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攻城/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石山编著的《攻城》是笔者以自己的父亲为人物原型、以他的传奇经历为故事主干,辅之以适恰的虚构,创写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张六为生活所迫当脚夫后成为工头,后加入中共地下党;解放太原时,张六又作为我解放大军的登城向导打回太原城,以及解放后张老六的一系列传奇经历为叙述结构主线,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作品语言老辣,寓意深涵。是一部关于父亲的传奇小说,是一部引发读者思索的人生之“城”。

内容推荐

张石山编著的《攻城》是一位父亲的史诗,一座中国文的围城,六子在人市儿上逛荡的时候,一眼扫见了判官。那主儿斜披一件夹袄,腆着战鼓的大肚,正迤逦歪斜朝人市儿走来。六子忙指给大未子和二楞头看,三个人就一齐在马路牙子上立了,抻长脖子龇了牙笑,迎神似的恭候判官来认他们,伙计仨到太原府来找营生卖苦水,无头苍蝇乱扑,竟扑见了本村的熟人。

《攻城》是一本畅销的原创小说。

目录

前言

家父相属鸡(代序)

第一章 脚行

第二章 攻城

第三章 苦力

 骑兵连长

 侦察英雄

 少将参议

 黄包车夫

 神力银二

 硬头祁三

 王五金财

 小二福旺

 抬杠大王

 谣言公司

第四章 老人与树

 小引

 “大老虎”

 扶贫模范

 退休工程

 谁的围城

 十年树木

 老人与树

 表 告

 后记

试读章节

本村人见面,好生亲热。免不了互道温凉,介绍点儿家长里短。判官离家时,六子他们几个还只是半桩后生,如今竟然也到太原府来闯江湖了。判官问过年龄,六子十七,大未子和二楞头也才十九。判官就摇摇头,道:

“十七十八力不全。脚行那苦,怕你们顶不下来!”

三个人就拍胸脯,攥拳头。六子说:

“行不行,还不兴试一试?挣不了这份钱,顶多不过回去扛长工罢咧!”

判官踌躇一会儿,说:

“试试也行,反正头天入脚行都要考工……”

“考工?考什么哩?”

“扛麻袋呗!”

三人又都拍胸脯。判官沉吟一会儿,道:

“那我就做主招了你们。你们几个带钱了吗?要带着,一人给我两毛。按说本村自家,我不兴扣克你们,不过这是个规矩。我呢,不白花你们的,教你们两句紧要的话!”

六子他们三个结伴下太原,拢共带着两块多钱盘缠。打尖住店,花去一块,下余二块四毛钱。六子把那一整块银元递给判官,判官狼叼食似的一把抓了,紧紧攥着,说:

“头天考工,晌午不管饭。不知道的,空着肚子,下午那营生就顶不下来。考脱了,算白给人家干多半天,连夜饭都吃不上!你们几个备点干粮。”

一块银元在掌心里暖热了,判官苦了脸面又说:

“这一块钱我一时也找不开,干脆再告你们两句更紧要的!”他瞅瞅四下里,低了嗓门,“干到天黑,有人呼喊‘吃蒸馍’,你们都提防着点儿。夜饭是要吃蒸馍,到底能不能吃上,看你们过了过不了那一关!”

判官在人市儿上又招揽了几个人,北路口音,傻大黑粗的精兵好汉。六子他们也买好了干粮,大饼子,一人分了俩,掖在腰间。一行人随了判官去上工,六子他们有点紧张,脊梁那儿冷森森的。北路汉子反倒踏实,挺挺地走路,只偶尔瞥一眼,像是和这厢较劲儿。

到了工地,判官把一行人领到账房先生跟前,登了花名册。其他招T的跑腿儿也各个领来些汉子,六子约略数过,差不多二十人。站台上是卸下车皮的麻袋,城墙似的码着。倚了麻袋垛子,是一些破衣烂衫、乌头鬼面的人,眼神木木地朝这厢看,约略有四五十号。寻思这是些什么人,扭头去问判官,判官已然不见了。

呆怔中间,耳边厢猛地一声怪响,狼嚎鬼叫似的。打个激灵想起来,这叫“嚎气”,夜来客栈老板介绍过的。早晨六点,上午九点,正午十二点,下午六点,一天几嚎气,每嚎一分钟。嚎气的机关设在城中心南肖墙电灯公司,太原城周边十八里十八步,处处听得清楚。嚎气声里,站台上走来三条汉子,走到麻袋垛近边,嚎气声刚好停了。当中一条大汉,约摸四十来岁,肩上披一条搭膊,头上戴一顶制帽,三道帽箍。那大汉眯眼看看新招的苦力,叉着腿说话:

“听着!今天的活计,盐包上垛。气力营生,一人一包,谁也别偷懒。扛到下午嚎气收工,吃蒸馍领工钱!——我是大头儿;这二位是二头儿。你们认下!——我先扛头一趟啦!”

