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泊桑/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法国小说大师莫泊桑最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本书是新译,比老译本的语言更适合当代的读者,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文与图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短篇小说家,曾师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和三部游记。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目录

西蒙的爸爸

羊脂球

一家人

一个女佣工的故事

泰利埃公馆

菲菲小姐

瞎子

修软垫椅的女人

一百万

遗嘱

小步舞

骗局

骑马

两个朋友

在海上

米隆老爹

怪胎之母

花房

我的叔叔于勒

父亲

细绳

老人

项链

索瓦热大妈

小酒桶

散步

归来

衣橱

图瓦

珍珠小姐

爱情

流浪汉

奥托父子

港口

墓园野妓

试读章节

西蒙的爸爸

中午十二点的铃声刚刚敲响,小学校的大门就打开了,孩子们你推我搡、争先恐后地涌出来。但是,他们并不像平日那样迅速散去,各自回家吃饭,而是在不远的地方停下,扎成堆儿说起悄悄话来。

原来今天上午,布朗绍大姐的儿子西蒙第一次来上课。

他们在家里全都听人谈起过布朗绍大姐。尽管人们在公开场合对她以礼相待,可是母亲们私下谈到她却是同情心里含着点儿轻蔑。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孩子们,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

西蒙呢,他们并不了解他,因为他从来不出家门,也不跟他们在村里的街道上或者河边嬉闹。他们不大喜欢他,所以听一个十四五岁的伙伴说:“你们知道吗……西蒙……”嘿,他没有爸爸。”他们都有些幸灾乐祸,同时十分惊奇;听完了又互相转告。那男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神兜兜地挤眉弄眼,似乎他知道的还多着哩。

布朗绍大姐的儿子这时也走出校门。

他七八岁。脸色有点苍白,很干净,样子很腼腆,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他正要回母亲家。这时,成群结伙的同学,一面小声议论着,一面用孩子们策划坏招儿时常有的机灵而又残忍的眼神盯着他,逐渐从四面八方走过来,最后把他团团围住。他停下脚步,呆呆地站在他们中间,既感到惊讶又觉得尴尬,不明白他们要对他做什么。这时,那个因为披露新闻获得成功而深感自豪的男孩问他:

“喂,你叫什么名字?”

“西蒙。”

“西蒙什么?”那男孩追问。

西蒙完全被弄糊涂了,他重复说:“西蒙。”

那男孩对他嚷道:“人家都是叫西蒙再加上点什么。西蒙……这,可不是一个姓呀。”

他,几乎要哭出来了,第三次回答:“我叫西蒙。”

小淘气们轰然大笑。得胜的那个男孩提高嗓门:“你们看到了吧,他果真没有爸爸。”

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被这件异乎寻常、无法想象、骇人听闻的事惊呆了。一个男孩居然没有爸爸!——他们像看一个怪物、一个违反自然的东西一样看着他,感到母亲们一直没有挑明的对布朗绍大姐的轻蔑,在自己身上突然增强了。

西蒙呢,他连忙靠在一棵树上,才没有栽倒。他试图辩解。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回答他们,否认他没有爸爸这件可怕的事。他面无血色,只能随口对他们大喊:“我有,我有爸爸。”

“他在哪儿?”还是那个男孩问。

西蒙哑口无言;他确实不知道。孩子们都很兴奋,笑个不停。这些乡下孩子经常接近小动物。鸡栏里的母鸡见一个同类受伤,就马上把它咬死。他们竞也觉得有这种残酷的需要。这时,西蒙忽然发现一个邻居家的小孩,是一个寡妇的儿子,他总看见他跟自己一样,孤单一人和妈妈在一起。

“你也一样呀,”他说,“你也没有爸爸。”

“我有,”那孩子回答,“我有爸爸。”

“他在哪儿?”西蒙反击道。

“他死啦,”那孩子趾高气扬地说,“我爸爸,他躺在坟地里。”

