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玛德兰·费拉/左拉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左拉编著的《玛德兰·费拉》内容简介:玛德兰·费拉邂逅医科大学生贾克,并与之保持长达一年之久的情人关系,后贾克服兵役之际,将玛德兰抛弃。玛德兰后结识家族私生子威廉,并与之结婚,剩下女儿露茜。四年之后,贾克回国,唤醒了玛德兰对第一次恋情的回忆,但她良心上又过不去,她向丈夫坦白事实,夫妻为维持幸福生活,开始逃避的旅程。可最后,玛德兰仍无法抗拒贾克,造成了对她家庭无法挽回的灾难。

内容推荐

左拉编著的《玛德兰·费拉》内容介绍:他们的本性一定比较温雅,他们的心一定比较高贵和自负,他们绝不会像那些卑鄙的夫妇们一样。什么都无法扰乱他们的自私安适,即使是耻辱,也愿意忍受。从此以后,他们即替他们的痛苦报复,他们对于这个比他们还要有罪的、而且在污泥中欢乐的世界,拖有无比的轻蔑。

《玛德兰·费拉》是一本小说集。

试读章节

威廉与玛德兰。费拉在封德内车站下了火车。从车站出来,青年将自己的胳臂伸给了少妇,好像他们还没有离开巴黎的街道似的,他们向左转,并慢慢地走上美丽的、通往封德内的林荫大道。在他们中间,还存有那种初次相交,而由于进展太快就过于亲密的模糊拘束。他们一想到他们至多只认识了八天,就这样两个人单独在一起,像幸福的情人一样一起遨游旷野,不免感到有不太自在。他们几乎不敢相互注视,唯恐自己会无意中伤害到对方,所以只作一些犹豫的交谈。

玛德兰年方二十,穿着衬有蓝带滚边的灰布服装,美丽的赭发在脑后束成一个很大的发髻。她是一个高大漂亮的女郎'她那柔美而强壮的身体,显示出一种罕有的毅力。她的面貌更有特征:上部是坚毅的、严肃的,差不多像男子一样;下部则反之,是娴雅的。她的面部肌肉和微露酒涡的两个嘴角,都有一种媚人的柔和。

这奇特的面貌确实是由严肃和稚气构成。脸的下部像睡着一样,在考虑或愤怒之际嘴唇若闭着不动,人们就只看见粗硬的前额,神经质的鼻梁,无光泽的眼睛,一副坚实和有力的面孔。待微笑掀开了她的嘴唇,脸的上部仿佛又变柔和了,人们由此只看见面颊和下颔的细嫩曲线。这简直可以说是在成年女子的脸上,露出了女孩子一样的笑容。

玛德兰普通的表情,往往是一种粗暴的倨傲突然消溶于非常温柔的目光中,这又显出她是一个纤弱和柔顺的女郎;其实在她的内心,还留有女孩子似的天真!被挽在威廉的胳臂里,沿着小路前进时,她的严肃表情特别惹起青年的不安,而她的突然自弃和不自愿的柔媚,又随即恢复了他的希望。看她坚定而稍合节奏的步履,人们可以猜到,她已不再是一个少女了。

威廉的年龄比她大五岁。这是个又高又瘦,举止贵族化的青年。他的长脸,配上细薄的轮廓,假若没有他那洁白的肤色和高的前额,简直可以说是丑陋的。他的整个面貌显示出他是强大种族的聪明子孙,不过现在已经瘦弱了。他有时会突然发生神经质的震颤,似乎还带有孩子般的害羞表情。他轻微俯下身体,用犹疑的手势说话,在没有开口之前,总先拿目光询问他的女友。他唯恐自己的态度和声音会惹起对方的不高兴或讨厌。他经常不信任自己,总表示出一副谦抑和柔媚。待他自以为被别人蔑视的时候,一种自负的激奋又让他立直身体。自负是他的全部力量。如果在他的内心没有天生的倨傲,没有神经质的敏感性,使他对于损伤他自尊心的一切事物都挺直腰杆,他或许会犯下很多卑劣的行为。

他们俩绕过香勃·齐拉小路所构成的转角,已走在非常单调的、伸展于两堵灰墙之间的夹道上。他们放快脚步,赶紧想走出这狭窄的“走廊”。接着,他们顺着人们刚刚踏成的小径,在碧绿的旷野里,继续他们的散步。他们经过长着许多大栗树的鲁滨逊小岗底下,到了奥尔内。这种迅速的奔跑激动了他们的血流,在拂过他们脸面的自由空气里,他们的精神受到暖和太阳的照射,松懈地失去了原有的紧张。他们下车时,那种默然相处的对抗状态,也渐渐让位于好朋友似的亲密了。

到了奥尔内,他们在维持着凉爽的大树荫下,停了一会。

呼吸恢复了之后,威廉突然喊道:

“魔鬼才知道我们现在是在什么地方!……至少,我们就在这里吃饭吧?”

