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拿手的男孩历险故事,它生动地描写了生活在这条大河边的汤姆和他的伙伴们的经历。从这本书里,孩子们可以续写充满传奇色彩的梦想,成年人可以找回早已逝去的童年的记忆。所以,这本写给儿童的书拥有各个年龄层的读者。
本书是教育部推荐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图书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拿手的男孩历险故事,它生动地描写了生活在这条大河边的汤姆和他的伙伴们的经历。从这本书里,孩子们可以续写充满传奇色彩的梦想,成年人可以找回早已逝去的童年的记忆。所以,这本写给儿童的书拥有各个年龄层的读者。 本书是教育部推荐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源于马克·吐温真实童年经历的小说,通过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讲述了聪明又淘气的汤姆和小镇上的小伙伴们的冒险故事。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当时世俗道德和教会戒律所不容的,但几次冒险经历使他们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充满生气。 目录 第一章 汤姆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第二章 光荣的刷墙手 第三章 打仗、恋爱两头忙 第四章 在主日学校里大出风头 第五章 老虎钳甲虫和它捉弄的对象 第六章 汤姆结识蓓姬 第七章 赛扁虱和伤心事 第八章 勇敢的海盗 第九章 坟场的悲剧 第十章 狗吠声预示灾祸 第十一章 汤姆受到良心的谴责 第十二章 猫和去忧止痛药 第十三章 海盗帮扬帆出海 第十四章 快乐的海盗露营地 第十五章 汤姆偷偷地回家探望 第十六章 初学吸烟——“我的小刀不见了” 第十七章 海盗们参加自己的葬礼 第十八章 汤姆透露他做梦的秘密 第十九章 残酷的“我没有想一想” 第二十章 汤姆替蓓姬受罚 第二十一章 毕业会考和校长的金漆脑袋 第二十二章 哈克贝利·费恩引用《圣经》 第二十三章 莫夫·波特获救 第二十四章 白天风头十足,夜里心惊胆战 第二十五章 寻找埋藏的宝藏 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强盗挖到一箱黄金 第二十七章 胆战心惊的追踪 第二十八章 在印江·乔的老巢 第二十九章 哈克救了寡妇的命 第三十章 汤姆和蓓姬在石洞中 第三十一章 找到了,又迷路了 第三十二章 “快出来!找到他们了!” 第三十三章 印江·乔的下场 第三十四章 成堆的金子 第三十五章 体面的哈克加入了强盗帮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汤姆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汤姆!”没有回答。 “汤姆!”没有回答。 “奇怪,这孩子又在捣什么鬼?汤姆,你给我出来!”? 没有回答。 老太太把眼镜向下一拉,从镜片上面向屋子里四处张望。然后又把眼镜往上一抬,从镜片下面往外看。她很少或者说从来不透过眼镜去瞧一个像小孩子这么小的东西。这副眼镜很考究,是她心中引以为自豪的宝贝。她配这副眼镜是为了“派头”,而不是实用——就是戴上两块火炉盖她也一样看得清清楚楚。一时间她有点儿没了主意,随后说: “我发誓,如果让我抓住你,我就——”声音虽然说不上凶狠,但也大得足以让桌椅板凳都听得清清楚楚。 她的话没有说完,因为此时她正弯下腰去拿着扫帚在床底下扫来扫去,每扫一次就需要停下来喘口气。然而除了一只猫,她什么也没扫出来。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淘气的孩子!” 她走到敞开的大门那里,扶门站着,看着窗外满园的番茄藤和曼陀罗,还是不见汤姆的影子。于是她抬高声音,选了个使声音传得更远的角度,喊道: “汤姆,出来!” 背后有轻微的响动,她马上转过身来,正好抓住一个小男孩的短上衣的衣襟,叫他逃不掉。 “啊哈!我怎么没想到那个壁橱呢。你在那儿干什么呢?” “没干什么。” “没干什么!瞧你这双手,瞧瞧你的嘴。那是什么呀?” “我不知道,姨妈。” “你不知道,我知道。是果酱——就是它。我跟你说过不知多少遍了,你要是再动那果酱,我就剥了你的皮。快把鞭子拿过来。” 鞭子在空中摇晃——大难将至—— “哎呀!姨妈,瞧你身后!” 老太太赶紧转过身去,撩起裙子以防不测。谁知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小家伙跑开了,爬上高高的木篱笆墙,翻身过去就不见了踪影。 波莉姨妈站在那里愣了半天,随后又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该死的孩子,我怎么就不长点儿记性呢?他跟我玩这套把戏不知道有多少回了,这次我怎么还不提防着他呢?老糊涂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俗话说,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可是,天哪,他的花样可真多,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谁知道该怎么提防他呢?他好像很清楚可以折磨我多久又不会使我发火,他也明白只要他想个办法糊弄我一下,或者逗我笑一笑,我就不会真打他。老天在上,对这个孩子我没有尽到责任,这是事实。《圣经》上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我这样做是加重我们两人的罪过和惩罚。我知道,他完全鬼迷了心窍。可是,上帝呀,这个可怜的孩子是我死去的姐姐的孩子,不知怎的,我总是不忍心打他。每次放了他,我都感到良心不安;可是每次打了他,我又会感到心碎。算了,算了,《圣经》上说,人为妇人生,日子短少,多有苦难,我看此话不假。今天下午他肯定会逃学的,明天我必须让他干活儿,以此来惩罚他。