淘气鬼们发出一片低低的赞许声,好像有个死去的父亲躺在坟地里,这一事实已经把他们的伙伴变得伟大,足以压扁那个根本没有父亲的孩子。这些捣蛋虫,他们的父亲大都是些恶棍、酒鬼、小偷,并且惯于虐待老婆的。他们有样学样,互相推挤着,把包围圈缩得越来越严实,就好像他们这些合法的儿子要施放出一种压力,把那个不合法的儿子闷死似的。  突然,站在西蒙对面的一个孩子,带着嘲弄的神情冲他伸伸舌头,对他高喊:

“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西蒙揪住他的头发,使劲踢他的腿,同时狠狠咬他的脸。场面乱作一团。等两个打架的被拉开,西蒙已经被打得不轻,衣服撕破了,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在拍手称快的小淘气们的包围中,蜷缩在地上。当他站起来,下意识地用手拂拭沾满灰尘的白罩衫时,有个孩子冲他大喊一声:

“去告诉你爸爸好了。”

这一下他心里感到全垮了。他们比他强大,打败了他。而他无法反击他们,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爸爸。他自尊心很强,试图强忍住难受的眼泪;可是没有几秒钟,就憋得透不过气,虽然没有哭出声,却剧烈地抽搐起来,身子急促地颤抖。

敌人们发出一阵残忍的哄笑。就像欣喜若狂的野人一样,他们本能地牵起手,环绕着他一边跳舞,一边像唱叠句般地反复叫喊着:“没有爸爸哟!没有爸爸哟!”

可是西蒙突然停止抽泣。他勃然大怒。脚边有几块石头;他拣起来,使劲向那些虐待他的人扔去。两三个孩子被石块击中,嚎叫着抱头逃窜。他那么气势汹汹,其余的孩子也都大为惶恐。人多也怕红脸汉;他们胆怯了,顿时散伙,逃之天天。

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这没有父亲的小男孩撒开腿向野外跑去,因为他想起一件事,让他在头脑里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要投河自尽。

原来他想起一个星期以前,一个靠乞讨为生的穷汉,因为已经身无分文,跳了河。把他的尸体捞起来的时候,西蒙正好在那里。这个不幸的人,平时西蒙觉得他很可怜,又肮脏又丑陋;但这时他脸变得白皙了,长长的胡须湿润了,睁开的两眼宁宁静静的,那副安详的神情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围有人说:“他死了。”又一个人补了一句:“他现在倒像很幸福呢。”西蒙也想跳河,因为他没有父亲,就像那个不幸的人没有钱一样。

他来到河边,看着流水。几条鱼在清澈的流水中疾速地窜游嬉戏,不时地轻盈一跃,衔住水面上飞舞的小虫。他不再哭,而去看那些鱼,它们的表演引起他强烈的兴趣。不过,正像暴风雨平息的过程中偶尔会突然掠起几阵狂风,吹得树木咔吱作响,然后才消逝在天边,“我要跳河,因为我没有爸爸”这个念头伴着一股剧烈的悲痛,又涌上他的心头。

天气和暖宜人。温柔的阳光照晒着青草。河水像明镜似地闪着光。有那么几分钟的时间,西蒙觉得舒服极了,也感到痛哭之后常有的困倦;他恨不得就在那里,在那草地上,在温暖的阳光下。睡上一会儿。一个绿色小青蛙跳到他的脚边,他试图捉住它,青蛙逃开了。他接连抓了三次都失败。最后他总算抓住它的两条后腿。看着这小动物竭力挣扎想要逃脱的样子,他笑出声来。那青蛙先是蜷拢两条大腿,然后用力一弹,两腿猛然一伸,像两根棍子一样挺直;与此同时,它那带一道金箍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两只像手一样舞动的前爪向空中扑打着。这让他联想到一种用窄窄的小木片彼此交叉钉成的玩具,就是通过同样的运动,牵动着插在上面的小兵操练的。这时,他想到了家,想到了妈妈,一阵心酸,又哭起来。他浑身颤抖着,跪下,像临睡前那样念起祈祷文。但是他没法念完,因为他抽泣得那么急促,那么厉害,他已经神昏意乱。他什么都不再去想,周围的一切也都视而不见了,只顾着哭。

突然,一只壮实的手搁在他的肩头,一个拱亮的声音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伤心呀,小家伙?”

