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人格教育(经典完整译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适应社会,独立生活;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孩子的职责是让大人们在经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始终能看到世间纯在的童真和善良。

《儿童人格教育(经典完整译本)》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开创了个体心理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在基于多年儿童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这本《儿童人格教育》。他一生致力于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尤其在儿童心理学上,建树颇深。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靠大人的引导。

在本书中,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从优越、自卑、家庭、学校和青春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孩子做出让人难以理解的言行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了这些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扭转孩子的错误言行,塑造孩子独立的健康的人格。同样,孩子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才会养成良好的人格。

内容推荐

口吃、尿床、孤僻、说谎、装病……这些存在于儿童身上的问题,都需要大人严肃看待。这些问题,都源于儿童被忽视或他们内心的渴望得不到满足。若不在儿童时期将这些问题纠正过来,这些问题在以后将会衍生出各种大的问题,严重者会让孩子走上歧路,成为孩子一生的负担。

因此,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人格尤为重要。

《儿童人格教育(经典完整译本)》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经典著作,集结了阿德勒多年来研究儿童心理的精华,归纳了他对儿童人格问题的一些研究结论。

阿德勒在本书中例举了多个真实的案例,对这些案例中的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从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孩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提供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帮助孩子纠正问题,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并且,阿德勒在书中反复强调,应当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儿童。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儿童人格统一性

第三章 追求优越对教育的意义

第四章 寻求优越感的指引

第五章 自卑情结

第六章 儿童成长:预防自卑情结

第七章 社会情感与儿童成长的阻碍:家庭环境中孩子所处的地位

第八章 儿童在家里的地位:儿童的心理处境及矫正

第九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第十章 在学校

第十一章 外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的差错

第十四章 教育父母

附录一 阿德勒的一生

附录二 阿德勒的学术内容

附录三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

试读章节

儿童的心理生活非常奇特。无论我们接触到他们生活中的哪一点,都会十分着迷,都会感觉引人人胜。这是一个不得不被承认的事实,也是了解儿童人格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先了解儿童完整的生活经历。儿童所经历和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完整人格的表达,不了解儿童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儿童人格的统一性。

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是儿童行动和行为方式相互协调形成的单一模式。这种人格的发展从儿童的童年时期就开始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要求引导儿童整合和统一他们自身的反应,不仅使儿童对不同情境的统一反应形式形成儿童的性格,而且还使儿童其他的行动有别于其他儿童,更加个性化。

很多的心理学派在研究儿童人格时都忽视了儿童人格的统一性,即便没有完全忽视,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所以,各类人格都似乎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被心理学理论或精神病学中特定的表达孤立开来。有些时候,这种表达方式或者手势被称为一种情结,这种假设是,它们可以从个体的其他活动中被分割出来。这种做法就如同将一个音符从完整的旋律中抽出,然后试图脱离其他音符来理解这一音符的美妙。这一做法并不妥当,但却相当普遍。

个体心理学非常反对这种流传甚广的错误做法,尤其这里还涉及儿童教育的问题,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危害,而这些危害在有关儿童惩罚的理论中非常显著。如果孩子做了必须被惩罚的事情,会怎么样呢?人们首先会想到这个孩子的人格是怎样的。而惩罚的坏处显然多过于它的好处。因为若是这个孩子常常出错,老师或者家长就会有一个固定的印象,觉得孺子不可教也。反过来说,若是这个孩子其他的表现很好,那么,人们就会根据孩子总体的表现而不会那么厉声地苛责他。但是,这两种做法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即通过全面理解孩子人格的统一性,继而以此为蓝本深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错误。这与脱离了整个音乐旋律而单独地理解某一个单一音符类似。

若是我们随口就问一个孩子为什么那么懒散,我们就没法期望能找到他懒散的真正原因;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没法从一个孩子的嘴里套出他撒谎的原因。几千年来,深知人性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至理名言:“认识自己是多么难!”同理,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于从一个孩子身上得到这样高深复杂难题的答案呢?这些问题即使让心理学家回答都有些勉强。知道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以能够全面认识他的整体人格为前提条件的。这个办法并不是要求去陈述孩子做了什么和怎么去做,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在面对任务时采取了什么态度。

P16-17

序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在幼儿时期,人类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生活模式,并根据形成的生活模式产生了生活的主观目标,由此在童年时期形成个人的人格。

要矫治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则必须从他的童年入手。因此,教育儿童的首要,也是核心问题,即为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格。并且,矫治儿童人格的方法必须正确,这也是阿德勒反复强调的。要在童年时期,培养和建立儿童独立、勇敢、自信、不畏艰难的美好品质,并且培养儿童与他人、与集体的合作能力。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有些问题无法避免。在问题儿童身上发现的问题只是表象,这些问题的根源,都直指向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优越而做出的错误选择和错误方法。要真正从根源上帮助问题儿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格的形成和结构有深刻的理解。

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是对自我的认识和指导,这对儿童来说也一样。但是,对儿童的教育则更加重要,因其尚未成年,所以还需要成人的指导,以避免其走弯路。人的生命有限,在人类世界中,不可能放

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慢慢生长,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成长。

阿德勒特别指出,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从本书中,可以使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为何孩子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阿德勒的这本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书,自出版以来经过了70多年,在欧美国家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始终不减。这本书对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方法,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挽救更多问题儿童,具有指导意义。

译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人格教育(经典完整译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戴光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55457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4208385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