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赜源编著的《论语清源》是一本解读《论语》的创新与客观之著作,也是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必读之经典。
本书力图还原孔子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也力图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骄傲与自信。
本书的客观解读,证明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关于孔子之道的说法以及詹启华《书房里的孔子》的绘画,都只不过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的狭隘表达。
图书 | 论语清源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史赜源编著的《论语清源》是一本解读《论语》的创新与客观之著作,也是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必读之经典。 本书力图还原孔子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也力图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骄傲与自信。 本书的客观解读,证明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关于孔子之道的说法以及詹启华《书房里的孔子》的绘画,都只不过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的狭隘表达。 内容推荐 《论语》为何取名《论语》?《论语》为何以“学”开始而以“命”结尾?什么才是孔子所谓的“仁”与“礼”?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为什么“子在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为什么“人而无恒”就“不可以为巫医”?“觚不觚”到底是在指什么?“唐棣”究竟是颗怎样的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以被误读两千余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何以至今仍被讹传?《论语》这部对中国影响极其深远的巨著,却竟然是最难解读的经典。其中究竟有多少内容被误解?孔子究竟蒙受了多少不白之冤?史赜源编著的这本《论语清源》通过字义与逻辑的分析,探赜索隐,以正本清源,来还原孔子的原始真义,来还原《论语》的本来面目。 目录 前言 导读 1.《易经》概述与本书应用体例 2.《论语》成书 3.孔子生年《易》论 4.孔子之仁 5.孔子之礼 6.孔子之君子 正文解读 1.学而 2.为政 3.八佾 4.里仁 5.公冶长 6.雍也 7.述而 8.泰伯 9.子罕 10.乡党 11.先进 12.颜渊 13.子路 14.宪问 15.卫灵公 16.季氏 17.阳货 18.微子 19.子张 20.尧日 后附 附1:《周易·说卦传》 附2:八卦万物类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语清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史赜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4538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09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 |
CIP核字 | 2014231171 |
中图分类号 | B222.25 |
丛书名 | |
印张 | 3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