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母亲
内容
编辑推荐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亲,有一天却突然失踪了。丈夫和子女开始追寻她的痕迹,复原她的记忆,母亲的消失成为不可多得的事件,让家人获得了重新走近她的契机。丈夫和子女散发寻人启事、刊登广告,想方设法寻找母亲……小说中的母亲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湮没了自我,她们的存在既是不可或缺,然而又是可有可无,尤其在家庭成熟、子女成人之后。作家的深意正在于此:通过生命中的深情回望,重新寻找和发现母亲,并且在被社会生活填塞已满的心灵深处重新留出母亲的位置……

此书在韩国已售出120多万册,版权卖到15个国家,创造了当代韩国文学作品的神话。

内容推荐

推出长篇历史小说《李真》之后,申京淑马不停蹄,2007年冬天开始在著名文学季刊《创作与批评》连载长篇新作《寻找母亲》,分四期连载完成,连载期间便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杂志销量因之剧增。2008年11月初推出单行本,立刻在韩国读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也是作家的第六部长篇小说。

总是在身旁给予子女和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的母亲,人人都认为她的存在理所当然的母亲,有一天却失踪了。小说就从这里开始。母亲在地铁站里松开父亲的手,失踪之后,她的丈夫和子女开始追寻她的痕迹,复原她的记忆,《寻找母亲》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不亚于侦探小说的紧张感。母亲的消失成为不可多得的事件,让家人们获得了重新走近她的契机。丈夫和子女散发传单、刊登广告,想方设法地寻找母亲,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小说共分四章,摈弃了申京淑一贯采用的全知视角,分别以女儿(第一章)、大儿子(第二章)、父亲—丈夫(第三章)、母亲—妻子(第四章)的视角来讲述故事,通过真诚的叙述,小说呈现出了家人从不知道或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的母亲的人生。申京淑总是能够将叙事技巧和情感因素进行完美的融合。

小说中的母亲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湮没了自我,她们的存在既是不可或缺,然而又是可有可无,尤其是在家庭成熟、子女成人之后。作家的深意正在于此,通过生命中的深情回望,重新寻找和发现母亲,并且在已经被社会生活填塞已满的心灵深处重新留出母亲的位置。因此,“寻找母亲”是外部物理空间的“事件”,也是温情脉脉的精神活动。

目录

第一章 没有人知道

第二章 对不起,亨哲

第三章 我,回来了

第四章 另一个女人

尾声 蔷薇念珠

作家的话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没有人知道

妈妈失踪已经一周了。

你们家人聚集在哥哥家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制作寻人启事,散发到妈妈失踪地点的周围。你们决定先起草寻人启事。还是从前的方式。家里有人失踪了,何况失踪的还是妈妈,其他人能做的也不外乎这么几种。申报失踪、四处搜寻、逢人便问见过这个人吗,或者让经营网上服装店的弟弟通过网络发表声明,介绍妈妈失踪的经过和场所,同时上传妈妈的照片,如果看到相似的人请与我们联络。虽然也想到妈妈可能去的地方找找,但是你也知道,这个城市里几乎没有妈妈一个人能去的地方。你是作家,写寻人启事的事就交给你吧,哥哥点了你的名。作家?你就像做了亏心事被人揭穿似的,脸红到了耳朵根。你笔下的某个句子真的能帮你们找到失踪的妈妈吗?

1938年7月24日生,当你写下妈妈的生日,父亲却说妈妈出生于1936年。只有居民身份证上写着38年生,实际是36年生。你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父亲说,当时就是这样,很多孩子出生不满百天便夭折了,只好养到两三岁以后再去登记户籍。你想把38改成36,哥哥却认为既然是个人详细资料,那就应该写成38年生。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寻人启事,这里又不是洞事务所和区政府,为什么不写事实,却写户籍登记资料呢?虽然你心存疑问,不过还是默默地修改了数字,36又变成了38。同时你又想到,妈妈的生日7月24日,这是正确的吗?

