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荷
内容
编辑推荐

《风荷》是《一双绣花鞋》作者况浩文50年后再推谍战力作,揭开中国女特工真实命运沉浮。

小说讲述主人公在荷花初绽的年华成为中共地下党,却与国民党青年军官结婚生子;三十年血火磨砺,刻骨的情思无处安放;五十载坚守孤清,终于换来人生真正的回归。

内容推荐

况浩文所著的《风荷》以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展开激烈暗战为背景,讲述了聪敏过人的女大学生慕容纾在重庆国民党高层社交圈猎取绝密经济、政治情报的惊险经历以及由此展开的一场交织着爱情、家庭、信仰、命运、政治的情谍战,颂扬了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雄战斗、勇于奉献和牺牲的崇高精神品质。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触目惊心的1967年。

一弯秋月残照着如艨艟巨舰的山城,昔日华灯绽放、人流如织的市中区的繁荣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大街小巷的门墙虽然曾被油漆刷得彤红,但经过风雨侵蚀逐渐显出斑驳的裂痕,东一片西一块活像长了牛皮癣。红黑相间的大字报贴遍了十里长街,上面尽是些“北京来电”“严正抗议”“打倒走资派”“揪出大叛徒”之类的醒目标题。有的大字报大半掉落,在萧索的秋风中瑟瑟发抖,随风起舞,活像旧社会出殡时的引魂幡招摇于市,似乎在为这座英雄的城市哭丧、招魂。

这时,市里学校全部停课,工厂大都不再冒烟,年轻的农民弟兄也扔掉了锄头、钉耙,进入乡场、区县去闹“革命”,很多人民公社成了“人民母社”,谁也不管春种秋收。城市居民吃粮咋办?全靠亲人解放军用拉大炮的重型卡车到邻近专县调运救急。“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可人民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糟。

靠近市中区朝天门的一座小山脊上,建有十几栋简朴的机关宿舍。这时急匆匆走出一个身材修长、穿着褐色衫裤的女人。她的装束相当古怪,头上戴着一顶黑布帽子,将头发遮得严严实实;已经夜色如墨,却像盲人似的戴着一副宽边茶色眼镜。她微微低着头向山坡右侧的河街走去,对谁也不搭理。偶尔遇见一两个认识她的熟人,却都像逃避黑死病患者一样迅速将头侧向一边。

河街通向长江边上的轮船码头,在一盏昏黄路灯微照的街角,有一家小小的香烟店还在营业,卖着“劲松”“黄金叶”之类凭票供应的香烟。小店前的石阶上,站着两个破旧衣衫上别着毛主席像章的女盲童,大的一个约摸十二岁,小的一个恐怕未满十岁。大盲童坐在小竹凳上,抱着一把破旧的二胡正在演奏《东方红》,小盲童站在一旁合着琴声高唱。但那二胡音色十分粗糙,不时发出刺耳的锯声,让人听着难受。

她们面前摆着一只肮脏的乞讨小碗,里面稀稀疏疏装着几枚分币和一两张角票,这些都是上下轮船的旅客见着她们可怜而随手扔下的,偶尔也有三五个人围着这对盲童询问她们的来处,大盲童老老实实回答:“我们生下来就是瞎子,不满周岁爹妈就把我们甩到县民政局,被收容进盲童学校长大的。除了学盲文外,老师又教我们缝纫、篾编、拉琴、唱歌,日子还过得去。哪晓得‘文化大革命’一来,停课闹革命,老师们造了校长和县民政局的反,炊事员伯伯也出去革命大串联,学校没得饭吃,我和盲妹只有出来拉琴、唱歌,讨口饭吃。我们顺着嘉陵江走到大城,白天出来叫化,夜晚睡屋檐街角,马上要到寒冬腊月,还不晓得咋活下去。请伯伯、叔叔们行个好吧,我们今天拢共才吃了两个烧饼……”说着说着,两行泪珠就成串地滚落下来。但在“文革”那样“贫穷面前,人人平等”的岁月里,又有几个既有善心又腰缠万贯的富人呢?一般的丢个两分、五分硬币到她们肮脏的小碗里,能够施舍一角、两角的人就不多见。但不管多少,两个盲童听着搪瓷碗里的声响,都要躬身行礼,连声称谢。

这时,那个身着褐色衣衫、脸戴宽边墨镜的女人,快步走了过来,轻声对大盲童说道:“还像昨晚一样,我来拉琴,你们两姐妹唱。”说完,她接过破旧的二胡,坐下调试琴弦。她是有备而来,先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圆形薄纸板垫在琴筒的蛇皮上面,又将竹制琴码换成钢丝弹簧码子,再一调试琴音,马上变得温婉、含蓄、深沉。大盲童向面前围观的听众解释说:“我们不认识这位好心的孃孃,昨天晚上就是她帮忙拉琴,才让我们讨到了今天的烧饼钱和开水钱。她一分钱没要,还倒给了五角钱叫我们去买一个小竹凳,轮流坐着拉琴,免得坐在湿地上。”

“别说了,孩子,先唱哪支歌?”“唱《远飞的大雁》。”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

捎封信儿到北京,

翻身的人儿想念恩人毛主席。

稚嫩纯真的童声,在轻盈飘逸的琴音伴奏下,柔和地飘散在月淡星寒的夜空中,是那样动听,又那样感人。紧接着她们又唱了《北京的金山上》和《红梅赞》。来往的旅客听见这些熟悉而又美妙的童声歌曲,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有的人干脆放下行囊,住脚静听。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盲童乞讨的小碗里,分币、角票也越来越多,快大半碗了。这时,两个盲童唱得有些口渴,便对操琴的女人说:“孃孃,我和小妹喝两口水,谢谢您先拉两支曲子给过路的叔叔、婊婊们听嘛!”

为了不致冷场,给两个盲童多挣几碗稀饭钱,操琴女人微微点了点头。她稍稍紧了紧琴弦,便凝神静气地拉起了《汉宫秋月》。她的琴声温婉圆润,幽寂空灵,弓弦里透出一股难以掩饰的沧桑与哀怨,把人引进了一个遥远的旧梦,陷入对往事与故人的追思。忽然,她弓弦一转,琴声激昂磅礴,恰似暴雨疾风,音符里溅发出了历史的潮汐和时代的风尘。秋风摇曳着夜色,托负着琴声远远飘向大江,让人们神思远去,回味无穷。

一曲终了,不知不觉已围满了几层的人群,竟然爆发出热烈而又长久的掌声。因为人们很久以来就没听到这种节律回旋、悠扬深邃的音乐,耳朵里装着的尽是“杀杀杀”“斗斗斗”,乃至坦克的轰鸣、震耳的炮声。这时,听众中挤出一对鬓发全白的老年夫妇,只见老太太无声地向盲童们的小碗里放进了一元钱,这也是碗内唯一的一张大票子。操琴女人不由得也说了一声“谢谢”,她又转身对小盲童讲,“这位婆婆给了你们一块钱,赶快谢谢。”

两个盲童听了,并排站拢,深深鞠了一躬。小盲童说:“谢谢婆婆,今晚上我们不用睡屋檐角了。”大盲童说:“爷爷、婆婆,要不要我们专门为你们唱一支歌?”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况浩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93265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201424614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5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