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弱者的说服
内容
编辑推荐

人际间的强弱关系是相对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强弱关系随时发生变化。处在弱者的一方,并不总意味着只能顺从、隐忍,相反,可以通过沟通,非暴力的方式,达成最终的诉求。曾言编著的《弱者的说服》旨在提供给处在形形色色关系当弱者的一方发现问题所在的方法、提高自我表达能力的方法、勇于沟通的方法,进而达成作者所建立的“弱者的说服”这一最终的结论。

内容推荐

曾言编著的《弱者的说服》讲述了:想象一下如下场景:恐惧如冰冷的海水不断涌来,直至无法呼吸。生与死的纠缠,得与失的算计,是与非的抉择,强与弱的争斗,在自我与他人、个体与集体、家庭与单位之间展开,形成一张巨大的恐惧之网,将人笼罩,越挣扎收得越紧,直至恐惧不在,虚无充溢。

然而,生命不是虚无,如果将肉体视作一件容器,它需要装进某种液体。这便是为人生赋予意义。如果将自己看成弱者,那么必将以弱者的方式生存——在深深的恐惧和忧虑中度过一生。

如果不愿意,那就随《弱者的说服》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视弱者的个体该如何找寻自己的出路?

目录

致弱者(代自序)

第一章 “囚”的故事

 两个囚徒

 “囚”从哪里来?

 囚笼是真实的吗?

第二章 谁是弱者

 强与弱的千年争斗

 人性还是兽性?

 弱者的迷思

 飞跃强一弱的认知陷阱

第三章 中国人的关系世界

 我们都是中国人

 发达的关系“学说”

 圆通还是圆滑

第四章 关系的密码

 关系第一,传播第二

 关系密码

第五章 关系决策思维

 盘点关系网络

 关系的归类与转化

 “界”定关系

第六章 说服:弱者的利器

 理解说服

 说服新思维.

 说服:弱者的解放之路

第七章 赢得说服力

 思考力

 感知力

 互动力

 表达力

第八章 系统思维:说服之道

 说服系统

 说服链

第九章 过程控制:说服之势

 关系中的说服

 运动的说服

第十章 策略诉求:说服之术

 道与术的辨证

 以他人为中心

 弱者的说服术

结语 走出囚笼

 规划人生蓝图

 由弱变强之路

后记

试读章节

那你想怎么做呢?同事平静地问。王勇没有回答。

发了这通火,王勇再没有任何声响。据同事说,好像还是有好心人点醒了他: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王博士的囚徒感受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愤怒与恐惧,谁战胜了谁?

王勇发火的第二天,单位就有人来“劝”他了。是善意,还是别有用心?他不得其解:那个来劝我的人,他是一把手的“耳目”还是“喉舌”?当这种疑惑挥之不去之时,那他的“囚徒”生活便开始了。

张波最近一直失眠,他不知道自己苦苦奋斗的研究生考试最终能否通过,更让他焦虑的是:如果考取了,万一单位不让他去读怎么办?

新的考试政策并不要求考生出具单位证明,对张波来说,这让他暂时获得了一线生机:按照单位的规定,如果要考研,他必须服务满5年,即便单位同意报考,也必须签订一份在他看来极为严苛的协议:读书期间的所有收入都必须返还,还要赔偿。

从同事那里传来的消息让他更加谨慎:每个人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但是,谁能保证一次就成功呢?所以,思来想去,他只有偷偷地报考,考不上就算积累经验,不会失去什么,考上了再说吧。张波相信,到时大不了辞职,至少还有一个选择。

 半年以后,张波如愿以偿: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的担忧也成了现实:因为他事先没有经过单位允许,单位拒绝为他办理相关手续。张波感觉陷入了绝境。

 张波于是作出了一个决定——如缠访一般,开始找单位领导一个一个沟通。平常见到领导都绕道走的张波鼓足了勇气,一次次敲开了领导的办公室,然而,领导或者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他的运气没有秋菊好,一周下来,什么说法也没有。

 有高人指点说,这些事情不能在办公室谈。于是,张波将有限的工资变成了烟酒,开始程门立雪,以诚求和。然而,好多次都碰壁而归:领导要么不在家,要么关门谢客。

三番五次的努力无疾而终,积怨和愤怒在他的内心积聚升腾。张波不明白:领导究竟要千什么?在单位里,他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工作也很琐屑无聊,这也是他考博的原因——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他甚至想铤而走险。

此时,一位球友——张波是一位乒乓球好手——为他出了个主意:不能直接找领导,要找人事处长,这位有着数十年经验的老处长的关系网络四通八达,才是关键人物。球友让他准备好钱和物即可。半个月后,张波的档案顺利转出。

离开之时,张波宴请了“居功至伟”的球友,并托他将关键人物——人事处长邀出,略表心意。球友说,人事处长公务繁忙,脱不开身,故不能如约。

酒过三巡,张波与球友已然醉意朦胧,他忍不住心中疑团,便向球友发问:为什么自己苦苦相求毫无效果,处长一出手就马到成功?

