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幸福是自己的杰作
内容
编辑推荐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什么才是孩子心理真正需要的?年轻的爱侣们到底在想什么?夫妻关系中间最大的心理症结又是什么?我们梦寐以求的愉快生活,到底应该如何活?人生的意义何在?

知名旅美心理学者、心理治疗专家徐浩渊博士,抛弃说教、甩掉枯燥,用真实的人与事白描出每一段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关系和问题,《幸福是自己的杰作》里有孩子的焦虑,青年的迷茫,更有华发之年依旧无法释怀的心结,每一段精彩的讲述、细致入心的心理学解释,为每一位阅读者铺展开心灵成长与人性探究的通路。

内容推荐

《幸福是自己的杰作》是一本启迪现代人心灵成长的书,同时也是一条探究人性的通道。作者徐浩渊相信每个现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础心理教育,如同学习识字、算术一样。今天,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目录

写给我的读者

第一部分 情感·家庭

 第一章 养儿育女

1 假如你真的爱我

2 到底是谁的需要

3 一家一本难念的经

4 为何惧怕“早恋”

 第二章 谈情说爱

1 学会沟通

2 姑娘们到底要什么

 第三章 家里家外

1 一个家庭,两个中心

2 老父亲要结婚

3 婆婆与媳妇的战争

第二部分 职场·人际

 第四章 压力从何处来

1 成功的误区

2 竞争与选择

3 学不好英语的女孩儿

4 老板也是人

 第五章 上司与下属

1 老板可是不好当

2 下属的种种

第三部分 愉快·生活

 第六章 我不开心谁之过

1 谁为我的痛苦负责

2 期望、失望、绝望

 第七章 幸福是自己的杰作

1 人性的进化

2 我们到底要什么

3 我的发展很有趣

4 美妙时光

特别推荐

后记

索引

心育心,我们的公益心理网站

试读章节

牧师家的故事

一位美国的牧师,他的妻子得了慢性抑郁症,他的两个儿子已经从大学辍学,住在家里接受精神科治疗,为此,他很不情愿地去见心理医生——佩克博士。尽管他的整个家庭已经陷入了“病态”,这位牧师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对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病态所起的作用。他很委屈地说:“我竭尽全力去照顾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除了睡觉之外,我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他们。”

医生仔细询问了牧师的家庭状况,发现他为了满足妻子与孩子们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劳作。尽管他觉得儿子们应该付出更多努力变得自立,但他还是给他们分别买了新汽车,并为他们支付汽车保险。尽管他自己很不喜欢进城,而且讨厌听歌剧,但是,他还是每个周末都带妻子到城里的歌剧院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将自己在家的几乎全部的自由时间,用于照顾妻子和孩子,而他们三人整天待在家里,一点家务事都不做。

医生问道:“难道你不厌烦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他们吗?”“当然烦了,”他回答说,“但是有什么办法?我爱他们,如果我不照顾他们,那他们多可怜呀!我是太关心他们了,永远不会在他们有需要而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自己站在那儿袖手旁观。我也许不是一个最出色的男人,但是,至少我懂得爱与关心。”

显然,这位牧师没有意识到,正是他自己的行为,促使了家庭其他成员的幼稚化。他总是把妻子称作“我的猫崽”;而把他那两个已经长大成人、健壮魁梧的儿子称作“我的小宝贝”。他不能理解,爱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活动,爱要求被爱的人完全参与——使用他们的头脑和行动。他不明白,很多时候,不给予其实比给予需要更多的勇气。而且培养独立性要比照顾那些原本可以照顾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种真爱行为。此外,他还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愤怒、不满与期望,这对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几次心理治疗,牧师逐渐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并且开始做出改变。他停止不适当地照料家里的每一个人。当他的儿子没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时候,他能够公开表达自己的愤怒。他拒绝继续为儿子的汽车支付汽车保险费,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想开车,就必须自己去工作,挣钱买保险。”他还建议妻子应该自己一个人去纽约听歌剧。

在做出这些改变的时候,他面临着变成一个“坏人”的危险,而且不得不放弃他以前作为家庭全部需要的提供者所具有的全权控制地位。一开始,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对他的变化表示愤怒。但是不久,一个儿子回去上大学了,另一个儿子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并且搬到自己租的公寓里去住,交上了女朋友。他的妻子开始享受自己的独立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这位牧师则发现,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生活也变得更加有乐趣了。

牧师家里发生的事情,对你并不陌生吧?因为在今天中国的家庭里,父母面对自己的独生儿女,也常常陷入相似的困境。可惜中国还没有佩克博士那样合格的心理医生,不能教给来访者,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去爱。我是从佩克博士的书中,开始领会爱之真谛的。

P13-15

序言

这是一本启迪现代人心灵成长的书,同时也是一条探究人性的通道。书中的每个故事均系真人真事,有的选自我曾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的《徐博士心理热线》,也有的选自我们开设了11年的免费心理网站“心育心”(www.ht2ht.com)。其中,包括我自身成长的艰难历程与我个人的故事。为了维护个人隐私,除了我和儿子的事例与名字,对其他案例都做了保护性修饰。

重新修订出版这本书,主要是应社会和读者的需求。11年前,那是2003年“非典”期间,因为所有北京人都被“隔离”在家,我完成了计划四本系列书籍中的第一册。首次出版书名为《我们都有心理伤痕》,是出版社要求的书名,我的心理学界同人们不喜欢,说:“太负面。”此后,从不同方面听到各种读者反馈。

一位北京著名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抱怨:

累坏我了。昨天值夜班病房无事,原想可以睡个安生觉,哪知拿起这本书就放不下了,一直到天亮才读完,又要查房去了……

网友静心:

说说我对徐博士的书的感觉:第一感觉就是“久旱逢甘露”,像《唱脸谱》中唱的,好极了,妙极了。很多话,很多经验是我经历了极大的人生挫折后才体验到的,还有很多是我一直在想却还没有想明白的,比如“成功”这个概念。我要是能早十年,不,早二十年读到这本书该多好!