你妈妈从几年前就说不要再为她单独过生日了。父亲的生日比妈妈的生日提前一个月。以前每逢生日或者别的纪念日,你们这些住在城里的家人都会赶回位于J市的妈妈家。如果大家都聚齐了,单是直系亲属就有二十二人。妈妈喜欢家人团聚的喧闹气氛。每次家庭聚会,她会提前几天腌泡菜,跑到市场买肉,准备牙膏牙刷。她还要榨香油,把芝麻和荏子分别炒熟捣碎,你们走的时候,每人带上一瓶。你妈妈在等候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无论是遇见村里的邻居,还是在市场上碰到熟人,跟人交谈的时候总是喜气洋洋,言谈举止间洋溢着骄傲。库房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里面盛着她在每个季节亲手酿制的梅子汁或者草莓汁。妈妈的酱缸里盛满了准备分发给城里家人的黄石鱼酱、鳗鱼酱和蛤蜊酱。听人说洋葱好,她就做洋葱汁。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她做好添加甘草的老南瓜汁,送给生活在城里的家人。你妈妈的家就像个工厂,一年四季都在为城里的家人制造着什么。大酱腌好了,清麴酱发酵了,大米磨好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里的家人们去J市的次数越来越少,反而是父亲和妈妈一起进城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父亲和妈妈的生日也改为在城里吃饭店了。这样一来,的确少了些折腾。后来妈妈说,我的生日就跟你父亲一起吧。夏天太热,还有两次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夏季祭祀,哪有时间过生日啊。妈妈这么说,起先你们家人都说这怎么能行。即使你妈妈不愿到城里来,你们也会三三两两地赶到乡下给妈妈过生日。又过了几年,大家在父亲生日那天也为妈妈准备好礼物,妈妈的生日也就悄悄地过去了。妈妈喜欢按照家里的人数买袜子,然而买回来的袜子很多都没有被家人拿走,放在衣柜里越积越多。

姓名:朴小女

出生日期:1938年7月24日(69岁)

外貌:短烫发,白发很多,颧骨较高。身穿蓝衬衫、白外套、米色百褶裙。

失踪地点:地铁首尔站

关于用妈妈哪张照片,意见又出现了分歧。尽管大家都同意应该用近照,然而谁也没有妈妈最新的照片。你想起来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开始讨厌照相。照全家福的时候,妈妈也在不知不觉间悄悄离开了,照片上唯独没有妈妈的影子。父亲七十大寿时的全家福里留有妈妈的面容,那应该是最近的模样了。那时候妈妈穿着浅蓝色的韩服,还去理发馆把头发理成了高髻,唇上涂了红色的唇膏,显然是精心打扮过了。弟弟认为照片里的妈妈和失踪之前的样子相去甚远,就算把照片上的妈妈单独放大,恐怕看见的人也认不出来。照片放到网上以后,有人留言说妈妈很漂亮,看着不像迷路的人。于是,你们决定继续寻找,看看有没有另外的照片。大哥让你再补充些句子。你怔怔地望着大哥。大哥说,多想点儿有号召力的句子。有号召力的句子。请帮我们寻找母亲,你这样写道。大哥说这太普通了。寻找母亲。写完之后,大哥说母亲这个称呼太郑重了,你说改成妈妈。寻找我们的妈妈。大哥又说这样太孩子气了。如果看到这个人,请尽快与我们联系。你刚写完,大哥勃然大怒,亏你还是作家呢,除了这几句就写不出别的来了!你百思不得其解,究竟什么才是大哥想要的有号召力的句子呢。这时二哥说话了,号召力还能是什么?写上酬谢金额就是号召力。于是你写道,不吝酬谢。不吝酬谢是什么意思?这次是嫂子出面反对了。必须注明准确数额,别人才会关注。

——那要写多少?

——一百万?

——太少了。

——三百万?

——好像还有点儿少吧?

——那就五百万吧。

面对五百万,谁也没有多嘴。于是你写道,愿奉上五百万元作为酬金。写完之后,你画上了句号。二哥要求改为“酬金:五百万元”。弟弟让你把五百万元这四个字写大点儿。然后你们决定各自回家寻找妈妈的照片,碰到合适的直接发到你的邮箱。补充启事内容和印刷事宜由你负责,弟弟负责向人们发送寻人启事。分发寻人启事可以另外找个打工生来做,你刚说完,大哥就接过话来了,这件事应该由我们来做,平时大家各忙自己的事,抽空做就行了,周末大家要碰头,共同行动。这样什么时候找到妈妈啊?你嘀咕道。大哥说,能做的事情都有人在做,之所以我们必须亲自做这些事,是因为我们总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吧。能做的事情?报纸广告。报纸广告就是全部能做的事吗?那怎么办?从明天起,放下所有的工作,无条件地挨着小区瞎逛吗?如果这样就能保证找到妈妈,我一定会去做的。你不再跟大哥争执了。你已经习惯了。你是哥哥,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你突然醒悟,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多年来无论大事小事都推给大哥的习惯仍在暗中作祟。你们把父亲留在大哥家,就匆忙分开了。再不分开,恐怕又要吵起来了。过去的一个星期总是这样。大家碰头本来是为了商量如何解决妈妈失踪的问题,想不到你的家人们却总是指出其他人平时对不住妈妈的地方。转瞬之间,曾经像躲避般缝合的往事纷纷膨胀起来,结果有人咆哮,有人吸烟,有人夺门而去。刚刚听到妈妈失踪的消息,你忍不住发了脾气,家里这么多人口,怎么就没有人去首尔站迎接呢。

——那你呢?