要让他在星期六,在别的孩子都放假的时候让他干活儿一定会很难,因为他最讨厌的就是干活儿了。但是我怎么也得对他尽点儿责任啊,否则我就是毁了这孩子。” 汤姆果然逃了学,他玩得很开心。他回到家,刚好赶上帮助黑人男孩吉姆在晚饭前锯好第二天用的木头并劈好烧火柴,至少他还来得及把他的冒险故事讲给吉姆听。而要干的活儿,可有四分之三都是吉姆做的。汤姆的弟弟(确切地说,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席德已经干完了自己的活儿(拾木块),因为他是一个安静的孩子,没有那些爱冒险、爱闯祸的毛病。 汤姆一边吃晚饭,一边瞅空偷糖吃。这时波莉姨妈问了他一些非常狡猾、非常深刻的问题——因为她想让他中计,进而自己暴露出来。像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一样,波莉姨妈也有自己的虚荣心,她认为自己具有耍手腕的天才。她喜欢把一眼就会让人识破的小计谋看成是神机妙算。 “汤姆,学校里有点儿热,是吧?” “有点儿。” “相当热,不是吗?”? “是啊。” “汤姆,你难道不想去游游泳吗?” 汤姆感到了一阵恐惧——一种让他不舒服的疑心。他仔细观察波莉姨妈的脸,但是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他说: “没有——没太想去。”老太太伸出手来,摸了摸汤姆的衬衫,说: “但是你现在不热了。”她发现衬衫是干的,而没有人知道这恰恰是她想弄清楚的。一想到这儿,波莉姨妈不禁窃喜。然而,尽管她正暗自高兴,汤姆已经明白了她的心思。于是他先发制人,抢在老太太前面说道: “我们几个用水龙头冲头来着——你瞧,我的头发到现在还没干呢。” 波莉姨妈想到她忽略了这个旁证,失了一着,不免有些恼火。但是她随即又有了一个新的灵感: “汤姆,你冲头也不必把我缝的衬衫领套拆下来吧?把上衣脱下来!” 汤姆脸上的不安消失了。他解开外衣,他的衬衣领子缝得好好的。 “见鬼!去你的吧。我本来认定你肯定是逃学去游泳了。但是这次我原谅你,汤姆。我想你是那种老话说的‘烧焦了毛的猫——内心比外表强’。但是只此一次。” 她心里感到既遗憾又高兴:遗憾的是她的计策落空了,高兴的是汤姆居然破天荒地守了一次规矩。 …… P1-4 序言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幽默、自然,具有浓郁的美国特色;那些生动而又具有深刻内涵的小说在美国本土及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 在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的名字可以说尽人皆知。但实际上,以马克·吐温为笔名的这位作家的真实姓名是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他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在他四岁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到了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汉尼拔。尽管家境贫寒,但在那里,他度过了快乐而纯真的少年时代,也经历了令他终生难忘的河上生活。父亲去世后,他开始独自谋生。1862年,他在内华达弗吉尼亚城的一家报社工作,所写文章内容多为趣闻逸事,很受读者欢迎。从1863年起,他开始使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马克·吐温”是密西西比河上水手的一句行话,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船只可以安全通行。1864年,他在旧金山结识了幽默作家沃德和小说家哈特,得到了他们的指导和鼓励,确立了以写作为生的志向。 1865年,马克·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杂志上发表了《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这是根据他在旧金山矿区听到的传说写成的幽默故事,这部作品使这个“内华达州的荒唐的幽默家”一举成名。 1866年至1868年,他作为特约通讯员去檀香山及欧洲、中东采访,后来,他把自己发表的通讯结集出版,题名为《傻子国外旅行记》(The Innocents Abroad)。这些作品清新直率,对生活进行了原原本本的记录,不太成熟的笔法背后有着特有的敏锐。 1870年,马克·吐温与奥莉薇娅·兰登结婚,第二年举家移居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1874年,他与查尔斯·华纳(Charles Warner)合作,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此后,他又先后出版了《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tures of Tom Sawyer, 1876)、《王子与贫儿》(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1881)、《密西西比河上》(Life on the Mississippi, 188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885)、《亚瑟王朝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1889)、《傻瓜威尔逊》(Pudd' nhead Wilson, 1893)等一系列重要作品。 可以说,密西西比河是马克·吐温生活和创作的命脉,他最为杰出的作品几乎都和这条大河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都以密西西比河为背景。实际上,这三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巨著的三个组成部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拿手的男孩历险故事,它生动地描写了生活在这条大河边的汤姆和他的伙伴们的经历。