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6辑《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书中包括了:《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谈华文文学研究》、《台湾文学中的东北地域文化呈现——以梅济民的散文、田原的小说为例》、《如怨如慕——浅谈澳门豉味歌王李向荣的曲辞》、《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台港都市文学的发展维度》等内容。
图书 |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6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6辑《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书中包括了:《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谈华文文学研究》、《台湾文学中的东北地域文化呈现——以梅济民的散文、田原的小说为例》、《如怨如慕——浅谈澳门豉味歌王李向荣的曲辞》、《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台港都市文学的发展维度》等内容。 目录 学术视野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谈华文文学研究 华文文学批评实践辨析——浅论华文创作的生命延续 比较之窗 内外上海——比较研究虹影的“上海三部曲”与王安忆的《长恨歌》 《游园惊梦》与《弗兰德公路》平行技巧之比较 “文革”记忆下的两种“伤痕”书写——以《尹县长》和《班主任》为例的比较 论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立场——以宁波籍旅美作家应文婵、於梨华为例 文本解读 台湾文学中的东北地域文化呈现——以梅济民的散文、田原的小说为例 “弑父情结”与“少年中国”主题——王文兴《家变》之解读 东西文化冲突下的情爱困境——以欧阳子《考验》和《秋叶》为例 对照记:《小团圆》与《今生今世》中的自我建构 拥抱团圆——试论张爱玲的《小团圆》 精神家园的艰难追寻——寒山碧长篇新作《还乡》的文化意蕴 如怨如慕——浅谈澳门豉味歌王李向荣的曲辞 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神性书写”——晨砚小说的个案 化蛹成蝶的艰难——论黄宗之、朱雪梅的长篇小说《破茧》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双维写作模式探析 孙康宜的中英文诗歌创作 理论阐释 试从新加坡过去的后殖民文学现象浅谈香港的文学论述发展——以后殖民理论中的“第三空间”为分析角度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及其学术定位 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台港都市文学的发展维度 史海钩沉 马华女性小说在第三世界女性主义中的文学意义 本土意识与中国因素制约下的文化拟态——对马华文坛“断奶说”的文学历史考察 访谈与对话 生命空间与诗的美学之思——“诗魔”洛夫访谈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6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晓初//朱文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075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1 |
宽 | 17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