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大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梁营章、张华毓主编的《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是一本教育案例集,汇聚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点滴细节。全书共分为五部分:课堂故事、教学相长、活动舞台、家校携手、直抵心灵。细节背后是大故事。实际上,这本教育案例集,是在清华附小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他们一直坚守这样一种信念——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们深根;等他们长大了,给他们翅膀。附小老师就这样做孩子的陪伴者,用心灵去影响心灵。

内容推荐

梁营章、张华毓主编的《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是一本教育案例集。书中汇集了清华附小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艺术,体现了教学相长、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细节。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的主题是“唤醒”。清华附小老师们凭借对孩子的无限信任、对理想教育的渴望,去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美好的自我。可以说,他们讲述的是一个个“唤醒”的故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目录

序 因为我们,教育更美

第一辑 悦纳每一个学生

 “五十个!”/窦桂梅

 僵尸驾到/胡兰

 “洋相大王”变形记/郭赞新

 他从美国来/代养兵

 宽严有度,爱而有节/吴军潮

 数学课上的“幺蛾子”/郝晓红

 悦纳每一个学生/姜国明

 为学生战胜自己而教/任海江

 孩子,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许长亮

 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站起来/王峰

 给学生留“面子”/薛晨

 怎一个贴画了得 /王奇志

 把握好评价的尺度/王

 让每一个细节都散发教育的意味/王小茜

 听,课堂上的笑声/俞琨

 爱红花,也爱绿叶/王玉梅

 德育要富有生气/王丽丽

 有一种爱……/王玲湘

第二辑 被学生改变

 被学生改变/王洁

 把事故改写成故事/赵静

 换一个角度由一件突发事件引出的教育思考/李红延

 故事刚刚开始……/张兰英

 向学生敞开心扉我做新班主任的第一步/吴超

 他们教会了我……/朱丽玲

 较量中的成与败/盛婕

 教育工作无小事/刘凡

 谢谢你,我的“小老师”/李宁

 贺卡上的“鱼刺”/韩彩云

 老师,有时就是学生的精神母亲/张利伟

 那些无法忘怀的悔/聂焱

 唤醒我的那一剂清醒剂/李春虹

第三辑 为学生留下终生的回忆

 小奖票,大作用记我们班的奖票活动/韩彩云

 从独舞到共舞/王小茜

 身边的礼物/聂炎

 小领袖引领班级自治/王芳杰

 寒风中站立的天使/吕学敏

 焐热心灵/赵静

 要南风,不要北风/王艳

 为学生留下终生的回忆/王小茜

 播种梦想/梁营章

第四辑 家长是你的重要盟友

 家长是你的重要盟友/张晖

 教育中的“合唱”与“伴奏”/姜玮

 不翼而飞的小贴画/李秀玲

 身体的距离就是心理的距离/苑芳

 家访是心的联结/祝军

 为教育保持微笑/杨新颖

 改变“三部曲”/申玲

第五辑 让教育活起来

 让教育活起来/张华毓

 直抵生命的教育/梁营章 赵静 张华毓

 激励的力量/王建刚

 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好孩子”/李春虹

 学校处处皆“大事”/何秀华

 我的小组我做主?/李秀

 小组合作,你关注到每个角落了吗?/张静

 爱之“家”/张志刚

 兴趣带动教育,真爱呵护童心/李强

 用爱浇灌每颗心灵/赵若冰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刘鸿

 为师者的礼物/王小茜

 坚持与“退守”/卢荣

 牵着小“蜗牛”去散步/昝玉静

 学会关心身边最近的人/刘建伟

 以宽容之心静待花开/王丽星

 向我倾诉你的悲伤/焦玫

附录

试读章节

“五——十——个!”

