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们(奥巴马心中的13位美国英雄)
内容
试读章节

战争与和平的“第一人”

乔治-华盛顿头顶笼罩的光环很多,就像共和以来的中国人把孙中山称为国父一样,美国人也从小尊称华盛顿为国父,公认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美国不仅以他的名字命名首都,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另外一个州,这也是独一无二的尊荣。

这么多“第一人”的称号集于一身,甚是罕见。不论在哪个国家,都很少有举国公认的英雄能像华盛顿这样,头顶的“英雄”光环与这么多“第一”联系在一起,并且代代相传从未引起争议。这至少说明,华盛顿所创造的业绩,在某种程度上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华盛顿的第一大功绩,在于打赢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争。这场战争在美国,向来是需要冠以大写字母的,它就是“独立战争”。华盛顿作为大陆军总司令,带领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的白人移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八年漫长艰辛的奋斗,终于打败母国——日不落大英帝国,靠枪杆子获得了独立的权利与权力。此之谓“战争中的第一人”。

华盛顿的第二大功绩,在于独立战争结束之际,主持制宪会议,领导制定宪法,由此平息了一个新生国家内部难以避免的离心、分裂和骚乱。13个殖民地由此得以联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各州高度自治却又在国民精神、政治制度等方面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新国家——美利坚合众国。随后,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任总统,华盛顿为缔造美国的内部团结和长久和平作出了独特贡献,对美国乃至世界民主政治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烙印清晰。此之谓“和平中的第一人”。

创下丰功伟绩,其实仍不足以成为令后世人们心服口服的英雄。因为对一个举世公认的英雄来说,道德、精神与人格魅力同样重要。华盛顿最“英雄”之处,还在于对权力和个人欲望始终保持自我克制。面对垂手可得甚至人们使劲要塞给他的权力与荣耀,他往往首先选择拒绝,但为了国家利益而不得已接受后,总是如履薄冰,唯恐辜负。他公私分明、心胸宽广、廉洁自律,重视自由、公平与正义。他的个人品格与处事态度,对民众构成朴素、强健、恳切的道德感召,此之谓“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在华盛顿心目中,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超越个人荣辱与物质享受,对此他从来没有半秒钟的迟疑。爱国主义在他那里的解释,也从来不是褊狭的,而是与公民的自由、社会的公平、制度的正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奥巴马最看重华盛顿的地方实际上就在这里。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只用寥寥几百字介绍华盛顿,分量最重的评语便是称赞华盛顿“他将信念铸成一个新兴的、强大的、真实的国家,一个恪守原则的国家,一个属于民众的国家。”

你或许会想到当过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同样出身农家,同样手握重兵,同样处于共和国草创的大时代并拥有一双翻云覆雨手。但是,他们一个克制个人权力欲望,专注于制度建设和民富国强;一个满脑子只想着自己当皇帝,沉迷于家天下的黄粱梦,完全看不清国家与世界的发展潮流。一个是枭雄,一个是英雄。这使我们不禁想问,华盛顿为什么没有投胎到中国?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前仆后继、执迷不悟的袁世凯?

这不是什么简单的运气问题。历史的偶然背后,是无数细节构成的必然,中国两千年的专制传统没有土壤产生华盛顿,却不幸有“肥沃”的土壤产生袁世凯和他之后的大大小小军阀。当然,这是些题外话。但重温华盛顿的英雄之路,如果不与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其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要想把华盛顿这位英雄描绘得生动鲜活,是很困难的事情,不仅因为他的成就太多,事迹浩繁,更因为关于他的史料,都显示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除了时代的限制使他固守奴隶制度之外,他在个人道德上简直无可非议。一个如此完美的人,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也因如此,更值得我们去深入地了解。

P3-5

目录

乔治·华盛顿

亚伯拉罕·林肯

西廷·布尔

简·亚当斯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海伦·凯勒

乔治亚·奥基弗

比莉·哈乐黛

杰基·罗宾森

塞萨尔·查韦斯

马丁·路德·金

尼尔·阿姆斯特朗

林璎

参考文献

序言

序:打开窗,重新呼吸英雄的气息

英雄与时势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式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

