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英文对照)(精)》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尔展开故事的讲述。《老人与海(中英文对照)(精)》奠定了海明威的地位。该书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图书 | 老人与海(中英文对照)(精)/国民阅读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老人与海(中英文对照)(精)》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尔展开故事的讲述。《老人与海(中英文对照)(精)》奠定了海明威的地位。该书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老人与海》编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美国小说家,20世纪最广为人知的超级作家。生于乡村医生家庭,喜欢钓鱼、打猎等充满野性的活动。他当过记者,故写作风格受此影响,文字简洁。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完美之作,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次年,因“精通叙事艺术”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同样也引导了美国“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一生致力于寻求和创造“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即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完美诠释。 目录 老人与海 附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他已经老了。他一个人驾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中捕鱼。他已经84天没逮着一条鱼了。在最初的40天里,有一个男孩和他在一起。但是,由于40天连鱼影子也没逮着,男孩的父母对男孩说,现在再清楚不过了,老人终于倒了霉,倒霉透了。男孩于是听从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结果这条船第一个星期就逮着三条顶呱呱的鱼。看到老人每天从海上回来,小船空空如也,男孩感到伤心。他总是过去帮老人的忙,搬盘在一起的绳索,拿鱼钩、鱼叉,扛绕着桅杆收拢的帆。那面帆用面粉袋打了补丁,卷拢着,看上去就像一面标志着永久失败的旗帜。 老人瘦瘦的,面容憔悴,脖子后面皱纹深深。他的脸颊上有褐色的斑点,那是太阳照在热带海洋上反射光造成的良性皮肤癌。他的两颊上布满了这样的斑点。他手上有一条条深深的伤痕,那是对付挂在吊绳上的大鱼留下的。那一条条伤痕没有新的,都是老的,老得就像一个没有鱼的荒漠里那些侵蚀地貌。 他的一切都老了,除了眼睛。他的眼睛是蓝色的,就像大海的颜色,透着快活、不服输的劲儿。 “桑蒂亚戈,”当他和男孩摆弄好小船上岸,男孩对他说,“我又可以和你一起捕鱼了。我们挣了点儿钱。” 老人教过男孩捕鱼,男孩很喜欢他。 “别啊,”老人说,“你跟的那条船运气不错,和他们一起吧。” “你可别忘了,你曾经87天没逮着一条鱼,但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咱们天天逮着大鱼!” “我记着呢,”老人说,“我知道,就是心里犯嘀咕,你也不会离开我。” “是我爸让我离开的,我还小,只好听他的。” “我知道,”老人说,“就是那么回事。” “他没多少信心。” “没错儿,”老人说,“可我们有。对吧?” “没错儿,”男孩说,“我先请你在海滨饭馆喝啤酒吧,喝完再往家里搬东西。” “行啊!”老人说,“咱两个打鱼的一起喝。” 他们坐到了海滨饭店里。有很多渔夫拿老人开玩笑,可他没有生气。至于那些上了年纪的渔夫,则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不过他们没有流露出这一点,只是礼貌地谈着他们抛下钓绳的地方的水流、水深,谈着一成不变的好天气,谈着他们看到的东西。那天捕到鱼的渔夫已经进港。他们宰杀了捕到的马林鱼,将它们直挺挺地平放在两块厚木板上。一块木板两个男人抬,一人一头。他们吃力地、摇摇晃晃地抬着鱼,抬到了储藏鱼的房子里,有制冷卡车会从那里把鱼拉到哈瓦那的市场上去。那些逮到鲨鱼的渔夫把它们送到了小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在那里,它们被吊到一个滑车装置上,它们的肝脏被去掉,它们的鳍被割下来,它们的皮被剥下来,它们的肉被切成条以便腌制。 