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血中日(千年五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依托中、日、朝三国史料,实为一幅全景展示中日千年博弈的宏大画卷,不仅生动再现了唐朝白江口海战、忽必烈东征、明朝“抗日援朝”、甲午战争、“十五年抗战”这五次战争的恢宏惨烈场面,而且对战争发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历史影响以及所涉及人物都作了客观的还原与分析。中国力量曾经震慑日本,日本民族也曾改变中国命运。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理解并接受一个常识:国运沉浮,从来都是并且只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内容推荐

到2010年为止,中日之间有确切文献可考的官方交往史长达1953年,发生实际接触的历史更为久远。期间两国共发生过五次国家间战争,总时间不逾百年。从战争发生的频率和时间来看,要低于欧洲大国。由日本点燃的“十五年战争”(1931-1945年)硝烟也已散去六十多年,欧洲原对抗国家的和解早已实现,并一路向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全方位合作迈进。素有“一衣带水”之称的中曰两国,至今仍纠结万千。这种纠结由诸多因素导致。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理解并接受一个常识:国运沉浮,从来都是并且只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目录

第一章 鏖战白江口:大和军团挑战大唐远征军

 一、中国“第二帝国时代”

 二、“海归派”助推日本腾飞

 三、剪不断,理还乱:百济与新罗

 四、不能不说高句丽

 五、大唐远征军开赴百济战区

 六、洛阳城里的日本人

 七、日本在忙什么

 八、中日千年第一战

 九、日本人的忧虑

 十、因为失败,所以虚心

第二章 元军东征——“上帝之鞭”折不断武士刀?

 一、“幕府”是怎样炼成的?

 二、蒙古人的奋斗

 三、忽必烈很生气

 四、元军首次东征——日本胜得莫名其妙

 五、元军二次东征——日本真的打胜了

 六、元日关系“政冷经热”

 七、战争给幕府埋下危机种子

第三章 明万历“抗日援朝”战争——一场准现代国际战争

 一、日本特色的改朝换代

 二、中朝两国战前实录

 三、日军攻陷朝鲜“三都”

 四、情报不准,导致明军出师不利

 五、中日巅峰对决:血战平壤

 六、日军陷入全线被动

 七、不该发生的议和

 八、明军被迫再度赴朝作战

 九、新世界的诞生

第四章 甲午中日战争——谁拒绝变革,谁被历史严惩

 一、1868年,明治日本华丽转身

 二、中国的大变局时代

 三、近代中国最丢人也最丢钱的战争

 四、元军大清帝国在行动

 五、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观感

 六、一个时代的侧记:清政府从未承认琉球(冲绳)属于日本

第五章 “十五年抗战”——一部血染的历史教科书

 一、国民政府抗战方针的致命缺陷

 二、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豪赌

 三、血浴中华,全面抗战终启动

 四、战略相持与反攻

 五、战争责任:日本至今无法回避

 六、再看“菊花”与“刀”

 七、日本右翼成功“潜伏”

试读章节

如果把秦、汉视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帝国时代”,那么隋、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时代”。

同秦朝的存在对于第一帝国的意义类似,短命的隋朝为缔造第二帝国进行了初步而必要的整合工作。

天下初定,唐朝第二任君主唐太宗李世民,有着宽容的政治态度和任人唯贤的远见卓识,他即位后,对内不再采用高压政策,为这个无比光辉的王朝奠定了坚若磐石的根基。当然,一个如此灿烂的王朝得以铸就,仅靠对内政策上的开明还远远不够,在对外战略方面,太宗皇帝既能做到忍辱负重,更能做到当断则断,在暂时无力抵御外族侵略、无法有效管理边陲的情况下,他可以隐忍,但却从未放弃过远大抱负。

唐太宗即位仅仅十二天,帝国安全就面临重大威胁——东突厥以十万大军组成大规模突袭兵团,由颉利可汗亲自率领,驰临大唐王朝首都长安城下,饮马渭水。太宗皇帝以为国耻。

然而仅仅经过三年,唐朝就进行了完全的战略报复,唐军深入突厥腹地,穷追猛打,于公元630年追击东突厥至阴山以北,直至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宣告覆亡。自此,大量突厥人开始自动内附,突厥血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滚烫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鼎盛时期,唐朝五品以上的突厥籍武官多达一百多人,几乎占到五品以上武职官员的一半。