有人说,没有那般的时势,哪里会出现这般的英雄?越逢乱世,英雄豪杰越会雨后春笋般涌现。又有人说,为何时势已如此这般,却不见召唤出什么英雄;而倘若没有这样的英雄,世界又如何会是那般模样。

争论不休,关键原因恐怕是两者皆有道理,或者说,各有各的道理。不必追溯久远的历史,看看我们身边的世界,看看此时此刻战火纷飞、血肉横飞,民众流离悲号的地方,就知枭雄易觅,英雄难寻。好莱坞大片的情境设计——芸芸众生危殆之际,孤胆英雄从天而降,赤手空拳,救苦救难。这就和好莱坞大片里的传奇爱情一样——不是没有,但一般没有。

不仅如此,就时势与英雄这个命题本身,“英雄”二字,还是比较传统的概念。特别是在中国史册上,英雄这个字眼,多半与政治、动荡、战争、灾难这样的时局相连。曹操青梅煮酒试探刘备,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失色,匙箸落地。他的装是真的,他的害怕也是真的。他怕曹操识破他的英雄本色,手起刀落,在他还没来得及成为英雄的时候。

或日,英者,聪明秀出;雄者,胆识过人。按这个定义,三分天下居其二的曹操和刘备当然可以自信满满,睥睨群雄。但历史是反讽的,经常会让人思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三国以降,老百姓所认定的三国英雄榜,这两位史家眼中的“一世之雄”都名落孙山。

这样的情况,在西方也不鲜见。拿破仑的勋业,欧洲后无来者。不管当年法国大革命的时势有没有召唤他,公认他的军事天才造就了崭新的法国乃至欧洲时势。然而,如今,对这样一位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虽追慕者仍众,用“英雄”这个词形容他的并不多见。

其实,东西方文明中,都很早就有关于英雄的传说,也有关于英雄的相似认定。《山海经》叙述大禹治水,首先点出他“不以私害公”,虽然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否必要有待商榷。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传说更是精彩而重要的部分。立下12件大功的赫拉克勒斯幼年时便拒绝恶德女神的诱惑,决心不畏艰险,为众人造福。不论人间天上,都尊他为大英雄。中古欧洲传唱的史诗里,英雄们同样勇敢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从远古至今,英雄崇拜是人类深厚的情结。但今天的人们,普遍已不再相信“一部世界史,就是一部英雄传记”的说法,更不会简单地把高高在上的人们奉为英雄。历史本来就不是按照“三一律”写就的剧本。改变时势,常在人们不经意的平淡细微处,并非总那么富有宏大的戏剧性。历史是复杂的丝网,细细一根蛛丝,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时代的大动荡固然会毁灭或成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小人物一个不经意的选择也可能蝴蝶振翅般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

简言之,在受苦受难的人们渴求英雄出现的时代,未必都有英雄应运而生;而造就大时势、成就大事业者,也未必皆是英雄。英雄更不可单纯以成败论之,太平时代,亦有太平时代的英雄。不论如何,在时势与际遇之外,在聪明和胆识之外,成为万众景仰的英雄,还需要其他一些不寻常的特质。

英雄与他们

几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给女儿写了封公开信,诗情画意地赞颂了13位“美国英雄”。

他们当中,不乏符合一般对“英雄”的认知者,如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废奴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因纳粹迫害而移民美国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人类第一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还有励志榜样海伦·凯勒,命运只给了她一年零七个月的光明,然后就陷她于失明、失聪、失语的困境。

另有七位人物,就连在美国本土的知名度都不算高。比如,画出“最美国”风景的乔治亚·奥基弗、芝加哥“慈善名媛”简·亚当斯、骂不还口的黑人棒球手杰基·罗宾森、生逢末世的印第安酋长西廷·布尔、首先喊出“是的,我们能”口号的农工运动领袖塞萨尔·查韦斯,以及越战纪念碑设计者林璎,她是唯一上榜的亚裔,若不是中国血统和林徽因侄女身份,知道她的国人恐怕寥寥无几。

