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趋近自然(范曾新作2007-2008)/范曾诗文书画集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甚嚣尘上,范曾先生提出“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美学主张,引起世人普遍的注目和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范曾先生对“回归自然”美学思想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释,发幽阐微,独成体系。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范曾先生近两年创作的十五篇文章及若士诗词书画,真实地展示了范曾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展示了范曾先生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路历程和深邃之思。悲天悯人,直抒怀抱,俯仰吟咏,风神隽永。

目录

大道之行(代序)

趋近自然——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天地大美

科学家的好奇心

童心论

大美不言——与丘成桐先生关于科学、艺术、哲学的对话

美的解释:单纯、混沌和秩序——与杨振宁先生于新加坡谈美

魂魄犹在江山图——可染恩师百年诞辰祭

感激、敬畏、恻隐、知耻——在南开大学的演讲

多元和中国文化——答《欧洲时报》记者问

文化回归与文艺复兴——答诸生问

一千万巨款与博大的爱心——著名艺术家范曾先生“爱的奉献”访谈录

大道昌明天下闻——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答盈午问

一首凄恻的歌

岁月如歌——北京电视台采访录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不但它能改造地球,使地球成为花团锦簇的乐园或者使地球成为寸草不生的荒漠,使地球变热或者克制欲望使地球回到原来的温度;更重要的,人在不断改造自身,由与草木鸟兽同生的普通生物变为神仙。

人类早就不再重视自身的体力,凭着体力缔造奇迹只有在奴隶制时代,譬如罗马的斗兽场和中国的长城,这早成为历史。在能量的发现上从蒸汽机、电力,到原子能是科学史上的三级跳,使人类自信用力微而做功大的道理,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先生曾用手比划原子弹的大小,核心部分大概只有一个西瓜大的东西能在刹那之间使长崎和广岛夷为平地。当爱因斯坦向罗斯福递上曼哈顿计划的时候,预示着日本天皇的最后投降,而那仅仅是向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投了两个“西瓜”。与此同时,在人类的兵器史上,大炮和坦克将归入儿童玩具行列。人类会惶恐地提出问题,那就是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广岛的遗产》一书中的忧虑,人类会不会投之以西瓜,报之以木瓜?那时,地球和生命大概不会太好玩了。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没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是对杳不可知的宇宙,怀着极端好奇心的人。今天我们已经能试图描述一百亿年前的宇宙,能够从实验室探测一百亿光年之遥的星球,然而面对“无限”这一哲学概念,人类依旧是咿呀学步的阶段。人类自信心的膨胀正想象着宇宙的其他高级生命,做着一些也许有趣的事,他们发射强烈的闪光,告诉其他星球上的生命,说我们在这里很快乐。但霍金却告诫人类谨慎从事,因为我们不知道天外来客是否对人类友好,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尺度和价值观念。但我想诸位尽可放心,迄今为止的所有UFO或天夕卜人的发现和相片等等,都是好事者制造的骗局。我们不妨将热衷于星际交往的人送到神经病医院,因为地球上的啰嗦事正多,人类并不十分快乐。

然而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发展,科学家的数目与日俱增,他们的好奇心相应地也与时俱进,在科学家的辞典上只有“极限”而没有“终结”,科学家的旌旗上写着“向极限挑战”。凭着他们的智慧,一切都还得从自己足下的起跑线开始。我们知道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使20世纪的科学家们对微观世界的尺度和宇宙巨大的尺度有了革命性的思考,现代科学不会像牛顿理论能统治几百年,它使一代代人相信时间的绝对性。在此爱因斯坦无疑有着神话般的发现。与此同时,另一些量子力学的权威们如狄拉克向爱因斯坦提出了挑战,他们以为爱因斯坦过于相信了自己的预见,因为他们在实验中将非预见性或随机性的不可避因素引入了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愤怒了,他不会接受宇宙受机缘控制的观点。他的名言是“上帝不掷骰子”,于是他试图证明统摄宇宙万有的共同场。显然19世纪英国的麦克斯韦的成功,遥远地鼓励着他。陈省身先生告诉我,爱因斯坦有些数学上的问题希望陈先生参与其事,但陈省身先生以为意思不大,没有答应。没有答应的理由是,爱因斯坦无异于想证明宇宙必有一个至上的目的,无异于证明上帝的存在,这几乎是无法在实验室中证明的事。

20世纪理论物理学向极限的挑战,使哲学家们自惭形秽,以至于伟大的哲学家英国的维特根斯坦不无悲观地慨叹:“哲学家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他以为“形而上学”在科学面前是“无谓”的“伪命题”。

且慢,人类的好奇心和幻想总会出其不意地提出对未知世界的睿智之语,科学家的语言和哲学家的语言会不期而遇,他们的描述是那样使人目迷心醉,心驰神往。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劳伦斯的“蝴蝶效应”说,恐怕不是无稽之谈。他说:巴西森林中一只蝴蝶的翅膀的扇动,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也许还会有另一位物理学家说你用一个指头拨动了整个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致使泰坦尼克号撞冰沉没;但中国有人会相信。毛泽东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已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证实。

