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两岸家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苍惠馨先生在海外的亲人寄自太平洋彼岸和海峡对岸的百封家书。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家书无价,亲情有痕。这些来自关国和台湾地区的家书,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因素和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较早的书信历30年而保留下来,真是弥足珍贵。

本书是一部充满情感的书,其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它也是一部很好的艺术欣赏读物,不仅家书的内容多可看作是文质兼美的散文,手稿那行云流水般的行草书法也让人赏心悦目;它还是一部既平凡又典型的海外游子人生的写照。

本书时而赋诗作词,时而循循善诱,时而大发宏论,时而叙谈家常,可谓句句真情实感,封封析事明理。它是以平凡心态,用平凡语言,叙述平凡家事。读这些家书,能够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家书的主人做心的交流。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一家和同根同源的亲戚在十余年间隔着海峡的往来书信合集。

作为私密文字的家书,讲真话,写真情,透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可以尽情回味久违的文字亲情。尽管家书中多半是家庭琐事,但这些琐事往往随着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见微知著,从家书的小叙事中,把握宏大的社会脉搏。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劫后新生畅叙亲情

推己及人助人寻亲

尽绵薄力报效祖国

试读章节

宝恒胞弟:

前后三次来信,均已收到。唯三次信内容归纳起来,只是笼统的一句话,“你们那里都好”。此外,别无其相告,使我格外悬系!你根本看不见什么?为一个通信而惹出麻烦,那就是划不来啦!

我于1973年秋退休。你嫂于1975年患直肠癌,两次住院,三次开刀,结果还是不治,于1977年6月7日,清晨三时半逝世,享年78岁。

就她个人而言,先我而去,她是有福的。我无法一个人过活,不得已于1978年初来美,按月从美政府领养老金生活,这算晚年之幸!

现在和我住在一起的,是小儿子开达夫妇同他们三个孩子。老大女读初中一年级,老二女读小学三年级,老三男读小学二年级,成绩都不错。他们夫妇俩工作收人,尚可维持全家生活。

大女儿开舫(小兰)已来美三四年啦!住在我们附近,坐汽车须15分钟。她有五个孩子,老大男高中毕业,现在美读成人补习班,已结婚。老二女大学毕业已结婚。老三男大学毕业,老四男高工毕业,老五男今年暑假后考完大学。他们夫妇俩和儿媳都有工作,生活无问题。

二女儿开萍住处离我们稍远些,坐汽车须七八个小时。她有两个孩子,老大男读大三,老二女读大二。他们夫妇俩都有工作,生活尚可以。唯两个大学生,两年需要两万美金,负担太重,也够苦啦!

我现在身体还好,六十多年来,从未闹过病,连伤风感冒都很少。到今天耳不聋、眼不花,自觉和五六十岁时差不了多少,可能多活几年,没有多大问题!在我们兄弟中间,我算是得天独厚了!只可惜你嫂子先走了,把我变成有寿无福的人了,命矣夫!

你们夫妇俩现在身体如何?除常锁、惠丰外,还有其他孩子没有?。惠丰多大年纪啦?结婚没有?如已结婚,有孩子没有?惠丰在铁路局做什么?还有惠馨在做什么?他结婚没有?他母亲在哪里?

五媳妇现已七十七八啦,她的大男孩(傻子)现做什么?小梅婚后二三十年情形如何?都在念中,惠丰有月假,就上列些提到的,分别见告为盼!

特此,并问

你们和孩子们都健康快乐!

兄忠承启

1981年3月20日

信皮在上角就是我的住址——通信处

常锁她先生做什么?她有几个孩子?

宝恒胞弟、弟妹、侄儿侄媳及侄孙男女等大家都好!来信已收到,等于见了面。至为欣慰!

知道家人概况,更觉愉快!几十年来,弟耳聋、目盲,能将孩子们抚养长大,而且男婚女嫁,大致都还不错。这都是我尚未见面的弟妹的功劳,堪为你和孩子们庆幸!足证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值得称颂!可惜的是你下部瘫痪,不能行动。而弟妹又复旧病开刀两次,老运不佳,又不能不为你们忧伤!但愿上帝赐福,你们能逐渐康复帮助孩子们度过艰难岁月,则大幸矣!

