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欧洲(我的自驾三万里)
内容
试读章节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于1976年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均为世界级名胜。

截至2014年6月,坐拥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中排名第一,而有47处世界遗产的中国屈居第二。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各种样态的文明,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无疑只有两个,中国儒家文明和希腊一罗马文明。今天几乎所有主流国家,都是在这一东一西两个伟大文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然而,在历史进程中,这两个曾经创造过灿烂文明的民族,本身却遭遇了停滞与衰落。

某种程度上,意大利与中国很是相似。在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入侵以后,意大利开始走上政治积弱和文化衰退的道路。而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承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几近亡国。类似的经历,令中意两国形成了许多相似的民族性格。

所以,人们说,意大利是欧洲的中国。

GPs显示,酒店就在几十米范围内,但就是找不到具体位置。于是,驱车向街边加油站驶去,那是附近唯一灯火通明的地方。加油站门口半明半暗处站着一个抽烟的小个子女人,在这带着寒意的秋夜,她竞然还穿着小短裙。停下车,摇下窗,还没开口问呢,我便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水味。她走了过来,笑吟吟地俯身往车里探视。就着昏暗的灯光,能看出她的金发是假的,睫毛也是假的,说不定还戴着美瞳。我把记了酒店地址的那张纸递给她看,嘴里说着hotel,hotel。她立马收回笑容,立起身,指了指加油站里的小超市。此时,后面又来了一辆小车,她扔下我,迎了过去。

2011年秋天,我在意大利的第一晚,便是在这座曾经被徐志摩叫作翡冷翠的城市度过。20世纪20年代,徐志摩曾客居佛罗伦萨,写下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和名诗《翡冷翠的_夜》。每每读到这首据说是为陆小曼而作的诗,便会涌起些许异样的感觉。那个时代的生活,是匮乏而诗意的。在他们的眼里,美无处不在。现在呢?孩子们被成堆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成年人则在各种交错暗生的潜规则下蝇营狗苟,哪还有闲情逸致去发现美、欣赏美?  第二天,酒店前台的小伙子向我详细介绍了如何乘坐巴士到老城区。在意大利乘坐公交,须先到车站旁的小餐厅、小超市、小酒吧等处购票。票价不贵,1欧元左右,在规定的时间内(如60分钟或更多)可随便乘坐公交。上车后把票塞进打票机去记一个登车时间就行了。

佛罗伦萨老城狭窄的小街两边,是密密的巴洛克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阳光下的蓝天白云、黄色调的鲜艳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酒红色的屋顶。来到这里,就像是跳进了调色板。老城的巷弄,算不上清静。游客的数量恰到好处,既不拥堵得令人心烦,却又适度地烘托出人们对这个文化胜地的虔诚之情。

正沉醉间,我被两个吉卜赛老女人给拦住了。我不知吉卜赛年轻女郎是否如歌中所唱那般美丽动人,但在这俩老太太沟壑纵横的黑乎乎的脸上,完全找不到她们曾经也美过的痕迹。她俩披着黑色大披肩,不由分说,一边一个揪住我的上衣,嘴里不停地咕哝着什么,脸上是万般苦寂的表情。得,咱瞧不得别人难受,赶紧地准备掏钱。正在此刻,感觉到异样,一低头,发现其中一个老女人借着披肩遮手,已经把我衣兜的拉链拉开了一半,那兜里可是我装现金纸币的钱夹子。我一边挥手拍向那只正在掏包的手,把它打开,一边大喝:“Hey!What’re youdoing?!”她俩见事已败露,赶紧扭头作鸟兽散。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该怎么处理,不知从哪儿倏地一下又冒出两个吉卜赛中年妇女挡在我面前。这两位一人抱一个吃奶的孩子,直往我怀里塞,让我哭笑不得。

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鲜花之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其历史老城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西方文明的进程中,佛罗伦萨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从历史中拿掉它,今天的西方,也许还不知是何场景。

来到佛罗伦萨,就如走进了一套名为《文艺复兴》的系列丛书。书的作者是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光辉的名字: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乔托、莫迪利阿尼、薄伽丘、彼得拉克、瓦萨里、马基雅维利……

