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襟鸟
内容
试读章节

许多年后的清明节,离休干部张永成身穿四个口袋的干部服,手肘挟着油布伞,领着十几位子孙,沿一条烟雨蒙蒙的山径小道,来到他的出生地——白鹤桥村,眼前浮现出当年被瞎眼祖母赶下山的情景。

那时坐落在山腰上的村庄,有着稀稀落落的数十间尖顶瓦屋,夹杂着上压雪屑、山风卷起稻尾巴的草舍和一条被冰雪封住的石板路,在清晨阳光下闪烁寒光。不时有头戴毡帽的老人和光脚拖木屐的孩子,嘴里呵出丝丝热气,走在雪道上拾牛粪。村口张扬一簇旗帜般树冠的大樟树,树下的积雪被人铲净,狭窄的石板路在此转过一个硬弯,豁开一道山口,使村坊与山下的世界相连……

樟树上原先悬着吊索,树干上系着个大辘轳,由敲更老人阿同爷爷守着。他只有一条胳膊,另一条胳膊让山豹子咬断了。辘轳开口处垂下两条手指粗的麻索,系着一只能装下半石谷的藤筐。山下来了人,在晃动绳索上铃铛的同时,还得哇啦哇啦地抬头朝山上大声喊。阿同爷爷听见,就用粗壮的独臂转动辘轳柄,将坐进藤筐内的人,吱嘎吱嘎地摇上山来。藤筐内只能坐下一个人,或者站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孩子不能太大,大了就沉,他没力气把两个大人同时摇上山。山下人多时,他要摇好几次。每次摇上山,那人会在他膝下的旧铜盆内丢一枚铜板,也有身上没零钱的,只点头示个意,他也不计较,知道下次会补上。不补上也没关系,他是孤老,敲更吃的是众家饭,不靠这钱过日子。铜板积多,无非让下山的村人捎一双雨靴、添件棉袄或弄些伏贸南货店内的糕食来吃,免得半夜肚饥,走不稳脚步敲不准更。

敲更从村头走到村尾,有三里许地,得转悠半个时辰,他不能耽误大家的事。到了月底,如果铜板还有积余,他就会向村里的老太太们买佛帖,用来每年清明、中秋和过大年时祭祀祖坟烧着用。这样就把得到的铜板,又挨家挨户地还给村里的老太们了。

这辘轳车早先没有,是廿四房第三代长孙张友香乡试中秀才,看上滩涂相公殿一个进山逃荒、名叫杨秋英的大脚姑娘,房族为他娶亲凑银子请木匠造的。以前下山走一条盘山小道,得转三道弯子,路旁长满杜鹃花,约莫五六里路光景。山上与山下喊话能听见,这么一转,半个时辰就没有了。住在这村里的张、黄、李三姓上千口人,世世代代就靠这条盘山小道,走了几百年,谁都没认为浪费时光。但从秀才爷开始,大樟树下有了辘轳车,山道还在,只是走的人少了。

辘轳车修成时,由阿同爷爷的父亲管过一阵子。他祖上是廿四房(那时还叫老三房)的药农,冬日狩猎时父亲被豹子扒了脸,少年的他,一条手臂也被咬掉。当时张家还发达着,在城里和南洋开有西药铺做生意,家里还有一片山林和一百多亩稻田,日子过得红火。谁知天不助人,被法兰西洋医偷走祖传药方,没几年光景就败落了。辘轳车造成留了下来,人们感觉到上下山,坐辘轳比走路方便,还节省时光。老人过世前把这差事传给儿子,说他断了胳膊,能靠它糊一口饭吃哩。只不过原先由廿四房付工钱,后来秀才爷也出洋走了,才由他兼敲更的活计,改成村人们付铜板供养着。

阿同爷爷敲更,是用嘴咬着铜锣绳索敲的,因为他只有一只手……

张永成站在那棵大樟树下,在胸口怦怦地跳个不停,壮实的身子忽然变得佝偻,一张上窄下宽、颧骨高耸的脸上神色凝重,那双骨碌碌转动、平时发出锐亮光辉的小眼睛变得灰暗,眼眶里溢出泪花来。

接着,他双手扶住树身,头伏倒在树干上,呜呜地哭泣起来。

妻子李纹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他说我想起阿奶、爸和兄弟了,这樟树上原先系着个辘轳哩……

她走过去,伸手在他脊背上抚摸着,凑近他耳边说:老头儿,你一哭我心里就难受。儿孙们都来了,多高兴的事呀。一屋子大小十七口人,都是廿四房的子孙,比先祖那阵子,兴旺发达多了。您别哭,心里有话就说吧,大家在听着哩!