我们侨居此地(简单地说,就是靠贷款度日,搭工生活),所谓“贷款”就是买房买汽车等都是先付百分之十或廿,剩下的分期按月偿付。所谓“搭工”就是只要有工作的能力,就可以到餐馆,杂货店,或各类公司去找工作。每月五天或六天、每天八小时,每小时四、五元起到七、八元不等。因此家家有负债人、搭工,我们也不例外!

开达两口子和开舫(小兰)两口子,都是搭工生活,每月所得,都是先付房费(30年)各为七百或八百不一,剩下的才是生活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休,天天在紧迫中生活。和从前无忧无虑的日子比,大不相同,何时能轻松些?殊难预测,只是过一天,算一天而已,好在都有工作,都能生活,也就算幸福啦!

开萍两口子是美国公民。他们稍有根基,比较好些,不过两个大学生,一年需要两万多美金,也天天喊吃不消,美国人生活全是这样。从表面看,洋房、汽车,确都不坏。实际说来,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呀!

因此,种种情形,想到过去,不禁感慨万千!现距端午节只有几天,附去国际汇票乙纸美金50元,送给你们过节用,聊表怀思!

特此,并问:

你们和孩子们都快乐健康!

端午节前思家有感

离家已经五十年,

计日快到两万天。

今生相见恐无望,

但愿默祝庆平安。

惠丰侄读给你爸爸听吧!

附照片三张

哥哥手启

1981年5月28日

圣地亚哥离我们很远,我们住旧金山附近,再有信就照我的信左上角地址写就到了。不要写圣地亚哥!

极儿在1966年被人贴大字报,1968年被囚禁牛棚里4个月,1978年始获平反。他夫妇俩都因而得心脏病,至今尚未痊愈。时好时犯,他对你们没有信,实是不得已,你们要原谅他!

胞弟宝恒:

5月28日,我给你有封挂号信,附伍拾元美金国际汇票乙纸,迄今整四十天,尚未见着回信,不知已收到否?念念!

如未收到可能是你们那边对国外挂号信手续上是否有什么麻烦?希见信后赶快来信,说明到底收到没有?如已收到,而竞不能写个回信,那就是太差了!

汇去的钱,虽为数甚少,但藉此我可以知道你们那边对国外的汇兑情形,至少不再茫然了!

惠丰侄你要抽点时间,写几个字给我免惦念,别视为无足轻重好吗?

特此,并问:

你们和孩子们快乐健康

兄忠手启

1981年7月8日

惠丰侄:

5月28日我寄去挂号信,内附照片三张,汇票乙纸,直到7月8日,整整四十天尚无回信。已写信去问,当时此地报纸报导说:寄往中国内地的邮件,每每丢失。因此更悬念不已!所幸9月10日接到你7月2日信,方知信及汇票均收到,唯未提有无照片,想尚未丢失,至慰!我的信你们何时收到?何以7月2日才写回信是何原因?

你们7月2日信我9月10日才收到,更令人无法解释病在哪里?我给开极去信,开极给我回信,通常彼此都可在一个礼拜左右收到。绥化比大连并不太远,何以邮件竟这样的迟缓?

你信上说“收到信时,爸爸正在病中”,什么病?还是瘫痪?为什么不多写一写?你姐盖房子落成,苍家有四十多人聚到一起,闻之甚为高兴!都是谁?为什么不写上十个八个让我多知道一些呢?

我身在海外,心在故乡,几十年来从未忘掉过,倘环境许可,我是要回去的,但不知何时能实现啊!  老家坟茔还有吗?老院子现在住些什么人?分家后我们在后街盖的房子,此刻还有我们的家人住在那吗?

上次你们的来信,并没将你姐夫和妹夫姓名告诉我?也没提到你六大爷二女儿小名大肥,她在哪里?你七大爷和十七叔还在吗?还有你九大爷儿子、小庚他在做什么?