《密西西比河上》是关于密西西比河的记录,充满水上生活气息,书中记述了这条大河的历史与个性,描写了河中的水道与浅滩,也展示了沿河两岸人民的生活。而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那条气势磅礴的河流已经成为寄托着人类信仰的象征之物。 冒险也许是人类的天性,世界上的所有男孩子可能都有过历险的梦想。这也正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从这本书里,孩子们可以续写充满传奇色彩的梦想,成年人可以找回早已逝去的童年的记忆。所以,这本写给儿童的书拥有各个年龄层的读者。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是密西西比河沿岸小镇上的一个小男孩。小镇的生活很枯燥,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牧师布道陈腐刻板,镇上那些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小市民的庸俗与保守。汤姆是一个聪明而又淘气的孩子,他的天性使得他无法容忍这一切。他的活泼、顽皮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与世俗道德和教会的要求相去甚远。于是,他在学校捣乱,在教堂搞恶作剧,还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海盗。他和他的朋友哈克贝利·费恩、蓓姬·撒切尔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最后,他们意外地找到了强盗藏匿的财宝。 《汤姆·索亚历险记》可以说就是马克·吐温童年时期经历和幻想的生动记录。许多人年少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彩的梦慢慢褪色,成年人理智稳重的思维逐渐替代了儿童对世界的丰富想象。在饱经生活的沧桑之后,一个成年人已经很难再去重温童年的梦幻与激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难能可贵的。它是一本由成年人创作的儿童的书,写的是孩子,但并不是大人眼中的孩子。在这本小说中,马克·吐温很好地把握了儿童的心理。他把自己十年的童年生活集中在小说的一个夏季中,以汤姆和他的伙伴们的经历表现了童年的欢乐、梦想和恐惧。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有生活的原型,这些人物很快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而且,杰克逊岛上秘密的藏身处和幽暗的洞窟也成为旅游者们朝圣的不朽之地。马克·吐温成功地挖掘出了一个成年人心灵深处残存的少年时代的激情,并以充满童趣童真的描述把它再现出来,从而感染所有正在进行或曾经有过类似情感体验的人。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虽然它并不是马克·吐温最优秀的小说,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这部作品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它为马克·吐温赢得了持久的声誉,而且这本小说已经体现出了这位作家创作的一些基本特点。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讽刺见长,在他最杰出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对人类的虚伪、自私、贪婪等弱点所进行的嘲讽和抨击。《汤姆·索亚历险记》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内容。小说把真率而充满生气的儿童心理和庸俗虚伪的成人社会进行了一番对比,讽刺了宗教的伪善,也奚落了所谓文明社会的清规戒律。 冒险故事不管是以儿童还是以成年人为主人公,都常常伴以寻宝的线索。《汤姆·索亚历险记》也不例外。小说以汤姆和哈克发现强盗藏匿的财宝而结束,符合冒险故事的一般特点。或许这是一种俗套,但它也确实迎合了大多数人的阅读心理。作为儿童故事,这样的结局更容易得到小读者的认可。 《汤姆·索亚历险记》写的是孩子,也是写给孩子的。但它满足的却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心理期待,任何一个年龄层的人都可以从作品有趣的情节和生动的描绘中找回有关梦想和传奇的记忆。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后记 这本记叙体的书至此可以结束了。因为它完全是一个男孩的历史,它必须在此结束,再讲下去,它就一定会变成一部男人的历史。一个作家要写一部成年人的小说,他会很清楚应该在哪里停笔——也就是说,写到男女主人公终结连理的时候。可要是写儿童故事,作者必须在能收场的地方就收场。 本书中的大多数人物至今都尚在人世,而且生活美满富足。也许有一天值得续写一下这些孩子的故事,看看他们长成了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因此,目前最明智的做法,是对他们那部分生活只字不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马克·吐温 |
译者 | 朱蔓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0389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6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2017139895 |
中图分类号 | I712.84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