大头儿说着,左手从麻袋垛子上夹起一只麻袋,转个身右手又夹了一只。夹定两只麻袋不挪步儿,两个二头儿又架起一只麻袋给他放上肩膀。大头儿身负三只麻袋,脚步沉沉地擦着地皮,从站台走到横木垛架那儿,有三百多步。

六子心里想,五六百斤重,这大头儿也真有点力气。二楞头在一边小声嘟哝:

“夹我怕是夹不了,三包扛还是扛得动。”

六子戳了他一肘子,再看那厢,是两个二头儿开始扛包。头一个,左手夹一包,右肩扛一包,就那么斜挂着去上垛;第二个,扛得俏皮,两包都上肩,两肩都只扛一只麻袋角儿,一路小碎步,两只麻袋水上漂似的在半天里移动。

六子心里有了点底儿,照二头儿这两下唬不住人。后来,在脚行立住地步,知道大头儿玩的那叫“独镇三关”,二头儿那两下叫“双擒二虎”或者“二郎担山”。据老脚行说,早年有个大头儿能夹两包、扛两包,身负四只麻袋上码板。叫什么名堂,说不来。账房先生知道,那叫“力杀四门”。

大头二头扛过头一趟,麻袋垛子上倚着的汉子们“呼啦”一下站起身,一人扛一只麻袋去上垛。新来的还都愣着,大头儿喝一声:

“还等什么?”

大家立即一窝蜂抢上,有背的有扛的。六子他们在村里打场扛过粮包,不知这盐包可扛得?用一股大力上肩,竟是一闪,约摸二百来斤,不很吃劲。往来几趟,新来的随了老脚行,渐渐走成一只圆环,扛包半圈,空身半圈,两头不断线。擦汗的当儿发现,大头儿早已不见,两个二头儿一前一后和众人一般扛包。少扛一半趟,也是在那头整垛。

站台这厢的袋码子从一头拆垛,由上而下,渐渐留下最底一层。二头儿蓦地喊一声:

“旱地拔葱啦!”

老脚行们就一个个猫下腰去,独自扛一包咸盐上肩。大未子身矮力壮,扛一包上肩,没费什么力。六子先将盐包搁上膝头,再使力,也能上了肩。二楞头身笨,手抱了一只盐包死活舞弄不到肩上去,又害怕挡了别人的道儿,就那么抱着二百来斤的麻袋去上垛,倒也没落下。从垛上空身返回,就见有三四个新来的站在麻袋跟前发愣,老脚行们冷冰冰地说三道四:

“甭瞅啦!再瞅也成不了一朵花儿!”

“闪开!干不了一边去!”  “后生,吃不了这碗饭,别处发财去吧!”

几个人汗道儿横斜的,脸灰灰地走了。还不到正午,眼见这“旱地拔葱”就拔去了三四个人。

中午嚎过气,脚行工房有人担了饭来。老脚行们一时歇了用饭,每人半碗菜,蒸馍倒是管饱吃。六子他们仨也歇了,怀里摸出饼子来啃。大未子的干粮让汗水浸得稀软,二楞头因为抱麻袋,两半拉饼子都揉成渣沫糊在腰肚四周。两人哪敢抛撒,都细细打扫进肚里去。几个北路汉子没防住这一招儿,干咽唾沫,眼神惶惶的,中间宽肩厚背的一条后生,像是打头儿的,到饭担子跟前言说什么,二头儿只是摇头。又听得似要派人外边去买干粮,二头儿却站起身来吆喝了:

“抽烟解溲快着点儿,要干活啦!”

伙夫担了半筐剩馒头走远,北路汉子嘴唇干干的咬牙咬得腮帮子暴筋。六子口渴,只嚼下去一只大饼,有心给北路家分那一只剩饼过去,不知如何开口,踌躇的当儿.下午动工了。P3-6