“兄弟,”球友虽是官场中人,此番别离也少不得唏嘘感慨,“你是个不错的人,就是读书读得太多了。权力场你不懂的。”他将手中的酒杯举起,一饮而尽。“兄弟,这个社会就是个江湖,要想活得好,得混圈子。你知道人事处长为啥不来,你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真正的运作高手是圈子。”

球友低估了张波的智商。对于圈子,张波懂得一些其中的奥妙,他的“缺陷”在于自身无法认同圈子的逻辑,他更做不出那些“令人不齿”的行为——阿谀奉迎、争权夺利——他自认不是那块料。然而,这件事情带给了张波挥之不去的沮丧和挫折,他触摸到了生冷的权力场,感受到了个体的乏力和渺小。球友的告诫刺痛了他,让他对未来陷入了茫然:难道社会到处都是如此吗?如果不进入某个圈子,真的就没有出路吗?

P2-4

序言

曾言先生要我作序,既喜又惧,颇为纠结。喜的是,不少内容,与自己的研究颇为契合,感觉有话可说;惧的是,离开故土十余载,说得不那么切合“中国特色”。

刚看到“弱者”一词时,竟然想不出可以对应的英语单词:The weak?The powerless?The underprivileged?抑或Theunderserved?虽有语义上的微妙变化,但作者取“弱者”的称呼,旨在反映等级方面的问题吧。

相对来讲,西方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种平等意识也许淡化了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差异。记得刚到美国读书时,有一次,包括校长和教务长在内的校级领导们和我们这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研究生聚餐。校长取餐之后就随机地坐到了我们这一桌,和大家边吃边聊,其他领导也分别和研究生们坐在一起——这种模糊的等级界限令初到美国的我格外惊讶。但回到国内,吃一顿饭,座次、排位、说话、喝酒,等等,处处闪现着等级的规则,确实很累。

但是,作者的用意似不止于此。书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耐人寻味:我们每个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弱者。有的人在单位一手遮天,在家却没有发言权;有的人享有众人艳羡的社会和政治经济地位,却可能被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困扰。他们究竟是强者,还是弱者呢?等级的边界在这里消失了。

如果作者所言不虚,那么就会指向另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弱者如何成为强者?弱者以何种方式成为强者?从学术视野看,传统的批判学派认为由弱变强(empowermenf)是社会的责任。尤其是媒体和学术界自认为有责任和义务让公众认识到弱者以及弱势群体的存在,让社会倾听到他们的声音,目的是让他们得到公正的对待。比如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比如户籍问题,比如性别差异问题,等等。一些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全世界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在美国,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为消除教育歧视大声疾呼: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不应因为出生地,而是应该因为他们的品格和能力被评价和评估。

与圣雄甘地一样,马丁·路德·金也拥有以下品质:坚定的信仰、坚毅的性格,以非暴力的方式为社会弱者群体说话。但是,社会变革并非是领袖或英雄的“大事业”,而是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自觉行为之中。

后记

一天早上,有个人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手脚都系上了细小的绳子,而这些绳子一直连到了窗外。

……我不是一个木偶,他说道,他的声音带着疑惑的口气陡然间提高了,我是吗?我是一个木偶吗?

在他挠头的时候,有根绳子不停地一松一紧。

……唔,我想知道我到底是不是一个木偶?

他走到窗户边,眼神循着绳子望向了天空,发现从云层中伸出的一只巨手控制着系有绳子的一根横木……

诗人拉塞尔·艾德生的这段文字描绘出的图像,让人恐惧。一个问题如附骨的蛆:他是木偶还是囚徒?很难分清。

那个人大概就是充满臆想的诗人自己,细绳子、巨手背后是谁:是命运之神吗?还是造物主?不得而知。

 唯一能够断定的是:他一定是位弱者。弱者的痛苦莫过于发现自己被操弄、被摆布,却无路可走。“我想知道我到底是不是一个木偶?”这个问题让他辗转难眠、挣扎煎熬,他明察秋毫之末,终于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一个木偶。

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弱者?我们也在纠结。这个问题如同伊甸园中那只有魔力的苹果,将人们一步步引入困顿。慢慢地,这个问题会占据人们的头脑,成为唯一的念头,并开始演化:为什么弱者是我?既然我是弱者,我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人们就是这样成为弱者的。

中国人似乎天生就具有弱者思维。源于个体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三座大山——强大的王权、坚硬的礼教、森严的家族,人们的个性被压抑,人格被摧残,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掏空。我们生活在驯服和听命的文化中。

中国人就这样被规训了几千年。我们极其熟悉权威主义、集体主义的气息,却难得品尝个性、自由的味道。没有后者的充分发展,中国人的“弱者思维”强劲依然——弱者如同命定。

弱者思维助长了强者逻辑。成王败寇的社会进化论颇有市场,“哪管死后洪水滔天”的现世主义悄然盛行,“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性恶论亦侵入人心。这些征兆,某种程度上不过是强一弱二元结构在当代的复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弱者的说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5828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2169951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