《尚书》曰:有容乃大。

强大将带来强烈的历史黑洞效应,盛名之下,无远弗届。

公元630年,东北地区和西域的部族政权纷纷要求内属大唐王朝,边疆各族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唐太宗为共同首领——是为“天可汗”。

同年,倭人(初唐之前日本人亦以倭自称,公元670年前后才正式对外采用“日本”国名)向唐朝这个大陆新政权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之前,他们共派出遣隋使三次。

公元7世纪初的日本各地豪强斗争不断,国家政局相当混乱,掌握倭国政治实权的圣德太子决意通过吸收中国大陆意识形态和物质文明进行全面改革。

十年之后,唐军征服位于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国王为汉人),设置安西都护府,将“西域”再次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直属领地。

一名突厥籍将领在这次战争中功勋卓著,其名为阿史那·社尔,原系突厥王子,后被唐太宗封为大唐毕国公。毕国公入则为近臣,出则为战将,不避艰险,征战四方,先后参与征讨高句丽、西突厥等重大国家战争,尤其为再次打通“丝绸之路”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得中国文明的影响通过和平渠道再次辐射到中亚乃至印度、欧洲。

唐太宗在处理高昌善后事务时,没有接纳他的重要智库、重臣魏征的意见。魏征认为该地并不出产重要战略物资,并且经营该地耗费钱物,可以容许它的半独立性,设为属国即可。唐太宗之所以拒绝,不仅有坚实的历史性依据,而且是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可对西突厥实施必要的武力震慑,同时可以此为中转站,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打通与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等地区的国际联系。

“天可汗”不是一个帝王忘乎所以的自我吹嘘,而是给一个具有殷实国力、实行了正确的多民族政策的帝王的最高政治荣誉。这一称号所承载的实质内容和象征意义空前绝后:大唐王朝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备国际视野的超级大国,它不再需要劳民伤财筑建万里长城,因为长城内外皆唐土;它也不需要制定严酷的民族等级政策,因为民族兄弟皆唐人。

大唐太宗先在西北击败突厥,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后在东北击败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黑水都督府。只贞观年间,唐朝就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对古印度用兵的胜利。大唐江山,疆域之广,影响力所及,远超西汉。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颇具现代特征,中央政府对周边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在各民族共同尊奉大唐朝廷统治的基础上,承认外围民族一定的自治权,不强迫他们改变习俗,不设立同中原一样的州县。

贞观时期的文臣武将,从所属政治派别来看,既有李世民早年的幕僚班底,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名臣,还有他的原敌对集团势力,如魏征、王圭、韦挺等人,更有隋末农民军将领,如李勣(原姓徐,名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秦叔宝、程知节(原名咬金)等;从身份背景上来看,既有贵族出身的李靖,更有出身寒微的尉迟敬德、张亮、马周等人,还有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

太宗选拔人才,不讲门户,不分亲疏,不避仇嫌,不论先后,唯才是举,且皆委以重任。正是他们的衷心辅佐成就了太宗一朝的贞观治世景象。

但要注意的是,太平盛世的取得不单单是因为太宗皇帝的雄图大略,大唐王朝的雍容华贵、开拓进取、包罗万象、威震四海更不是上天恩赐的,公元7、8世纪大唐王朝的盛世背后,是此前付出的高昂的历史代价换来的。

中国在两晋南北朝之后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秦苻坚、北魏孝文帝都为此做出了伟大的尝试和铺垫,再经过隋朝的集中性夯实与巩固,到了李唐皇室手中,才形成了这一空前局面。所以说,大唐帝国的荣誉,并不只属于任何一个民族,而是中华民族经过数百年艰难大探索、大融合的历史性回报。

在唐朝,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博大的胸襟和不服输的气质在此刻已深入唐人骨髓、融进唐人血脉。

太宗时期,由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主持整理和修订唐高祖制定的《武德律》,删繁就简,变重为轻,修成《贞观律》,奠定了《唐律》的基础。玄宗下令编撰行政法典,尤其是历时十六年修订完成的三十卷《唐六典》,是唐朝政治体制的完善总结,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行政法典。P003-00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血中日(千年五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珠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303797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