风向东刮的时候,鲨鱼加工厂散发出的气味飘满了海湾。今天风转为向北吹,然后停了,因此海湾里的臭味已变得很淡。阳台上洒满阳光,令人心旷神怡。 “桑蒂亚戈。”男孩说。 “说吧。”老人说。他端着杯子,思绪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我明天去为你搞点沙丁鱼,行吧?” “别了,去玩棒球吧。我还划得动船,网可以让罗杰里奥来撒。” “我想去啊。我要是不能和你一起捕鱼,我想多少帮点忙。” “你给我买了啤酒,”老人说,“你已经是个爷们儿了!” “你第一次带我上船时,我有多大啊?” “五岁。当时我逮的那条鱼劲儿太大,它几乎把船搞散架了。你差点就没命了!记不记得?” “我记得鱼尾巴啪啪甩击的声音,记得划手座板断了,记得棍棒揍下去发出的响声。我记得你把我甩到船头,那里放着打湿的钓绳卷儿。我当时感到整条船在抖,你用棍棒揍它的响声就像砍倒一棵树,我浑身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你是真记得,还是我这么对你讲的?” “打咱们第一次一起捕鱼起,每件事我都记得清楚着呢!” 老人看着男孩,他被太阳炙烤过的眼睛目光坚定,透着爱恋。 “你要是我儿子,我会带你去搏一把,”他说,“可你是你爹妈的儿子,再说你跟的那条船又走运。” “我去给你搞点沙丁鱼吧。我知道哪儿能搞到四个鱼饵。” “我今天还有剩下的。我把它们放盒子里腌了。” “让我给你搞四条鲜鱼吧。” “一条就行。,’老人说。他从来都没丧失过希望和信心,现在他的希望和信心又涨了起来,就像微风初拂时那样清新。 “两条吧。”男孩说。 “两条就两条,”老人答应了,“你该不会去偷吧?” “我巴不得偷呢,”男孩说,“不过这些可是我买的啊!” “谢谢啊。”老人说。他太朴实了,没心思琢磨自己何时变得谦卑了。不过他明白,他已经变得谦卑了。他还明白,这算不上丢人;对真正的自豪感而言,这造不成损失。 “照现在的样子,明天天气应该不错。”他说。 “你想去哪儿?”男孩问。 “去得远远的,风头转了再回来。我打算天不亮就动身。” “我会想办法让船主也把船开到远的地方去,”男孩说,“等你钓到了真正的大家伙,我们也能过去帮帮忙。” “他才不乐意把船开到远地方呢!” “没错儿,”男孩说,“不过我能看到他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有一只鸟儿在那里飞,我会让他去追海豚。” “他的眼力就那么差吗?” “差不多就是个瞎子!”P3-9 后记 在翻译《老人与海》时,感觉就像是在和海明威对话。如今,对话结束了。 《老人与海》中的对话很精彩,有一种简约之美。在翻译这些对话时,我尽可能用了通俗的汉语口语(甚至包括一些方言)来翻译。在翻译老人的独白和心理活动时,我也坚持了这一点。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因为原作中的老人就是一个文化层次不高的人,不能把他说的话译得过于文雅。当然了,在翻译叙述性语言时,我则采取相反的做法,尽可能翻译得雅一点。 对于原作中表现出文化差异的地方,我则尽可能予以保留。举个例子,“Butmanisnotmadefordefeat,”有译本把这句话翻译成“但人不是生来给打败的”,这样翻译就体现不出来老人所具有的基督教“上帝造人”这一观念,其实这句话最好直译,而我把它翻译成了“人被造出来,不是为了失败”。 既然说到了别的译本,那我就斗胆再说几句。在我看来,以前的译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屈从于原作的句式,译出来的句子很不流畅,有些就是病句,有些干脆就不通。当然了,我这样说,很可能是“无知者无畏”的表现。此外,老实说,在我翻译的时候,还是借鉴了以前的一些译本,吸取了一些我所认为的优点。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我对自己的译文还算满意,但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献丑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人与海(中英文对照)(精)/国民阅读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海明威 |
译者 | 刘国伟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938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6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2013113447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