西蒙回过头去。一个长着黑胡须和黑色卷曲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善地看着他。他眼泪汪汪、喉咙哽噎地回答:

“他们打我……因为……我……我……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怎么会,”那人微笑着说,“每个人都有爸爸呀。”

孩子强忍悲伤,语不成声地接着说:“我……我……我……没有。”

这时那工人变得严肃起来。他认出这是布朗绍大姐的孩子,虽然他刚到此地不久,也隐约耳闻些她过去的事。

“好啦,”他说,“别难过啦,孩子,跟我回去找妈妈吧。你会有……一个的。”

P1-5

序言

在巴黎市第八区幽美、恬静的蒙叟公园里,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吉·德·莫泊桑(1850—1893)的半身雕像耸立在上端,下方是一位女读者掩卷思索,生动地表现了法国民众对这位天才小说家作品的衷心喜爱。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一如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都和他的生平经历密切相连。他在诺曼底地区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后来在巴黎生活和工作,对这两个地区人情世态的绝妙描绘成了他写作的重要题材;他在普法战争中应征入伍,目睹了法军的惨败,以这场战事为背景写的一系列小说感人至深;父母早年离异给他留下的伤痛,巴黎社交界的亲历和见闻,让他对人类的性爱和情爱做了最丰富多样的写照;超乎寻常的敏感和幻觉天赋,半生精神疾病的感受,令他的奇幻小说独树一帜;发挥法兰西民族特有的喜剧感和喜剧传统,他的诙谐小说情趣横生……莫泊桑多姿多彩的中短篇小说,都受到法国读者的赏识。

作为“短篇小说之王”,特别是作为社会风俗画的文学巨匠,莫泊桑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最负盛名的法国作家之一。

中国读者十分熟悉和喜爱莫泊桑的作品,他的《一生》《漂亮朋友》等长篇小说拥有大量读者,《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不胜枚举的中短篇小说杰作更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系列中的这部《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从他的三百多个中短篇里精益求精,拮取出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兼而优之的顶尖之作,可以说代表了他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从这些代表作中,我们至少可以领略到以下的特色:

莫泊桑主张“表现当代人的真实情况”,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早在一八七五年,构思自己的第一批小说时,他拟定的总标题就是《小人物的大苦难》。他的中短篇小说不以反映历史和重大事件为己任,而是重在描摹凡人小事,例如老农因为弯腰捡了一根细绳以致蒙冤而死的《细绳》、垂老的舞者眷念昔日华年的《小步舞>、生活乏味的夫妇从小女仆偷情获得性爱甜蜜启示的《花房》等等,特定的历史和时代的联系被尽可能简化,和盘托出的是普通人或悲或喜的活剧。莫泊桑以其独特的艺术才能创作出的大量描写人情世态的短篇杰作,构成文学史上一幅不可多得的社会风俗画卷。

莫泊桑认为小说家“要尽量排除例外”,“要对人类活动做个平均,从中引申出普遍的哲理,从事实、习惯、习俗和最经常发生的奇事中提出普遍的意念”。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从平凡生活中择取典型性的个别人物、事件和片断,以小见大地反映普遍的真实。《项链》女主人公追求虚荣,《伞》中职员妻子贪小便宜,《父亲》男主人公始恋终弃,都是不同类型的代表;而他们的结局,有的悲苦十年,有的“得计”一时,有的追悔莫及,又都在情理之中。正因为是从平凡生活中提炼出的“普遍的意念”,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才能够反映出最广泛的真实、最根本的人类感情、最基本的生活哲理。

