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只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内容
试读章节

Jean是位大学教授,曾经在以色列任职,教过音乐、美术和哲学。

他介绍房间里各项设施的使用方法时一丝不苟,这让我对这位老人家有种说不出的信任感,而房间里如博物馆般的装饰又令我心生好奇。他很谦虚地说他英文不够好,但仍然很利落地给我布置了“作业”。作业的题目是,他拿出5欧元作为经费,请我到指定的跳蚤市场去淘一个物件,而这个物件同时也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需要我自己提出来。

首先,限定了费用。5欧元,相当于35元人民币,这势必要在跳蚤市场发挥讨价还价的功力啊,语言或者身体语言都将得到锻炼。其次,从住处到那个跳蚤市场需要乘坐交通工具。探索路线的过程是融入这座城市最直接和快捷的方式。再次,自己提一个问题,再用一个物件去解答它。在寻找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取一些发现。

申请他的公寓时他可没有提任何附加条件,而这个突然降临的作业仿佛一个小小的挑战,好有趣啊。难怪这个公寓像是一座博物馆,原来好多东西都是之前的租客交的作业啊。

教授布置完作业就走了。

我在餐厅角落里发现了一张废纸,上面用英文写着“我丢了我的钱包,所以无法完成这件事”。不知道这张纸是Jean刻意留着的,还是仅仅就是一个无所谓的客观事实。

在Jean家,我第一次见到老式金属唱片的模样,虽然生了锈,但是那些能发出乐音的小凸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似乎丝毫没有因岁月的悠久而倦怠的意思。圆形的金属眼镜儿被固定在一张纸上,让我想起了经常会出现的“戴着眼镜儿找眼镜”的场景。高高悬挂起来的玫瑰花,也不知道在那里待了多久,凋谢了,但是好像并没有完全失去力量,默默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洗手间镜子上的玛丽莲·梦露让我每次照镜子时都会心生障碍。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另外一层,那一层是另外一个轮廓,是画,是作品,而在某些时候又仅仅是镜子的一部分。

这些物件儿让我恍惚,也启发了我,让我在难熬的夜里翻滚了一晚上,身心更加迷离。不过第二天屋外的大好阳光剥离了我的魂不守舍。推门,出去,街道上行人极少。按照教授在地图上给出的指引去完成那个所谓的作业吧。

问路已经很熟练了,而且这几天遇到的指路人都兼顾友善和精准,体验良好。今天遇到的这个姑娘是法国和韩国混血,家族开小工厂和餐馆的。她很少回韩国,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学习和生活。美式口音很潮很动听,又有东方女孩儿的温柔。她带我走了一条街,在岔路口与我分开的时候,再三向我说明接下来要怎么走。

这个跳蚤市场并不大,在教堂的广场上,呈半包围结构,周围都是餐厅和咖啡馆。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国逛跳蚤市场,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看着跳蚤市场上形态各异的买家卖家们,有种不知道他们前世今生的神秘感。那一堆堆旧物件里似乎藏着充满灵性的力量,在向我发出召唤。

那些被随意摆放在一边的木头家具,东方感很强,好像就是多年前在老家使用过的东西。有一些不知从何而来的鞋子,破旧不堪,已经分不清颜色甚至左右脚了,有的已经不成对了。还有些夸张的售卖者,表情严肃,文身裸露,令我不敢轻易开口询价。

在货物和人群中穿梭,不知不觉中发现太阳早已移动了位置。教堂的钟声响起,好像在提醒我时间和地点。我抬头望向蓝天,以缓解持续低头的疲劳。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已经离开家很远,而且已经有5天了。此刻,我这个不喜欢购物的人,居然在为了做作业而逛跳蚤市场。

P17-23

书评(媒体评论)

华少,知名电视节目主特人

终于等到叶丹出书了。她的文字让我惊喜,很像我最早时候认识的她,聪明、感性,总有不一样的发现。在熟悉到麻木的地方发现新的小美丽是她的强项。大概十午没见,居然见字如晤,但愿你读的时候也是一样。

