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完整的天空(来自中国单亲家庭的成长报告)
内容
编辑推荐

只有先教育出好父母,才有可能教出好孩子。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尤其如此。《不完整的天空》作者采访了众多单亲家庭的家长和在单亲家庭长大成人的男孩女孩,通过孩子们的非正常成长经历,发现了一系列存在于他们父亲或者母亲身上的误区,希望藉此让所有的单亲父亲或母亲,都学会如何来承担一个单亲家庭的责任。

内容推荐

据统计,54%以上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来自于单亲家庭,3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于单亲家庭。只要给予科学而有力的指导,使单身的父母掌握教育和管理单亲子女的常识,具备引导单亲家庭健康成长的能力,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可以培养得出色而优秀。

本书向你分析了单亲孩子的成长个案,直视了单亲家庭生存状况,并向你传达科学、正确的单亲家庭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

目录

上篇 单亲家庭口述实录

个案一:我不想爸爸、妈妈,我只喜欢跟我的哥们儿在一起。

个案二:我害怕长大,那样,我得像妈妈一样必须结婚。

个案三:妈妈把她离婚的怨愤都发泄在我身上,我早已被她放弃了。

个案四:我为女儿付出了全部,却突然发现,女儿长大了,她根本就不属于我。

个案五:女儿的放纵也许是我的错,可等我明白了,一切都似乎有些晚了。

个案六:我长大了也不结婚,我就跟我妈过挺好。

个案七:我的生活缺乏安全感,我总是担心被别人抛弃。

个案八:26岁我选择成为未婚妈妈,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父亲。

个案九:父亲的暴力让我从小就很叛逆,在网上认识那位“大哥”后,我彻底逃出了父亲的家。

个案十:我的爸爸妈妈都不管我,我也不需要有什么理想,我知道他们对我不抱什么希望了。

个案十一:我恨父亲,希望这辈子再也不要见到他。

个案十二:8岁的90后女儿每个周末都会到父亲家跟80后的“后妈”玩儿,再回来常常让70后的我不知所措。

下篇 走出对单亲家庭的迷思

后记

试读章节

我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上小学以前我一直跟着姥姥、姥爷生活,7岁的时候妈妈把我接回她那儿,因为我要到户口所在地读小学。

那时候妈妈虽然在生活上对我很照顾,但是因为她工作特别忙,经常让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尤其是她不断地谈恋爱,经常换男朋友,根本没有空陪我。稍微长大一点儿以后,我跟班里的同学成了哥们儿,妈妈不回家的那些夜晚,我就跑到同学家过夜。时间一长,妈妈也习惯了,更何况她有时还会把男朋友带回来住,我不在对她来说更方便。所以,除了偶尔问问我的考试成绩,我跟着妈妈生活的那几年,除了花钱时找妈妈,平时妈妈基本不怎么管我,我也因此养成了自由自在,不能受拘束的习惯。

上初中时我开始寄宿,本来学校规定每个周末可以回家,可我既不想回妈妈那儿,也不想回爸爸那儿,就一个人待在学校。后来,学校附近有了网吧,我和几个跟我一样都是单亲家庭的同学便凑钱去网吧待着。

读高中时我爸爸再婚了,这时我的学习成绩已经一塌糊涂,爸爸看我跟着妈妈实在不行,就强烈要求我去他那儿生活。妈妈因为这么多年一直是她一个人带着我,也对爸爸意见很大,见爸爸这边成了家,稳定下来,也愿意我去跟着爸爸过,所以,我高中时就由寄宿改为走读,搬到了爸爸的新家。

可自从我住到了爸爸的新家,爸爸家就因为我战火不断。那是一个有洁癖的年轻女人,天天要我洗澡,换内衣内裤,东西放的稍不合适,她就数落个没完。当然,她从来不敢说我,而是数落我爸,看我爸一副受气的样子,我可不管她是谁,这么多年,我都自由惯了,谁也别想约束我。刚在我爸家住了不到一个星期,我和她就大吵了一架。后来,我就离家出走了。

我妈一听我是让她给气跑了,也不干了,先是打电话跟她恶吵了一场,又上门跟我爸和她干了一架,最后连派出所都给惊动了。后来,还是继母认了错,给我赔了不是,我才又回到爸爸家。