“是的,不要怕,”玛德兰很快活地回答他,“再过半点钟,我们就去吃东西……您由这里走吧。”

她很活泼,她拖他向旁边编着篱笆,一直通向高原的一条小径走去。到那里,她挣脱了他的胳臂,开始像快乐得发狂的小狗似的,向前奔跑。她全部的稚气都觉醒了,她在凉爽的绿荫底下,在树木颤动的沉静中间,重新变成了小女孩子。威廉舒服地注视她;他已忘掉冷酷和倨傲的女人,他感到很自在,他对这个喊着他逃走的大女孩,产生很大的爱慕,他就让自己堕入无上的柔情中;突然,她跑了回来,倦怠而妩媚地靠在他的肩头。

威廉和玛德兰慢慢走上去。有时,少妇的脚在石块上滑了一下,她就拉紧同伴的肩膀。他们两个心里都明白这就等于连续的抚摸,他们不再说话,他们只以交换微笑为满足。这种默然的语言就足以替他们表露充满他们内心的唯一情感。

路,沿着高原的边缘前进。左边是许多方形的草莓地和一望无垠的小麦田,后者赤裸裸地消失于地平线中,上面只有极少的树木。下面,樊里埃树林,构成一条黑线,好像是丧礼的长带围绕在天边。右边掘着许多斜坡,显露有十余公里的长度;这是黑色和棕褐色的土地,有着成堆繁密的绿丛;接下去,色彩和曲线逐渐模糊了,风景中慢慢浸入淡蓝色的天空,末了是远处低矮的小山,它们的淡紫消溶于天边的嫩黄中。

玛德兰以庄重和深思的态度停在这“无垠”的旷野前面。温热的气息奔流着,暴风雨慢慢从山谷深处升腾上来。太阳则在浓密的水蒸气后面消失了,地平线各处布满着灰铜色的阴云。少妇恢复了她的严肃和沉默;她似乎已忘记了她的同伴,她以好奇的目光,像老相识似的,凝视这个地方。

威廉站着,离她有好几步,他审察她,心里充满不舒服。他感到一条鸿沟逐渐在他和她之间扩大开来。他感到痛苦,他知道自己不是整个属于这个女人。他以秘密的恐惧对自己说,她没有认识他之前,就已生活了二十年,这二十年在他看来,简直是可怕的一团漆黑。

真的,她一定熟悉这个区域;她或许曾同一个情人到过这里,威廉很想问她,可是又不敢直爽的这样做,他恐怕会得到诚实的回答,因而有损他的爱情。然而他又不能阻止自己作犹疑的询问:

“玛德兰,您有时也来过这里吗?”

“是的,”她回答,“来过许多次……我们快走吧,就要下雨了。”

他们重新行走,彼此又隔开好几步,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默想中。他们就这样到了龙德小道。玛德兰领她同伴去的饭店,就在那里,就在树林的边缘。这是被雨龟裂了的,又黑又丑的方形建筑物;后面,树林的一边,一个小树的篱笆围着只有几棵瘦树的院子。五六处盖着蛇麻花的小棚就靠在篱笆上。这是酒店的特座,桌和粗木的凳子排列着,它们的脚都固定在地上,玻璃杯底留下的遗迹,使桌板上印着许多淡红的圆圈。

女店主,一个普通的胖女人,看见玛德兰时发出惊异的叫声。P1-6

后记

新版后记

左拉(1840一1902)是法国19世纪的文学巨匠,自然主义文学大师。他那包含二十部小说的巨著《鲁贡一马格尔家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第二帝政时代法国社会的风情面貌和历史画面,构筑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长盛不衰,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