但我首先想到的却是这套丛书的资助者,13—17世纪时期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文艺复兴时期,上面所列的几乎所有艺术家、思想家都受过美第奇家族的惠助。今天存世的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都为美第奇家族所收藏。甚至蜚声世界的乌菲兹美术馆,也是这个家族的遗产。

P3-4

后记

土耳其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在古波斯语中,意为“美丽的马乡”,它曾经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卡帕多西亚景色优美,以其童话般的斑点岩层而闻名于世。这里曾经遍布活火山,岩浆和岩灰冷却凝固后形成厚厚一层凝灰岩。天长日久,在阳光的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之下,凝灰岩松软的部分剥蚀殆尽,比较坚实的部分残留下来,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岩石,有壁立千仞的悬崖,有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则是像蘑菇、树桩、尖塔一样的石笋和石柱,构成奇石林立的露天博物馆。

2014年2月初,我驾着一辆从伊斯坦布尔租来的轿车,一路逶迤,住进了卡帕多西亚地区Goreme村的一家旅店。

接待我的小伙子高大帅气,满脸络腮胡,其实年龄并不大,他的名字叫阿里。这个季节的酒店很冷清,除了我之外没有其他客人。左右无事,阿里便陪我在他家旅店上上下下尽情参观。这家建在高耸的石柱里面的洞穴旅店很有特色,店家把石柱拦腰掏空,地上铺上地板,顶上描上彩绘,四壁开凿牖窗。从低矮的石门走进去,洞内豁然开朗,厅堂宽敞,灯盏幽幽,给人回归原始穴居生活的奇妙感觉。

阿里说,他虽没去过中国,但对中国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女朋友是中国人,在深圳的一家中学当英文老师。

是吗?我来了兴趣。在封闭的土耳其中部的一个普通小伙子,竟然交上了中国女朋友,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

阿里面带幸福,得意地说,我们是一年前在网上认识的。交流到一定程度,我们就约定了在泰国见面。

可是,你为何不去中国看看呢?对年轻人来说,深圳机会很多的。

阿里耸耸肩,略带无奈地说,结婚以后,我会去的。

那么,你们准备在中国生活吗?

不,婚后我女朋友会来卡帕多西亚和我一起,在我爷爷的这家洞穴酒店工作。

聊着家常,阿里就很热心地向我推荐当地一家专营热气球观光飞行的公司。虽然在他家旅店门外的街上,就有另外几家热气球公司的售票点,我还是决定通过阿里购买热气球票。至少,这可以给阿里一些实实在在的动力,以便他能够更好地为我这个唯一的客人提供服务,譬如,在第二天凌晨准时叫我起床。

翌日清晨5点,阿里敲响了我的房门。5点半热气球公司的车来接;6点在热气球公司的小餐厅里吃自助早餐;7点左右,我乘坐的热气球迎着东升的朝阳缓缓升空。

小时候上地理课,曾经无数次幻想,有朝一日能够穿越撒哈拉,横跨西伯利亚,泛舟印度洋……却从来没有设想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清晨,我会以这样的方式,顶着略带凛冽的风儿,飘浮在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广袤的田野上空。

那一刻的感觉是奇妙的。如果说一切的铭记都只是瞬间的碎片,那么在那个苍凉的土耳其之晨,沧海桑田,悄然而来,又无声散去。在600米高空中的热气球吊篮里,初升的太阳虽然红得热热闹闹,却几乎没有带给我什么热量,但我还是暗含某种喜悦的心情在期待着温暖。

实际上,我的土耳其自驾之旅与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毫不相关,在为本书结尾时,这段记忆却鲜活地跳了出来。这就好像在欧洲的秋叶静美之后,不知在哪个清晨,或者哪个黄昏,几片雪花飘飘而至,冬天悄然来到。可是,谁又说得清,残存心底的点滴幽思,是否会被漫天冰雪掩埋?