小鹏,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背包十午》作者

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告诉我们可以在欧洲吃到什么、住在哪里,更多的是关干一个人的成长。可能已过而立的人谈成长显得有点矫情,但成长是一生都要去面对的事情。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可能经历追逐梦想时的兴奋,面对低谷时的沮丧,抵达高峰时的骄傲以及最终慢慢回归到内心的平静。叶丹做到了,希望你也能做到。

钟二,毛作家,知名电视节目嘉宾、评论员

在叶丹这本书里,人是此风景重要的,细节是最耐人寻味的,感悟是来自岁月深处的。这样的旅行文章,沉淀着她的阅历、真情和智慧,值得细心品读。

南兆旭,著名出版人,自由撰稿人

人常说,猫有九夸命,其实一个人可以拥有的不只九条命,如果她在别人一样的年龄里,行走了更多的地方,经历了更多的事情,结识了曼多的朋友,体验了更多的发现……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广阔与丰盛。我们只是想看看,在这本书里,叶丹姑娘是怎样用自己的目光探望这个世界其他角落里的人。

后记

在梦里活出自己的现实

这些文字终于完成了。我仿佛又重新走了一遍一年前走过的路。翻看那些照片时,却又好像不曾抵达,陌生感油然而生。

陌生源自本来也不够深入,恨自己不能在一处“深刻地”居住下去。

在写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辞职的震动在亲戚朋友中尚有余温,事实上,我也已经从两年的视觉艺术研究生学业中毕业了。由熟悉的领域跳转到新的方向,充满挑战也无比新鲜。

身处一线城市,却选择了边缘的客家百年老村住着。乌叫声是每天醒来的标配,楼下邻居小烟囱里的炊烟也成了最准时的嗅觉约会。窗外是绿树和成片的老瓦屋顶。我大概有点忘记了热闹都市鸽子笼里的紧凑,建筑工地的机械声,还有车水马龙和纸醉金迷。

我开始在现实里做梦,在梦里活出自己的现实。

陌生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曾去过的那些地方,后来接二连三发生了不幸,令人后怕、震惊和悲伤。

我的行程刚结束没多久,也就是2015年的那个夏天,深受战乱和贫穷困扰的中东、非洲难民涌向欧洲,造成难民危机。同年11月,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单单就在这2016年的7月里,英国脱欧、尼斯卡车恐攻、土耳其政变、德国火车恐攻、慕尼黑枪击事件……

这些并不会动摇我继续行走看世界的决心,一句“幸好没遇上”的唏嘘也无法当作所有的回应,相反,也许这些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身欲望的探究。我想,之后的旅行不会再是简单地了解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还会注重当下的境况,以及未来的格局和走势。

小时候,总觉得字典般的文字才是书,因此一直对白纸黑字充满敬畏。这次也胆怯,生怕书里观点短浅、文笔粗陋因而贻笑大方。当然,我也将这视为功课,认真对待,胜在态度。不过,这也毕竟只是人生某个特殊阶段的记录而已,存在即可,无所谓好坏对错。共勉。

最后,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

叶丹

2016年夏于深圳鳌湖老村家中

目录

自序 出走趁年华

【窥探者】

 黑胶唱片

 自找的作业

 折磨人的夜

【偶遇的女人】

 带我逛布店的女人

 在布鲁塞尔的英国女人

 街角的店

【一角巴黎】

 琥珀兄弟和法学博士

 凡·高墓地

 那些影子射进了心里

 两个爷爷

 艺术的大门不好进

【无酒的波尔多】

 没有参观酒庄就没到过波尔多?

