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作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学者还是读者,甚至批判他的人,都不否认沈氏作品的艺术价值。焦石著的《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从跨文化和文化内对沈氏的几部小说进行细致考察。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主要围绕小说主题方面进行阐释。其他四章集中考察沈氏小说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两种小说语言。
图书 |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沈从文的作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学者还是读者,甚至批判他的人,都不否认沈氏作品的艺术价值。焦石著的《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从跨文化和文化内对沈氏的几部小说进行细致考察。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主要围绕小说主题方面进行阐释。其他四章集中考察沈氏小说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两种小说语言。 内容推荐 沈从文的小说沉浸于湘西这片故土,他的文字凝炼了真情,融入到大地的血液之中,抒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淡雅芬芳的一笔。而焦石著的《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则是通过西方的视角来审视沈从文,一种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充斥于字里行间,当沈氏的现代经典之作进入西方社会中,能否带着诗意的姿态轻盈地跨越现代性带来的危机和困惑,构建一种新的维度展示生命的本真? 目录 第一章 沈从文故事中对农人目光的文本化 第一节 农民反浮夸的“反话语” 第二节 从《知识》看知识对抗文化 第三节 从《乡城》看庶民形象 结论 第二章 《凤子》中反讽的面面观 第一节 言外之意、一语双关与反讽 第二节 从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手:极端选择的终结 第三节 回眸归隐主题 第四节 《凤子》和《会明》:临时处所 第五节 图画属性和社会指涉 第六节 镜像中的知识分子:寻求平衡 第七节 双重内部叙述者 结论 第三章 映射文学性和互文性:沈从文的《凤子》及其作品中的 话语策略 第一节 书写当代:争议中的文学概念 第二节 身体和记忆 第三节 凤子及其文化视野 第四节 神话交融 第五节 关于开放式结尾的对话性 第六节 游走于文学传统主题之间 结论 第四章 沈从文和维克多·谢阁兰的异域情调与现代性 第一节 异域情调与异质性 第二节 异域情调休克 第三节 他者的看法和对他者的看法 第四节 主观性与背井离乡 第五节 小说之外的关联:考古学与收藏学 结论 第五章 论沈从文小说的异域情调和情色描写的独特组合 第一节 开场白的几点看法 第二节 原始的魅力:《凤子》 第三节 女性艺术家:《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第四节 过于丰富和美丽:《如蕤》 第五节 为爱而死:《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 第六节 可爱的螳螂:《都市一妇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轻盈地掠过现代性的泥淖--沈从文小说中的反讽意象和异域情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意)焦石 |
译者 | 杨子琴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2158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 |
CIP核字 | 2012141646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23-2013-010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