凡此琐琐,我都想知道。有空时,拉杂的写点告诉我好不好?我上次随信寄去五十元主要意思是想知道你们那边的邮汇,是否方便?旧历年前,当再寄些,以慰怀念!

我们这里孩子大人都很好。唯读书、工作,天天也都忙。我仍健康如常,一点毛病没有。告诉你爸,不要惦念我,请他好好保养自己多活几年吧!

专此,并问:

你妈爸同你们夫妇和孩子都快乐健康!

伯父手启

1981年9月18日

来信时,信皮上不要写加州圣地亚哥,我们在旧金山郊区,离圣地亚哥非常远,只照我信左上角写即可!

惠丰侄:

你10月8日信,我于15日收到,至为欣慰!

你说上次信写得太晚,是因为公出哈尔滨去好多天的关系。我相信的,这一点很重要。上次信一开始,就应该先说的,让接到信时免去胡猜乱想!以后对任何人复信时,如果自己认为“晚了”,都应该先说明一下比较好些!

你父母亲照片也同时收到。看到照片和见到他们一样,万分喜悦,翻来覆去地看,深深觉得你父亲保有年轻时挺拔气象。尚无颓唐、衰老的样子。尤甚感欣慰!

你母亲的照片,我一看就觉得她是一位很能干的,你们一家人能维持到现在,男婚女嫁,孩子大人,都还说得过去,这都是她辛辛苦苦的功劳。足证她是一位贤妻良母,我在此为你父亲特别庆幸!

他的残疾多病之身,而能活到今天,大体上都很好,更要格外感谢她!你替大爷向你母亲特致敬意,祝她和你父亲白头到老!

你虽是小学程度,但从几次来信看,我知道你很聪明,也很英俊。只要用心学习、努力工作,前程应该是无量的。俗话说“好汉不怕出身低”,这话是不错的。你别太自卑,好自为之,有厚重焉。我认为有你这个侄儿,能尽力工作、照顾全家,觉得格外高兴!你有空时,应多给亲友写信,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环,无形中在做人做事上会有不少的助益和进步。你别认为写不写信都无所谓呀!

小梅的丈夫和大肥的丈夫,都叫什么名字?你和她们有没有联系?知道她们的住处不?知道的话,下次信告诉我好吗?

再来信,开头应写“伯父”或“大爷”别“十三”字样。那是家里大排行,我和你父亲是同胞兄弟,冠以“十三”在上,并无疏之别,不可以的!

叶委员长讲话,我在报上看到了。据我看前途尚荆棘、俟何之情,仍须耐心等待、非旦夕问事。告诉你父亲,我回去与否对他来说(双目失明)都是一样的。能有信和照片就好了!

祝福你们全家

伯父手启

1981年10月17日

P5-17

序言

“家书”,一个让人倍感亲切、让人平添感动的词,虽然它没有御沟流红的浪漫,却有着一种格外的熨贴。这只是因为,“家书是家对你的呼唤”。无论我们漂泊了多久,流浪了多远,历经了多少磨难,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一枚小小的邮票,几笺薄薄的家书,让我们守护亲情家园。

杜甫说“家书抵万金”,是因为在遍地烽火狼烟的年代,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可以减轻几许对远方亲人的悬想、牵挂。这是亲情抵万金、是亲人的安危抵万金啊!“家书抵万金”,还在于一个“真”字。

人间亲情至真,那么承载亲情的家书也就至真。更何况作为私密文字的家书,写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发表或给什么人看的,所以家书最易于抒真情、讲真话。正因如此,家书对社会真相也很少遮掩,有些内容是对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而有些连续的家书简直就是一段社会发展简史。尽管家书多半是家庭琐事,但有些琐事往往和社会的大事联系在一起,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所以,家书早已成为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洞悉当时社会的一个窗口。

