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散文(2)(精)/中国儿童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儿童文学大系》是我国第一部清晰反映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发展脉络的大型文献资料图书。

全套书共分理论、童话、小说、散文、诗歌、科学文艺、儿童剧七卷二十五册,内容包括了我国近100年内发表的各种题材及风格的代表性文章和作品,集中、具体而又客观地展示了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发展历程。

本书为散文卷的第二册,收录了一百多篇经典的儿童散文。真正的儿童散文是为广大小读者服务的;它既要遵循一般散文的艺术法则,又要照顾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与审美情趣。

内容推荐

1988年至1990年间,希望出版社陆续推出一套煌煌大书——《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分理论、小说、童话、散文、诗歌、儿童剧和科学文艺七大类,凡十五卷,共一千余万言。

本套书为《大系》新版本,该版本在对已出之囊括1919年至1988年间的十五卷加以认真校订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班子,将1988年至1990年间的儿童文学文论及作品分类续编为十卷,这样就形成了现在规模的这套共二十五卷、自1919至2008整整一百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堪谓卷帙浩繁,蔚为大观,这在中国出版史上确属空前壮举,其文化史料价值实为弥足珍贵!

本书为散文卷的第二册,收录了一百多篇经典的儿童散文。真正的儿童散文是为广大小读者服务的;它既要遵循一般散文的艺术法则,又要照顾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与审美情趣。

目录

背篓

彩色的篱笆(外四章)

梦中的旅途

出路

蝴蝶

失群的中学生

星球细语

与陌生人交流

飘越大洋的祖孙情

蚌壳棉鞋

小书摊的诱惑

笔直走,转弯狗(外一章)

换糖佬

魔鹿

湖上札记

神秘信物

树叶房子

红鼻子姜爷爷

竞争意识

松坊村的溪流

爸爸的花椒糖

旺伯母的鹅

山野之魂

小外孙,在海外

门缝中的童年

沉默的指影

渔友趣事录

爱丁堡的儿童博物馆

隐患

少女梭梭

姊妹屋

寂寞人之初

火把节之歌

昨天的誓语

来自北极村的采访手记

山路漫语

玩的暑假

少年英雄黄云德

蓝色泸沽湖

双亲两题

天性——嘟嘟的故事

等待风琴

尊重

男孩首领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做一个最好的你

一个孩子能走多远

你一定会听见的

青春和天籁

我怀念那只鸟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节选)

核桃树

擦肩而过

心之歌(三章)

飞越了千山万水

北京有个“陪读村”

永远的风景

月光之舞

“铁路”的大梦

柿子树

我的好朋友“奸臣”

压岁钱

下课

少年鲍柏

年轮

留在桦树皮故乡的思念

求医

独走青海

台阶

红背带

“茶花两朵”,胭脂太阳

小狐狸与山海爷

童年琐忆

恐惧无爱

我拿什么还你,外婆

与风擦肩而过

自新大陆

雪地访春

母亲的巴掌

最后一窝燕子

光阴的书签

阴影

蜂蜜·苦荞·熊瞎子

我的狗,乳白色的狼犬

雁鹅

爆米花

严冬海猎

谁不喜欢玩

会飞的孩子

衣橱

夜别枫桥

童年的花路

读《水浒》的小孩

高考殇

两只黄雀和一棵杉树

雪峰绝顶展英姿

纸风铃紫风铃

我不认识你,但我记得你

紫蓝色的绸结子

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

矢车菊的天空

十四岁那年,我逮住了只山狸子

网络中的潘多拉魔盒

相爷

我和妈妈的粥

镜头是我注视你的眼晴

试读章节

只要一踏进我的山区故乡,人们无不发出啧啧的惊讶:啊,好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绿色天地呀!