记得在2011年盛夏,匈牙利驻重庆领事馆的领事,一位很有风度的绅士,在面签中问我,为何想去匈牙利?我答,喜欢欧洲秋天的色彩,准备去拍点片子回来,挂在自家墙上,要是拍得够好的话,打算把朋友家客厅的相框里也换上我的片子。我没说谎,我确实喜欢火一般绚烂的秋天,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入画的季节,更是一个令人守望的季节。在那里,纯净的阳光,惆怅的雨丝,缤纷的落英,幻化成一个又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

些许从容,些许淡定,伴我此去经年。

不管未来如何,我会继续走下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目录

1 意大利:最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

 1.佛罗伦萨,一套名为《文艺复兴》的系列丛书

 2.罗马之荡气回肠的古典主义

 3.罗马之优雅神秘的浪漫主义

 4.罗马之充满噱头的世俗主义

 5.赤脚修士粗袍背后的腰带上有三个结

 6.威尼斯微波溶漾,桥栏最宜半倚

2 匈牙利和奥地利:欧洲最具帝王气质的惊艳之地

 1.布达佩斯,陈旧中仍不失某种淡淡的尊严

 2.这座城市所应有的气质

 3.山丹丹,一首和中国无关的歌

 4.巴拉顿湖畔的秋雨夜话

 5.奥匈帝国认为自己可以争夺一下世界霸权了

 6.美泉宫的茜茜公主,物虽在,而人已去

 7.哈尔施塔特,世界最美湖畔小镇

 8.奥地利北部,欧洲最美的乡村之一

3 捷克:最令人窒息的美丽

 1.波希米亚的CK小镇,一场致命的诱惑

 2.歌德如是道:"布拉格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

 3.波希米亚的性格中没有阳刚二字

 4.捷克的卡夫卡气质

 5.布拉格虽历经沧桑,却仍留着一分清丽

4 法国普罗旺斯:最无虞的生活方式

 1.彼得·梅尔(PeterMayle)将深藏闺中的普罗旺斯推向世界

 2.亚维农,往日的繁华如黑白电影般无声闪过

 3.勾禾德,凡尘的局促烟消云散

 4.法国东南海滩,对小资们来说,夫复何求呢?

5 希腊圣托里尼岛:中国人心中最浪漫的海岛

 1.浪漫之地,怎会与爱无关?

 2.圣托里尼岛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3.纯洁的爱琴海让人悄然之间便有几分感动

6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欧洲最鲜为人知的国家

 1.自驾罗马尼亚,去或者不去?

 2.锡比乌的眼睛,神秘、忧郁而又诡异

 3.锡吉什瓦拉,洞穿了浓雾般的时空

 4.罗马尼亚中部山区,2013年秋的第一场雪

 5.吸血鬼城堡德古拉,冷峻、苍凉、凄美

 6.女孩抿笑道,Whynot?只要有感觉

 7.布加勒斯特,残破的"欢乐之城"

 8.罗马尼亚官员:"把钱直接给我,你就能走了。"

 9.Hello,保加利亚!

 10.大特尔诺沃默默讲述着往日的故事

 11.首都索菲亚,至少还有玫瑰和美女

 12.里拉修道院宛若一个藏在深山的小家碧玉,楚楚动人

7 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欧洲最贫穷的角落

 1.络腮胡说,中阿是兄弟?

 2.布特林特,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认同之地

 3.吉罗卡斯特,老板忽然大叫,停下停下!

 4.培拉特,对着我的镜头,尽情地叙述吧

 5.地拉那,欧洲最后一块神秘之地

 6.科索沃的边境警官命令我删掉照片

 7.科索沃,如此纯真的笑容

8 黑山、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最美的人间天堂

 1.布德瓦,欧美富豪的新宠

 2.科托尔:“不要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不会拿走

 你们的。”

 3.《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4.经过莫斯塔尔,进入克罗地亚

 5.杜布罗夫尼克,不经意间就让你忘掉时间

 6.马可·波罗的故乡和达尔马提亚的

 几个世界文化遗产

 7.从亚得里亚海海岸到内陆小镇斯卢尼

 8.库姆罗维茨,铁托总统的故乡

 9.萨格勒布,关于欧洲的想象

 10.斯洛文尼亚,名字里镶嵌有love的浪漫国度

序言

大抵来说,我对旅程的安排,一个是参考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这个名录基本囊括了当今世界所有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景观和自然名胜。另一个是参考《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简称LP)。

