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存与毁灭--地球的哭泣/绿色未来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我们再次来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象地球失去蓝色的样子吗?一个没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绝不是地球。同样,人类能失去绿色吗?失去绿色的星球,将不再是人类的家园。

为了家园,我们一直在行动!

本书带你领略地球的美丽与神奇,看那被扯破的地球“外衣,抚平地球不见血的伤口,空虚的地壳,流淌的泪水,让我们一同来守护我们的家园!

内容推荐

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在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行为下,令人忧心的事情一再发生。森林被砍伐;河流变黑变臭;城市总是灰蒙蒙、空气中弥漫着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耕地一年比一年减少、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年比一年增多;山头或寸草不生、农田或颗粒无收;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酸雨浸蚀;野生动物灭绝的消息不断传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绿色的消失既是事实,也是象征,病变、震撼、全球污染、地球生病了,地球在哭泣。

目录

一、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一)从“大地女神”到“暗淡蓝点”

 (二)沧海桑田创造生命奇迹

 (三)被包裹与呵护的地球

 (四)绿色植物编织生命摇篮

二、被扯破的地球“外衣

 (一)谁让地球“生病”了?

 (二)谁把它戳了一个“窟窿”?

 (三)太阳与人:谁让地球变暖?

 (四)好雨知时节奈何变“硫酸”

 (五)汽车小“尾巴”污染大难题

三、不见血的伤口

 (一)正在消失的森林

 (二)退化的草原与荒漠化

 (三)违背自然的“水泥化”

四、空虚的地壳

 (一)古老大地承载生命

 (二)海底钻探危机四伏

 (三)采煤引发土地沉陷

 (四)城市塌陷为哪般?

五、流淌的泪水

 (一)生命之水敲响警钟

 (二)湖泊——渐逝的“明珠”

 (三)江河——悲泣的“母亲”

 (四)大海——失落的“摇篮”

六、守护我们的家园

 (一)人类和地球陷入困境

 (二)努力缩小“生态足迹”

 (三)“生物圈2号”的启示

 (四)离不开的家园

试读章节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科学史家认为,希腊神话l中孕育着科学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有众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是他们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大家都知道,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是柏拉图之后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300多年,比他早200年时,有一个人叫毕达哥拉斯,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是第一个提出“地球”概念的人。

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也是一个球体。由于毕达哥拉斯在学术上的巨大影响,以至形成了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宇宙的中心有一个“中心火”,所有的天体都绕着它转动。当时已经知道的天体,有地球、月亮、太阳、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他们甚至绘制了宇宙结构图,在这个图中,以“中心火”为中心,各个星球依次排列为同心圆状,太阳就像地球一样,只是其中的一个围绕“中心火”转动的星体。这是人类最早的宇宙观。

当亚里士多德去世后不久,在毕达哥拉斯的故乡,有一个叫阿里斯塔克的人,长期着迷于天文观测,最终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他认为恒星是不动的,地球等行星是绕着太阳运动的。也就是说,阿里斯塔克提出了“日心说”,这个学说比人们熟知的哥白尼日心说早了近两千年。但是,阿里斯塔克的学说太超前了,就像后来孟德尔发现生物遗传定律没人注意一样,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一直要等到近两千年后,才由哥白尼重新发现。比较而言,孟德尔还是幸运的,他的学说在30多年后就被重新发现并得到承认。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说这话的人是阿基米得,他与阿里斯塔克是同时代人。这样一句千古名言,证明那个时代的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在宇宙中“悬浮”着的。

古希腊人不满足于知道地球是一颗行星,还有人想知道“地球有多大”,这个人就是埃拉托色尼。他与阿基米得和阿里斯塔克是同时代人,擅长几何计算。埃拉托色尼认为,假如地球真是一个球体,那么,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会不同,只要测出这个夹角的差以及两地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周长。

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埃拉托色尼听说埃及的塞恩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阿斯旺,夏至这天中午时,太阳的光线可以直射到井底,表明这时太阳正垂直于地面。埃拉托色尼根据赛恩到亚历山大城之间的距离,测出了夏至这天中午时,亚历山大城一根垂直竹竿的长度和它的影长,由此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埃拉托色尼计算出的地球周长是25万希腊里,约合4万千米,与地球的实际半径只差100多千米!

埃拉托色尼是了不起的,两千多年以前他对地球就有了这样精确的认识。

当时光流转到公元1960年代,人类早已不再满足于站在地球上认识地球,而是向往飞上太空。

1961年4月12日,是一个被人类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飞向太空。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然后返回地面。

这是人类首次利用航天器载人太空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之后,美国开始了宏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历时11年,将人类的登月梦想,变为实际行动。

1969年7月16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总高度达到110米的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和3名宇航员,离开地球飞往月球。4天后,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阿姆斯特朗曾感慨地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今天每一个飞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员,都会在空中仔细地观看地球,并对地球的美丽发出由衷的赞叹。在当年的阿波罗登月行动中,宇航员拍下了大量的地球照片,其中最被人称道的,是由“阿波罗17号”飞船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被冠以漂亮的名字,叫做“蓝色弹珠”。P5-7

序言

序:蓝色星球 绿色未来

从距离地球45000公里的太空上回望,我们会发现,地球不过是一个蓝色小球,就像小孩玩耍的玻璃弹珠。但就是这么一个“蓝色弹珠”,却养育了无数美丽的生命,承载着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人类从这个小小的星球中诞生,并慢慢成长,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时代一步步走来,到今天社会文明、人丁旺盛、科技发达,都有赖于这个小小星球的呵护与仁慈的奉献。

当人类逐渐强大,有能力启动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他却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园。

地球上有两种重要的色彩,一个是蓝色,一个是绿色,蓝色是海洋,绿色覆盖大地,在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生活中却是绿色环绕,这两种色彩覆盖着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原始生命从海洋中孕育,在森林中成长,经过漫长的进化造就人类,有了水和植物,再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源,万物因此获得生机,地球因此成为人类的家园。但是,人类在和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自然界和谐相处数百万年后,危机出现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绿色正在快速地消失。

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在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行为下,令人忧心的事情一再发生。森林被砍伐;河流变黑变臭;城市总是灰蒙蒙、空气中弥漫着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耕地一年比一年减少、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年比一年增多;山头或寸草不生、农田或颗粒无收;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酸雨浸蚀;野生动物灭绝的消息不断传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绿色的消失既是事实,也是象征,病变、震撼、全球污染、地球生病了,地球在哭泣。

近年来,无数的数据和现象都在逼近一个问题,人类贪婪无度,地球不堪重负,人类已经走到一个紧要关头,生存还是毁灭?

如果我们再次来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象它失去蓝色的样子吗?一个没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绝不是地球。同样,人类能失去绿色吗?失去绿色的星球,将不再是人类的家园。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观念,而接纳新的绿色思维——人不能主宰地球,而是属于地球;我们应更多地学习环保先锋、追随环保组织,参与绿色行动;我们不仅关注国家社会,还关注身边的阳光、空气和水,关注明天是否依然;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知道与做到节约型社会的良好生活习惯。也许你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宝贵的,留住一片绿色,地球就多一片生机;增添一份绿色,人类就增添一份希望。

如果有机会来到太空,眺望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你会有怎样的愿望?

许它一个绿色的未来!

潘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副部长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我们再次来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象地球失去蓝色的样子吗?一个没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绝不是地球。同样,人类能失去绿色吗?失去绿色的星球,将不再是人类的家园。

——潘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副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存与毁灭--地球的哭泣/绿色未来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子波//王潇//张丽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14673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9:07