自从那次吵架后,妈妈开始不放心,她老担心那个女人欺负我,便三天两头地打电话找我。继母接电话接烦了,便让我妈给我直接打手机,我妈火了,说是这是我儿子的家,我就是要打座机。我妈的话让继母又闹了起来,她当着我和我爸的面儿,又哭又闹,说这是她的家,怎么会成了别人的。她这么说,我爸也不高兴了,我爸说,这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更是我儿子的家,你怎么能说我儿子是别人呢。

继母也是个挺任性的女人,听我爸这么一说,她收拾收拾东西拉开门就走了,深更半夜的,我爸只得出去到处找她,一直到天亮才把她给找回来。可是,她人是回来了,足足有三个月不跟我们爷俩说话。天天自己下班以后,在外边吃了饭回来,害得我爸每天晚上都匆匆忙忙赶回来给我做饭,因为我晚上还有晚自习。

时间一长,我在这种家庭气氛中也感到特别不舒服,看着我爸在我和她之间左右为难的样子,我也可怜我爸。我开始借口晚上找同学复习功课,不怎么回爸爸家过夜了。

那时候,我身边有几个同学,都跟我情况差不多,不是跟妈妈过就是跟爸爸过,家长也都不怎么管他们。我们在一起成了有难同当,有福共享的哥们儿。

其中有一个男生,他妈妈老出差不在家,就他一个人在家,我们几个就经常到他家去过夜。饿了吃方便面,困了倒地就睡,周末一玩就是一个通宵。

一开始我不回家过夜,爸爸还到处找我,后来,我跟他说我在同学家挺好挺开心的,他也就不再过问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给我打电话说跟继母已经离婚了,让我回到他那儿去住。我回去待了一阵儿,发现爸爸整天垂头丧气的,总说都是因为我没办法跟继母好好相处,才导致他这次婚姻失败,这让他感觉自己这辈子真的很失败。爸爸的话让我也挺内疚,可是,我也并不认为爸爸这次离婚一定是因为我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他们俩年龄相差悬殊,性格不合造成的。爸爸的沮丧让我在这个家里感到压力很大。高二的时候,我强烈要求回学校寄宿,就这样,我又一次成了寄宿生。

这时的我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由于成绩很差,我也无心学习,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并且跟这个女孩逃课去外地玩儿,由于从小就没怎么受到父母的管束,我的胆子大得不得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从来不考虑后果。

从外地回来后,我和那个女孩同时被学校开除了。那时正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刻,可我爸我妈天天在电话里吵。我爸就说,都是因为我妈从小不管我,才让我长大了还这么不懂事儿。我妈却说,都是在我爸那儿待的这一年多,让继母给我折腾坏了,不知道用功了。

跟我爸吵完后,我妈基本上放弃我了。我知道她自己的感情生活也不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人不说,她也从单位下岗了,对我她是彻底失望了。

我爸生气归生气,还是给我花了不少钱找了一家私立学校,让我进去读高二。我知道自己参加高考也没什么戏,可也不能不走这个过程,结果高考我只考了200多分,连最差的专科学校都进不去。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后悔,觉得自己真的是浪费太多时间了。

我现在一直住在哥们儿那里,跟爸爸、妈妈只是偶尔发个短信联系一下,他们打电话我一般不接,不是怕浪费钱,而是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偶尔没钱了,我会给我爸发短信,让他往我卡里存点儿。我一般不会跟我妈要钱,因为她爱打扮,又要交男朋友,她自己的钱还不够花呢。

有时候我也出去打打零工,搞个产品促销什么的,挣点儿零花钱,我跟几个哥们儿在一起,谁有钱就花谁的,没钱了再说。

有一次,我们几个在外边玩游戏把钱都花光了,用10块钱过了一个星期,每天都是开水就馒头,艰苦极了。可就是这样,我也不愿意回家,我喜欢在外边生活自由自在的感觉,我现在跟父母根本就没办法正常沟通,他们看不惯我,我也忍受不了他们,在一起见面就吵架,还不如各过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反正,他们也别指望我给他们养老,我们这一代人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就算不错了。

我以前老听我妈说,我小时候又乖又聪明,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可为什么长大了就变成了这样,我妈现在老说,我就是她这辈子的一个噩梦,我真的有那么可怕吗?P2-5