窦桂梅

导读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欣赏学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承诺,更是对德育智慧坚韧度的考验。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用细腻发现学生,用细致滋润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是四年级的一堂普通的数学课。

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右侧靠墙处,坐着一个学生。他的课桌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书本,文具盒和铅笔在桌子上乱摆一气,凌乱不堪。这个学生时而东倒西歪地看书,时而蹲下去钻到桌子底下玩……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好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他叫小彭。其实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他的名字。那是在听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小家伙在教室最前排的一隅,整堂课,都没有听课,而是在“自娱自乐”。

下课了,我问老师这孩子的情况。老师带着激动与无奈告诉我这个孩子的“病情”:他是个有点内向,喜欢独来独往,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好,言行随便、不听课、打人、个人卫生差、学习成绩不及格……当时作为副校长的我只把注意力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老师说的学生自身的问题我并没有格外关注,心里留下的是对孩子的同情和对老师的理解。

后来,河南一位来清华附小学习的老师到这个班代课。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6月的一天,这位老师要离开时,班里的学生竟然哭声一片,小彭也使劲抱着她不肯撒手,还给她写了一封信……听到这件事,我呆住了,心情很复杂。

暑假过后,刚开学不久,我又来到这个班而这次,听的是数学课。

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一幕。

我一边听课一边想,这个学生还没有长进。

数学课继续进行,他还是干着自己的事情。

“我们已知鸟巢的面积,你们估算一下,鸟巢相当于多少个清华附小的操场?”数学老师向全班同学问道。

“五十个!”

当大多数同学还在埋头运算时,小彭同学坐在座位上,漫不经心地拖着长音回答出了这个问题。

小彭的回答,给我带来了惊喜,但又不敢确定对否。当小彭的回答得到数学老师的肯定后,坐在前排的我高高举起双手,向他竖起了两个大拇指。而这一幕恰巧让冷不丁抬头的他看到了。

下课后,我疾步来到小彭面前,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小彭,你怎么这么了不起?我刚才也跟着你们进行估算,怎么就没有你那么快、那么准确呢?”

小彭那无所谓的表情突然一闪,他回了我一句:“没什么,本来就是那样的。”他语气羞涩,说完后马上低下了头,扣着自己的手指,接着又抬起头做了一个怪脸。这小家伙特别“淡定”,似乎没有把我这个校长的夸奖当回事。

这是个契机!

我把小彭领到办公室,亲手给他写了一份校长奖。

“小彭,祝贺你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当同学们埋头运算的时候,你的回答那样响亮,那样正确。一定是你聪慧的大脑和你的注意听讲结合在一起,创造了那美好的一刻!相信你在其他课堂上也一定会这样精彩!”

我在奖状的落款处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同时还送给他一盒特殊的礼物:画笔和纸。

自此,每天我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时候,只要见到他,我总会响亮地喊着他的名字小彭!

“小彭,你今天真不错哦,校服那么整齐!”我整理一下他的衣领,拍拍他的肩膀。

“小彭,你今天走路比上次快多了,抓紧,要迟到了!”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做了一个鬼脸就走了。

“小彭,你今天来得比昨天早啦!” 他“嗯”了一声,头也没抬,就走了。

……

学校里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和精彩,但是我和小彭之间的交往还在继续。

新年快到了,学校安排月底每一个班召开联欢会。按照惯例,我们要逐班给孩子们祝福。

到了小彭所在的班级,我走到最后一排,来到小彭跟前,从兜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悄悄放入他的裤兜,并在他的耳边对他说:“希望你的学习和心情像糖一样,甜甜的!”

作为校长,我很清楚,老师要面对班级的40个孩子,他们个性差异很大,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确实需要很多智慧,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彭是一个有个性、有天分的孩子,他需要老师们持续地关注和鼓励。其他老师,也越来越主动地给他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并和他的父母主动沟通和交流。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天中午,我在校园的甬道上和工会主席说话,不巧下起了雨,我们正要往回赶,一把大伞打在了我头上。原来中午回家吃饭的小彭看见我被雨淋着,就把自己的伞给了我,他却被雨淋着了。

谁说他凡事无所谓?谁说他没有感情?班主任的水杯没有水了,不是他主动打满,然后亲自送到老师手里的吗?有一次,他见到我,硬是要把一个鸭梨塞给我。

学生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专门根据我和小彭的故事设计了一个“种子课程”,安排小彭为学校的值周生。于是课间休息时,我们总能看到带着袖标在校园里认真检查班级卫生的小彭。

学期即将结束时,国际赏识教育专家曾桂安来学校作讲座,其间他要求学生们给欣赏自己的老师写一封信。讲座结束后,小彭所在班级的几个同学出现在了我的办公室门口,送来了小彭写给我的赏识信。

校长:

我觉得您特别会欣赏人,我只不过回答出了一道数学题,您就那么表扬我。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我一个学习不好、纪律不好的学生,得到您的欣赏后的心情。从三年级到现在的五年级,我进步很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越来越有自信了。我想对您说:“谢谢您!”