是的,故乡盛产竹。那婆娑的竹影,好似无数仙女在飘袂而舞;那颤动的篁叶,好似无数翠蝶在抖翅展翼;那“节节”,的竹笋拔节声,则是一支令人振奋的美妙的生命进行曲……

离开故乡好多年了。然而,在我的思乡梦中,总是晃动着一只极平常的物件——背篓。

那是山里人的常见之物。几支青竹,一把篾刀,长茧的大手一摆弄,便成了精巧而又坚固的背篓。

背篓,装着日月星辰,装着春夏秋冬,装着山民的甜酸苦辣,古老而沉重。

背篓,又是山里孩子童年的摇篮。父母背着,让孩子早早地读大山雄浑的气势,读霞飞日落的诗篇,听山风鸣奏的浩浩天歌,阅山镇繁华绚丽的现代画卷……

我在背篓中长大。我忘不了妈妈那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背篓。它,使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教育我做一个真诚、善良、正直的人。

那是日寇铁蹄蹂躏江南的岁月。

一天,妈妈在村外的池塘边洗衣。儿时的我坐在背篓中,对着天上的流云飞鸟唱着咿咿哇哇的歌。

忽然,山那边响起了凌乱的枪声。随之,山径中又传来了匆忙的脚步。我惊哭了。妈妈正要收拾东西回家,却见竹叶一闪,一个穿便衣的新四军小战士受了伤,脸色苍白,大口地喘气,向妈妈投来求援的目光:“大嫂……”

山腰上,枪声在响,还有敌人粗野的吆喝。

妈妈立时明白了什么,急中生智,朝小战士把手一招,向清清水中一指,喊一声:“快!”

小战士跳入水中。妈妈“刷”地抖开了洗好的被单,在池面上形成一朵鼓鼓的白色大蘑菇,晃晃悠悠。妈妈呢,一边又仔仔细细地洗涤着,一边逗着我唱起了动听的儿歌:“月亮姑娘哪里来?脚踏莲花云里来……”

敌人追来了,喝问着被追者的去向。妈妈向远处茫茫竹海指去。待敌人消失后,妈妈把小战士背到山里的一个偏僻的洞中。

从此,每当薄暮冥冥时,妈妈便背起背篓,向云浮雾绕的山间走去。我目送着妈妈的背篓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蠕动,在黄昏的山岚中隐没。

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小战士伤愈归队了。临别时他跪在妈妈的背篓前,哭了:“妈妈,谢谢你,我一辈子忘不了你……”

他,没有留下名字,也不知道妈妈的名字。但这有什么要紧呢?难道这萍水一遇,一药一饭之济,妈妈会企求日后的报答么?在那小战士的心中,将会永远铭刻着两个字:人民。

背篓,在我的记忆屏幕上,还留下这么一个难忘的片断。

那是勒紧腰带“瓜菜代”的岁月,我正在中学求学。饿得慌了,便常常朝家跑,想找一点东西填一填肚子。

那时,树砍了,竹林老了,山秃了,村里不闻鸡犬之声,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民以食为天。”然而,“食”在何方?

妈妈不知从哪里搞来了半背篓红花草(又名紫云英)。这本是牲口饲料和肥田之物,然而在当时分明成了救生仙草。我催着妈妈快烧煮一锅,可以美美地饱餐一下。

妈妈用眼神制止了我,犹豫着,从篓中取出一捧,掂了掂,又放回去一小把。妈妈让我背上背篓,自己拄着一根木棍,蹒跚着走去。唉,不知何时起,妈妈竞衰老得这么快!

妈妈领着我,凡是有孩子哭声的人家,一家一把红花草,重复着一句话:“给孩子吃……”礼轻情重。人们投来了多少感激的目光。妈妈只是凄然笑笑。直至背篓空空为止。

这一晚,妈妈烧的红花草汤,我竞一点也吃不下,只觉得心酸酸的,眼热热的。我总觉得,妈妈身上有一种神圣崇高的东西,在闪光,在叩击着我的心灵。是爱么?这爱却一点也不褊狭,而是如此的博大深沉!

妈妈依然在叨念:“当年那位当兵的哥哥不知在什么地方?让他吃一口暖暖心多好!”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啊,好心的妈妈!