他抬起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咧了咧豁牙的大嘴,对着眼前的子孙们说:张家的先人们都是从这儿走出去的,出去了就没有再回头。五十二年前我离开这儿,在外折腾了大半辈子,如今老了,也累了,折腾不起来了,想与你们妈搬回老宅建设新农村,睁大眼睛看着你们在外面折腾。

大家便问:您已经折腾大半辈子,还折腾呀?

他说:是张家的男人,就得折腾出个名堂来,不然就白来这世上一趟。

回乡的事儿,他显然没与妻子商量妥当。李纹感到茫然,摇头说:要折腾你自个儿来折腾,我又没办退休手续,咋跟你来这儿定居呢?

他注视着她,横眉竖眼地说:不行。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俩都是从这儿出去的人。你是我老婆,没你在一起,我的日子就会清汤寡水,没滋没味……

李纹悲哀地问道:难道这一辈子,我永远是你的影子?

他说:只能这样,谁让你嫁给我?这世界是变了哇,以前是山上比山下滩涂富裕,现在倒过来,滩涂比山上发展还要快哩。我俩都对这块土地有过承诺,要让祖先在地下睡得安宁,有责任让老家山村改变面貌。

李纹又问:你真不管孩子们了?

他望着这一大家子人说:孩子长大有自己的路,我九岁从这村子里走出去,又有谁管过我呢?

如今那架辘轳车和茅屋都不见了,也没了阿同爷爷。但在张永成耳旁,仍回响着摇动辘轳时吱嘎吱嘎的声音,眼前晃动着他甩动断臂空袖、颠跛走路的身影。那棵大樟树犹在,主干枯朽了半边,旁枝却更加茂盛,骄傲地向人们诉说着几个世纪的变幻沧桑。现在坳口已炸开崖石,开出一条盘山的沙石路来。村中唯一的改观,就是新砌了许多青砖褐瓦的小屋,代替过去的残旧茅屋。砖墙上还留着用白石灰写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

从村口的大樟树下往里走,七转八弯地走过十几座瓦房和夹杂在一起、五花八门的茅屋,就见到门口植有樱桃树的张氏祠堂。祠堂是石屋,依山坡而建,名号鹤鸣堂,坐落在村子东北角。因久无人料理,屋子显得残破,大门缺了半扇,门框是两条大石柱,右侧有耳房,为三间两进、砖木结构的平屋,褐瓦冠顶,墙基砌石坎,天井青石板铺地,内置两口大水缸,依稀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他把子孙们领进祠堂内,说这儿原先供奉着祖宗的灵位哩,廿四房在道光初年从老三房分出来,传到他已为第五代。说男人为祖先的信诺活着,不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担负家族的责任……

他在祠堂里坐下来,清晰地记得五十二年前,瞎眼祖母,人称秀才娘子的阿奶,搬出一把刻有麒麟的木雕祖传太师椅,坐在已经败落、植有两棵樱桃树的祠堂前。在膝盖上夹着鞋藤箱,手里拿着一双正纳着的鞋底,是那样字正腔圆地与他说:蓝了的天,白了的云,只要撞钟山的溪水还在流着,山林里的红襟鸟还在叫着,天下的江山要由穷人坐哩!你已经走出这祖屋,就不能再回头。

他知山林里的红襟鸟,会在黎明时分唧唧咕、唧唧咕地啼叫。才麻雀一点儿大的鸟儿,叫声却十分响亮。一只鸟儿叫起来,众鸟呼应,连成一气,顿时整片林子都喧闹起来。叫着叫着,那轮通红通红的旭日,就从东方升起来……