我是含着泪读完这封信的。它没有精美的包装,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我知道,这一笔一画、一字一句都是孩子真情的表达。说心里话,我的一个大拇指、一张奖状、一份小小的礼物,到底能让他发生多少改变,我并没有太多期待。我只知道要呵护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孩子的童年。

学校举行“水木童心”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由于都是大型节目,缺少能够静心、定心的小节目,学生研究中心就把我和小彭的“种子课程”放了进去。

两个人在舞台上,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讲述着我俩的真实故事。令人想不到的是,台下的家长们一个个泪眼婆娑……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天,我们都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我们要小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世界。我们常说:“生命只有一次,童年不会再来。”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正是清华附小所有教师的德育信念:要爱每一个孩子!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成我们教师的最高荣誉!

这是我们的誓言,也是我们的追求,我和小彭的故事便是我们行动的注脚。

知易行难,关键在于,要把认识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世界的“理儿”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而且持之以恒。欣赏和赞美表现优秀的学生似乎都容易做到,而欣赏那些暂时“不优秀”的孩子则需要教育的智慧和勇气。但那些表现不好、情况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哪怕呕心沥血。

就在写下上述文字的时候,老师们高兴地告诉我,小彭在海淀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抽测中都得了“A”!

这让我想起在门口看到的小彭挺拔走路的样子,也想起小彭抬头给我的那个灿烂的微笑。

P3-7

序言

因为我们,教育更美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睡着一个美好的自我。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睡着一个好孩子。

我们的工作,就是唤醒,唤醒向上的自我,唤醒美好的人性。

读者朋友,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稍显“稚嫩”的教育案例集,如果说有什么主题的话,那就是“唤醒”——用我们对理想教育的渴望,用我们对教育的痴情,用我们对每一个孩子无限的信任,用我们的童心,用我们的智慧,去理解、欣赏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去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美好的自我,去鼓励他们将最美好的自己尽情地舒展开来……

我们讲述一个个“唤醒”的故事,是试图与您一起分享教育的美妙过程,是努力让更多的人理解:教育并不神秘,最重要的是要有大爱;教育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它影响纯真的心灵,容不得丝毫的闪失、掺假和粗暴;教育是“枯燥”的事业,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不断的创造,尤其是要有激情,只有有激情,才能让每天的学校教育生活充满生机。

为此,请您静心品读我们的教育故事、细节,并由此去感受我们的教师那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去感受师生心灵的交融……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坚守这样一个信念: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们深根;等他们长大了,给他们翅膀。我们就这样做孩子的陪伴者,用心灵去影响心灵。我们来听听孩子的反馈。

我们像刚冒芽的小草,老师就像天边的阳光,用温暖哺育着我们。

我们像一只只小蜗牛,慢慢地向前爬,老师伸出大手拉着我们前进。在路上,老师耐心地等待我们克服每个困难。

我听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人故事,老师一直关爱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其中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讲的是一个数学老师和一个学习有些困难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不爱说话,不爱发言,缺少自信。数学老师就请全校的老师一起来帮助、关心这个小男孩。老师们用了各种方法给了这个小男孩关爱与鼓励,帮助他成长为一个更自信、乐观、开朗的孩子。小男孩也有了许多朋友,比以前爱说话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每一个清华附小的学生都幸福地沐浴在爱中,因为每一位老师都用心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

我深深体会到:清华附小的老师从来不会放弃哪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在清华附小都会幸福、快乐地成长为健康、阳光、乐学的清华少年。