自此以后,背篓的形影一直伴随着我的风雨年华,时时难以忘怀。

随着岁月的流逝,妈妈的背篓换了又换,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新了又旧,旧了又新。

前月,妈妈背着背篓来看我,带来了沉沉的一背篓的鲜物:冬笋,鲜果,好多名贵的花卉,也带来满满一背篓家乡变化的新消息。

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身板越发硬朗。她为我带来了—个美好的春天。

我忽然感到,好多年没有背故乡的背篓了,真想跟随妈妈回去重温一下童年的梦,再听一遍妈妈唱的摇篮曲。

今年暑天,女儿从学校放假返家,我决定叫她立即动身回山区老家,去背背故乡的背篓,补上学校中没有的生活一课。

我也真切希望更多的那些穿红裙子、戴十字金项链、登高跟鞋的少男少女们,也去去山村,体验一下背篓生活。

哦,人们,切莫忘了背篓!

尽管背篓是普普通通的物件,尽管山里的人是普普通通的人,然而,唯其普通,才显出其伟大!

背篓,山区故乡美丽的灵魂,我的深深的爱恋!

P1-3

序言

1988年至1990年间,希望出版社陆续推出一套煌煌大书——《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分理论、小说、童话、散文、诗歌、儿童剧和科学文艺七大类,凡十五卷,共一千余万言。这是我国第一部清晰反映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发展脉络的大型文献资料图书。《大系》选收文论和作品的时段,上起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下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涵盖八十年左右的时间。书出后曾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日月飞转,斗转星移。首版《大系》编纂成书并正式问世,距今倏已逾二十载。希望出版社决定斥巨资,隆重推出《大系》新版本——在对已出之囊括前八十年的十五卷加以认真校订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班子,将后二十年的儿童文学文论及作品分类续编为十卷,这样就形成了现在规模的这套共二十五卷、自1919至2008整整一百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堪谓卷帙浩繁,蔚为大观,这在中国出版史上确属空前壮举,其文化史料价值实为弥足珍贵!

中国儿童文学源远流长、古已有之,这已是多数文学史家的共识,因为具有儿童文学形态的或曰实际上的儿童文学作品,早就存在于许多古代人文典籍中;历代庶民口口相传的大量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寓言、童话、民谣等,其中不少就是儿童文学作品。毋庸置疑,在华夏大地,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共生亦共长,亦即自“成人文学”发生之日起,儿童文学便存在了,只是未以“儿童文学”称之,因为彼时尚无这个名词。诚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儿童和妇女一样不受重视,因此,几无专门为孩子们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也是不争的事实。100多年前,在世界进步思潮影响下,随着“儿童”的被发现,儿童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出现了专为少年儿童创办的刊物,为孩子们创作、翻译、编写的文学作品日多,中国儿童文学终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一个文学部类,正式成为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

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三十年儿童文学,史称“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其发轫及发展,是和中国现代文坛一批杰出文学家、出版家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诸如“周氏兄弟”(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茅盾、冰心、沈从文、巴金、郑振铎、张天翼、老舍、赵景深、顾均正、赵元任、严既澄、徐调孚、陈伯吹等等。他们或以自己的创作理论成果,或以自己的翻译出版业绩,直接丰富和壮大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把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看做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儿童文学,正是培育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一环。其不可低估的意义,正如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早在1950年4月为《儿童时代》杂志所写的创刊词中所指出的:“给儿童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培养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宋庆龄后来还说过:“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1954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对广大儿童文学作者写出更多优秀作品,起到了积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1955年9月16日,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重要社论,指出当时少儿读物严重匮乏,要求所有的作家和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者重视少儿读物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同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发出《关于发展少年儿童文学的指示》,号召广大作家和有关部门加强和重视儿童文学创作,尽快改变儿童读物奇缺的状况。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儿童文学也初步呈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许多早在建国前就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继续热情地为孩子们创作;一批新的儿童文学作者脱颖而出;不少主要从事成人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翻译家,也满怀热情为孩子们创作、翻译儿童文学作品。这些,都直接造成那个时期儿童文学的一时之盛,即新中国儿童文学所谓的“第一个发展黄金期”。现在看来,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观念,加上受当时前苏联儿童文学的影响,人们比较偏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这种对文学功能认识上的不全面性,导致那个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明显弊端,这就是“思想大于形象”,造成不少作品“公式化、概念化”,艺术性较为薄弱,正如文学大师茅盾在《六○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当然,建国后十七年中,也出现过一批确实优秀、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儿童文学佳作。