网友HF:

有一天晚上,他(丈夫)突然对我说,觉得活着没意思,觉得活着很失败。还说小时候就觉得很失败。我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晴天霹雳一样,因为我在感情上很依赖他(虽然我在外企的工作中还是挺独立能干的)。非常感谢在这个时候我读了徐博士的《我们都有心理伤痕》,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明显觉得在感情上独立起来,再次谢谢徐博士。

我的学生发来e-mail:

徐老师,以下是中国社科院一位女性研究员的反馈: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真是值得一读的书,因为每个读者从中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投影。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科知识与中国人的特色心理或日“特色伤痕”联系得天衣无缝。看这本书,如同和朋友在交流对话。并从中吸取信心、力量和科学……对我有不少启发,尤其是应对心灵长期扭曲,此书也许可以给我适当的矫正的力量。

还有的朋友告知:

原本是好心借给朋友希望帮他一把,可我的书就此没影儿了。追了十几个人还是没有下落。

尽管读者反馈非常之好,但因那家出版社发行不力,大多数人买不到书,纷纷向我抱怨,让我失去了写作的激情。2008年由另一家出版社刊行第二版,书名《撒下好运的种子》,也是编辑希望使用的名字。结果,有读者抱怨“原以为是一本算命的书”。这一次,终于回归了我希望的书名,并且没有被任意删改的苦恼。十年过去了,书中的不少人物与家庭有了可喜的成长、进步。在这本重新修订出版的书中,把他们的发展告知读者,也算是对他们本人的祝贺。

不少看过首版或第二版的读者说“书很好看,但不过瘾”。是啊,第一本书是把人生的种种关系和问题做了综合性展现;而我计划后续的三本书,会分别将每一种关系和概念更加深入地剖析与解答。今年5月,我终于决定不在大学教书了,可以坐下来专心地把后续的三册分别完成。

第二册书将详尽探讨友情、爱情与家庭关系。除了夫妻、亲子等传统话题,近年来特别影响家庭生活却普遍存在的事件——婚外恋;特别困惑年轻人的同性恋爱情和一些成年人应该了解、却少有人知的知识——手淫等,将会分别真实地呈现、具体地给予剖析。

第三册书,除了对一般职场的人际关系做更深入的探究外,近年来严重腐蚀社会的贪污腐败现象以及它形成的行为心理过程需要被剖析。由于贫富差异加大,以及其他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带来的恶性后果,需要梳理、分析。

第四册书将讨论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东方与西方的关系;生与死的关系。

我相信:每个现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础心理教育,如同学习识字、算术一样。今天,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除了上述书籍,你还可以利用网络,去我们的“心育心”网站。那是一个支持所有人的免费心理咨询园地。爱与友情,痛苦与再生,帮助与互助,你会发现一个充满人间温暖的大家庭在等着你呢。

衷心祝愿你和家人幸福。

徐浩渊

2014年5月30日

后记

再版修订这本小书,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在中国急缺心理医师的当下,至少人们可以使用这本书来帮助自己。

我回国工作16年了,至今还没有办法为民众培养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队伍,很惭愧。看到各种情绪性恶性事件的不断爆发,无辜的抑郁症患者结束自己的性命,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每周我都接到电话和e-mail,请求心理援助。中国有13亿人民,为谁做,不为谁做治疗和咨询呢?幸好现代信息技术发明了网络,我们开办了11年的“心育心”网络免费咨询,超越时空,为国内、外的华人解除着困惑与困境。

“心育心”的涵义是:用我们的心,养育你的心。“心育心”的理念是:每个现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础心理教育,如同学习识字、算术一样。今天,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它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为了实现普及心理教育的目标,我们开发了为中小学教师的多媒体心理课件,配合网络课堂教学,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和杭州市上城区、山东淄博的几百名中小学教师与学校领导,已经受益于我们的教师心理培训课程。关注心理培训的人们,可以在“心育心”的网站上了解情况、联系我们。我们的网址是:WWW.ht2ht.com。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给予中国人民的心理健康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所有支持我们事业的人们。

感谢我的老师:“认知治疗”之父阿伦·贝克博士(AaronT.Beck,M.D.)、当代心理分析大师莱斯特·卢伯尔斯基博士、罗伯特·德如贝斯博士(Robert J.DeRubeis,PhD),以及克利夫兰格式塔中心的教授,你们的悉心教诲与呵护,使我终于成长为一名服务于大众的临床心理专业人员。

感谢我的心理学界同人汤志彦博士、张侃博士、岳晓东博士,你们的支持,消除了我在艰难行走中的孤独感。

感谢“心育心”团队的勾静允、石磊、许霰、邰文娟、徐莲芳、杨意,我们共同的努力、服务,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们。

感谢给予此书再版以特别支持帮助的董秀玉、李学军、马健全、陆智昌、蒋芫苇。

感谢我的好朋友林炎志、范苏苏、玛雅、李玲、祝东力、柳元、熊蕾、孙恒志、陈苏宁、邹其芳、廖逊、金伯宏、尤建宁、王长虹、张幼昭、谌槟、许开元、郑玮、赵珈珊、雷莉、赵志勇、张建华、Sheila、Nick、Fred、Steve、雪莲(Sharon)、哈威(Harvey)、乔安娜(Joanna),和我亲爱的妹妹乃菠。你们的关怀与信任是我永远的幸福。

徐浩渊  2014年5月30日中国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幸福是自己的杰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浩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81124
开本 32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2014239087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5 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