P26-28

序言

一个人能亮节慷慨,必然语焉坦荡;能率性而行,果真胸无渣滓;博极群书,文藻秀出,尚为余事。文章重心性灵智,非勉为酬酢,为文而作。文章之可读,盖源于此。

此书大抵近两年之所述作,门人薛晓源蓖集而欲付梓。纵览之,类皆素所蓄积,直抒胸臆。故能思往事,追来者,如论可染,必知其伟岸人格,然后知其雄奇艺术;论文化守望,必自树宏门,力标正学。若论美之所在,必心敬大造,与天同契;知科学家之好奇,而虑双刃剑之可畏;论童心之纯真,知圣心之不远。至于致当代青年,而提“感激、敬畏、恻隐、知耻”八字箴言,殷殷之望,眷眷之爱在其间矣。与杨振宁、丘成桐诸科学大师谈美,则知科学与艺术终极之归宿乃天地大美,其美盖不可以时空限,自在已然是为“自然”,非人力所可尽悉,推识见可期无限。世界经济一体,渐成大势,而文化多元,厥美永葆,崇各民族之自尊,知后殖民之可鄙。文章至此,真可谓通邮人、鬼、神矣。要之,当今之世界,物欲横流,能于风云中立定精神者,中华文化固有祭尊之地位。遁大道之可行,逐众芳之所在,此所有文章之大宗,余其深祷之。

后记

当读者阅览此帙时,2009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1月,南方雪灾,千里遇厄;5月,汶川地震,万人死难;8月,北京奥运,圣火点燃。2008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大喜大悲、大感动与大劫难,回首令人感慨万千。用弘一法师的话语概括最为精辟:悲欣交集。

作为诗人、画家、国学家的范曾先生对2。08年经历的体认更加深沉,范曾先生手执如椽之大笔,心怀澎湃之激情,化而为诗词歌赋、论文绘画。悲天悯人,直抒怀抱;俯仰吟咏,风神隽永。本文集收录15篇文章及若干诗画,真实地展示了范曾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展示了范曾先生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路历程和深邃之思。

触摸这些滚烫的文字,我的眼睛经常被泪水模糊,范先生的文字为何具有如此的魔力,让人心旌摇动,感慨不已?我想是范曾先生的文字发自肺腑,不作伪饰,是真性情、真情感、真经历的自然的吐露,是王国维的名言“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最好的例证。兹举例说明之。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范曾先生正在法国准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关于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闻听噩耗,范曾先生忧心如焚,挂念不已;听说中央电视台举办“爱的奉献”赈灾晚会,旋即回国,不顾疲劳,当晚出席,现场捐款1000万元,并发表催人奋进的感言:“这次抗震的中华民族使我想起郭沫若先生的一句诗:‘沧海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想起战斗在第一线的我们抗震的勇士们: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部队等等,不愧是国家脊梁。我也想起了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两旬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第二天,范曾先生又乘机返回法国参加研讨,并代表亚洲做了主题发言。对于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三天之内,几万里往返、两次时差倒转,其辗转、其艰辛、其劳苦不是一般言语可表述的。没有这真性情、真情感、真经历是写不出这些感人肺腑的文字的,先生常说:好的文字乃是心血所书,信然!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甚嚣尘上,范曾先生提出“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美学主张,引起世人普遍的注目和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范曾先生对“回归自然”美学思想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释,发幽阐微,独成体系。从皇皇巨文《童心论》到美文《美的解释》再到天下传诵的雄文《趋近自然》,道一以贯之。范曾先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在它面前的唯一选择是敬畏。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是无穷极的美的感受,各取所需,于是多元以生。而多元从本性上讲,应该是和睦相处的,相互勖勉、相互敬重、相互热爱。真正的、有永恒价值的人类各族群的文化,都是自然生发之果,它们不是人类先验理念设定的产物。”最近范曾先生在南开大学做演讲又做了进一步阐发:“我们不仅要认真体道,更要虔敬自然,我们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是自然的朋友。”全场观众击掌响应,欢声雷动。这些话如醍醐灌顶,发人深省,我想这是理解范曾先生这本文集意蕴的方便法门,也是回应了先生题写“趋近自然”这四个意味深长的字来命名这本书的用心所在。

2007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大丈夫之词——范曾论文新作》,时光荏苒,两年流逝。这期间世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悲大喜之事,身逢盛世,诗人范曾更是精神抖擞,笔耕不辍,于是又有了十几万字的美文雄文问世。戊子春有《童心论》发表在《文汇报》,有《大美不言——关于科学、艺术、哲学的对话》发表在《学术月刊》首篇;戊子夏有《趋近自然》发表在《学习时报》头版头条、《中国文化》首篇。洛阳纸贵,天下传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激赏范曾先生的文章,欣然邀稿,结集出版;范曾先生授命我裒理之,文章虽体例各殊,但风韵一也,汇编成册,以飨天下有同此诗心文心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趋近自然(范曾新作2007-2008)/范曾诗文书画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00692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