每当鸟儿们啼叫时,瞎眼祖母就会拍着兄弟俩的屁股说:懒鬼,起床起床。人哎,越睡越懒,得从小养成尽劳尽责的习惯!她唤这鸟为责任鸟。说人的一口饭食、一件寒衣,都是从地上刨出来的,只有像这鸟儿一般地忠诚职守,才能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那情形,似刀刻斧凿般地镌刻在他的脑子里,几十年来都无法忘怀。

那日上午,才回村的他惊魂未定,颤抖着说:可我,才九岁哪……

秀才娘子说:三岁看到老,八十不变性。人在骨子里的精神无法改变。

一阵刚硬的山风刮过,白日躲到云背后去,天气有些寒冷了。这是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27年的初冬,村口田畈上堆着一垛垛的稻草蓬,田野已冷清下来。秀才娘子的心铁硬,不为他的哀求所动。瘪塌着嘴,坐在门口纳鞋底,鸡爪般的枯手上,拿着针线与鞋垫,睁着一双被白内障蒙住的眼睛,望住村口被雷电劈去半边的老樟树,嘴角流下两条涎液,在皱纹密布的脸上,出现似笑非笑刻薄的表情。白日又从云层中露出来,云层压得太厚,日光先从云中露出一小角,后来又透出一块,慢慢全露出脸来,寒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日光在风中慢慢渗透,使大地显出丝丝缕缕的温暖来。

他不想离开家。一月前,秀才娘子把他与哥哥永发,送去山下远房财主张裕德家放牛。她哀求说:他大伯,好笋抽在篱笆外,子孙得由别人教养。廿四房兄弟相争败落,我不能让秀才爷断绝根脉。

永发屈服命运留下,他却偷逃回来了。没坐阿同爷爷的辘轳车,在上山的小道上转了半夜,天明才到祠堂见瞎眼祖母,跪在门口渴望她改变主意。

P003-006

目录

卷一 家族前史

卷二 张永成的婚姻生活

卷三 战士与土地

卷四 兄弟俩的“纠结”

卷五 心在远方

序言

神奇大地的道德承诺

——读长篇小说《红襟乌》有感

程树榛

读罢车弓(张坚军)的长篇小说《红襟鸟》,心头有些沉甸甸的。耳边响起著名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里的不朽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十三年前,我有幸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文艺学·文学创作班当指导老师,在这届学生中,涌现出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这样一大批活跃在当今文坛的优秀作家。车弓在他们中间,算是比较“沉默”的一位。他的“沉默”在于,中断了将近十年、且已有建树的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影视剧本的创作(多部作品在省、全国获奖),把注意力集中到新闻领域和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去了。记得那些年中,我约他写稿,他婉言谢绝说在准备写长篇。在我的印象中,车弓为人诚恳、老实,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但不乏机智和才气横溢。他出身农村,当过兵,做过工,还当过教师和机关干部,生活底子丰厚。是那种厚积薄发型的作家。因此我对他一直有所期待。

果然,自2002年始,他接连放飞在心里“憋”得已久的三只“鸟”:一为“报春鸟”(即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长篇小说《名利圈》),被业内行家认为是“手掌上的舞蹈”,“改革开放后江浙大地农民企业家崛起、改变命运的报春哨音”。继而洋洋七十余万字,放飞“太阳鸟”(即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长篇小说《大商无界》),叙述中国晚清十大商帮转型时期的“宁波帮”商人,引起经济界和文艺界的热议,著名经济学家曹思源和文艺评论家雷达、崔道怡等人著文评论,即:“为何在洋务资本、官僚资本、民间资本激烈竞争的晚清时期,众商帮困惑颓靡,民族经济衰退,而宁波帮商人一枝独秀,形成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经济雏形?”本质“憨厚”的车弓,继续潜心创作,放飞第三只鸟——在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红襟鸟》中,对他立足的这片土地,作出历史和现实文化学上的阐释,用西方学者荣格致作家海明威的话讲,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土地。这个人的亡故,就是这块土地的消失。”