奥巴马的榜单上,甚至还包括一生凄苦、遇人不淑的黑人蓝调女歌手比莉·哈乐黛。她10岁遭强暴,12岁当雏妓,几度坐牢,临终病床上还被搜出海洛因,死时只有警察守在门外。这样“劣迹斑斑”的天涯沦落人,对传统的英雄定义不说富有颠覆性,起码也是格格不入,但奥巴马居然推荐给了年幼的女儿,虽说隐去这些阴暗面,给出了渲染着玫瑰色彩的理由。

说起来,对一切榜单,不管拟定者是谁,可以参考却不能迷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知道,奥马巴现任第44任美国总统,作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政治家,他在拟定这份“美国英雄”榜单时,必定详细考虑过“政治正确性”与“政治周到性”。既要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也要避免引发成年人的争议;既要照顾不同族裔的心理,还要考虑性别比例不致失衡(13人中有五位女性)。而这些“美国英雄”的事迹,还需各有侧重,彼此不致撞车。比如,赞颂了海伦·凯勒,其他身残志坚的人物便只能割爱。

不仅如此,细心的读者可能还会发现,这份榜单,有意无意、画龙点睛般串起美国诸多重大历史节点,包括建国、内战、西进、驱逐印第安人、种族隔离、工会、慈善、二战、原子弹、民权、女权、登月、越战……通读此书,不仅能够了解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之所以成为英雄的缘由,也能够窥见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生动面貌。

另一方面,奥巴马毕竟是在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女儿写信,他的“美国英雄”榜单,不可避免地烙下他的个人印痕,折射了他从一个迷茫自卑的混血少年、一路打拼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的心路历程。这突出体现在榜单的族裔构成上——13人中,有六位少数族裔,其中三位是非洲裔。而七位白皮肤当中,有两位(林肯和简·亚当斯)的生平成就也与黑人民权息息相关。这份榜单里,不乏对他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的人物。

总的说来,奥巴马榜单上这13位美国人,既谈不上是美国历史上的“最”英雄,更不能反映世界历史长河中的煌煌英雄图谱。那么,这本小书的价值在哪里?这13位美国人为什么仍然值得介绍给读者?英雄与我们

问世间,谁是英雄?

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零一种答案。

所以,说到此书价值,首先一个理由,或在于这13位美国人的生平事迹、性格思想,让我们看到了至少13种迥然不同的答案,汇总起来却又颇有相通之处。

英雄不问出处,不在于来自哪个国家。关键在于,其大勇、大智、品格天赋,是否为公,为真,为善,为美,使一个大写的“人”字,更加丰富、高贵、美丽。金庸先生解释何为“大侠”,只有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与《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睽隔时空而声气相通。罗兰论英雄,说到底亦只一句话:“为骄傲为荣誉而成为伟大,未足也;必当为公众服务而成为伟大。”

成为英雄,首先要有一颗悲天悯人、关怀社会的赤子之心。

奥巴马的这份榜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在各自成长为英雄的道路上,经历过不寻常的挫折困顿,甚至饱受不公、歧视与轻蔑侮辱。他们不一定最聪明,不一定最美丽,不一定最勇敢,他们也有弱点缺陷,但都富有反抗不公正的勇气,以忠于自己内心的方式,拒绝向命运低头。

生活,对谁都不是一张玫瑰花床。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开篇便写道:“我恨那懦怯的理想主义,它只教人不去注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弱点。我们当和太容易被梦想与甘言所欺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只是懦怯的表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英雄们走过荆棘路,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我们见证了梦想的力量。

奥巴马的榜单上,最另类的当数比莉·哈乐黛。奥巴马给女儿的理由是:“她耳边别着一朵栀子花,向全世界吟唱美妙的蓝调。她的歌声,饱含伤感与喜悦,使人们感同身受,不禁随之而唱。”