大多数情况下,我的旅行主要还是随心而为,没有太详细的计划,走哪儿算哪儿,让旅途中那些或精彩、或平淡的片段像花儿一样在心尖盛开,清新隽永,回味无穷。人生就是一次孤独而漫长的旅行,一程有一程的风景,一季有一季的绽放。把旅途中的故事写成不老的歌谣,谱上音符,于似水流年里且行且吟唱,让心灵在浮躁中得以沉静,让生命在红尘里得以升华。追寻风的方向,感怀雨的恩泽,淡雅而又快意地游荡于尘世,一半风雨,一半阳光;一半浮土,一半碧空;一半忧伤,一半痴狂;一半迷离,一半了然……

在提笔写下本书之际,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一句我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那家位于地道巴洛克风格的百年老楼中的酒店房间墙上看到的英文:

I have seen more than I remember,and I remember more than I have seen.

就以此作为本书的开篇吧。

最近2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国人旅游,就像在操场跑圈。

第一圈,中国内地旅游,逢年过节,千百万人挤在一起,让人“敲竹杠”。

第二圈,寻思着到港澳台去看看,这也是除中国内地以外最容易、最方便的目的地。

第三圈,也许会去东南亚各国。毕竟离家里近,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出个国,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

第四圈,开始琢磨去欧美发达国家了。大多数是跟团,也有部分自助游。目的地基本上是欧美著名的大城审,如伦敦、巴黎、罗马、纽约等。

第五圈,眼界逐步扩大,开始考虑稀奇的地方了。这个世界除了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地方也挺美呀!譬如,东欧的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非洲……

第六圈,胃口被吊得更高了,一般的玩意儿已经过不了瘾,就有了探个谜、冒个险的野性冲动。于是,目光开始投向那些曾经血雨腥风或现在正打仗的地方,如欧洲火药桶巴尔干——这个地区好像从来就没消停过;如叙利亚——据报道,已有旅客自发前往参战;如南美丛林——那里是杀人不眨眼的毒枭的天下……

那么,您跑到哪圈了?

听我这么一说,立马就有人吼了起来:什么这圈那圈的,我第一次出国就直奔非洲撒哈拉了,你说的这个什么圈圈理论,也忒不靠谱了!

恭喜您,您一把跃过前面那么多圈儿,直接就跳级了!我笨,所以只能按部就班地慢慢走过来。

让自己的旅行生涯就那么一圈圈地累积,对我而言,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感悟。在这个世界上,我驾车游览了包括大半个欧洲在内的50来个国家,不为邂逅,不为猎奇,所有发生的或没有发生的一切,只是让我感觉,我在回家的路上而已。

只要在路上,我就在自己的人生之中。

掐指一算,欧洲前前后后已经去过5次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两次秋日自驾,跋涉3万里,沉醉不知归路,品味了半个欧洲。

第一次是2011年秋,我驾车游走于匈牙利、奥地利、捷克、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等7国,路过荷兰、斯洛伐克、瑞士、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梵蒂冈和圣马力诺等7国。

第二次是2013年秋的巴尔干之旅,驾车穿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最南到了希腊爱琴海上的圣托里尼岛,而后北上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再入黑山、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最后经奥地利返回匈牙利。

本书便是这两次欧洲秋日自驾的结晶。

驱车游荡于欧罗巴最具文化特色、最鲜为人知的国家和地区,灵魂与眼睛一起迷醉于自然欧洲那秋叶静美的绚烂和人文欧洲那荡气回肠的沉淀。自然是形,人文是魂,有了魂,欧洲美轮美奂的风土人情才有了生命。某种意义上,欧洲最令人神往的不仅仅是它那些如雷贯耳的历史名城如雅典、罗马、维也纳等,更是它的那份从容气质。这种从容,既源自古希腊千年文明的传承,也来自它的生活态度。当名和利不再作为人生唯一目标之时,举手投足间便自会多了几分大气。