莫泊桑曾说:“如果一本书具有某种教益,那应该不是作者强加的,而是他巧妙地叙述的事实使然。”和浪漫主义作家的自我宣泄形成鲜明对照,他在小说中极少显露自我,而是让故事顺其自然地发展而不加品评,让人物活灵活现地表演而不表露笔者的好恶;他静待自己“巧妙地叙述的事实”去打动读者。在《瞎子》里对世人欺凌瞎子恶行没有一句非议,哪个读者不对那弱者的命运深表同情,对世人的残忍义愤填膺?《在海上》只让弟弟在故事结尾吐露了一句心里话:“他太看重自己的利益了。”这故事却能引发读者对亲情与私利的深沉思考。《修软垫椅的女人》对贪财忘义的阉少没用一个贬义词,谁读了不对他充满鄙夷?

莫泊桑主张并擅长由表及里的表现手法:“小说的心理部分诚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它只能通过描写部分才能有力地显现出来。一颗灵魂的内在悲剧,只有当我们清晰地看到隐藏着灵魂的那张面孔时,才能令我们回肠九转。”他的小说里罕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外在形象的刻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品质,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有血有肉,既有生动的外形又有鲜明的性格。《两个朋友》《米隆老爹》《老人》等都是很好的例证。两位钓鱼老人的与世无争和善良无辜、米隆老爹的足智多谋和视死如归、农家夫妇惦着农活而老人却总不咽气时的复杂心情,都通过形象的描绘而跃然纸上。

在外部形象的描写中,莫泊桑又把细节描写放在突出的位置。他认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细小而非重大的事物里。一些杰作就是由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庸俗普通的东西上造就的。”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重要特色。他形容《羊脂球》女主人公的短小身材“浑身都是圆滚滚的”、手指“活像一串串香肠”、脸蛋“像鲜红的苹果”、眸子“映着睫毛的倒影”;《泰利埃公馆》中的“太太”带着姑娘们乘车穿过田野:“在野花点缀得五彩缤纷的原野上,这辆车仿佛载着一个色彩更加鲜艳的花束,由小白马一路小跑地拉着驶过……”。写人,让读者如晤其面;状景,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了作品的逼真性,也给读者强烈的艺术感受。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都采用单一故事线索,但艺术手法却丰富多样。他总能视题材和主题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悲剧,或喜剧,或悲喜剧交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结构布局上的变化多端。《米隆老爹》像奇遇小说,着力渲染神秘客屡刺敌军的事迹,近结尾时英雄才意外现身;《索瓦热大妈》前半部写大妈和几个敌兵相处和睦,后半部她却巧设计谋将他们葬身火海;《奥托父子》对小奥托和父亲年轻外室的感情发展的结果欲言又止,让读者自己去揣测和评判……

莫泊桑小说的语言,既不追求繁丽,也绝不流于粗俗,而是十分纯洁、清晰,就像他在赞颂法兰西语言时所说的,犹如“二潭纯清的水”。正因为这样,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中国,他的小说都被当作课堂上学习法语的不可或缺的范文。但愿这纯清的文学语言在这个译本中获得了相应的再现。

应该承认,莫泊桑看到和写出的人类缺点多于优点,而且他从不给出药方、指点迷津。但是我们知道,他本来就主张只把“巧妙地叙述的事实”奉献给读者,由他们通过思索去获得某种教益。正如左拉在莫泊桑葬礼的演说中所说:“他的作品,可以令人笑,可以令人哭,但永远发人深思。”一百多年来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为莫泊桑的小说所感动,这说明人们能够从中悟出的积极意义,是普世而且恒久的。

张英伦

二○—○年一月十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泊桑/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张英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9582
开本 32开
页数 4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6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1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