家书不仅有认识历史的价值,也有着非同寻常的艺术价值。西方人把家书誉为“最温柔的艺术”,它是人与人之间最近距离的文字交流。因此我们更倾向家书的文学性,而非应用文体。沈从文《湘行散记》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散文,竟是由他给夫人张兆和的家书整理而来。《傅雷家书》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所以才能一版再版,发行愈百万册。

或许家书最少文字雕琢,但正是这种“原生态”样式的呈现,保证了家书特有的历史、文学、美学、书法等价值,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随着现代通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手中的家信越来越少,而很多家书已经或正在散佚,家书成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李春波《一封家书》的小调余音渐缈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了“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启动。2005年4月在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等46位文化名人联袂倡议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了这一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抢救民间家书”在行动,这是打捞记忆的工作,是打捞人类感情的工作,也是与时间赛跑的、刻不容缓的工作。苍惠馨先生正与一些有远见、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人们一道,在默默地而又积极地做着这项工作。

《两岸家书》,是苍惠馨先生在海外的亲人寄自太平洋彼岸和海峡对岸的百封家书。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家书无价,亲情有痕。这些来自关国和台湾地区的家书,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因素和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较早的书信历30年而保留下来,真是弥足珍贵。

《两岸家书》,是一部充满情感的书,其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它也是一部很好的艺术欣赏读物,不仅家书的内容多可看作是文质兼美的散文,手稿那行云流水般的行草书法也让人赏心悦目;它还是一部既平凡又典型的海外游子人生的写照。

《两岸家书》,时而赋诗作词,时而循循善诱,时而大发宏论,时而叙谈家常,可谓句句真情实感,封封析事明理。它是以平凡心态,用平凡语言,叙述平凡家事。读这些家书,能够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家书的主人做心的交流。

与其看我这些赘语,不如赶紧展读那一封封家书吧!

郭玉斌

2008年8月于北林闲云阁

后记

收到海外的第一封来信,是1971年我的堂兄苍开达从日本名古屋寄来的。遗憾的是,在我落实政策时,这封信作为佐证材料提交给了有关主管部门,后来却被他们弄丢了,甚是遗憾。第二封海外来信也是堂兄寄来,时间是1977年,保存至今,成了该书的第一篇。而自1981年春伯父寄来首封信,到1992年秋,这11年期间,伯父与我的通信从未中断过,伯父来信超过百封。这当然不包括60多封经我手转给厂商的带有一定商业性质的信函。上世纪90年代后,伯父因手颤,不能握笔书写,才停止了亲笔信。但还是念念不忘远在祖国的亲人,常让我的堂兄代笔写信,致以问候。

伯父终身从事教育,他思维敏捷、学识渊博,他心胸豁达、待人宽厚,他朴素无华、做事严谨,这些无不在书信里得到体现。老人的每封家书不仅在行文格式上是绝好的典范,在语言文字上简捷、优美,而且他的书信在书法上也堪称楷模一那行草字体一直保持着行云流水般的风格。

伯父离开我已经五年了,但融入信札里的那浓浓的亲情、乡情,却历久弥芳,时时拨动我的心弦。为了纪念我的伯父,寄托我的思念,也为了保存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飨喜爱家书的朋友,我经过了两年的整理,慎重编选出百封家书,题名《两岸家书》付梓。

百封家书的成书过程,得到了许许多多单位朋友的热心帮助和支持。为此,真诚谢谢民革黑龙江省委领导的鼎力资助;感谢黑龙江省台办主任李岩先生在百忙中为家书作序;谢谢民革绥化市委常委吕艳艳的热心推荐;一并感谢苏建贵先生、顾云秀女士、学生韩鹏宇、李莉女士、挚友张友山老弟;深深致谢忘年交绥化学院郭玉斌副教授在教学繁忙中,精心为本书撰序,让两岸家书再添光彩……若没有他们的真诚帮助、热心支持,就不会有《两岸家书》的问世。在此,我向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亲朋好友致以衷心的谢意。

《两岸家书》,让亲情永驻我心!

《两岸家书》,让友情永驻我心!

苍惠馨

2008年5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两岸家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苍惠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5516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