我?你无言以对。你是在四天之后才知道妈妈失踪的消息。你的家人们相互推诿妈妈失踪的责任,每个人都很受伤。

辞别大哥,你坐地铁回家,却在妈妈走失的地铁首尔站下车了。你走向妈妈失踪的地点,那么多的人与你擦肩而过。你站在父亲松开妈妈的手的位置,仍有那么多人擦着你的肩膀前前后后地走过。没有人说对不起。你的妈妈茫然失措的时候,人们也是这样走过去了。你要离开妈妈进城的前几天,妈妈拉着你的手去了市场里的服装店。你挑了件没有花饰的连衣裙,妈妈却把一件肩部和裙边缀有贴边的裙子递到你的面前。这件怎么样?唉……你叹着气推开了。怎么啦?试试嘛。当时还年轻的妈妈瞪圆了眼睛。带饰边的连衣裙和妈妈戴在头上的毛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犹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太幼稚了,你说。妈妈问,是吗?她似乎还是觉得惋惜,前前后后打量着那件连衣裙。你对自己说妈妈幼稚感到有些歉疚,于是又说,这也不像妈妈的风格啊。这时,你的妈妈说,不,妈妈喜欢这样的衣服,可惜穿不了。

对一个人的回忆可以追溯到哪里呢?关于妈妈的回忆呢?

自从你听说妈妈失踪的消息之后,你的心里再也没有片刻安宁。无论你在哪里,妈妈守在身边时曾被遗忘到九霄云外的往事都会纷纷涌现。无穷无尽的悔恨从记忆的尽头纷至沓来。当时要是试试那件衣服就好了。你坐下来。也许妈妈曾经蜷缩着身子坐在这里吧。那天你固执地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连衣裙,没过几天你就来到了首尔站。送你来首尔的妈妈迈着自信的脚步,仿佛能镇住威严地俯视着人群的高楼大厦。你的妈妈紧紧拉着你的手走过汹涌的人潮,走过广场,站在钟楼下面等你的哥哥。如今妈妈迷路了。看到地铁进站的灯光,纷纷涌过的人们对你侧目而视,似乎觉得坐在地上的你有些碍事。

你的妈妈在地铁首尔站抓脱了父亲的手,那时候你在中国。你和几位作家同仁前去参加北京国际书展。一后来想想,你的妈妈在地铁首尔站失踪的时候,你正在书展的某个展位上端详着你被译成中文的作品。

——父亲为什么不打出租,而去坐地铁!只要不坐地铁……

P1-9

后记

去年冬天,我和母亲一起在我家里生活了大约半个月。三十年没有这样了。自从青春时代离开母亲,这还是我第一次陪着母亲度过这么长的时间。每天早晨醒来,我就去母亲睡觉的房间。不管我什么时候推开房门,母亲总是醒着。我走进房间,母亲随口问,进来干什么?同时也感叹,我和你还有这样的机会……真好。我们面朝天花板躺着,谈起从前的事。曾经遗忘的往事充满了母女二人并肩躺着的房间。日子久了,我渐渐发现,许多尚未解决的往事犹如树根般在母亲的脑海里痛苦交织。有时母亲变得很柔弱,趴在我怀里哭泣,却又突然回过神来,慌忙回到母亲的位置,自言自语,“我这是怎么了!”我真切地感觉到了,母亲的需要并不多,而是有人听她诉说。

不过,我并没有温顺地听妈妈说话。针对某些事情,我会提高嗓门儿和母亲争论,不是这样!您为什么要这么想!有时候我们聆听着彼此的呼吸,背靠背躺在一个被窝里。有时母亲伤心了,收拾好行李张罗着回家。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那些清晨时光都很幸福,而且是完完整整的幸福。幸福的余韵是那样悠长而深远。然而这余韵究竟来自何处呢?我思考了很久。母亲仍在我身边,我躺在母亲旁边,等待清晨降临。能够听母亲说话,这是我的幸运。