至此,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名利圈》内的民营企业家吴洁文、企业家江流、金融奇才许慎生、推销员斯奇乃至市委书记谢航的沉浮起落,还是《大商无界》中闯荡上海滩、“赤脚汉不怕穿鞋人”和“在洋人口里夺下一口食”的三个师兄弟毛承章、李业甫、李少鸿及打破祖训“嫁女保庄”的钱庄主黄仲源、富家女黄家贞和贫家女陈秀姑生离死别的坎坷命运,以及《红襟鸟》中“出洋受阻”的张圣朝、兄弟相残的张振宗、张振耀及主人公张永成及继子张建国、儿子张启明、张启东与女主人公李纹、陈小燕波澜壮阔的命运,都有了合理的灵魂归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不同于陈忠实的《白鹿原》,也不同于莫言的《红高粱》和《丰乳肥臀》,是江南这块灵山秀水、特有的地域文化精神和一幅幅风土人情画面,孕育了特有的人物。

在中国作家中,不乏寓人物故事于乡土风俗中的小说,车弓的特点是善于把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城市地域文化精神糅合在一处,这就使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产生社会现实意义。

《红襟鸟》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新四军老战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主人公张永成参加革命是被“逼”出来的。他出生在浙东山区一个叫白鹤桥的村子里,当时的生存环境贫困恶劣。作者在卷一《家族前史》中有生动的概括:村口有架大辘轳车,人上山要“转动辘轳轮子摇上来”。路还是有的,“得转三个大弯子,多了五六里行程。”尽管这样,还比“后海相公殿滩涂饿死人强”。太祖父张圣朝觉得这地方“活得没精神”,出洋开西药房,结果被洋医罗瑞德父女“偷”走祖传药方败家。祖父张友香为兑现对大脚女子秀才娘子的承诺——让她“娘家人在荒年有~口饱饭吃”再下南洋,又因“为革命党买枪炮”而惨死他乡。接下来伯父张振宗为“让祖宗在地下睡得安稳”继承祖业,却因为信仰不同“兄弟相残”,杀害他的父亲张振耀。侄儿张永发(张永成哥)为报父仇认敌为友,“借日本人的力量灭了寡情的大伯”,使这个在小山村里轰动一时的“张氏廿四房”家族,终于彻底地败落下来。

故事在卷二《张永成的婚姻生活》才转入正题。在这些看似“轻松”的话题中,作者不慌不忙地讲述了张永成摒弃亲情,枪决“给志愿军造假药、产生恶劣后果”的同胞兄弟张永发,富有人情味地收养侄儿“小东西”(即后来继任他工作岗位的张建国),娶富有“浪漫色彩、把托尔斯泰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放在床头阅读”的美姑娘李纹为妻,按人物性格发展脉络,徐徐展开故事情节,把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寓入家庭中,埋下一个要继承祖先宏愿、壮志满怀却缺乏科学常识的理想革命者“改天换地”,进行社会与家庭革命的伏笔。

故事在卷三《战士与土地》中全面展开,这是一场多么艰苦卓绝、前无古人,比战争年代更为“酷烈”的硬仗,为改变这块土地面貌,张永成付出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围海建塘”增加土地面积,来改变这个县“人均土地不到半亩”“大饥荒时逃荒要饭饿死人”的景况。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十几年后改革开放,继子张建国(小东西)根据科学决策,在牺牲“六十九条活生生的生命”的纪念碑前,否定了他这代人认为是“政绩”的浩大工程,“开塘引水、废田归渔发展生产,让村人迅速富裕起来”。失望的张永成尽管苦恼,但为了人民的利益服从真理,把“权力”与职务让位于新一代干部……

在小说卷四《兄弟俩的纠结》中,离休后“回村修路”、让“山上与山下一样富裕起来”而“隔海观潮”的张永成,在“儿媳”陈小燕(兵团知青)兑现对另一块土地的承诺中,“逼使”张建国舍弃已经成功的事业而重返内蒙古,报答草原对他“哺育与恩情”;“逼走”下岗的长子张启明“不做窝囊废”,“像鸟儿一样觅食而南下深圳淘金”。同时,又让大学毕业回乡的次子张启东,回村办塑胶厂帮助村民共同富裕……

由于兄弟仨“思维观点的差异”,结局并没有像张永成所憧憬的那般“美满”。在卷五《心在远方》中,白发鹤面、已然暮年的张永成与此时变得与他同心同德的妻子李纹,不但经受了“启明的公司跨国投资炒股破产、为道德承诺赔偿损失”的“金融风暴”,而且还遭受了晚年“失子之痛”——因病从草原回归担任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张建国,因患肝癌丧身办案中。就连为家庭亲情和道义而“战”,继任公司董事长的长媳陈小燕也身亡车祸……