 我终于忍不住炒了一顿饭

 It Is My Pleasure

【转弯去了巴塞罗那】

 他们都来自阿根廷

 人在他乡

 Tina和我

 高迪是“外星人”

【陌生的时尚之都】

 励志姐

 误闯“粮仓”

【晕晕的威尼斯】

 抠门房东

 哥哥的耳朵

 偶遇《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我终于去了条条大路都能通的罗马】

 无意义的对聊

 最认真的房东,最乐观的翻译

 撞上梵蒂冈

【希腊半日】

 不光有蓝色

 再来希腊我带你去文身

 吼我,亲我

后记 在梦里活出自己的现实

序言

一片丹心在玉壶

周智琛

深圳晚报社常务副总编辑

深圳zAKER首席执行官兼总编辑

深圳网易总编辑

每次写人、断人,我都左右为难,犹豫不决,但这次不。凡透亮纯真的朋友,都会使我言语滔滔、欲罢不能。

倘若要三言两语说清楚叶丹,只这么一句就够:一片丹心在玉壶!肝肠如火、色笑如水、有礼有貌、有道有德,这就是叶丹,到底是杭州籍的女子。

不过,我在深圳这几年认识的浪漫派,第一等的“女疯子”也应是她,只不过,她是一个貌似侘寂、形似素人的“女疯子”。她迷恋电影、旅行,对声色、朋友、季节忠恳敏感,时而奔放时而悲观、时而超然时而激越、时而安宁时而颠沛,拍摄、写字、半隐,大大方方、简简单单、明明白白。

我一直都崇羡她的状态。不像我,常常以理想和使命之名,用努力加重了更加努力的负荷,为生活更加深了生活的鸿沟,对于自由自在的梦想,我的精神超前,但行动太过保守了。

一日,久疏音问的叶丹发来她写的一部书稿,笑道,这书里没有一行不是自由,你有空看看,工作事小,自由事大。那日忙完,我打开书稿,双目圆睁,急速读完,心跳加快,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产生于一种天真烂漫的活法和写法,文字很轻,风景很大。它发出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令人着迷,不可思议。建议你只读一遍就好,阅后即焚,因为它的主人不怀好意,她在诱惑你抛开现在唯恐失去的事业和生活,她简直太坏了。

也是彼时我才知晓,一年前,叶丹裸辞了,结束了15年的主持人工作,一个人去了欧洲肆意游历。作为她的朋友,裸辞我可以理解,游历异国我也可以理解,但她这种游历的方式真叫人胆颤心惊。我早已听闻过Airbnb,但总是觉得住在陌生人的客厅或者卧室,是需要相当勇气的。

也许正因如此,她的行为才显得分外动人。正是这种不被规范、不能被定义、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行事风格,叶丹和她的人生才显得丰满可爱、令人艳羡。现在像她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深究到这层,我为她开心。人生在世,有时必得逆流而上,才能得到生命复兴。但这天底下,能如此明白和果决的,不知能有几个。

话说回来,叶丹尽管在旅行、在思考,但本书并不是心灵读本,更不是旅行攻略。我的理解是,它是波西米亚人的精神苗裔所写的一部“笑忘书”,它采用一种特别的生命行走方式,正告它的读者,自由比什么都重要,宁可高飞,宁可摔无,宁可佗寂,宁可静止,但绝不久陷僵滞,绝不枉入红尘。

是为序。  周智琛

2017年4月22日

内容推荐

叶丹著的这本《我只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不是心灵读本,更不是旅行攻略。它是波西米亚人的精神苗裔所写的一部“笑忘书”,它采用一种特别的生命行走方式,正告它的读者,自由此什么都重要。

在本书中,文字很轻,风景很大。它发出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令人着迷,不可思议。建议你只读一遍就好,阅后即焚,因为它的主人不怀好意,她在诱惑你抛开现在唯恐失去的事业和生活。

编辑推荐

《我只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是作者叶丹描写的欧洲游历游记。基于作者深厚的人文和艺术素养,作者把目光聚焦于游历过程中遇到的普通人的生活和游历中发现的小精彩、小美丽、小趣味,浸染着人文和艺术气息。本书附有129张照片,或是美景美食,或是人物建筑,或是艺术品,构图精美,重点突出,都含有美的因子。总体而言,本书感性、温暖,多为叙事和情感表达,是一本充满人文和艺术气息的旅行随笔,会为读者带来阅读的闲适感、温暖的情感和美的享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只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19113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7161889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88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