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儿童文学园地百花凋零,只有个别作家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写出过一些至今仍可读之作。

中国儿童文学的全面复苏和新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之后。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年早些时候在江西庐山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为儿童文学在新时期的较快发展,在组织上做了很好的准备和动员工作。随后,在“解放思想”的新时代号角声中,儿童文学界在理论和文艺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拨乱反正;儿童文学的功能和艺术规律,获得了新的正确的阐释和尊重;广大儿童文学工作者焕发出极大的创作激情;儿童文学创作、编辑、出版队伍显著扩大;儿童文学作品发表园地大大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界掀起了一次绵延数年的创新、探索、争鸣热潮,包括少儿出版在内的多方合力,成就了建国后儿童文学的第二个“黄金期”;及至进入九十年代及新世纪后,儿童文学领域不仅老作家“宝刀不老”,中青年作家成为创作中坚,出现了一批深受广大小读者喜爱和欢迎、屡获全国大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而且新人辈出,“70后”、“80后”乃至“90后”都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儿童文学创作新秀崭露头角,他们题材各异、风格多样、不拘一格的创作路数,每使读者和业内人士眼睛为之一亮。有论者称,近二十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形成了“五代同堂”——或“五个创作方阵”,即(儿童文学)老作家、中年作家、青年作家、少年作者、成人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之苑呈现出多元共生、百卉争艳的喜人局面。与此同时,儿童文学研究、理论、评论领域,也涌现了一批新人。

增补后的二十五卷《中国儿童文学大系》,采取编年的方式,以我国100年内各个时期各种题材及风格的代表性文章和作品,集中、具体而又客观地展示了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发展历程。这套《大系》的选编者和出版者,严格遵照原编辑委员会定下的宗旨和要求,凡人选的文章和作品,一律保持原貌,不因其中个别内容、思想、观念带有当年的“时代印痕”、现在看来已显得明显滞后或“不合时宜”而加以修改,目的是为了保留时代的“原汁原味”,反映真实的历史。这就使这套《大系》真正成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的“形象地图”,不仅具有阅读欣赏价值,也有可供研究考察的珍贵文献史料价值。

这套《大系》原来的19名顾问、编委,已有12位先后谢世。由此我们深感岁月之沧桑,生命法则之无情。阴阳苍黄,新旧更替,生生不息,这原是宇宙、天地亘古不易的铁律。面对前辈的陆续“退席”,本无须过分怆然喟叹;每念及先驱们百年来为中国儿童文学做出的不朽业绩和贡献,一种钦敬崇仰之情久久激荡我们胸间。

逝者已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前辈未竟之神圣事业,当会有一代一代德艺双馨、又有旺盛生气和蓬勃活力的建设者来担当接承、弘扬发展。“杰出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超越时空、不分国界的。它们往往描写全人类普遍关注又是普天下少年儿童心灵能共同感受的东西,讴歌真、善、美,颂扬爱的力量、道义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因而具有永恒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共享的审美价值。”(著名评论家束沛德语)——这是当今中国广大儿童文学学者和作家的一个重要共识。

正是江南风景好,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坚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和创造性劳动,下一个百年的儿童文学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们这个儿童文学大国定将跃升为举世瞩目的真正的儿童文学强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散文(2)(精)/中国儿童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卫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945332
开本 16开
页数 70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29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1.1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
丛书名
印张 44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9
177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