序言

甲——

祥和的羊年活跃的猴年之后,为新世纪报晓的鸡年即将叩关而至。

以生肖做文章借属相讨吉利,近年一大时髦,只是记不起蛇年时人们挖掘过什么好词儿夸奖那一条爬虫。

以血型或属相界定人的性格气质也许有相当的道理:血液的化学成分和生命开始的时间运数不会毫无意义。但把这点意义绝对化或规律化则未免孩子气。

龙生九种,种种不一。报晓金鸡、雄鸡三唱,是鸡;凤毛鸡胆、鸡鸣狗盗,还是鸡。

作为传统认可的“六畜”之一的鸡,和人类的濡沫关系由来久矣。就我的角度言,说起十二生肖中的鸡,情感上便有所动静,却是因为家父属鸡。

乙——

我父亲长相几分似鸡。小头长脖颈,走道儿向外大甩臂,两条胳臂活像鸡翅膀。手掌不算大,指头细又长,分明两只鸡爪子。吹捧两句,像是弹钢琴的。

姥姥在世时自嘲:一个女婿“猫头鹰”,一个女婿“柳树精”。“猫头鹰”是说大姨夫,二百多斤的胖子,瞅着我家老式太师椅半晌不敢落座,生怕挤塌椅架子。“柳树精”自然是指我爹。这几年我妈离休后常看电视,“动物世界”瞧多了认识不少走兽飞禽,指着鹭鸶笑出泪花子来:看!那不是你爹!

丙——

我的父母1944年成婚,说来快到“金婚”时节了。父亲年逾古稀,身体可算康健,精神不倒而性格不老。头脑依然清醒,讲话照例直爽,自我介绍很够坦诚: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瞌睡。我是既贪财来又怕死,偏偏实在能睡觉!

不过,我觉得他是老了。依他过人的记忆力讲及当年“过五关”许多辉煌.仍然精确到每个细节;但午饭时连讲带喝酒播颂一遍后,晚饭连喝酒带讲又重播。孙女孙男端了饭碗走开,唯有我洗耳恭听他的老新闻。

父亲一生的传奇经历,便有如他生命的年轮,刻蚀于我的脑海,化作记忆的叶脉。

至于他的丰功伟绩,多半是曾经如何挣过大钱,就挣钱而论我看老人家也像鸡:吃一爪,刨一爪。

丁——

视金钱如粪土,或者锦衣玉食有若贾宝玉,温柔乡里滚打过后方才撒手遁入空门;或者便是冻死不下驴扎硬架充门面的穷酸文人。

我老子太爱钱实在是自幼家境太贫寒的缘故。

父亲老弟兄七人,祖产仅亩半地。他十四岁打短工,十六岁扛长工,十七岁到太原吃脚行扛麻包。瘦麻筋似的竟能扛得动三只麻包,到十八岁上他就在脚行北工房混成了大工头儿。

他自己解释说:咱盂县家能受,生就的骡马骨头!  父亲和老一辈伯叔们,到晚年个个都是哮喘肺气肿,年轻时都太劳碌苦累了呀!

鸡们起得早,无怪乎天刚黄昏就趴窝要上架。

戊——

麻将桌上调侃停口早不和牌的主儿有这么说的:起得早,不一定身体好。

我父亲耳聪目明,牙齿锋利,腿脚便捷,发茬满密而黑多白少,登高上树不亚顽童,身体的确是不错。

但他的养生之道,竟是“不养生”。

前六十年是想养生而不得。五岁抬水,六岁砍柴,糠茶菜粥;青年时代扛长工而扛麻袋,三十岁后拉排子车牛马似的苦到六十岁。

晚年退休了,却是既不戒烟又不忌酒,从来不早起,断不了还通宵打麻将,实在不曾有丝毫养生的意识。

或者说,他活得比较随意。

雁依时而至,鸡依时而啼,何尝主观刻意而正是顺应自然。有所不为即有所为,父亲随意自然地活着倒像是精通老庄哲学。

己——

除了一辈子受牛马苦——或者说为了挣钱而出卖苦力、甚至认为劳动有助健康——之外,我父亲一辈子所受精神挫折也不少。

他1944年加入地下党,担任过总支书记兼任交通站站长:日伪及阎匪时期都因“通共嫌疑”,几番被捕入狱。灌过辣椒水,压过老虎凳。

解放太原战役中,他担任我军199师部队登城向导随大军一道攻入太原。不久,地下党员身份公开,老爷子曾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会儿老子可不怕住禁闭了!

不料,“三反”运动一来,他就被诬陷贪污再入囹圄。撤消职务,开除党籍,勒令退赔,财产没收。所谓贪污巨款后来得到甄别全数归还个人,精神创伤已是刻骨铭心。

1958年,由于技术革新成果他作为全国搬运系统劳模出席了北京群英会;到1959年却又在抢运物资时砸断了腿。断腿接好依然拉大车,双腿一长一短照样当队长带头驾辕扛大件。

更不料“文化大革命”史无前例,我父亲偏偏又荣获搬运公司“大叛徒”封号,两住学习班,数度挨批斗。集权专制之下,控告无门。

已然受开除,又成“大叛徒”;拆房又卖基,一树要剥两层皮!

我那老爹却总是高声亮气,气势昂扬;九死一生,生当人杰。

在乡下时,我曾见过剁掉头的鸡仍然能够扑棱翅膀飞上房。祖母说:鸡狗有十八条命哩!