教育不是戏剧,少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从不缺乏值得玩味的细节——教育也许是平淡的,但能在这样的平淡中成就卓越。一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并反思教育中的细节,才会走向成熟、卓越。我们一直提倡,每个课堂要有故事,每位教师要做教育生活的观察者、儿童的研究者,创造并记录、积累自己的教育案例。有了教育案例,才会有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才可能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一个没有故事的校园是乏味的,一个不能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教育细节的教师是贫乏的。还好,我们清华附小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他们也许不会叙述,不善于表达,但这是他们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历,是他们用心做教育的历程。我相信,细节将铸就伟大,只要假以时日,我们就会产生自己的“大师”。

教育需要打磨。打磨即反思,只有省察自己的教学生活,教师才可能逐步丰富自己的生命,并逐渐走向优秀。所谓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其背后的理念进行旁观者式的追问。我们呈现的这些教育案例,就是老师们的一个个追问:追问自己的教学习惯,拷问自己的心灵,剖析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事件。教育是“亢龙有悔”,而不是骄傲自大。“悔”的存在,表明我们对教育充满理想,并不断超越自己,向更好的自我迈进。我以为,每一位教师每完成一个教育案例,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一次客观的解剖,他的教育境界就会实现一定的提升。我们愿把自己的原生态教育生活呈现出来,并竭力对之进行分析。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鞭策自己,在反思中前进;二是与同仁分享,如切如磋,相互砥砺,相互提携,在打磨教育的实践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小学教育是为学生打底子的事业。我们清华附小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当作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资源。在细节的浸润中,学生打下身体的底子、知识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书中展现的一些细节故事,是师生互相浸润的写照,是教师们对学校生活饱含情感的记录,它们波澜不惊,但大都与心灵相关,与学生一生的成长相关,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心灵丰富相关。“小学不小,奠基未来”,我们以此自许,并因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自身并不伟大,但我们也许在成就伟大。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崇拜”儿童。“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这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清华附小教育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在这里呈现自己的儿童观,也许有的教师一开始走了弯路,在实践中没有真正把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但经过反思、“悔悟”乃至精神的涅槃,他们都学会了欣赏儿童、发现儿童,都有了相当的儿童思维、儿童立场。我以此为傲——只有建立起健康的儿童观,教育才会生机盎然。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学生创作的简笔插图——这也是我们想表达的一个教育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个成就学生发展的机会和舞台。我们坚信,与学生在一起的老师是幸福的,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是最美的。

细节背后是大故事。实际上,这些教育案例,是在清华附小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产生的,这背景在书中也许很难反映,在此不妨赘述几句。教育需要沉潜精神。清华附小不热衷于追赶时髦和潮流,而是持守教育的本分,追寻教育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真,积极地构建“1+X课程”新型育人模式。“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统合的变量与增量。“1”与“X”相辅相成,共同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1+X课程”改革,尝试打破国家课程学科间的壁垒,精简、整合国家课程,补充适合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基于国家课程又高于国家课程的清华附小课程体系,力图为基础教育探索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育人模式与管理体系。

我们庆幸“生于”清华校园,“长于”清华校园。水木童心,书香立人。“青溪水木最清华”,如水一样至柔至善,如木一样挺拔苍翠!清华附小正着力打造一个最宜读书的书香校园。我们笃信,“最是书香能致远”,只有永葆童心与书香,才能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清华附小的发展愿景,我想这是对本书最好的注脚:

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向上的精神和教育的智慧;

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

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

坦率地说,清华附小的师生还是一群行者,一群行走在教育理想征途中的旅人。我们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行动,世界就可以改变。我常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和关心我们的人说:美丽的清华附小,有您,有我!

是的,我再说一遍:因为我们,清华附小将更美丽,教育会更美好!

是为序。

窦桂梅

书评(媒体评论)

教育不是戏剧,少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从不缺乏值得玩味的细节——教育也许是平淡的,但能在这样的平淡中成就卓越。一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并反思教育中的细节,才会走向成熟、卓越。

——窦桂梅

这次演出活动,引发了我对教育目的的深层思考。我们的教育活动到底是在鼓励儿童、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还是在限制儿童、阻碍他们的精神生命力?教育活动到底是提升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品质,还是相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追问的。

——张华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威逼利诱、唠叨恐吓,也许比不上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善意的询问、一个就地取材的故事、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这就是教育的艺术。也许,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教师的另一个身份是课堂“艺术家”。

——胡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大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营章//张华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12306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2013225856
中图分类号 G62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5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