以为经济学是晦涩难懂的,但书中幽默风趣的讲解、丰富生动的事例,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一贯成见。(读者黄子由)

——读了您的《大家的经济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非经济学专业的人阅读。真希望您的书能让更多的人阅读。(读者雪柔)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收获。我之前对于什么是经济学、它研究什么问题之类的都很模糊。望您能继续努力,让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精彩!(读者覃叩)

这些朋友的热情反响和鼓励,让我真切感受到,通过知识探索和传播,使他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因为读者的厚爱,本书接连再版,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第三次修订版。

2012年,我和茅于轼先生等人一同创建了以拓展经济学社会影响力为目标的人文经济学会。也借这个机会,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微博“人文经济学会”或“岑科微博”,与我们一起继续魅力无穷的知识探索之旅。

岑科

2014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拜读您所著《大家的经济学》后赞叹不已。其实我一直苦于缺乏好的经济学教材推荐给学生,您所做的真是一件意义重大一天的基础性工作,感谢您!

——读者陈圳

我从小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读了一些书,但是都很难坚持下去,因为里面的说教太缺乏吸引力。我想您的书是我读过的最系统、最详细、例子最易懂的书。

——读者林霖

本以为经济学是晦涩难懂的,但书中幽默风趣的讲解、丰富生动的事例,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一贯成见。

——读者黄子由

读了您的《大家的经济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非经济学专业的人阅读。真希望您的书能让更多的人阅读。

——读者雪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家的经济学(全新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茅于轼//岑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66871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1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2014187484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