如果我说是当时的幸福促使我坚持写完了这部小说,各位读者会相信吗?因为小说里的母亲被我写得那么不幸。这的确是事实。我想,我不能独享那些清晨的幸福。那种幸福不吐不快啊。我想告诉大家,这件事还不晚。我告诉大家的方式就是这部小说。这样的心情诞生了这部小说的第一句话,妈妈失踪已经一周了。连载结束后,我又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最后为了挽救妈妈,我又写了“蔷薇念珠”。之所以选择“妈妈失踪的第九个月”作为该章的开篇,是想表达我们还有时间去理解母亲,爱母亲,照顾母亲。我想留下余地,母亲只是失踪了,还有找到的希望。我们的母亲们犹如空壳,站在今日之你我的身后。她们为我们做出的牺牲难以计算。我只想努力还原母亲为我们付出的令人心痛的爱、激情和牺牲。如果母亲们曾被埋没的人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作为作家的朴素的心愿。

稿子写完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乡下老家的母亲打电话。当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父亲接起了电话。我问母亲睡了没有,父亲说她在库房里。在库房里?在库房里干什么,这么晚了?父亲说母亲在库房里剥蒜。母亲在我小时候读书的库房里连夜剥蒜?我又拨通了母亲的手机,嚷嚷着问母亲为什么深更半夜还在剥蒜。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我睡不着……马上就到腌泡菜的时候了,每天剥几头蒜,这样很好。第二天,我发走了稿子,又给母亲打电话。这回母亲在豆田里。母亲心疼地说,因为干旱,豆秧都死了。

年过古稀却依然在剥蒜,依然因为天不下雨而焦急地站在豆田里。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这想法常常给以写作为生的我带来活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每次写不出东西,或者失去平衡的时候,就会给母亲打电话。这时,母亲就像唱歌似的滔滔不绝地讲起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存在的人和事。有时我静静地拿笔记下母亲说过的话。有人没有犯错却遭遇挫折,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人生,继续追寻梦想,繁衍出更多的爱,从而让人生迈向新阶段。他们的秘密成了我的小说。母亲说,她给我讲的并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哪怕母亲讲述的都是频繁发生在宇宙里,转瞬即逝的琐碎小事,我在写作当中也会突然领悟,正是这些故事使我不断拥有梦想,而且母亲也希望她讲的故事能够通过我转达给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除了写作,我不适合做任何事。意识到这些,我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似乎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却又像是早已注定了。母亲常常让我不要像她那样生活,然而我却想沿着母亲的道路继续前行。母亲的身心全部交给了我,然而在无眠的夜里,她还是要去剥蒜,再用剥好的蒜腌泡菜,然后寄给我。如果黄豆收成不好,母亲就去市场买来黄豆,做成清麴酱寄给我。  我是这样的母亲的女儿,我也能够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相信。

申京淑

2008年,秋

书评(媒体评论)

《寻找母亲》是申京淑的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更是当今时代濒临灭种的珍贵小说。试问,能够如此深情眷眷而又优美动人地刻画出家庭成员间的血肉至情的作家,当今能有几人?作为成熟老练的现代作家,能够想到创作“没有眼泪便不能阅读”的长篇小说,这本身就已殊为不易。

令人惊讶的是申京淑竟把这项危险的工作完成得如此漂亮,丝毫不显得庸俗土气。故事开始于从乡下进城的妈妈迷失在首尔地铁站,这使得小说具备了不亚于推理小说的紧张感。叙事人不断变换女儿、儿子和丈夫的视角,层层推进,生动地展现了为儿女奉献终生的母亲的形象。当然,小说并没有止步于复原“只知道丈夫和儿女的母亲”。小说中的母亲也有自己的欲求,苦恼和彷徨,必欲吐之而后快,这才是最让读者震惊的地方。

——白乐晴(文学评论家,首尔大学名誉教授)

“这是关于世界上所有子女的原罪的故事。这是在依赖母亲的同时又推开母亲的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是令人心痛的故事,给犹然未晚的人以大惊醒,给悔之已晚的人以悲伤的安慰。”

——李笛,大众音乐家

“这哪是小说啊?这分明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如果说它是小说,实在是太真实了,太有存在感了。这是关于我和我、我们大家的故事,也是关于我们的母亲和我们的家庭的故事。”

——读者评论

“我很久没读申京淑作家的小说了,看到《寻找母亲》,仿佛收到老朋友的来信,令我内心温暖而喜悦。”

——读者评论

“我最早是在《创作与批评》上读到申京淑的《寻找母亲》,每期都要等待三个月,真漫长啊。每次拿到杂志,我都迫不及待地翻完,每次都是热泪盈眶。”

——读者评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母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申京淑
译者 薛舟//徐丽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8974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2.645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