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军事爱好者的必读之作。它借用大量珍贵的黑白图片,系统论述了斯大林装甲师的成长和发展历程。还以文字形式描述了苏联革命成功后坦克兵种组建的基础、从美国购买“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经过、20世纪30年代苏军坦克部队的快速成长以及在面临希特勒纳粹德国日益严重的威胁时斯大林的军事肃反运动给苏军带来的灾难性打击等历史事件。
图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军事爱好者的必读之作。它借用大量珍贵的黑白图片,系统论述了斯大林装甲师的成长和发展历程。还以文字形式描述了苏联革命成功后坦克兵种组建的基础、从美国购买“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经过、20世纪30年代苏军坦克部队的快速成长以及在面临希特勒纳粹德国日益严重的威胁时斯大林的军事肃反运动给苏军带来的灾难性打击等历史事件。 内容推荐 本书对1945年以前在苏军服役的40多种坦克进行了研究,是一本权威性的著作。本书从20世纪20年代苏联坦克兵种的组建入手,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大林的肃反、1941年德国的入侵,再到库尔斯克规模宏大的坦克大战以及最后的柏林胜利,详细论述了苏军坦克部队的发展历程。 目录 1 苏军坦克部队的诞生 2 纵深作战 3 轻型坦克 4 中型和快速坦克 5 T一34坦克 6 重型坦克 7 战争后期的坦克 8 在苏军服役的外国坦克 9 斯大林的遗产 附录 试读章节 1945年4月25日,强大的红军第1、2、3和4近卫坦克集团军完成了对希特勒第三帝国首都柏林的钢铁合围。这些苏军装甲部队,共计4 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盟军参加对柏林突击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总计有6 250辆),是于10天前离开德国首都柏林以东80~144千米的奥得河桥头堡的。G.K.朱可夫元帅率领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1、2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向柏林市郊推进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最终突破德军精心构筑的防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V.科涅夫元帅领导的乌克兰第l方面军第3、4近卫坦克集团军,从更远的南部出发,却很少遇到抵抗,快速撕开了德军阵地,直追德军至柏林城下。虽然每支部队都希望能在4月26日之前率先进入柏林,但实际上,所有这四支精锐的坦克部队——在46.4万名步兵和1.27万门火炮的支援下,都准时抵达了预定阵位,做好了突击柏林市区的最后准备。 装甲卫队的胜利 在苏军炮兵强大火力的掩护下,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向德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发起了冲击,在残破的建筑物中间展开了激烈的接触战。在狭窄的街道里作战主要是以近战为主,苏军坦克只有在步兵和工兵的支援下才能向前推进。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使用了多种型号的坦克,其中以T一34/85中型坦克为主,这种坦克主要是针对开阔地带的高速机动作战而设计的,不过在城市战中也表现出了足够灵活的适应能力。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的通常是装备厚装甲和重型火炮的KS—1和IS—2重型坦克以及各类自行武器。而最具威力的自行武器当数ISU—152自行火炮,在短距离内,其152毫米的大口径火炮对建筑物有极大的摧毁能力,通常只需一发炮弹就可以将整个房顶掀掉。 随着苏军装甲部队向柏林市区的推进,苏军指挥官们针对在建筑林立区域作战的特点,迅速调整了战术。苏军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并不是来自于德军的装甲部队,而是来自于那些手持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为了对付这种威胁,苏军坦克指挥官将其大编组的作战部队,比如旅,分解成由3辆坦克组成的小型作战组。当1辆坦克沿街道左侧行驶时,另1辆坦克在街道右侧防护,同时,第三辆坦克在它们稍后一点沿街道中央行驶。靠左侧行驶的坦克负责攻击其右侧的目标或可疑目标,与此同时,靠右侧行驶的坦克负责街道的左侧,沿街中央行驶的坦克又负责保护这两辆坦克。在这个前卫的后面通常跟随着10辆其他装甲车辆作为后备队,以替换3辆前卫坦克中受损的车辆。 在坦克的支援下,V.I.崔可夫将军的第8近卫集团军前线步兵分队成功地在5月5日之前攻占了德国国会大厦。尽管在柏林的战斗又持续了好几天时间,直到1945年5月9日才正式结束,但是,在5月国际劳动节期间在德国国会大厦上升起红旗标志着苏军对纳粹德国的胜利和苏军最辉煌的时刻。而站在胜利最前面的就是坦克、苏军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们。 在解释苏军对德战争,也就是苏联人所说的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时,仅仅考虑苏军坦克的数量、类型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发动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规模的战争需要动员整个国家的人力、经济、技术和财政资源,才能建立大规模的军队,装备高质量的武器,进行有效的作战训练,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柏林之战清楚地表明,苏军在1945年不仅拥有了取得胜利的数量优势,而且还拥有将所需武器装备和战术有机结合的能力。 到战争结束时,实践已经证明,苏军是所有参战部队中最精通大规模装甲作战的部队,当然,这种观点还存在争议。了解苏联建立强大装甲部队所需的技术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进程以及他们为赢得战争胜利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职业士兵所说的条令),将是本书前两章的重点。 P2-4 序言 本书对1945年以前在苏军服役的40多种坦克进行了研究,是一本权威性的著作。本书从20世纪20年代苏联坦克兵种的组建入手,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大林的肃反、1941年德国的入侵,再到库尔斯克规模宏大的坦克大战以及最后的柏林胜利,详细论述了苏军坦克部队的发展历程。 为了系统论述斯大林装甲师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本书借用了大量珍贵的黑白图片,其中有20世纪30年代的训练图片、莫斯科红场阅兵照片、现役部队照片以及战争中大规模坦克作战的生动特写等。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有关苏军坦克及在苏军服役的外国坦克的线条素描框图,并附有详细的技术规格说明。本书还以文字形式描述了苏联革命成功后坦克兵种组建的基础、从美国购买“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经过、20世纪30年代苏军坦克部队的快速成长以及在面临希特勒纳粹德国日益严重的威胁时斯大林的军事肃反运动给苏军带来的灾难性打击等历史事件。 本书涉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作战的各类坦克,为便于比较进行了分类叙述,其中包括:轻型坦克、中型和快速坦克、重型坦克、战争后期的坦克及在苏军服役的外国坦克。T—34坦克是苏军坦克中最成功的典范,对此单列一章进行讨论。总之,本书对在东部战线粉碎希特勒纳粹国防军的苏军装甲部队的装备和战术进行了权威性的研究,是军事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蒂姆·比恩//威尔·福勒 |
译者 | 李本明//王熙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市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2064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6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92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0-2628 |
版权提供者 | Amber Books Ltd.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