在欧洲,到处都是鲜花。即便是在战乱刚息、满城墓地的萨拉热窝,市民们也会在自家简陋的窗台养上几盆花。那些花儿,按中国的标准,基本上都不值钱。欧洲人种花,讲究一个心情。甭管它是草花野花,只要它能绚丽怒放,就是好花。中国人种花,则讲究一个名贵。你家要是只有几盆草花,你都不好意思摆出去给人看。毋容置疑,中国人也爱美,但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该如何让生活真正地美起来?实际上,在很多人看来,生活的意义已经浓缩为一个动宾词组:挣钱。平日里,我们太忙了,忙得都没时间去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匆忙。正因如此,当我们来到欧洲,近距离地观察欧洲人那种悠闲、健康、积极的生活时,才会悄然察觉到:自己心中某种被压抑的情愫正在痒痒地复苏。

这两次欧洲秋日自驾,都是从布达佩斯一家小小的租车公司老板Gvula那里租的车,且两次租的都是同一辆车——0pel的Astra柴油版1.9升蓝色旅行轿车。所以,这辆车当仁不让就成为本书中除我之外的另一主角。

第一次向Gyula租车,是在2011年秋天。当时打算以匈牙利布达佩斯为第一站,自驾中欧地区。将欧洲著名的租车公司搜寻一番,发现很难租到自动档轿车。然后,无意中就在网上看到了布达佩斯的Gyula那家经营自动档轿车出租业务的小公司。于是,在这个秋天,我开着Gyula的车,走过了中欧、南欧地区大大小小共14国。  ~

两年后的秋天,再次自驾欧洲,仍然是以布达佩斯为第一站,计划是在欧洲巴尔干地区划一个圈。租车时,与众多租车公司联系,但没有一家租车公司允许客人将他们的车开进巴尔干国家。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在他们看来,那些国家,不是腐败透顶,就是战乱不断,要不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在遍寻租车不得的情况下,只好又回去找Gyula。Gyula的车,在2013年的秋天,都比较陈旧了,里程数基本都在20万公里以上。那阵子,他似乎正在忙着经营其他业务,而无暇好好地关照他的车了。

一番沟通与交流,我告诉他,在我上一本书中,曾经提及他和他的车。由于我的书,不断有中国客人去租他的车。现在,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Gyula和他的租车公司,已经是中国游客中最著名的布达佩斯本土租车公司了。为了说服Gyula,我甚至还答应,如果这次巴尔干之旅成行,回来后的游记中一定会再次提到他。

Gyula是个商人,却是个和我已经比较熟识的商人了,毕竟我给他带去了不少业务。哪怕是一个东欧老外,也是通情达理的,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可以变通的,也是要讲点哥们义气的。这一点,在我看来,既是东欧人相对于呆板的西欧人(尤其是德国人)的优点,也是他们的缺点。不管怎样,反正结果就是老板Gyula终于答应将我曾经在2011年租过的那辆Opel柴油旅行轿车再次租给我。

但租车的价格却挺高。我租这辆已经有20万公里行驶里程的普通老车的价格,足以在布达佩斯最大、最正规的汽车出租连锁公司租下3.0升排量的标致607,这个607在中国的卖价大致相当于2013年新版2.5升排量的奥迪.A6I。。但人家的607只允许我在欧洲申根国家(中根公约的签署国和执行国,申根国之间取消边境管制,持申根签证或申根国有效证件可以在申根国家间自由流动)内部行驶,绝不能驶出中根国疆域之外。于是,2013年的秋天,我只好再次驾驶那辆吼声大得如拖拉机般、1.9升排量的蓝色Opel柴油旅行轿车,重又踏上了欧洲并火日自驾之旅。

内容推荐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欧洲文化学者赵淳先后5次自驾3万里,深入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探访欧洲景色最美、最鲜为人知的地方,比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希腊、黑山、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地。《最欧洲(我的自驾三万里)》中作者以高超的摄影技术、别具一格的行摄方式和文化学者的独特眼光,对欧洲进行最具人文气息地深度解读。

编辑推荐

赵淳编著的《最欧洲(我的自驾三万里)》深入探访欧洲景色最美、最鲜为人知的地方,比如当前国外最热门、景色最美的黑山、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而黑山、克罗地亚也是英国女王的度假地,最鲜为人知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地。底蕴深厚的欧洲文明、帝王气质,跃然纸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欧洲(我的自驾三万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184550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2014217613
中图分类号 K95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