爱弥儿·左拉生于巴黎一个水利工程师家庭,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小城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七岁丧父,家道中落,从此过着贫困生活。十八岁时随母迁回巴黎,读完中学后,因无力深造就独自在巴黎谋生,但求职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常年失业。这一人生经历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小说素材,也使他更能理解和同情下层民众的疾苦。

直到1862年,他才在阿谢特书店谋得了固定的工作。他白天当邮件打包工,干苦力活,晚上写他喜爱的诗歌和小说。由于他的才华和努力,不久就升为广告部主任,并在1864年和186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克洛特的忏悔》。随后,他又尝试按实验小说的写作手法,用遗传分析的方法,来深刻分析人物的生理、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写出了由情欲奸杀后,因恐惧、精神崩溃而自杀的《岱蕾斯·赖根》和因心理猜疑而自毁情爱的《玛德兰·费拉》两部长篇小说(1868),由此渐渐被社会关注,走上了作家之路。1874年,他又出版了与《给妮侬的故事》同样风格的《给妮依的新故事》。通过屠格涅夫的介绍,左拉向俄国圣彼得堡的《欧洲信使》杂志投稿,发表了多部长篇和中、短篇小说。1880年,他将其上已发表的有关普法战争的小说《磨坊之役》,加上莫泊桑的《羊脂球》、阿历克西的《战役之后》等五人的反战小说,结集成《梅塘之夜》出版,这是一部开创自然主义写作风格的小说集,被视为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左拉也由此被视为自然主义文学之父。其后在1882年、1884年,左拉又将在《欧洲信使》上发表的,描写各种奇特情爱,展示南国民情风俗和揭示并展露社会各色人物道德行为、性格和人性的,有着精彩曲折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集成《蒲尔上尉》和《娜薏·米枯伦》在法国出版。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毕修勺所译的左拉小说之一。毕修勺(1902—1992),浙江临海人。他是我国最早翻译左拉作品的学者,长期从事左拉小说、哲学和历史地理著作的翻译。他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回国。曾参与筹建劳动大学,并在劳动大学和立达学园教授法语,曾任《革命周报》主编。1930年至1935年他曾再度赴法并翻译《人与地》。抗战时,曾任国共合作时期《扫荡报》的总编辑。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董事、常务董事,成为致力于左拉小说翻译的职业翻译家,在1948年翻译出版了七部左拉小说。解放初期,他又翻译出版了左拉的《萌芽》、《劳动》、《崩溃》三部长篇。后一度蒙冤,又因“反右”、“文革”,失去了整整二十五年的自由翻译、出版时间,直至1979年他才被彻底平反,之后曾任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又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左拉的《家常琐事》、《土地》、《人兽》、《鲁贡一家的发迹》、《巴黎》、《繁殖》等十三部长篇。

这次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首批出版的“毕译左拉小说”,正是上面提到的八部左拉早期的作品,包括三部长篇小说——《克洛特的忏悔》、《岱蕾斯·赖根》、《玛德兰.费拉》和五部中短篇小说——《给妮依的故事》、《给妮依的新故事》、《磨坊之役》、《蒲尔上尉》和《娜薏·米枯伦》。其中,《给妮侬的故事》、《给妮侬的新故事》是毕修勺在1935年至1937年间翻译,《岱蕾斯‘赖根》、《玛德兰·费拉》、《磨坊之役》、《蒲尔上尉》和《娜薏·米枯伦》是毕修勺在1945年至1948年间翻译整理,它们曾于1948年由世界书局出版。有些译稿还曾在1947年至1948年的《世界月刊》等杂志上刊登过。之后,在1985年至1987年,晚年的毕修勺对以上译著又重新作了修订和校正。《克洛特的忏悔》是他1981年至1982年翻译,1998年由台北业强出版社出版。

今天,再次出版这些深受当年法国女性读者和青年读者青睐的作品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不仅可以供广大读者欣赏和研究这些优美的作品,而且可以使我们充分领略左拉早期的写作风格: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兼有自然主义准确、详尽、客观的写实风格,及实验小说对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和分析。同时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左拉早期的文风清新,略显稚嫩青涩,故事的情节曲折惊奇,细致而耐看,读后能引人深思、回味,与他后期的小说有较大的区别。

在这次出版中,方铭先生参与了本书译稿的整理校订,在此特以致谢。

编者

2013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玛德兰·费拉/左拉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左拉
译者 毕修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3843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3139560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5
12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