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0年的钟声响起,80后整整一代人开始集体奔三。
80后,曾经饱受争议的一代,是在成长历程中被贴满了标签的一代。面对“三十而立”这个似乎有些老气和遥远的字眼,不管80后是否愿意,时光前进的步伐,就是这么干净利落、整齐划一。
本书从事业、爱情、人生等多个方面对80后现今的生存状态做了全面的剖析与诠释,对80后如何定位人生、30而立如何驾驭事业与爱情有深刻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图书 | 80后集体奔三--80后生存文化和生活现状写实 |
内容 | 编辑推荐 随着2010年的钟声响起,80后整整一代人开始集体奔三。 80后,曾经饱受争议的一代,是在成长历程中被贴满了标签的一代。面对“三十而立”这个似乎有些老气和遥远的字眼,不管80后是否愿意,时光前进的步伐,就是这么干净利落、整齐划一。 本书从事业、爱情、人生等多个方面对80后现今的生存状态做了全面的剖析与诠释,对80后如何定位人生、30而立如何驾驭事业与爱情有深刻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80后的成长历史很特殊,他们一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的成长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面对的永远是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他们在扩招与教育普及的年代求学,不必担心无学可上。 然而,当80后走出大学的校门,却发现毕业不包分配了、毕业等于失业了、房价涨得离谱了、结婚生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他们充分地享受着时代变革带给自己的盛宴,也同样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如果说50后与60后是国家的基石,70后已经成为国家脊梁。那么集体奔三的80后在历史进程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面对70后的质疑与90后的异军突起,80后又将何去何从? 目录 第一章 曾经,我们是垮掉的80后 80后的来历 70后、80后90后 80后集体怀旧 “垮掉”的一代 《80后出师表》 第二章 80后爱情,看上去很美 毕业那年我们一起失恋 80后已谈不起恋爱 80后剩女成为城市主流 相亲的故事 网络婚恋 宁做二奶不嫁80后 经济适用男与简单方便女 第三章 80后婚姻 离开校园,我们成了毕婚族 闪婚闪出喜与悲 裸婚 凤凰男与孔雀女 80后婚姻 80后育儿 第四章 80后:事业在迷惘中前行 扩招之后 《奋斗》是个童话故事 误入传销陷阱 考碗一族 穷忙族 麦兜族 第五章 生活在别处 宅现象 拼客拼出个性生活 驴友纵横天下 蚁族,徘徊在城市的边缘 蜗居 第六章 80后心理 请柬恐惧症 恐归 全民偷菜也疯狂 闪跳族 80后并不快乐 第七章 80后的几种生存状态 大学生村官,爱有多少恨有多少 公务员,这么近那么远 “80后”教师的喜与悲 创业道路并不平坦 到底要不要考研 “漂”在路上 第八章 80后众“奴”一身 卡奴 证奴 房奴 车奴 节奴 孩奴 第九章 向80后代表人物学习什么 萨顶顶,不一样的蜕变与重生 李想,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郎朗,宝剑锋从磨砺出 韩寒文字里的精神食粮 孙俪,踮起脚尖拥抱爱 李宇春,不走寻常路 第十章 80后开始突围 正在老去的80后 逃离北上广 80后如何合理理财 白领摆摊也是商机 利用网络求得生机 80后三十难立 三十想立如何突围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曾经,我们是垮掉的80后 80后的来历 如今,绝大部分人都对80后这个词不陌生。如果大家上网百度关键词80后,显示结果不计其数,可见80后这个词语已经为大众所认可、接受,并且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当2010年的新年钟声响起,最小的80后也开始迈过20岁的门槛,80后集体奔三,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未来展望更是摆在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80后不仅仅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他们已经抛却了年少的轻狂和稚嫩,开始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当80后剧烈冲击我们的视野和心灵的时候,有人提出疑问:80后这个名词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呢? 80后这个词,最初只是文坛对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首先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后来逐渐被各个领域借用,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代称。 80后这个概念是诗坛原创的,最早在2000年7月的《诗参考》上,以“8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诗”为专栏亮相。 后来80后扩展到小说界,80后概念在文坛上开始为众人所知晓。至于80后命名扩展到整个文坛乃至整个文化界,则应该归功于80后诗人春树、李傻傻等以80后为旗号制造的文坛激荡和波振。到了2004年2月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岳的代表,80后正式闯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之内。 80后表面上是指在1980—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其实包含着一种文化现象,实质意义远远超过了80后文学的简单字面含义。 面对80后的大潮汹涌,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文学界、教育界等都纷纷将矛头指向了80后,一场对80后的批判风暴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段时间里,《时代》周刊将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重新提起,与80后相提并论。《时代》称80后另类,认为他们是国内的新激进分子,因此带动了一大批人出来批判80后,称80后最不敬业、过于浮躁、没有理想,等等。 由于经历了特殊的历史背景,80后们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当时社会舆论普遍认为80后是叛逆、无责任感的一代,对其持悲观态度,产生了很多偏见。前几年,各种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甚至包含攻击性的字眼,80后被冠以“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等各种称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逐渐改变对“80后”的过激看法和偏见。 几年前,很多人都说80后的人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认为他们崇洋媚外,喜欢韩国肥皂剧和法国的时尚,关注来自更多国家的非主流文化生活,说他们喜欢无病呻吟,习惯在富足的生活之中寻求矫情的忧郁和悲伤。然而,汶川这个名字,却把80.后的真正面貌清晰地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80后们勇敢地奔赴四川,参与到抢救和灾后重建的行动中。在举国同心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全国各界表现出了团结与友爱,而80后更是在国难面前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精神面貌,他们勇敢、善良,果敢地走进抗震救灾队伍,捐款、义卖、甚至深入最前线,所有的行为都深深地凝聚了他们对灾区同胞的爱与祈祷,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 2008年,奥运圣火护卫战中,80后年轻人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 经历了汶川地震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80后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得以正名。