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人下菜碟儿(名菜典故十二讲)
内容
试读章节

商纣与妲己是一对非常有意思的夫妻,他们是一对很好同时又很糟糕的夫妻,是一对天生秀丽又多才多艺的夫妻。他们始终很恩爱,但千百年来又是政治家和百姓眼中的反面教材。

商朝的末代之君纣王似乎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么不堪,他天资聪明,有着极强的反应能力,力大无比,能赤手空拳与猛兽格斗。他是个语言大师,能和劝说他的大臣们进行滔滔不绝的辩论,臣下们谁也说不过他。他还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妲己,妲己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是个极其有能力的男人,是个模范老公的典型。

但这样一个能文能武又听妻子话的模范丈夫并不是一个好君主。他搜刮民脂民膏来享乐:他的鹿台钱库里堆满了钱,巨桥粮仓里装满了粮食,宫中养着各种珍禽;他用酒灌成池沼,把肉悬挂成林,让男男女女整天光着身子在酒池肉林里淫乐,彻夜不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路有饿殍,野有白骨,百姓怨恨,民心思变。一些有实力的地方诸侯看到纣王失去人心,遂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心思,君位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有德者居之,无德者滚蛋。

朝政日下,纲纪败坏,而纣王依然淫乱不止,商朝的一些有识之士非常痛心。其中的代表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位仁人:微子、箕子与比干。

微子是纣王的哥哥,他看到西伯侯姬昌的势力渐渐坐大,姬昌灭商之举亦是箭在弦上,多次进谏纣王改弦更张。纣王却天真地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我降生在世,不是有天命吗?西伯昌能把我怎么样呢?)微子很矛盾,他不知是应该以死殉国还是逃亡。这时有人劝他说:即使死了对国家也没有意义,还不如逃亡。微子就逃亡了。后来西伯侯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灭商后,把微子也分封为诸侯,建立了宋国,这是后话。

箕子可能是纣王父辈的人,这个人很有眼光。当纣王刚即位还没有完全展现其荒唐的一面时,箕子就通过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这件很小的事判断出纣王不可救药了。箕子的逻辑是:如果使用了象牙筷子,即会想着使用玉制的杯子,接着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使用,再接着就会想使用好车好马和大兴土木建造宫室。箕子这个观察准确道出了人类的一个消费规律:人一旦使用了某个好物品后,他很可能会走向持续超越消费的不归路。大约三千五百年后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专门写文章来谈这种“愈得愈不足现象”,后来被概括为“狄德罗效应”。箕子也是不断地劝执迷不悟的纣王,而当他灰心失望时,他并没有如微子那样离开,他甚至对微子的离开颇有微词:为人臣谏不被君王听从而离开,这是在彰显君王的过错而取悦于民,我是不会这样做的。他就披头散发、装疯卖傻与奴隶混在一起。周武王灭商后,把箕子封到了朝鲜当诸侯。现在朝鲜半岛的人大多是箕子的后裔,朝鲜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01 比干与空心菜

02 专诸与松鼠鳜鱼

03 西施与西施舌

04 屈原与粽子

05 项羽与炒杂烩

06 李白与太白鸭

07 杨玉环与贵妃鸡

08 寇准与水晶饼

09 苏轼与东坡肉

1O 沈万三与万三蹄

11 郑板桥与菜豆腐鸡

12 胡雪岩与明目鱼米

序言

历史如此美味

历史是什么?是一堆堆的故纸,还是深埋于地下的陶罐?国学是什么?是一段段深奥的文字,还是玄之又玄的道理?