后记

这本书是我积累了将近三年的素材,调查采访了几百个单亲家庭,历时一年多才写就的又一本关于中国婚姻家庭、子女教育方面的社会调查实录,它的灵感与创作冲动,我想首先来自于我从1999年开始的对中国家庭素质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推广,其次来源于我在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和“爱改变一切”亲子效能训练营的课程时所接触到的家长和孩子对我的触动。

无论是在全国各地的家庭素质教育报告的现场,还是在“爱改变一切”训练营的亲子课堂上,每当与问题孩子、问题父母相逢,我总是试图从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他们父母的婚姻状况入手,来得出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境地的结论。令我惊讶的是,几乎有近三分之一的问题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而且,大多数来自于由单身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我发现,之所以发生了这么多的问题,孩子成长得很痛苦,妈妈也觉得委屈万分,皆是因为中国的单身家庭太缺乏一种有效而科学的引导,面对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许多单身妈妈还在凭本能苦苦支撑,有的为孩子竭其所有,却导致孩子的冷漠、放纵,从不会感恩,有的为孩子放弃自己所爱,放弃情感的追求,却沦为孩子眼中的保姆、老妈子,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妈妈应该为他活着。

如果说单身母亲的付出换来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也另当别论。事实上,越是这样的单亲家庭,孩子的状况就越糟糕,小小年纪就辍学的,整日混在网吧的,花钱如流水的,在性上放纵自己的,这些孩子的问题各种各样,但都有一个统一的特征,那就是生活缺乏方向。整日无所事事,情绪与心态都不稳定,脾气暴躁,个性叛逆,属于看不到什么未来的族群。

看到这样的孩子,看到这样的妈妈,我觉得他们太需要帮助了,太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了,可是,我跑遍了书店,也没有找到一本关于对中国单亲家庭有所指导和教益的书籍,于是,我打定主意要给中国的单身父母写一本能够帮助他们正确面对自己的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选择,能够有一些关于单亲家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分享的书籍,从这个想法萌生到定稿,我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这其中我不断地积累素材,不断地调查采访,不断地思考,我试图从我采访过的几百个单亲家庭中得出一点经验和体会,来与我们更多的单身父母们分享,希望从这些单身家庭的成长,单亲父母的痛苦与快乐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甚至模仿的东西。

我从自己多年对中国婚姻家庭的研究中得出一些看法,并把它归纳进了这本书里,希望给更多的单亲家庭和单身父母一些启发与帮助。

在写此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宽容度在不断地加大,单亲家庭也正在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家庭形式,在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社会,只是它有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需要更多的科学指导与学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未来。

就在写此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接触到这样的婚姻个案咨询,有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丈夫的婚外情而执意要坚持离婚,并且,坚决要求自己抚养两个孩子,这位母亲有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平时生活的开支全靠丈夫来支付,当我问她,离婚以后,她带着两个孩子如何生活,有什么打算时,她低头无语了很久,最后,除了表示一定要离婚以外,别的一概还没有想好。

还有一对刚刚结婚不到一年的小夫妻,抱着8个月大的女儿来找我咨询。这对小夫妻本来感情很好,可后来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动导致两人一直分居,年轻的妻子因为跟丈夫的父母住在一起觉得很受约束,孩子小,体弱多病,生活中的很多琐事让这对小夫妻都开始厌倦,两人拿定主意想要离婚,在办手续之前,看到了我的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书,慕名找我来做了几堂婚姻辅导课,在这个过程中,我反复问这两位年轻的爸爸妈妈:“你们想过没有,离婚以后,你们的女儿怎么办?她才只有8个月大,离开了妈妈,离开了爸爸,她会不会成长得很健康,很顺利?你们可以通过离婚来逃避矛盾,可你们的孩子呢?这么小的孩子,将来不管是跟着妈妈还是跟着爸爸,都将是一件让人揪心的事情,你们就如此忍心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把孩子本来完整的天空给打碎吗?”

我相信我的话给这一对年轻的夫妻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在接下来的婚姻辅导课中,两个年轻人开始更多地在寻求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如何把孩子教育引导好的帮助,尤其是那位刚开始执意要坚持离婚的年轻妈妈,当我问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甚至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的她,如果真的离婚,成为单身妈妈,她用什么来抚养自己的女儿时,她沉默了很久,眼泪流了下来,她坦言,这些她的确从来都没有想过。

在我接触的不少单亲家庭中,有不少单身父母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承担起了自己单亲家庭的责任的,由于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经济上也缺少基础,有不少单身父母会因为生活压力过大,从一开始就因为生活陷入困境而产生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到身边的孩子。

当然,我并不认为,如果双方真的感情已破裂,你们还要为了孩子而苦苦维系。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感情或婚姻的选择权,只是,当你真的打算走这一步时,我建议你至少考虑这10个问题:

1.你是否真的想好了要做一个单身妈妈或爸爸,再苦再累你都心甘情愿?