至此,国内各种媒体对80后的积极报道和正面宣传让人们重新认识80后。 其实,80后从出生到逐渐长大成人,是一直站在最前端鉴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一代人,80后们在20来年的人生历程中目睹到的是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和奋起拼搏的历史。 80后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亲身经历了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到今天繁荣富强的全过程,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有太多物质享受却简单充实的美好童年时代,80后通过使用手机、上网等率先跨人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并一直站在前沿接触新生事物,成为2000年之后第一批彰显个性的人群,并在跨入2010年之后,最终成为关心民族荣誉、关注国家前途、日渐成熟、有所担当的一代人。 在众多的80后中,姚明、易建联、刘翔等人代表了中国年青一代的力量,彰显着坚强、毅力和速度;李想等IT届新秀代表了年青一代的智慧、进步和创新;李宇春、胡彦斌、周笔畅等代表了中国年青一代的乐观、活泼、魅力和张扬;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戴志康等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的才华、博学、聪慧与激情。 80后是强大的,是勇往直前的,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吸收能力是极强的,他们已经在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不断崛起并逐渐成为中流砥柱。 序言 2010年,对于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80后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80后整整一代人将集体“奔三”。 80后经历了独生子女的时代,拥有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却生机盎然的童年时代,他们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见证了祖国的成长与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80后曾经迷茫过,惶恐过,失败过,因为其特殊的经历被社会误读为“垮掉的一代”。当他们如潮水般出现在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大军的现场时,那些不公平的评价轰然倒塌;当他们在奥运会场上大放异彩时,社会开始正视他们,为他们正名。 80后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接受网恋,不反对闪婚、裸婚,在爱情婚姻中给了自己全新的定位,同时也不排斥用看似古老的相亲方式来寻找爱情与婚姻。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下,80后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他们戏谑地说:“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80后从最初的网游成瘾、短信不断,慢慢转变为宁可打电话也不发短信,上网的时候退出了许多的群,也习惯了潜水和偶尔上来冒泡。他们觉得自己正在渐渐老去。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毕业可能就要迎来的失业,80后乐观地看着《奋斗》,考研、考碗、考证,奔波在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并乐此不疲。一场《蜗居》过后,80后又开始冷静地反思: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到底应该怎样平衡事业、爱情与未来的人生。 80后在奔三之后开始理智地面对现实,懂得了利用网络掘取第一桶金,懂得了如何合理地投资理财,闲暇时间他们也不忘玩玩网游、偷偷菜,还与一大群驴友遍游天南海北且乐此不疲。 而在不断的奔忙之后,80后发现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他们终于成为或即将成为别人的另一半,信誓旦旦地在婚礼上承诺给对方一生幸福,其实内心依然忐忑不安;他们开始坦然接受皮肤的松弛和眼角日益泛起的鱼尾纹;他们或许有一份稳定的收人,可薪水总是赶不上房价攀升的速度;他们行走在路上,没有机会喘歇;他们懂得享受,知道珍惜,拒绝庸俗;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与坚持,从未放弃努力;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压力,并渐渐将它们变成动力;他们肩上扛着责任的担子,勇于承担不怕失败。 如今,70后已经成为国家的脊梁,不再青春的80后在历史进程中将是怎样一个角色?面对90后的异军突起,80后是否还有理由说自己很年轻,又要用怎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实力?前方的路似乎还很长。 本书从事业、爱情、人生等多个方面对80后现今的生存状态做了全面的剖析与诠释,对80后如何定位人生、30而立如何驾驭事业与爱情有深刻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后记 10年前听刘德华的歌,老师说我很前卫;10年后再听刘德华的歌,学妹说,哦,原来学哥这么怀旧?刘德华是谁?楼下邻居小妹问我。 10年前津津有味地看偶像剧,逢插播广告,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10年后津津有味地看各种广告,逢到偶像剧,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 10年前我认为我需要很多人的爱;10年后我知道很多人需要我的爱。 10年前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们还小。”10年后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还小。” 这是近来流传在各大论坛网站上“80后”对集体奔三的一段真情告白。是的,翻过2010年日历的第一页,“80后”首次出现了30岁群体。 2000多年前的孔子,恐怕不会想到他的一句“三十而立”会因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再度引发人们的集体思考。 目前,三十难立,四十迷惑,五十听天由命,将会是中国草根“80后”的普遍现状。 当梦想照进现实,许多人才被迫清醒。对众多的都市年轻人而言,“三十而立”这道人生命题已近在眼前。毋庸置疑,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长大”,但是否“成人”,他们自身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困惑。 如何才能让80后摆脱困惑,进入属于自己的最广袤无垠的天地?也许真理并非绝对存在,但我们希望通过对80后生存文化和生活现状的探讨,可以让我们离它近一些,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大家对80后这个群体的关注。 另外,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借鉴、参考和引用了一部分相关作品和资料,在此向各作品和资料的作者及编写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会按照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敬请版权拥有者见到本书后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10—68003196。我们会尽快与您沟通并办理相关事宜,在此,再次表示歉意与感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80后集体奔三--80后生存文化和生活现状写实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伏建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017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432.7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