真话没有全说,但说的是真话。哈乐黛的弱点,是人性的弱点,而人生的污泥浊水中,她自有坚守的原则和反抗不公的勇气。其天真出尘之处,令人不时想起《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她的歌声没有谎言,倾诉的不仅是自己的悲凉,也是人性、人生的悲凉,直击我们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让我们阴郁的苦痛得到奇妙的、甚至带来某种愉悦感的释放。

汩汩清泉洗涤伤痕累累的心灵,另类“英雄”也是英雄,温柔地抚摸着我们大多数人同样不洁净,同样充满软弱、不安和孤单的灵魂。

人生千姿百态,但决不应该是争名夺利的赛跑。在我们国家,有千千万万父母天天焦虑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种病态。其实,如果非要谈什么起跑线,奥巴马眼中这13位“美国英雄”,几乎个个都是起跑线上的输家。就连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虽说“地主少爷”出身,却一直在简陋的乡村学校念书。同龄富家子弟纷纷飘洋过海留学,而他连本土大学校门都没进过。

印象中最早读到的以英雄为题的书,是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书中主人公毕巧林正是位在人生起跑线上遥遥领先的人物。但他内心渴望有所作为,行动却玩世不恭,最终深陷自我厌恶之中。这部以英雄为题的小说,塑造的却是成为传世经典的“多余人”形象。

在任何社会,人们都渴望实现梦想、有所作为。如何成为一个于国于民有用、有贡献的人,而不是一个多余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我们尤其需要重视的课题。

这本小书,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编著,而是带有我们自己的思考,是我们希望自己孩子喜欢阅读的书。我们所致力于表达的,是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的理由,他们的不平凡在哪里,感召力又在哪里。

世界的真面目并不美,或者说,又美又丑。这本书,不准备像奥巴马给女儿的信那样,给世界染上粉红色调。我们期待,从初中生到大学生,从打工人到年轻白领,披读之后能够“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让我们打开窗,重新呼吸英雄的气息。盼望这个社会,在我们孩子长大的时候,会比现在更美好。

是的,我们能,

因为,你们能。

徐剑梅

2014年9月

内容推荐

他是一个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黑白混血儿,曾经辗转几个国家渡过颠沛流离的童年。但是2008年11月4日,他以绝对优势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就是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在给女儿的一封公开信中,奥巴马用温柔优美的笔触,向13位具有开创性的美国英雄致敬,向塑造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诸项信念致敬,读来感人至深。这13位人物包括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著名女画家乔治亚·奥基弗、爵士歌手比莉·哈乐黛、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盲聋作家海伦·凯勒、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华裔女建筑师林缨等。无论是乔治亚·奥基弗的艺术才华,还是杰基·鲁滨逊的过人勇气;无论是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还是乔治·华盛顿的爱国情操,都体现了为追求个人幸福及谋取社会福祉而奋斗不息的美国精神。徐剑梅、唐昀、沈敏编著的《他们(奥巴马心中的13位美国英雄)》拟通过讲述此13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剖析他们的思想,让读者更深刻地领会美国精神的内涵;同时,本书还希望使青年读者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激发他们不畏艰难、追求梦想的热情。

编辑推荐

《他们(奥巴马心中的13位美国英雄)》由徐剑梅、唐昀、沈敏编著。

他们,是奥巴马在给女儿的信中极力赞美的美国人

他们,是用一生改变不公追求真善美的美国人

他们,是用坚定信念和无比勇气温暖世界的美国人

他们是美国的缔造者:乔治·华盛顿、西廷·布尔、比莉·哈乐黛、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亚伯拉罕·、·查韦斯、林璎、乔治亚·奥基弗、尼尔·阿姆斯特朗、海伦·凯勒、杰基·罗宾森、马丁·路德·金、简·亚当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们(奥巴马心中的13位美国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剑梅//唐昀//沈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46566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2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2014192944
中图分类号 K837.12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