然而,时代发展了,这片土地终于变得富庶。在山林里的红襟鸟吟唱声中,这个世界许多旧的东西消亡,变得越来越美好……

初读车弓的小说,感觉有些“累”。由于承担重大社会现实,小说开篇就很凝重,就像嚼着一颗青橄榄,但读着读着,滋味就慢慢出来了。直至读完全书,虽然心头沉甸甸的,却觉得回味无穷、爱不释手。车弓的创作手法朴实无华,全书由平凡的事件和细节组合,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他把人物“拿到火上烤,滚水烫”,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去”,“剥了皮、抽了筋地撕裂给人看”。像电影镜头一样地展现在人眼前,使你无法离开他。

这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堪称有一定的深度。作者通过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心灵史诗的叙述,凝聚我国江南地区时代变迁的百年风云,使小说有难能可贵的历史厚重感。战士张永成的一生,为兑现祖先承诺、改变这块土地面貌而战。他是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他身上有着许多历史遗留的“旧式农民”品性,如“传宗接代、封建家长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陋习,同时又具有革命者“信仰坚定、百战不殆、勇往直前”的气质。他是质朴单纯的,同时又是复杂的,在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复杂环境中,他“出淤泥而不染”,至死信仰不变,始终是一个大写的人。在他的身上,散发出这个社会值得推崇的道德力量和人文精神,是新时代文学画廊中一个“特殊品格的人”。

车弓通过他的三部长篇小说,试图为一个城市的品质立言。书中时时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风土人情,有着特有的城市地域文化痕迹,如小说中的山(四明山)、小说中的水(三江水),而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散发出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理性之美。我因为组织雅戈尔集团的长篇报告文学,在这个城市短暂地住过一段时间,深切地感受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城市),蓬勃散发出来的道德精神力量。在这些年中,人们似乎一直在追寻:为何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的党的政策,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中,这个资源相对短缺、物质并不富裕的沿海城市,改变面貌相比同等城市要快一个节奏?屹立的“东方大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活跃在世界各地为民造福的“宁波帮”,几乎在一瞬间就实现了祖先所有的梦想。除了外因条件促使外,城市内在的文化精神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车弓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不仅留下“随人物逝去的一块土地的魂魄”,主要的是他为崛起的家乡故土,响亮地作出“诚信城市”的道德承诺。在当今物质充盈的状态下,每个人都应该询问自己:活着,为这片土地担负了什么?

2012年11月8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红襟鸟》由车弓著,主要内容:一位新四军老战士,一生中的三个军礼:第一次敬给祖宗,第二次敬给土地,第三次敬给子孙。敬得回肠荡气,豪情长存……这是一个凄美而动人的家族亲情故事,通过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心灵史诗的叙述,真实地描写了几代人的命运,见证了一座旧城的消失、新城之崛起,凝聚了我国江南地区时代变迁的百年风云。

在过去的百年中,没有彩霞飞舞的浪漫天空,也没有鲜花锦簇的理想大道,但我们艰难曲折地走过来了,以后还将继续走下去。这就是一代人的文化宣言:只要你仍在行走着,你的生命就不会完结,就像山林里红襟鸟的吟唱——人们会记住你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

《红襟鸟》适合大众阅读。

编辑推荐

《红襟鸟》由车弓著,这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堪称有一定的深度。作者通过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心灵史诗的叙述,凝聚我国江南地区时代变迁的百年风云,使小说有难能可贵的历史厚重感。战士张永成的一生,为兑现祖先承诺、改变这块土地面貌而战。他是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他身上有着许多历史遗留的“旧式农民”品性,如“传宗接代、封建家长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陋习,同时又具有革命者“信仰坚定、百战不殆、勇往直前”的气质。他是质朴单纯的,同时又是复杂的,在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复杂环境中,他“出淤泥而不染”,至死信仰不变,始终是一个大写的人。在他的身上,散发出这个社会值得推崇的道德力量和人文精神,是新时代文学画廊中一个“特殊品格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襟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车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9374
开本 16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4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