庚——

我父亲津津乐道的挣过大钱,主要有两回。  一回是设立交通站兼而掩护地下工作,和晋冀二分区合资经营过一个店铺“贤德盛”。投入产出过数千大洋,为营救被捕的同志都花掉了。

二回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谓刘少奇号召发展资本主义那两年,他出资开办过一个裁缝铺“新华国旗店”。雇工数人,机器数台,资金数万。父亲那时刚满三十,俨然青年企业家。运动一来,转眼间被打成“大老虎”。本来可以利国利民利己的一项事业,彻底毁灭。

有些受精卵也许会变成英武的雄鸡,多数则被吃掉或烂掉。

命运拨弄,人兮鸡兮,鸡尔人尔。

辛——

老子人老心不老。

欣逢改革开放大好政策,他退休后先是买下了汽车搞运输。老家堂弟侄儿们,学到了技术,娶上了老婆,也挣到了钱。

后来,他又承包了家乡山坡荒地数百亩,集资贷款数万元种植了将近十万株木材树。与一般农民春种秋收的经营心态相比,敢于十年树木远期投资,老爷子果然还不老呢!

小公鸡说:老公鸡不打鸣,天就不亮啦?

老公鸡却依然嘶着嗓子吼,小公鸡便不易理解了。

壬——

决心改换门庭,我那一辈子做牛变马的父亲可谓蓄谋久矣。我读书时整治我的手段之严酷难以一一尽述。在1992年到底父子同谋将我的儿子他的孙子逼勒到大学里去了。

育木成林,育人成材,父亲能有如此晚景,幸甚至哉!

儿子临行前,老爷子借两盅酒力发布了指示三条:一要吃好,有个好身体甚也不怕;二要用功念书,买书不要怕花钱;三是先立业后成家。没有念过书而自通文字的老父亲还顺口来了一段“三国”——赵子龙攻取桂阳后向先帝明志日:

大丈夫患不立功名,何患无妻?

母亲离情如焚,睫泪荧然,年长十岁的父亲宽解她道:

小鸡子翅膀硬了,终归要出窝呀!

我在一旁暗想,老公鸡的翅膀也不疲软呢。

癸——

1993年,即将到来的夏历癸酉年,是我父亲度过六十甲子一轮回之后的又一个本命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年时光却也不过转瞬之间。

漫长的一生皆成回忆,回忆是老人们赢得的权利。

我的父亲宣称怕死,他大约已经不得不时时面对那或迟或早必将到来的叩门声了吧。  希望和祝愿也不过只是希望和祝愿而已,我仍然衷心盼他老人家天运长久。或者说,老一代替我们掮着死亡之闸,我们则延续传递着他们的生命密码。

生生不已,是太乙洪荒赋予我们的神圣天职。

那么,让我祝福父亲,祝福与父亲同庚的老者癸酉年吉利。系一条红裤带,买一只红领结。儿孙们都念过那篇课文:

公鸡公鸡好汉子。

油亮脖子金黄脚……

大红公鸡有一朵漂亮的大红冠子哩!

1992年底夏历癸酉年前夕

后记

1993年,夏历癸酉年,是家父的一个本命年。我写下《家父相属鸡》那篇短文,不觉已经过去二十年。这部长篇包含的所有文字,写出来也有十五年了。今年,夏历癸巳年,长篇《攻城》得以成书出版,这颇足令人欣慰。

撰写于十多年前的文字,还有没有一点可读性?我们的书写,是否一定统统蜕变成了所谓的“快餐文化”?本书的出版,验证了我坚执的自信,更见出了当代出版家的眼界与胸襟。

二十年时光,单就我的家族而言,发生了好多事情。父亲干了一辈子苦力,喘坏了肺叶。于2002年病逝。母亲跟随命运坎坷的父亲半个多世纪,那是真正的风雨同舟、祸福与共。老太太辅佐张氏三代,灯枯油尽,也于2010年追随父亲去了。二老生前,到底没能看到这本书出版。不过,我对此倒是能够自我宽解。父母的若干经历,被我写成了文字,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些文字中获得了别样的存在。

人类代代繁衍而获得永生。除了血脉传承,一定还有文化传承。中国人在人自为战,肩起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不仅是如牛负重,供养孩子读书考学,更为重要的是结成防御纵深、坚守道德底线,捍卫着我们华夏民族古老而辉煌的文明。

在一部小说的后记中,但愿我说的不是题外话。

写书与读书,创作与阅读,我们在共同参与着某种文化活动。

最后,让我真诚地表达对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朋友的由衷谢忱。

夏历癸巳年初春谨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攻城/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石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38856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