2.你是否有足够的收入来源或积蓄,能够独立支撑你和孩子的日常生活?

3.你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4.你的家人是否能够帮你或替你照顾孩子?

5.你们之间是否除了离婚这条路,不可能再有别的选择?

6.你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你的孩子?

7.你对单亲家庭所要承担的压力和风险都已有所了解?

8.你的工作或事业是否不会因为你的单身的身份和角色而受影响?

9.你的孩子是否对你的选择已有足够的理解,能否接纳?

10.你是在十分冲动的时候还是非常冷静、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个决定?

如果你在考虑了这10个问题以后,仍然有非常坚定的答案,那么我想你完全可以按你的想法去做。

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中国不断攀升的单亲家庭的数字感到担忧,尤其是现在离婚手续的简便、快捷,更给了一些在婚姻中遇上矛盾、冲突不寻求全面解决的方法,只想通过离婚来逃避或脱卸责任的夫妻,快速的从婚姻中抽身的机会。

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如果夫妻俩在没有想好该如何来解决对孩子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的情况下就让婚姻解体,那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最后,感情上受伤害,权益被侵害的必然是无辜的孩子。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法律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夫妻双方准备离异的,在法院做出离婚判决之前,都必须先接受一定时间的心理辅导,直到双方就包括子女教育、抚养,甚至陪伴、探视等一系列问题,拿出一套理智可行的方案,法院才会做出准许离婚的判决。

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即将分手的夫妻双方一段心理上的准备,也保障了孩子在成长中的一系列权益。

可现在在我国,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制与监管,许多单亲孩子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不少单亲家庭根本拿不到抚养费,很多单亲孩子从来得不到母亲或父亲的探视,更谈不上有固定的陪伴时间,这一方面跟夫妻双方在处理婚姻问题时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的单亲家庭有时根本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然,也就无法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争取更多的利益。

现在,我已经在着手推广这样的理念,我把它叫做“婚姻救助课程”,也就是说如果夫妻俩真的觉得已经无法继续维系下去,想要选择结束婚姻的时候,我建议你先不要着急去找律师或办手续,你可以先到我的婚姻救助课堂上来,也许几堂婚姻心理辅导课下来,你们就已经学会了相互接纳与谅解,也学会了如何去经营和谐的婚姻、甜蜜的爱情,甚至学会了如何共同承担抚养与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会让你们走出对婚姻认知上的误区,大大降低你的人生成本,避免你在错误的时间里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发现对于那些处在情绪高峰,常常因心态失控而失去本来可以和谐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的人来说,这种婚姻救助课程,就像一个冷却塔,挽救了不少那些差点儿被愤怒和冲动焚毁的幸福与快乐,数对即将离婚或走上法庭的夫妻在这个课堂上冷静了下来,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给对方带来了伤害,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我知道,当这些夫妻开始寻求是否有比离婚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当他们开始考虑婚姻解体、家庭离散的后果的时候,当他们真的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的时候,他们就有了更积极、更会为他们带来和谐与完整的家庭的智慧。

写完《不完整的天空》,我有一种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家庭要和谐,孩子要健康,婚姻要幸福,父母要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完整的天空。不完整的天空再美也只会给孩子们残缺的彩虹,而完整的天空哪怕只有星星,也会让孩子们的梦想闪耀。

此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社区服务中心,单亲家庭热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还有众多的朋友提供了采访线索和参与了创作,他们是:吕伟、徐英、李江、赵海梅、姚文安、刘小蓉、刘安娜、孙景雪、秦紫、刘颖、冯海晨、李芹、罗建龙、宋景格、付春还、宋美才、何静、秦敏璐、郑文玥、丁海域、于琛、赵淑琴、陈涛、刘梦竹、于绚、王铮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2009年11月26日

完稿于北京亚运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完整的天空(来自中国单亲家庭的成长报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0376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9.5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