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界,陈子善先生的史料考证和发掘工作知名已久,曾有相关著作多种问世。《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博雅撷英)(精)》依然沿袭陈子善先生的为学为文之风,书中对史料发掘过程的叙述、考证分析的细腻深入,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本书内容涉及鲁迅、张爱玲、胡适、郁达夫等文坛大家,之前学界已史料充盈;陈子善先生对此能有进一步材料和考证的新见,尤为珍贵难得。
图书 | 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博雅撷英)(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界,陈子善先生的史料考证和发掘工作知名已久,曾有相关著作多种问世。《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博雅撷英)(精)》依然沿袭陈子善先生的为学为文之风,书中对史料发掘过程的叙述、考证分析的细腻深入,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本书内容涉及鲁迅、张爱玲、胡适、郁达夫等文坛大家,之前学界已史料充盈;陈子善先生对此能有进一步材料和考证的新见,尤为珍贵难得。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界,陈子善先生以发掘、考证史料而知名。陈子善著的《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博雅撷英)(精)》中所辑文章,多是近年来他在鲁迅、胡适、郁达夫、张爱玲等作家研究领域的史料新发见。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是“鲁迅及其文坛友人”“胡适、新月与京派”“张爱玲及其同时代作家”“‘旧派’作家二三”“序跋及其他”,作者从这几位作家与同代人间的交往及书信往来等角度切入,从细节开始,考证史实,辨析文献,描画出一幅幅文学史内外的新现场。 目录 鲁迅及其文坛友人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钱玄同日记 新见鲁迅致郁达夫佚简考 关于鲁迅致陶亢德函及其他 鲁迅书赠清水安三字幅考略 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本 左联·郁达夫·《北斗》 《京报副刊》的诞生及其他 重说《论语》 读《萧红书简》札记 1936年12月2日 萧红与郁达夫 巴金三题 一篇谈话录 说“巴”和“金” “现在我可以抬起头来了” 钱君匐与《钱君訇艺术随笔》 胡适、新月与京派 《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序 重说《新月》 沈从文书缘——《买书记历》代序 萧乾夫妇与丸山升的“君子之交”——《君子之交:萧乾、文洁若与丸山升往来书简》序 张爱玲及其同时代作家 “女人圈”·《不变的腿》·张爱玲 “满涛化名写文” 张爱玲识小录 爱玲说丁玲 “张爱玲看中小丁” 《太太万岁》手稿 致“上秦先生”函 《小团圆》手稿复刻 沈苇窗说“倾城” 其佩忆张爱玲 关于《遥寄张爱玲》的一封信 《怨女》初版本 宋淇评《怨女》 皇冠版《流言》的装帧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序 李君维三章 “周班侯时代的上海” “旧派”作家二三 曾孟朴的译著和日记 《肉与死》 《病夫日记》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浅说 陈定山的《春申旧闻》 序跋及其他 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一个注释说起 《练习曲》及其“陈序” 《掸尘录:现代文坛史料考释》序 《故纸求真》序 《浙江现代文坛点将录》序 《走向革命的浪漫主义》序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的往事 为“张学”添砖加瓦 现代文学之旅:从新市到莫干山 附录 “重写文学史”之我见——答《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记者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博雅撷英)(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子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8383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33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 |
CIP核字 | 2017123739 |
中图分类号 | I209.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6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