其实历史也好,国学也罢,对中国人来说,它应该是鲜活的,是融入生活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在流水般的日子里传递传统,在平平淡淡里品味学问。历史和国学对中国人来说,理应更像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历史和国学的宽度与深邃,在历史和国学中悟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看人下菜碟儿》谈了十二道菜以及与之相关的十二个名人的故事。灵感的来源是我打算在“生活课堂。中教”东坡肉”这道年菜。如果单讲这道菜,我总是“意犹未尽”,我想使学员们了解这道菜背后的故事,了解苏东坡这个人。于是,我就请阿布老师来给学员讲’东坡肉”背后的故事。以此为开端,一口气让学员们“品味”了本书中的十二道菜及其背后的故事。

这十二堂美食实践课,使我深深地感到,历史和国学是可以“美味。的,而不应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书斋之学。它们能真实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甚至体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中国人素来爱吃,讲究吃文化,借由这本书,我希望我们能“吃”出文化,在“吃”的过程中完成对历史和国学的传承,而不是“吃”没文化“吃”坏优秀的传统。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工作匆忙,生活匆忙。因为匆忙,随便打发吃饭这件事是司空见惯的。而我一向以为,匆忙吃饭的人,不会是热爱生活的人。也许很多人会在朋友圈里晒各种美食,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自己下厨房烹饪出一道美食?要知道,生活不过是一种态度罢了。并非你不会烹饪,而是你没想过去好好烹饪,享受一道自家厨房的美食。反过来,如果你认真准备、好好享用一道菜,你会爱上你的生活,你会享受这段辛苦又美味的时光,因你为生活花过时间,花过心血,你为它准备过,为它付出过。

在我们苦于想不出这本书书名的某个晚上,在半梦半醒之间,朦胧中我仿佛在教丫头炒鸡丝蒿子秆,姜丝切得细细的,蒜片切得薄薄的,鸡丝腌得滑滑的,蒿子秆择得清清爽爽的。起锅到旺火上放油,烧热后煸透姜丝,加入蒜片,用嗅觉去感受到它们已经尽责了……这是我很喜欢做的一道菜,梦中的丫头很专注地认识了很多食材:葱、姜、蒜、鸡肉、蒿子秆。每一种食材的味道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在某个最佳时机混合到一起却构成了独特的味道,就如一个性格多样的你,会在某一刻完成一种升华。

梦醒的那个早上,我把这个神奇的梦告诉给丫头。丫头又想念起那个独特的味道。理所当然地,我们又重温了这道我喜欢做的莱。这道菜又一次透过我们的舌头、口腔,在唇齿间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又一次让丫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将这道菜的出处告诉了丫头,它出白《红楼梦》的第六十一回。丫头急着去翻书,查证。丫头在翻看《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时,也翻看了第六十回,她对书中“看人下菜碟儿。这句话很感兴趣,觉得很有意思。她说:“你们的书就可以用这个名字呀!”真是妙绝,这么多天来我们绞尽脑汁的一个问题让丫头轻易给解决了。接下来我又交给了丫头一个任务,让她来完成书中的插画,这是她的强项,她欣然接受任务。

其实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它不是一台按部就班的机器,而是如同一个美丽的梦,在梦中随时会有灵感与惊喜。但它又不是杂乱无章的,只要有一个憧憬美好的态度和为之切实努力的前提就好了。一如本书中的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生命轨迹大相径庭,结局各不相同,但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是认真的、是令人尊重的。

内容推荐

阿布老师、林老师著的这本《看人下菜碟儿(名菜典故十二讲)》介绍了,这十二堂美食实践课,使我深深地感到,历史和国学是可以“美味”的,而不应是“不食人问烟火”的书斋之学。它们能真实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甚至体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历史也好,国学也罢,对中国人来说,它应该是鲜活的,是融入生活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在流水般的日子里传递传统,在平平淡淡里品味学问。历史和国学对中国人来说,理应更像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历史和国学的宽度与深邃,在历史和国学中悟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编辑推荐

阿布老师、林老师著的这本《看人下菜碟儿(名菜典故十二讲)》是小学生中学生的历史类课外读物。作者选取了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比如苏轼、屈原、李白、项羽等12个历史名人,用生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并从中引出了与之相关的12道菜。这12个故事,把历史真实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体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让学生在每日饭食中,学到历史、体验历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人下菜碟儿(名菜典故十二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布老师//林老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黄铂聆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76108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7169561
中图分类号 I247.8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5
12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